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大唐神相

正文 第一章 李泌下山 虢王平叛(3) 文 / 銥星876

    10

    「是啊!先生說得極是!僅僅依靠恩寵與獎賞,是難以遏制某些人的野心的!

    忘恩負義的安祿山,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陛下對他的過分的恩寵,促成了他的狼子野心,使他走上叛逆之路。

    朝廷那時面臨的困局是,投機取巧,謊言欺詐,成為了官場的規則。

    當爾虞我詐,投機取巧,結黨營私,能夠帶來莫大利益的時候,還有誰願意,真心實意地位為朝廷幹事,為百姓謀利呢?」

    李巨深有同感地說道,「在這種現實下,我們大唐朝廷就喪失了公正開明的執政理念,與時俱進的進取之心,而成為了阿諛奉迎之徒,沆瀣一氣,謀取家族私利的庇護所。

    於是,朝廷上下大小官吏,為了討得皇上和達官貴人的歡心,紛紛貪贓枉法,大肆搜斂百姓的財富,去行賄受賄,滿足他們的奢侈享受之心;

    那些有權有勢的權貴,也把撒謊,欺騙,當成了謀取利益的絕佳工具,尤其以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人的表現,最為突出,而他們也因此獲得了最多的利益。

    安祿山本人,就是一個依靠謊言,行賄,而獲取榮華富貴的典型。

    天寶二載(742年)那年,安祿山上京朝見。安祿山竟然上書,公開向皇上謊奏,糊弄聖明的聖上。

    安祿山對聖上說道:

    『陛下,去年七月,臣管轄的營州境內,出現了一些害蟲,蠶食禾苗,臣非常著急。

    臣於是焚香,向上天禱告說:『臣若心術不正,事君不忠,願使蟲食臣心;若臣不負神祇,願使蟲散。』

    臣禱告完畢不久,就忽然飛來了一大群紅頭黑鳥,霎時間就把田地裡的害蟲,吃得精光。』

    大臣們聽了安祿山的謊話,只敢在心裡嗤之以鼻,卻沒有誰,敢公開指責安祿山欺瞞聖上。

    安祿山把一通非常明顯的鬼話,居然演繹得繪聲繪色,煞有介事。

    皇上當時,對安祿山的謊言並沒有責備,反而誇獎道:

    『愛卿對朕赤膽忠心,是愛卿的耿耿誠意,感動了上天啊!』

    聖上對安祿山越發地信任,群臣也紛紛效仿安祿山,向聖上呈上更多的祥瑞,獲得聖上的歡心。

    安祿山這些欺騙聖上的事情,不僅傷害了皇上的英明,而且也敗壞了社會風氣啊!

    上行下效。

    舉國上下,都把欺上瞞下,不擇手段追求榮華富貴,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沒有一點愧色。

    社會風氣,越發墮落,良知,高尚的品行,反而成為了笑柄。

    小民百姓無處申述他們受到欺壓,勒索,搜刮,敲詐的冤屈。怨恨,反叛之心,也油然而生。

    濫殺無辜,發洩戾氣,報復社會的事件,層出不窮地湧現。

    像我們皇上這樣的一代明君,居然也會被安祿山愚弄至此,實在是遺憾啊!

    本王憂慮的是,當欺瞞哄騙,爾虞我詐成為社會風氣的時候,恰逢如今安祿山反叛之時,這種風氣,會不會傷害平叛大事呢?」

    李巨十分困惑,帶著一些遺憾,惋惜地說道。

    「大王擔心得很有道理!如果軍隊中出現這樣的風氣,必然會影響我們的平叛大業。

    因此,山人提請大王注意,我們的平叛大軍中,一定要盡量杜絕這種欺上瞞下,謊報軍

    :看(書網小說、了。

    山人久在下層,非常清楚地方官員欺瞞上級的手段,對安祿山欺騙聖上的手段,也是耳熟能詳,十分熟悉。

    大王啊,你久在上層,你可清楚,歷朝歷代的小老百姓,為什麼渴望聖明的天子,微服私訪呢?」李泌突然提了一個似乎有些奇怪的問題。

    李巨突然一愣,思索半晌,李巨說道:

