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逍遙李白之大唐盛景

正文 第7章 廢學 文 / 修夢大官人

    (太白編年:中宗神龍2年/6歲)

    李客帶著家人,萬里迢迢來到西蜀綿州彰明縣清蓮鄉,在象耳山下別過武婆婆,來到事先購置好的大宅院門前,見有好多人迎向前來,不知出了什麼事。走在前面的,是一個中年漢子,頭戴青帕頭,上著圓領右衽窄袖袍,下穿褶式褲,腰繫革帶,打扮得齊齊整整。

    「老爺,可把你盼到了,」他滿面喜色地對李客道,「鄉鄰們聽說您舉家遷來,又幫助官兵捉住匪首劉五,已經迎在這裡多時啦!」

    原來,此人是當地人氏,名叫梁成,熟悉的人都叫他梁二,李客當初置下這個宅院,見他為人忠厚,便雇其攜家眷住進裡面看管,如今院子裡已經被他伺弄得花木扶疏。李客不勝感激,鄉鄰們紛紛嚷嚷,幫助搬東搬西,煞是熱鬧。

    岳氏領著三個孩子走進門房,見庭院北側是一溜青磚黛瓦的正房,兩側是直欞窗式迴廊,形成一個方形的大四合院。院內掘土作池,疊石為山,植荷種竹,佈置得井然有致,與碎葉城內的宅院相比,還要氣派許多,孩子們見了,自然歡喜無限,岳氏兩眼也溢滿歡笑。搬完東西,一切安置妥當,李客點頭道:

    「嗯,梁二,一切井井有條,你做得不錯。」

    「這是應該的。」梁二若有所思,「說也奇怪,今天頭午來個陌生男子,看去不像當地人,在咱們這個宅院四周逡巡好長時間,向人打聽主人是誰。我覺得可疑,就趕過去相問,他卻掉頭就走。」

    「是啊,那個人我也看到了,走路很輕捷的樣子。」在場的一個鄉鄰補充說,其他幾個人也跟著點頭。

    李客立刻收斂笑容,一時想到很多很多。前有陰定,後有劉五,到底和他們有沒有關係呢?不管是也不是,小心為好。他留下摩咄拔和另一個鏢師作護院,讓其他兩位帶上足夠的銀兩,回碎葉去了,跟那裡的鏢主交差,順便說明原委。接著讓梁二幫助老家院熟悉情況,找工匠,雇僕人,置辦所需物品,圍建宅後花園。

    一切安排妥當,已是又一個冬去春來,再不能讓泰兒、白兒自己在家盲目誦讀,該送兩個孩子出去接受系統教育。梁二聽說,來見李客道:

    「小匡山有個匡學書館,是隱士吳道逢開辦的私學,他飽讀詩書,聽說州官太守、長史,小時都在他那裡開蒙,當地的名望之家,全把孩子送往那個學館讀書,只是學有限額,不知兩位小公子能否入得進去。」

    李客一聽,決定立即領著泰兒、白兒到那裡碰碰運氣。

    是日,風和日麗。李客帶著泰兒、白兒,坐著寶馬華車,沿驛路出江油,行了約有五六里路程,來到平通河邊,向對面望去,一座小山孤峰秀麗,宛如文筆。時已晌午,山上風掃晴嵐,到處是鬱鬱蔥蔥的蒼松翠柏,蔚如畫屏。李客看在眼裡,不禁頷首,速速過河,領著兩個孩子步行上山,一邊遊目觀瞧。但見:綠冠如蓋,柯似巨堂撐萬柱;花草依依,籐葛如人強牽衣;目開滿眼翠,一吸盈鼻香;山光悅鳥,潭影空人;不聞鐘聲響,已生出塵心。

    「父親,我願意在這裡讀書!」白兒蹦蹦跳跳地叫道。

    「我也是。」泰兒跟在父親身側說。

    李客笑著點點頭,向上望望,透過松間小徑,依稀看到山頂的石塔,再往上走一走,石塔旁邊的書館也顯現出來,是一趟青磚瓦捨

    ?『看書網*『玄幻kanshu?兩個孩子,看著叫人喜歡。我這個學館本來已經人滿為患,不過我還是決定把他們收下了。」

    李客聽了,心頭一陣輕鬆。謝過夫子,又對兩個孩子囑咐一番,便告別下山去了。

    經夫子提問,白兒才曉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這也正是夫子的成功之處——因材施教,他一眼就看出白兒是個侍慧傲物的孩子,甫一見面,即加引導。學館裡的這些孩子,大都來自當地名望之家,殊難馴順。哪知新來的白兒更是個性桀驁,不久就生出事來。

