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逍遙李白之大唐盛景

正文 第8章 鐵杵 文 / 修夢大官人

    (太白編年:中宗神龍2年/6歲)

    白兒告別夫子,一路蹦蹦跳跳往象耳山方向行來,遠遠望見武婆婆在山下的小溪邊忙著,忽然想起從碎葉遷來時,路過此地,父親提起救過她的事。武婆婆那般感恩戴德,到底怎麼救的?婆婆後來到家裡去過幾次,可一個小孩子不好上前貿然相問,眼下正是好機會。

    「武奶奶!」人沒走到跟前,他先喊起來。

    「哎——」武婆婆聽見喊聲,抬頭一看,笑了,「喲,是白兒呀!孩子,你不是上小匡山讀書了嗎?怎麼回來啦?」

    「是呀,」白兒走到跟前,蹲下來說,「成天總是寫呀算呀,真沒意思,我想學的可不是這些。」

    「那你想學什麼呢?」

    「學舞劍,學習寫文章,像司馬相如那樣!」

    「司馬相如是誰呀?哦,看來挺有名,可不管是誰,他從小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學起的嗎?」武婆婆一邊忙著手裡的活兒,一邊說。

    白兒這才發現,武婆婆手裡拿著一根鐵杵,蘸著溪水,正在一塊青石上不停地磨呢。

    「武奶奶,你磨它幹什麼呀!」白兒好奇地問。

    武婆婆停下來,把鐵杵舉到眼前,用手拭了拭磨亮的地方,半天才說:「孩子,我能把它磨成繡花針,你信不信?」

    「啊?」白兒難以置信地說,「這樣粗,能把它磨成針?」

    「功到自然成嘛,只要堅持不停地磨下去,就能。」武婆婆肯定地說,神情非常嚴肅。

    「那倒是……」白兒喃喃道。

    「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誰想一口吞出個胖子來,那是不可能的。孩子,學習要有耐心,你說的那個司馬相如,小時候如果好高騖遠,不從寫字算數學起,如今恐怕不會連你這樣小的孩子都知道他呢!你看,」武婆婆把鐵杵舉到白兒面前,「只要功夫深,這樣的鐵

    看書網電子書kanshu

    「噢,你是為這個呀!」武婆婆說著,停止磨杵,淚水從眼內淌出來,「好吧,孩子,我就給你細細講一講。那是幾年以前的事了。有一次,你父親從碎葉來這裡辦貨,從江油到成都去,正好路過這裡。當時青蓮鄉往南十幾里暴發瘟疫,染病的人很多,鎮裡每天都能抬出幾十個死人,堆到野外燒掉。我們一家七口住在這座像耳山上,已經死了五個,只剩下我和孫兒丹丘了。後來丹丘也染上病,我也發起燒來,為了僥倖活命,我掙扎著去山上採藥,回來的路上,怎麼也挺不住,就昏了過去。醒來時,發現已經躺在自家屋裡,你父親就站在我們祖孫的床邊伺候湯藥。一問才知道,是你父親路過時救了我。當時上山採藥救人的不止我一個,他背著我,一路打聽,走到這象耳山下,發現官府派兵已經設卡,只許進,不許出,可你父親還是把我背到家來。你父親出不去了,隨時都有染上瘟疫的危險,可他一點都不後悔。他識文斷字,也通一些醫道,在他精心護理下,我和孫兒終於活過來了。老天保佑,你父親最後安然無恙。他可真是個好人啊!這份大恩,我這輩子怕是沒法報了。」

    白兒聽呆了,半天才回過神來,若有所思地問:「那……您孫子丹丘呢?他在哪裡?我還沒見過他呢!」

    「噢,他呀,」武婆婆道,「我忘記跟你說了,他跟你在一個館裡讀書……教你的那個老先生是不是姓吳?叫什麼……噢,我記不清了。」

    「吳道逢。」

    「對,是他。也是緣分,他來這裡辦事,遇見我家丹丘,連說『孺子可教』,就帶到山上去了。那是你們兄弟倆去小匡山學習後不兩天的事。」

    「他是叫元丹丘嗎?」白兒眼睛亮亮地問。

    「對,你們認識了?」

    「武奶奶,我們已經是好朋友了。」白兒說,「時間不早了,我得馬上趕回山上去。」

    武婆婆站起身來道:「路這麼遠,我送你回去。」

    「不了,武奶奶,我一個人走得快,不怕。」

    「要不,你先回家,看看你父母,明天上山也不遲。」

    白兒見武奶奶這樣擔心,只好不再堅持。筆者有詩吟道:

    千古足成訓,鐵杵磨成針。

    太白身前事,惠及後來人。

    不知白兒回家還會發生什麼事情,請讀下回。

    鐵杵磨針的故事,幾乎人人耳熟能詳。可筆者從小就有疑問:要將那麼粗的鐵棒磨成繡花針,愚乎?傻孩子才信呢!合情合理的故事,決不應該是那樣的。為此,著者構思這段故事時,頗費思量,最終寫成這個樣子。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kanshu.)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