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二十九章 妥協和人才 文 / 雨天下雨

    趙東雲在這場軍方和政務院之間的經費鬥爭中,並沒有太過深入的插手其中,儘管軍方的擴張計劃有著他的默許甚至是支持,但是他卻是不能親自從裁判坐席上走下來充當選手。

    當然了他也不會讓軍方和政務院徹底決裂而造成蘇系內部的紛爭不斷,所以儘管他沒有出面,但是依舊有人充當了這場武之爭的和事佬。

    熊希齡府邸裡,今天就是迎來了這樣的一個人,巡閱使府秘書處一等秘書袁金愷!

    這幾天裡,來求見熊希齡的人多了去,有來聲援他的,也有勸說他以大局為重的,不過這既然是一場政治博弈,那麼熊希齡自然也是得把辭職做全套了,所以很多時候都是以閒居不見外客為由拒絕見大部分人的,不多少部分重要的人他還是會見的。

    比如說這個袁金愷!

    袁金愷,奉天遼陽人士,前清秀才出身,庚子年後在奉天組辦過地方團練,1903年後投身趙東雲帳下,其資歷雖然不如楊德彪、林永權等人那麼深厚,但也是趙東雲帳下的資深幕僚之一了,1904年出任錦州警務提調,1905年調任秘書處任職二等秘書,1906年初升任秘書處任職一等秘書。

    「袁樞密,不是我熊某人不懂大局,而是軍部的那幾個人欺人太甚,一張口就是五百萬,而且還說要在兩個月內籌齊,我這要是批准了,下個月政府諸公的薪水都發不出去!」

    前說過,趙東雲搞出來的這個秘書處並不僅僅是個秘書機構,而是擁有票擬權力的機構,而且不僅僅處理官體系裡的政務,而且軍務也會處理,大體上趙東雲要做什麼事,他們就能做以及需要做什麼事!

    如此也就導致該機構的權力日益權重,1905年的時候還只是個尋常秘書機構,但是1906年初就已經有了極大行政權力,而等1907年成立政務院,把財政局、工商局等機構劃入政務院,但是秘書處卻是和督察處、顧問處直屬巡閱使府直轄的時候,秘書處有了前清之軍機處、明朝之內閣的部分權勢了。

    1907年初的東三省行政體系中,以東三省巡閱使府為最高,巡閱使府下轄:東三省陸軍司令部,政務院,秘書處、顧問處、督察處。其中的顧問處不具備實際行政權力,裡頭的也不設具體機構,只是給予一些沒有直接在軍政兩屆任職的重要的工商軍政人士一個虛名頭銜,比如福元機器廠的董事長趙晨濱就是顧問處裡的『一等顧問』,而錦州李家的李邇堅則是『二等顧問』,此外還有剛來投靠趙東雲的前北洋要員之一段芝貴,這個人近段時間比較倒霉,袁世凱死之前,他為了謀取黑龍江巡撫的位置而巴結了奕劻等滿清貴族,然而袁世凱一死,共和新立的時候王英楷對那些和滿清貴族有密切聯繫的官員進行打壓。

    段芝貴本來就和王英楷關係不怎麼樣,這一次自然在打壓之列,所以和很多北洋人一樣,打起了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心思,這偌大一個北洋又不是只有你王英楷一家,東邊還有趙東雲呢,再不濟還有南邊的段祺瑞和王士珍呢。

    抵達瀋陽後,趙東雲對他也算籠絡,這剛來就安排了住宅,並且先在顧問處先掛個『一等顧問』的名頭,等融合進來後再另行安排。

    和顧問處無名無實相比,秘書處卻是實打實的實權機構,尤其是裡頭的十二個一等秘書,每天的工作可不是給趙東雲拎包,那些是二等秘書的工作,這些一等秘書的主要職責還是負責處理近乎海量的軍政事務,對下面諸多部門遞交上來的各種報告先行判讀,然後擬出回復意見,再轉呈趙東雲批閱,然後這些公會再由秘書處轉交各部門具體執行。

    在趙東雲死抓諸多權力,直轄了政務院和司令部諸多部門的情況下,雖然牢牢掌控住了軍政權力集一身,但是如果沒有秘書處的話,累死趙東雲也處理不完那麼多公務啊。

    這個類似於削弱版內閣的機構,所以這別看裡頭辦公的秘書還掛著一等秘書、二等秘書的名頭看上去只是個拎包的,但在外人眼中,他們已經是中樞要員了,甚至給面子的話還會客氣喊一句『樞密』。

    當然了這個稱呼只能私底下喊幾句,公開場合是沒人會這麼說的。

    熊希齡說實話心裡頭還是略微看不起袁金愷這個小秀才的,如果不是趕上了秘書處直轄巡閱使府的好時候,給他一百年都爬不起來中樞要員的職位,不過心裡鄙視歸鄙視,這表面的面子還是要給一個,加上這是私底下的場合,所以熊希齡也就大方了喊了一就袁樞密了。

    袁金愷雖然才華和熊希齡、趙鄂、朱家寶等人無法相比,但是也是在蘇系裡混了好多年的人了,所以儘管他看出了熊希齡對自己的一絲蔑視,但是他卻是不在乎。

    他今天來可不是他自己的主意,而是受到了趙東雲的暗示才來!

