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逍遙李白之大唐盛景

正文 第13章 拜謁 文 / 修夢大官人

    第十三章太白拜謁遭輕視李邕待客使慢心

    (太白編年:玄宗開元7年/20歲)

    李白來到東嚴子山居門口,聽見裡面有人喚「清風,明月,前去開門」,門開處,看到的卻是兩隻狼恭迎門內。他胸內一緊,旋即又放下心來,立刻想到那位老樵夫。抬頭向裡望去,滿眼花木扶蘇,果然看見他旁若無人地置身院內,與眾多獸禽相戲,只是換了一身乾淨的灰布衣衫,從頭到腳也梳洗齊整。白兒倒頭便拜。老樵夫果然就是東嚴子,當下樂呵呵地收下白兒為徒,這且慢表。

    李白與東嚴子同隱岷山,修心養性之餘,操琴弄劍,主攻王霸之道《長短經》。

    白駒過隙,日月倏然而過,轉眼五年過去。李白思家,告過師傅,回青蓮探視父母。走到成都,在散花樓吃酒,聽鄰桌一酒客道:

    「你聽說過李邕這個人嗎?」

    「你說的是剛來渝州任刺史的那個李邕?誰不曉得,書法文章都很有名。」

    「還不止此,專好獎掖後進,引薦後學,前去拜謁求其引薦的人多得很呢!」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白心想:「我李白蜀中詩劍無匹,胸懷王霸之道,如何不藉機去渝州走上一遭,說不定那李刺史慧眼識珠,使我干祿成功,一舉至卿相,直接到當今聖上身邊呢。」

    想到此,也不耽擱,坐船順江而下,到渝州已是第二日早上。向人打聽,一路來到刺史府大門前,對站在那裡的府衙說道:

    「彰明青蓮居士李白特來求見刺史李大人。」說著遞上大紅刺貼。

    「是李大人的親戚?」

    「不是。」

    「是故舊?」

    「也不是。」

    「來拜訪李大人的太多了,連名士都接待不過來……你有什麼要緊事嗎?」

    「我是慕名專程前來拜謁。」

    「哦,李刺史在忙公務,今日不會客。」

    衙役說完,不客氣地將門關上。一連三日,天天如此,李白並無餒意。裡面的李邕心生好奇,一介二十歲的年輕人,有什麼經天偉地之才,看那拜貼倒是口氣不小,終於對衙役說:

    「讓那個後生進來吧。」

    李白隨衙役來到後堂的李邕室內,見李刺史低頭在忙,只好恭立靜候。這時又來兩撥人,直至全部送走,李邕才看一眼李白道:

    「說吧,年輕人,找我有什麼事?」

    李白見這位大人又低頭盯著案牘,只好高聲說道:「大人在上,李白乃彰明青蓮布衣,祖籍隴西成紀,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好劍術,後入岷山參悟多年,自謂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大人援引後學,稱美天下,龍盤鳳逸之士,趨之若鶩。願大人不以富貴驕之,不以貧賤忽之。如蒙引薦,白當……」

    李邕終於抬頭看李白一眼,笑笑說:「聽你口氣不小,那就說說你的王霸經世之術吧。」

    李白侃然道:「昔軒轅……」

    這時那個衙役進來,逕直走到李邕案牘前,耳語幾句,李邕看看李白道:「年輕人,很不巧,有重要客人來了。我勸你不要只管高談闊論,小小年紀,要學的東西還很多,老要張狂少要穩,回去多修煉幾年再下山吧。我這裡很忙,日後你若真成大才,沒人會埋沒你。」

    李白遭此冷落,心氣很不順:「這位李刺史,不容人說話表現,怎知我是家雀還是大鵬?年輕人就沒有驚世才幹嗎?」他一邊往出走,一邊心中激憤難平。走出刺史府,回頭看看,反倒激起滿腔豪情,忽然想起《莊子?逍遙游》中的句子:「『鵬之徙於南溟也,擊水三千,摶扶搖而上九萬里。』我就是要做這樣的大鵬鳥,即使扶搖靜歇,抖抖翅膀,也能讓整個大海波搖浪滾,好似要把海水傾倒出去一樣!李刺史啊,你不可以如此輕視我這樣的年輕人!」他心情這樣激盪著,詩已出口——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當天未走,在渝州城找一客棧住下,鋪箋蘸墨,將上面詩句寫下,題為《上李邕》,第二天帶到刺史府前,交給那個衙役,邁開大步,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渝州。這一去有分教:

    成見由來低作高,誤把少俊作萊蒿。

    如知日後再相見,應悔不作棟樑瞧。

    《上李邕》一詩有人認為是偽作,故本書第一部未涉及此情節。在構思下幾部時,見許多文獻皆強調此乃李太白二十幾歲時在蜀中干謁李邕所作,於是作為書岔補此一章,亦是便於將後面情節勾連起來。

    《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譯文:大鵬鳥如果有一天挾風飛起,能借旋風一直飛上九萬里雲天。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譯文:即使大風停歇下來的時候,還能使大海波翻浪湧。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譯文:世人見我的表現總是與常人不同,聽到我那自命不凡的話便報以冷嘲熱諷。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譯文:孔聖人還能敬畏後輩,你李邕不要輕視年輕人。

    (修夢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