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絕代武神

正文 431 舍利子迷蹤【7】 文 / 司馬鴻飛

    「老公!敦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薛冰道。

    聶歡拍了她的大屁股一下:「就想著玩!敦煌是中國的文化藝術寶庫!有很多的旅遊景點!它的你是就是說幾天也說不完的!」

    「敦煌應該在甘肅吧!」

    「在甘肅,青海,新疆交界處!是個神聖的殿堂!有很多的佛教聖物和歷史遺跡!為人類造福呢!」

    那敦煌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嗎?不是說過了嗎?李廣杏最為著名,據說是漢將軍李廣駐軍於此時從內地帶到帶來的毛杏發展而來的。敦煌的主要瓜果特產還有紫陽桃、鳴山大棗、陽關葡萄、沙瓤西瓜、白蘭瓜、黃河蜜瓜、香水梨等。

    「哇!聽著就想大吃一頓啦!」艾美麗道。

    「又是個吃貨!」聶歡笑道,轉眼間他們已經到達了滿眼黃沙的沙漠地帶,已經進入敦煌地區了!早穿皮襖午穿紗,這就是敦煌的獨特天氣!

    「誒呀媽呀!這也太熱了!」洛嘉慧直扇風,吸進來的是燥熱的空氣!身上的汗把衣服都濕透了!幸虧他們帶著好幾箱礦泉水,不到半天時間,他們便把礦泉水乾掉一箱!

    「還想領略敦煌的藝術寶庫嗎?」聶歡笑道。

    「我們要堅持到底!為藝術而獻身!」莎莉娃到。

    「嘿嘿!好樣的莎莉娃!堅持到底就像是勝利嘛!走了!」越野車在這裡發揮了他的優勢,沙漠風暴的確是與眾不同!呼叫著直奔沙漠深處而去!

    遠處過來一股強大的旋風!把他們的車吹的直晃悠!「不好!大黃龍來了!」聶歡停下車子,站在車上,默運武神法力,一個巨大的紅色罩子罩住了他們的車,剛剛好,那股黃沙鋪天蓋地而來,聶歡在狂沙中,駕駛著沙漠風暴,迎著風慢慢的前行!這股狂沙堅持了一個小時,聶歡乾脆不開了,等著,直到狂沙過後,沒有任何動靜了,才把車開了出去!

    「哇老公你太厲害了!這樣也能行的嗎?」看著車載沙堆中慢慢前進,凌子涵驚呼道。

    「小剋是!坐穩了,」聶歡一陣急行,衝出了沙堆,看見了眼前的一切,剛剛的情景一下子全都變了樣呢!滿眼的沙洲,一眼望不到邊際!

    「前面就是敦煌市區了!我們趕緊走!」越野車呼嘯著直奔敦煌市內而去!

    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全市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旅遊服務業次之,沒有相對較強大的工業。這在全國縣市中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因為敦煌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莫高窟1961年被國*院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於1991年授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敦煌、平遙、鳳凰古城、九寨溝與烏鎮、麗江古城、水墨婺源和新疆布爾津白哈巴村共同評為蜜月必去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

    敦煌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羅布泊荒原,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巖突兀的三危山。屬暖溫帶氣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400毫米。日照充分,無霜期長。在這個群山擁抱的天然小盆地中,黨河雪水滋潤著肥田沃土,綠樹濃蔭擋住了黑風黃沙;糧棉旱澇保收,瓜果四季飄香;沙漠奇觀神秘莫測,戈壁幻海光怪陸離;文化遺存舉世聞名,人才輩出。陳運和的《敦煌》詩寫道:「一壁歷代保存的名畫一部世界注目的評價在敦煌用詩的接待形式歡迎前秦跋涉來的世界文化……」美麗的敦煌,是塊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

    ,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因地處莫高鎮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佈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一千六百米。現存石窟492個,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偉渾厚,小的精巧玲瓏,其造詣之精深,想像之豐富,是十分驚人的。

    位於敦煌市南郊七公里處。古代稱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積而成,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數十米,山峰陡峭,勢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濕的沙土層,風吹沙粒振動,聲響可引起沙土層共鳴,故名。據史書記載,在天氣晴朗時,即使風停沙靜,也會發出絲竹管弦之音,猶如奏樂,

    月牙泉南岸小紅花羅布麻,故「沙嶺晴鳴」為敦煌一景。這是大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

