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三百二十八章 ——阿爾巴人隊(十三) 文 / 弘毅知難

    其實,望遠鏡的歷史,無論是普通的小倍率望遠鏡,還是天望遠鏡,都是起始於十七世紀的。早在13世紀末或14世紀初,眼鏡就被發明製造出來。1600年的一天,在荷蘭一個叫米德爾堡的地方,一個毫不起眼的、名叫漢斯.利珀希的制鏡商的店內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兩個孩子在他那裡玩他的透鏡,無意中把兩個鏡片疊在一起,透過它們觀看鎮上遠處教堂的風標,風標被奇妙地放大了。利珀希本人也看到了,他突發靈感,就此開始製造望遠鏡,並向荷蘭議會遞交了一份發明專利申請。但利珀希很不走運,因為還有其他一些人也在此時要求獲得發明望遠鏡的榮譽和利益。其中之一是個叫詹姆士.梅蒂烏斯的人,他聲稱他已製作了一個與利珀希製作的同樣好的望遠鏡,並說他知道製造望遠鏡的秘訣,如果議會支持,他還可以造出一架更好的望遠鏡。

    在這種混亂狀況中,荷蘭議會沒有通過利珀希的申請。對這項新發明的任何申請人既不給以榮譽也不頒發獎金。自此,望遠鏡卻逐漸為人所知。一連串的巧合卻使加利萊奧.伽利略與望遠鏡聯繫在一起。

    那時伽利略在意大利帕多瓦附近的大學擔任數學教授,他經常參觀威尼斯兵工廠,並自己在帕多瓦開辦有一個小工廠。他在那裡製造了測量儀、圓規以及其他數學儀器,在當時已擁有天才儀器製造家的名聲。由於朋友提供的關於望遠鏡的信息。在1609年8月底,他就製造了一架可以放大九倍的望遠鏡,並把它作為禮物贈送給威尼斯共和國元老院。作為報答,元老院把將在第二年結束的他的教授任期改為終身任職,並將他的年薪從五百二十弗羅林提高到一千弗羅林。伽利略繼續改進望遠鏡製造工藝,到年底時,他已製作了一架能放大三十倍的望遠鏡,這已屬當時放大倍數最大的望遠鏡了。

    關於望遠鏡的發明,伽利略本人在1623年這樣寫道,「我們可以肯定。望遠鏡的第一個發明者只是個製造眼鏡的人。他偶然擁有各種形式的眼鏡,偶然在不同遠近的地方透過凹鏡和凸鏡兩種鏡片觀看,見到並注意到了出乎意料的結果,這樣就發明了這一用具。」可見。伽利略最初是作為望遠鏡製造者而成名的。而這一名聲隨著望遠鏡在航海中的廣泛使用而遠揚四海。

    不過。這段歷史可以放進火器研究院的「小班化教學」中去普及,小孩子接受新鮮事物一定比成年人更快、效果更好。而且他們的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說不定就會一步步追問諸如:什麼是凹鏡、凸鏡?製作凹凸鏡的用料是什麼?玻璃是什麼東西?如何製造?為什麼大清不能自己生產玻璃……到那時候。基礎科學的灌輸就會使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這一切,尤里同志加上湯老瑪法的助力,一定會手到擒來的!

    但對於杜篤祜這班臣,現在專門給他們說一天也說不明白,也就沒有不要贅述了。於是,弘毅繼續開口說道:

    「而且湯老瑪法告訴我,他當年帶入中華的望遠鏡,正是這位伽利略一手打造!你們說,此人是否堪稱奇人?」此時,輪到弘毅趾高氣昂了。

    湯若望與望遠鏡結下了不解之緣,是他在1613年進入羅馬學院學習期間。在羅馬學院的四年間,湯若望不僅學習了宗教內容,還廣泛研究了數學、天學、地理學、機械力學、化學等科目。而伽利略本人也擔任過該院的教師,曾在學院的報告廳裡展示過經他改良後的望遠鏡,受到熱烈歡迎和欽佩。湯若望聽過他的演講,對伽利略的學說產生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他的天望遠鏡——伽利略式望遠鏡。

    於是,入華之時,湯若望隨身攜帶了一具小號的伽利略望遠鏡,自此為望遠鏡在中國的普及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當年,湯若望在在欽天監官員李祖白的幫助下,用中寫了一本介紹伽利略望遠鏡的《遠鏡說》,第一個將歐洲的最新發明介紹給中國,在以後的曆法改革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遠鏡說》刊印於1629年。該書前面有湯若望的自序,正分四個部分:1.望遠鏡的利用,按仰觀和平視分述,2.構成望遠鏡的各透鏡的分別利用,如解決近視和遠視患者的苦惱;3.光學原理,4.望遠鏡的製造方法、使用說明和保養說明。《遠鏡說》從原理、結構功能和使用方法上詳細介紹了伽利略式望遠鏡,全書通篇條理清楚、淺顯易懂、圖並茂。成為傳播光學和望遠鏡製造技術的奠基性著作,對後世有重要影響。