    一天,夫子下山辦事,孩子們在山上自行修讀。淘氣些的,未免無故跑動;慣於頤指氣使的,就要做出些霸道的事情。穿戴寒愴的元丹丘本來家貧,當初夫子見他頗有慧根,便破格領上山來,可在師兄師弟裡面,總受欺侮,又不敢告訴夫子,很是可憐。那日晌午,飯後得閒,孩子們在崖頭玩耍,凶神惡煞般的劉敢不慎把書本丟到崖下,立命膽小的元丹丘下到崖底取來。那劉敢是縣令的兒子,元丹丘不敢不依,可往崖下一看,又嚇得渾身亂抖,哭個不住。白兒見了,走上前來。

    「劉敢,你不要欺負元丹丘!」他瞪視對方說。

    「呵!」劉敢不知白兒厲害,立刻湊上前去,「你是從哪裡跑出來的,番腔還沒脫淨呢,敢來管小爺的事!」

    話沒說完,拳頭已向白兒臉上揮去。白兒從小偷學父親練劍,慣於騰挪跳躍,輕輕閃過,順勢抓住對方手腕,往外一扭,將其掀翻在地。劉敢惱羞成怒,往起一滾,就要和白兒拚命,哪知一不小心,滾到懸崖邊上,眼看就要落下去,白兒衝上前,一把將他拉住,劉敢脫離險境,竟然恩將仇報,出其不意地將白兒往崖下一推,白兒便si身跌下去。其他的孩子嚇壞了,元丹丘和泰兒撲到崖邊一看,白兒已將崖邊的一根紫籐抓住,可是,他沒上來,順著籐蔓一直墜到崖底,把劉敢的那本書取上來。

    「呔!拿去!」他把書摔在劉敢腳下,「我不是怕你,這事要是被夫子知道,你我在這裡都學不成,你好自為之!」

    自此以後,元丹丘跟白兒形同莫逆,劉敢恨恨的,總想伺機報復。泰兒背後跟白兒說:

    「你不把精力用在學習上,還學會了打架鬥狠,看我不告訴父親!」

    白兒不說話,悄悄帶著那把木劍,總找沒人的地方練。泰兒見了,心裡更是著急,對白兒道:

    「弟弟,你忘了夫子說的六甲五方書計之事?你不好好向學,將來怎能像父親那樣,經商記帳做買賣?」

    「哼,」白兒狠勁揮一下木劍道,「要是記這些只是為了做商人,我早就不學了!」

    「那你為什麼?」

    「是為了胸中的文章和手裡的寶劍!可是,什麼六甲、五方、書呀計的,我越來越覺得枯燥無味,離我想要學到的東西越來越遠,還不如回家練練劍呢,將來也好多教訓教訓劉敢那樣的人!」

    白兒說的是心裡話,第二天早晨,去告別夫子。夫子洗漱完畢,在書房裡剛剛坐下,聽見敲門聲,不慌不忙地說:

    「進來。」見李白走進房間,並不感到驚訝。

    「夫子,」李白站在夫子面前,深施一禮,「我不想讀書了,是來向你告別的。」

    「噢?為什麼!」

    「只《六甲》就學這麼長時間,太乏味了,我實在學不下去了。」

    「如果我堅持讓你學下去呢?」

    「我的心已經不在學習上,你這樣做,根本沒用。」

    「百尺高台,起於……」

    「『起於壘土……』夫子,我不想再聽那些老生常談。」

    夫子歎息數聲,見果如自己所料,只好親自送他下山,回青蓮鎮去。臨別的時候,夫子說:「李白,你是個早慧的孩子,心裡頗有主意,凡事別人不能強求。我相信你能想明白,會回到山上來完成學業的,學館的門隨時都對你敞開著。」

    李白謝過師傅,獨自往青蓮鎮走去,抬頭看看,像耳山已遙遙在望。筆者有詩吟道:

    萬丈雲梯立高台,上置珍寶成霓彩。

    逐級攀緣總有望,一步登天說癡俟。

    不知白兒回家有何遭遇,請看下回。

    李白小時曾一度廢學,各種研究李白的資料幾乎都有記載,可詳情無從考證。本回出場的劉敢等人物屬虛構,是為下文李白去岷山等地設伏。過小匡山,穿佛爺洞,即到達大匡山,據說李白曾在此度過十年讀書生涯。但李白十五做小吏,顯然這十年讀書生涯應是在家、大小匡山三地讀書的總合。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kanshu.)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