    月牙泉在鳴沙山下,古稱沙井,俗名藥泉,景區內的羅布麻、枸杞等藥材很多,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去鳴沙山、月牙泉遊玩以傍晚、黃昏時分最佳。月牙泉三寶也叫敦煌三寶:分別是鐵背魚、五色沙、七星草,傳說鐵背魚和七星草吃了都可以延年益壽、百病不侵!月牙泉南岸的小紅花羅布麻是月牙泉邊獨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藥,也有延緩衰老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開,猶如夜幕中的點點繁星,根據老輩人的說法:敦煌特有的狗魚也許就是鐵背魚,月牙泉南岸的羅布麻就是傳說的七星草!敦煌羅布麻綜合開發中心長年在月牙泉鎮致力於敦煌羅布麻的開發,出品的敦煌羅布麻茶、敦煌系列養生茶和敦煌羅布麻家紡享譽四方,深受歡迎。

    敦煌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地處敦煌西200公里處,分佈區長寬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長200~300米。又名三隴沙的地名始見於漢代,位置在古玉門關外,絲綢之路北線由此通過。三隴沙雅丹地貌,其走向與盛行的西北風向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門關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區,因其怪異特點,故有魔鬼城。

    位於敦煌市至陽關公路的南側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為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仿造沙洲古城設計建造而成,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街道兩邊配以佛廟、當鋪、貨棧、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現了唐宋時期西北重鎮敦煌的雄姿,被稱為中國西部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具備拍攝古代西部國邊塞軍事片的獨特優勢,現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在這裡已先後拍攝了《封神演義》、《新龍門客棧》等二十多部影視劇。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千米處戈壁灘中。關城為正方形,黃土壘就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保存完好,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面積633平方米,西北各開一門。城北100米左右為哈拉湖,湖水為淡鹽水生有大片蘆葦。小城堡挺立在荒涼的戈壁灘中,腳下的哈塔湖2000年前連接疏勒河故道,水面擁擠著運送糧食兵士的船舶,從大漠戈壁辛苦而來的商旅僧人在這裡接受入關檢查,然後就算進入中原大地了。

    1907年,冒險家兼考古者兼偷運者斯坦因在關城北面不遠處廢墟中挖掘到了許多漢簡,從簡的內容判定出小方盤城為玉門關所在地。根據史書記載玉門關的位置也應當就在附近,但是小方盤城只有600餘平米作為漢朝最西面的海關實在是太小了。所以目前玉門關的具體位置尚不能肯定,目前保存完好的小方盤城遺址暫定為玉門關。

    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陽關鎮境內,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使陽關名揚千古。

    陽關建於漢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據(元和郡縣志)載陽關,在縣(壽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本漢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後魏嘗於此置陽關縣,周廢。」巴黎藏敦煌石室寫本(沙州地誌)載:陽關,東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壽昌)縣西十里,今見毀壞,基址見存。西通石城、于闐等南路。以在玉門關南,號日:「陽關」(註: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可見唐時陽關已毀,僅存基址。古壽昌城在今敦煌市陽關鎮北工村附近,陽關在壽昌故城西6里,或10里處,當指約數而言。專家考證,陽關故址就在今陽關鎮西面對『古董灘」的流沙地帶。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達陽關故址:「古董灘」。1943年向達在這裡考察時寫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灘,流沙壅塞,而版築遺跡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時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錢之屬,其時代自漢以迄唐宋皆具,古董灘遺跡迤邐而北以迄於南湖北面龍首山俗名紅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東西流沙湮沒,廣闊不甚可考」。1972年酒泉地區文物普查隊於古董道西14道沙渠後,發現大量版築牆基遺址,經試掘、測量,房屋排列整齊清晰,面積上萬平方米,附近有繼續寬厚的城堡垣基。陽關故址當位於此處。

    古代陽關向北至玉門關一線有70公里的長城相連,每隔數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

    陽關古塞何以建在這片荒漠之中?考古學家研究發現,陽關佔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要地勢。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窪池和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裡就已成綠洲盆地,有發達的火燒溝文化;漢唐時期,陽關軍士即藉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溝平時上游乾涸,下游有泉水匯成水溪北流,時有山洪暴發。洪峰過後,溝岸紛紛塌落,河床加寬,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積。泥沙在西北風吹揚搬運下,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送逐漸被水毀沙埋。

    遊客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古跡並沒有多少好看,關鍵是去憑弔歷史,在想像的空間裡去延續歷史的哀音。陽關附近有南湖渥窪池、陽關博物館、葡萄長廊和敦煌羅布麻綜合開發中心野麻灣基地,風格殊具,可參觀當地民俗。