    「是——」

    杜篤祜有些撒了氣。《遠鏡說》一書他是讀過的,儘管對那些十分專業的科學術語不甚瞭解,但至少知道了所謂「遠鏡」的功用,這才有前面的陳述。但如果他早知如此,前面也就不會把個「千里眼」說得如此神乎其神了。

    「如今五十年已過,泰西諸國這望遠鏡的造辦工藝不可能不繼續前行,甚至突飛猛進。就是前明的天啟年間,伽利略已經用他的星相望遠鏡看到了月亮!」弘毅故意露了個破綻。

    「呵呵,大人。西人愚昧啊,呵呵。不用此物難道就看不到月宮不成?他們的脖子不會往天上打彎兒嗎?哈哈……」一貫「持才傲物」的朱昌祚一個沒忍住,笑出聲來。不過一旁的杜篤祜雖然忍住了,卻老成世故的不做聲。

    「西人的月亮也許不如我們的圓,不過,你們知道否?人家伽利略用他的望遠鏡看到了月宮!」弘毅只是簡單的重複了一句。卻起到了奇效!他甚至等著底下這二位來問自己——那他看到了月兔沒有?

    「月宮?廣寒宮?他果真看到了廣寒宮?」杜篤祜忍不住了,嘴巴張的比臉都大了。

    「不錯!湯若望說,伽利略發現月亮之上有環形山口,其中陰霾一片,估計咱們嫦娥仙子的廣寒宮就隱藏於其中吧!」

    弘毅故弄玄虛,卻是基於伽利略自己的論述,絕非胡編亂造——在伽利略於1610年1月初第一次將望遠鏡轉向天空前,無論在大學的一系列講演還是正在撰寫的《宇宙論》一書中,他似乎都在捍衛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

    說體系,他毫不懷疑傳統的宇宙觀。當那一天晚上。他用他製造的那個被稱為「荷蘭柱」或「透視鏡」的東向描向莊嚴、神聖的天體時。他所看到的景像使他大為震驚:

    「無數從未見過的其他恆星展現在眼前,這些恆星比以前知道的要多十多倍」,「月球表面並不像我們感到的那樣是平滑而光亮的,卻是又粗糙而又不平坦的。就像地球表面一樣。月球的表面到處是巨大的突起物。深深的峽谷和無數蜿蜒彎曲的東西」。

    望遠鏡也解決了有關銀河系或銀河的爭論,「銀河系只不過是一群聚集在一起的無數星星而已。無論你把望遠鏡轉向哪裡,你都會看到一大群星。」伽利略宣稱:「最使我感到驚奇而確實特別促使我要提醒所有天學家和哲學家注意的是。我發現了四顆行星,在我之前沒有天學家知道和觀察到過這些行星,它們圍繞著某顆明亮的恆星按自己的軌道運行。」伽利略發現的實際上是木星的四顆衛生。1610年3月,他迅速出版了一本如實描寫他所目睹的書,這本僅有二十四頁的小冊子《星的使者》卻讓學術界陷入大大的震撼和困惑中。

    但此時弘毅更要忍住不能笑。他此時想的,不是伽利略的論證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而是公元2014年國人自己的「玉兔號」月球車在月亮上跑了一大圈,腿都跑折了也木有見到其他兔子!但,這絕對是實至名歸的中國玉兔!月亮上的第一隻兔子!

    「……」杜篤祜和朱昌祚面面相覷,無言以對。

    「若用時下的千里眼,不知能否看到此情此景呢?尤里,你說呢?」弘毅知道再問下去也是白問,於是轉而問向了一旁侍立的尤里。

    尤里早就在剛才的對話中對這位小爺佩服得五體投地了,自然慷慨應答道:

    「爺說得沒錯,或許現如今泰西最偉大的星相學家已經發現了月亮上的……兔子也不一定!奴才以為,湯大人帶入中華的望遠鏡,還不能與伽利略的天望遠鏡同日而語!因為,他所觀測到的月球環形山,應該是使用的四十倍雙鏡望遠鏡。現如今軍中所用的望遠鏡,倍數達不到。」

    「倍數?」杜篤祜不明白。

    「哦,大人,就是用望遠鏡看到的比用肉眼看到的放大幾倍之意。」尤里沾沾自喜,卻還是畢恭畢敬的回答。

    「哦……四十倍?那不把螻蟻看成了大象?」杜篤祜恍然大悟。

    「哈哈,杜大人好學識!不錯,正是此意!你說,這位伽利略厲不厲害?」弘毅再次發問。

    「厲害!下官欽佩!可惜故去了……」這一次,杜篤祜在事實面前真的表現出了對人才的惺惺相惜。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李祖白(-1665年),中國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天學家、天主教教徒。李祖白早年即受教於西方傳教士湯若望,供職於欽天監。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李祖白協助湯若望寫出《遠鏡說》一書,將伽利略發明的現代望遠鏡製作方法介紹入中國。清朝順治年間,李祖白與利類思合著《天學傳概》,在中提出中國化西來說,招致楊光先等人的激烈反對。康熙三年,時任欽天監歷科主事的李祖白在康熙歷獄中被判處凌遲處死,後在孝莊的斡旋下減刑為絞刑,與兒子李實等五人一同被處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