    「秉三兄你也是知道,如今我們東省正是大步往前的時候,難道你就甘願留在原地?」袁金愷一邊喝著茶一邊說:「昨晚我也去拜訪過孟將軍和徐將軍,他們的態度雖然還比較堅決,但是也表示,如果財政局這邊願意配合,他們也是願意妥協一二的!」

    熊希齡抬頭:「哦,妥協?他們還要多少?」

    袁金愷道:「他們說,擴軍一事是勢在必行,不過財政既然緊張,他們表示可以逐步來辦,先練一個步兵協,然後逐步擴編為一個師!」

    熊希齡對軍方怎麼擴軍不懂,也不感興趣,他直接道:「你直接說他們要多少錢吧!」

    「首月第一批一百萬,隨後每月撥款二十萬萬,如此總數為兩百萬兩一共分半年撥款!」

    熊希齡聽到這半年分批撥款,而且索要的四百萬兩也減少一半變成了兩百萬,心裡頭暗道看來軍方的那些土鱉還算有點誠意,不過他依舊道:「如果是半年時間籌兩百萬,我財政

    局那邊勉強還可以籌到,不過首批百萬還是太多,首月給的款子不能超過五十萬,剩下的分月支付!」

    熊希齡額外還解釋了句:「這上半年我們的財政壓力比較大,而且今年的稅收很多都還沒有收上來,這銀錢怕是要到下半年才能略微寬鬆一些!」

    「我想軍方的幾位將軍們應該會體諒財政局同僚們的苦心的!」

    在趙東雲的暗示下,袁金愷居中協調,總算是把這首次武之爭給壓了下去,軍方被迫放棄了短時間內建立一個步兵師的計劃,而是接受了逐步擴編的計劃,財政局那邊雖然依舊財政緊張,但是不用一下子拿出好幾百萬也不至於讓財政局一下子破產。

    於是乎又過了兩天,趙東雲才正式批示熊希齡的辭職信,嗯,不准!

    於是乎熊希齡又是裝出一副不是我熊某人戀權不去,而是國家和民族需要我的態度屁顛屁顛的又跑回財政局上班去了。

    不過經歷了這一事後,也是讓趙東雲對熊希齡的好感略微下降,儘管理智上他理解熊希齡的做法,換了他估計也會玩辭職要挾的把戲,但是在感情上他依舊覺得不爽。

    不過財政體繫上他能依賴的人不多,趙鄂、周自齊、朱家寶他們幾個雖然能力都不錯,但是他們算得上是洋務將領,你讓他們發展地方工商可以,但是要讓他們玩財政的話,以他們的能力還是略微欠缺了些,至於趙東雲麾下的其他官,連算得上洋務派的都少,要想要找出一個人來主持財政工作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代中國能夠挑起一國財政體系工作的人其實真不多,那些前清時代的老派官僚包括擔任過戶部尚書的趙爾巽、徐世昌等人其實都是不合格的,他們甚至連洋務派官員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傳統的行政官僚。

    如果不是民族、國家這些因素的話,趙東雲寧願從倫敦或者華爾街直接高薪聘請真正的財務專家來當他的財務局局長,而不是讓國內官僚來掌管東三省財政局。

    國內的諸多人裡,其實也就周學熙和唐紹儀合格一些,不過現在周學熙和唐紹儀可都是中樞要員,現在一個是內閣財務部總長、一個是工商部總長,自然不會跑到瀋陽來給他趙東雲當財政局局長。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熊希齡撂擔子不幹,趙東雲一時間內還真找不到合適的人來管理財政,頂多就是讓趙鄂或者周自齊或者乾脆讓趙東平上去,這幾個月去管理財政局的話就是屬於典型的趕鴨子上架,別指望他們能夠和之前的熊希齡那樣在巨大的財政缺口情況下還能支撐下去了。

    別看最近半年來東三省的財政情況糟糕無比,熊希齡天天喊沒錢,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高達千萬的財政缺口情況下,熊希齡還能夠通過各種手段維持東三省財政至今不破產,這已經是極為高超的理財能力,這要是換了蘇系的其他幾位財政、工商體系的官員來,估計一個月都撐不下去。

    「唉,不管什麼時候,人才都是最寶貴的啊!」看著外頭的春雨濛濛,趙東雲歎著氣,後頭的袁金愷道:「如今我們這邊的財政人才的確是欠缺了一些,不過我聽聞財政局還有工商局那邊還是好幾個能力不錯的,大帥大可不用擔心!」

    趙東雲聽罷呵呵一笑,這為上者多年,而且和這袁金愷也算是同事多年,很多話略微一提就是猜到了背後的意思,這袁金愷說起財政局和工商局那邊有幾個能力不錯的,這擺明了就是要舉薦嘛!」r105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