    敦煌三危山旅遊區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和莫高窟與佛為緣,相互輝映,在絲綢之路上形成了一道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旅遊風景線。三危山東西綿延數十里,主峰隔大泉河與鳴沙山相望,其「三峰聳立、如危欲墮,故雲三危」。三危山是敦煌歷史的一座名山,是敦煌文明歷史的發源地,據山海經記載,三危山是神鳥三青鳥居住的地方,在遠古神話傳說中,三青鳥是為神話人物西王母取食的童子,這給三危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結合上書左傳,史記等記載,原住於洞庭湖,鄱陽湖之間的三青部落,在當時的部落戰爭中戰敗,一部分三苗人被流放到了三危山,據史書考證,三青本來是以鳥聲龍身為圖騰的民族,所謂的三青鳥居之,就是南方以三鳥為圖騰的民族被流放到了這裡,三苗民族遷移到了三危山,成為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最早的敦煌居民,也由此翻開了敦煌燦爛歷史的第一頁。

    三危山古代又稱碑羽山、神羽山,從敦煌綠洲看,隱三峰崇之,如危欲墜,而得名三危。三危山是一座神山,蘊育了世界文化藝術寶窟莫高窟,當地的百姓自然將此山奉為神山,修建了眾多的宇寺棺、王母宮、觀音井、老君堂,南天門等一批古建築至今,遺跡猶存。站在三危山頂峰的王母宮前,俯視莫高窟及整個敦煌綠洲全景,敦煌人稱三危山為坐鎮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將三危山列為敦煌第一景,稱做「危峰東峙」。

    三危山隔大泉河與莫高窟毗鄰,莫高窟則因三危山之佛光而建,據莫高窟佛龕碑記:「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門樂樽、戒行清虛,執心恬靜,嘗杖錫林野,行止此山,忽見金光,狀有千佛,遂架空鑿巖,造窟一龕」。由此可見,三危佛光是開鑿莫高窟的動因,也可說三危山是莫高窟的搖籃,因此有「敦煌八景」之二「千佛靈巖」,三危山與莫高窟就像情同手足的兄弟密不可分了。如果說莫高窟是一座佛教藝術寶窟,那麼三危山就是一座佛教藝術名山了。

    由敦煌太陽旅遊集團和榮興建安公司建設旅遊景區「三危聖境」,修建了高達36。6米高的中國第二大銅佛樂尊堂,山門觀音殿,王母宮,龍王廟,大成殿等一批景點,被世界著名藝術家平山郁夫譽之為「佛國聖境」。樂尊堂是為紀念莫高窟的開鑿創始人樂尊和尚而修建的,位於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上,莫高窟開鑿的聖像和開鑿洞窟的史跡圖。觀音殿觀音殿建在觀音井旁的北山坡上,重圓山頂式仿宋建築,坐北向南面和約235千方米,內有觀音井畫像和壁畫。大銅佛是三危山景區的主體景觀,大銅佛坐東向西,面向莫高窟,高36。6米,以紀念莫高窟開鑿於266年,是中國第二大銅佛。

    另外三危山還有紀念中國文化聖人孔子的「大成殿」,祭祀龍王山神的「龍王廟」,「山神廟」等廟宇這些建築與三危山對互對應,是為遊人提供修心養性的場所。老君堂附近的慈寺塔,據考證建於北宋早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塔,因其在中國建築史上的特殊價值。

    三危山為敦煌第一聖境,在地方志中被列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東屹」。而三危聖境的開發與建設,特別是三危大銅佛的落成開光,使遊人參觀完千年佛教勝跡莫高窟後,喝觀音井水,品敦煌茶,再來大銅佛觀音殿前燒香拜佛了卻了心願,可以極大的滿足僧俗心中的願望。

    敦煌市地處甘肅省西北部,位於東經92°13′95°30′,北緯39°53′41°35′。東西分別與瓜州縣、肅北蒙古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相接。全市總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僅佔總面積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綠洲」之稱。

    敦煌境內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羅布泊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餘脈相接。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市區海拔為1138米。黨河沖積扇帶和疏勒河沖積平原,構成了敦煌這片內陸平原。一望無際的沙漠和大片綠洲,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貌。綠洲區好像一把扇子自西南向東北展開。由於地處內陸,明顯的特點是氣候乾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發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這裡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為9。4c,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4。9c(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為9。3c(1月),極端最高氣溫43。6c,最低氣溫28。5c,年平均降雨量39。9毫米,蒸發量249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42天,屬典型的暖溫帶乾旱性氣候。敦煌綠洲由黨河滋潤。發源於祁連山的黨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28億立方米,是敦煌重要的水利命脈,敦煌人民的母親河。境內除黨河外,地面水還有西水溝、東水溝、南湖泉水區,泉水總溢出量為3。1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9902。3萬立方米。