    「本王不知。本王猜測,可能是小老百姓,渴望至高無上的皇帝,能夠深入瞭解到真實的民情人心的意思吧!」李巨不太肯定地說道。

    「大王聰明,的確如此。地方官員們,非常恐懼上面的大佬們,瞭解到真實的民情。害怕小老百姓,揭露他們貪贓枉法,結黨營私的罪惡。

    所以地方官員們,想方設法,用盡心思,要斷絕小老百姓申訴冤屈的路徑,蒙蔽聖明的天子。

    安祿山對官吏們的賄賂計謀,百試不爽,就是抓住了官吏們的自私貪婪,害怕聖上知道他們的惡行,責罰他們貪贓枉法罪行的心理。

    的確,人世間是沒有幾個人,能夠抵禦住榮華富貴,美色權利等利益、yuwang的誘惑。

    所以我們英明的皇上,聽不見下層的真實聲音,就只能被席建侯,安祿山之流蒙蔽了。

    只有在事後,聖上才能夠稍稍瞭解到一些事情的原委與真相。

    奉聖上之命,考察安祿山的欽差大臣席建侯,既然接受了安祿山的許多賄賂與好處,那麼自然而然,在安祿山的威脅利誘之下,席建侯回朝以後,就只能夠在皇上的面前,大力地稱道安祿山的耿耿忠心。

    令人十分遺憾的是,就連以廉明清正、剛直不阿、執法如山而名聞天下的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裴寬,也收到了安祿山的迷惑。

    裴寬也隨聲附和席建侯的意見,讚揚安祿山的忠誠能幹。

    口蜜腹劍的宰相李林甫,更是竭盡全力地讚揚安祿山的品行,保證著安祿山的忠誠,大力愚弄、蒙蔽著我們的聖上。

    禮部尚書席建侯,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裴寬,宰相李林甫這三人,都是皇上眼前的大紅人,深受皇上的信任!

    皇上對他們的話,差不多是言聽計從的。

    而他們三人,站在各自私心的立場,都不肯說出對安祿山的真實看法。

    朝廷養虎為患,造成安祿山最終的叛亂。歸根到底,也並不完全是皇上一個人的責任,朝廷的這些重臣,他們也有大錯啊!」李泌深刻地剖析道。

    「先生說得很對!聖上可能萬萬不會想到,就是皇上最信任的這些人,居然會有意會或者無意地,結伙欺騙他這個聖明的天子。

    由是祿山之寵,益固不搖了啊!

    聖上為了表示對安祿山的恩寵和信任,在安祿山結束面聖,將要離京,回到他的范陽老巢時,皇上還特命,下旨中書門下三品以下,及員外郎長官、諸司侍郎、御史中丞等群官,於鴻臚寺的亭子裡,為安祿山餞行。

    聖上給予了安祿山多少特殊的恩寵和待遇啊!

    天寶四載(公元745年),安祿山欲以邊功邀寵。

    安祿山迎合皇上好大喜功的心理,開始屢次侵犯和騷擾北方的奚部落與契丹部落,故意挑起邊疆的戰亂。

    可惜皇上沉迷於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之中,是非不明,一直認為安祿山能幹忠誠,是干城之將,能夠深刻領會皇帝的意圖,對安祿山越發地寵信。

    我們大唐朝廷,當初分別把公主,嫁與奚部落與契丹部落首領和親,就是希望,我們大唐朝廷,能夠與兩個蠻族部落保持友好、和睦的的關係,確保邊塞的安寧。

    如今,在安祿山的挑釁、侵擾之下,奚部落與契丹部落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不得不一怒之下,各殺公主而叛離,逃離了邊塞,造成邊塞的亂局。

    皇上呢,卻一直受到安祿山的迷惑。

    皇上不僅沒有認真思考、反省國策上的失誤,反而聽信安祿山之言,認為邊塞戰亂,都是奚部落與契丹部落的忘恩負義造成,必須嚴懲。

    於是皇上下旨,命令安祿山進軍討伐,使邊塞戰亂更加劇烈,嚴重破壞了我大唐王朝邊塞的安寧。

    並最終導致,我大唐帝國強盛的外表下,早已是危機四伏,百孔千瘡的病軀,給予野心家們覬覦天下的機會。」李泌痛心疾首地總結道。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