    敦煌市耕地面積32萬畝,草原面積57萬畝,天然林面積119萬畝,另有可墾荒地406萬畝。由於光照資源豐富,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適合各種植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棉花、西瓜、甜瓜、蔬菜小麥、玉米等,出名的野生藥材有鎖陽,枸杞,羅布麻,甘草等。

    敦煌光照條件較為優越,由於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晝夜溫差大,是全省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和瓜果之鄉,其中陽關鎮所產的無核白葡萄,無論是色澤還是味覺,都足以跟吐魯番的相媲美,而且晾曬形成的葡萄乾,顆粒大,糖分十足。七里鎮的千畝紅提基地,別具一格的成為了敦煌的另一個特色。年產各類優質水果2000多萬公斤,優質皮棉1。5萬噸。

    敦煌市地處甘肅省西北部,位於東經92°13′95°30′,北緯39°53′41°35′。東西分別與瓜州縣、肅北蒙古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相接。全市總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僅佔總面積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綠洲」之稱。

    敦煌境內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羅布泊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餘脈相接。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市區海拔為1138米。黨河沖積扇帶和疏勒河沖積平原,構成了敦煌這片內陸平原。一望無際的沙漠和大片綠洲,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貌。綠洲區好像一把扇子自西南向東北展開。由於地處內陸,明顯的特點是氣候乾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發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這裡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為9。4c,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4。9c(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為9。3c(1月),極端最高氣溫43。6c,最低氣溫28。5c,年平均降雨量39。9毫米,蒸發量249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42天,屬典型的暖溫帶乾旱性氣候。敦煌綠洲由黨河滋潤。發源於祁連山的黨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28億立方米,是敦煌重要的水利命脈,敦煌人民的母親河。境內除黨河外,地面水還有西水溝、東水溝、南湖泉水區,泉水總溢出量為3。1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9902。3萬立方米。

    敦煌市耕地面積32萬畝,草原面積57萬畝,天然林面積119萬畝,另有可墾荒地406萬畝。由於光照資源豐富,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適合各種植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棉花、西瓜、甜瓜、蔬菜小麥、玉米等,出名的野生藥材有鎖陽,枸杞,羅布麻,甘草等。

    敦煌光照條件較為優越,由於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晝夜溫差大,是全省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和瓜果之鄉,其中陽關鎮所產的無核白葡萄,無論是色澤還是味覺,都足以跟吐魯番的相媲美,而且晾曬形成的葡萄乾,顆粒大,糖分十足。七里鎮的千畝紅提基地,別具一格的成為了敦煌的另一個特色。年產各類優質水果2000多萬公斤,優質皮棉1。5萬噸。

    敦煌市耕地面積32萬畝,草原面積57萬畝,天然林面積119萬畝,另有可墾荒地406萬畝。由於光照資源豐富,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適合各種植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棉花、西瓜、甜瓜、蔬菜小麥、玉米等,出名的野生藥材有鎖陽,枸杞,羅布麻,甘草等。敦煌光照條件較為優越,由於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晝夜溫差大,是全省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和瓜果之鄉,其中陽關鎮所產的無核白葡萄,無論是色澤還是味覺,都足以跟吐魯番的相媲美,而且晾曬形成的葡萄乾,顆粒大,糖分十足。七里鎮的千畝紅提基地,別具一格的成為了敦煌的另一個特色。年產各類優質水果2000多萬公斤,優質皮棉1。5萬噸。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芒硝、石棉、釩、金、錳等4大類26個品種,其中位於方山口的釩礦探明儲量125。86萬噸,位居全國第四,近年又發現儲量很大的敦煌玉,玉質僅次於和田玉。

    敦煌境內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羅布泊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餘脈相接。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市區海拔為1138米。黨河沖積扇帶和疏勒河沖積平原,構成了敦煌這片內陸平原。一望無際的沙漠和大片綠洲,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貌。綠洲區好像一把扇子自西南向東北展開。由於地處內陸,明顯的特點是氣候乾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發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這裡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為9。4c,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4。9c(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為9。3c(1月),極端最高氣溫43。6c,最低氣溫28。5c,年平均降雨量39。9毫米,蒸發量249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42天,屬典型的暖溫帶乾旱性氣候。敦煌綠洲由黨河滋潤。發源於祁連山的黨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28億立方米,是敦煌重要的水利命脈,敦煌人民的母親河。境內除黨河外,地面水還有西水溝、東水溝、南湖泉水區,泉水總溢出量為3。1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9902。3萬立方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