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三章 ——阿爾巴人隊(八) 文 / 弘毅知難

    弘毅笑瞇瞇地說自己是歐洲中世紀「常見」的女巫的兒子,其實真是衝著這一群不怎麼相關的人動了真氣。杜篤祜等人儘管不知道歐洲的「女巫」到底是什麼樣子,但至少知道這個詞的用意不怎麼好,於是紛紛側身行禮,以示安慰。

    弘毅卻不依不饒,不等伊萬將受到過度驚嚇而張開的大嘴巴閉上,接著又說道:

    「你說如果這件事情坐實了,是不是還要對我施以火刑呢?」

    「爺!奴才絕無此意啊!奴才我……」

    伊萬終於從驚嚇中反應過來,開口準備辯解一二。他實在是弄不明白,剛才自己要發問,小玄燁還十分大度的說什麼「但問無妨」呢,怎麼真問了,反而弄出這麼一個棘手的問題?這知道自己的遠方親戚赫梅利尼茨基,和小爺成了女巫的兒子,哪哪都不挨著啊?

    「伊萬,你這個奴才該死!」

    還是別科托夫反應快,第一時間套用了所有旗人包衣奴才的慣常用語,以求給自己這個小兄弟一個解脫。

    「是!是!貝勒爺,奴才該死,請您饒命啊!」伊萬再也「聰明」不起來了,只能任人擺佈,急忙跪在地上頻頻叩頭。

    「你這是作何?我不是說了讓你儘管問嗎?此事和你無干,到不了取你性命的程度。快起來吧,我只是有感而發而已!」弘毅大度的揮手示意,給伊萬先吃了一顆定心丸。

    「謝貝勒爺!」

    伊萬終於爬起來。才發覺自己的後背已經被汗水浸濕了——好險啊!

    「不過,你們說說看,有誰見過一個如我一般三歲大的孩子就能襄理朝政的?」弘毅轉而環顧四周,特別是宗人府那些個滿漢幹吏。

    「……」自然是無人應對的結果。誰說不是呢?自古而今,神童倒是有,但小貝勒爺如此神速的節奏,聞所未聞!

    「怪不得有人說我是異端凶兆,看來諸位也是對此有所忌憚啊!唉……」弘毅佯作失望,長歎一聲,順勢將堂內氣氛引入了冰點。接著卻一字一句說道:

    「怎奈妖孽也出皇家?」

    「啊!貝勒爺!右宗正大人!切不可妄自菲薄啊!」終於。杜篤祜聽不下去了,或者說不敢再聽下去了,急忙出來勸解。

    小貝勒爺剛才故意說自己是女巫的兒子,大夥一時半會兒還沒反應過來。現在這一句「怎奈妖孽也出皇家」。卻一下子讓所有聽明白了的人大感不妙——

    你即便是「女巫的兒子」。即便你的娘親真的變成了「女巫」,這也算大事了,但畢竟比不上你的父親是誰這個核心要害問題重要!你小玄燁可是當今皇上的親生兒子!雖然是庶出。但誰敢說你爹不是皇上?那是找死!你若成了異端妖孽,豈不是說皇上生了妖怪?這簡直是驚天動地、自尋死路的節奏啊!

    「杜大人,你為何說我是妄自菲薄?難道你沒有聽聞近日的一些風議?」弘毅如願看到了杜篤祜的主動參與,於是繼續將問題向著既定目標引領。

    「右宗正大人!下官的確聽聞了一些謠言,卻原本就不在意的!那都是坊間刁民無知無畏的歪論,豈可當真?」杜篤祜不改認真本色,教訓起小爺也是毫不含糊。而且在稱謂上,他捨棄「小爺」這個太具有「家臣主子」色彩的詞彙,而是用了宗人府的官稱,以示正規。

    「玄燁謹受教!如此說來是我小肚雞腸了,反而中了那些刁民歹人的圈套!多謝杜大人提醒!只是……只是謠言亦可畏啊,所謂『三人成虎』,我玄燁榮辱生死其實不打緊,關鍵是玷污了皇家聲譽,委實令人心焦!」弘毅急忙站起身來,一臉痛心疾首、痛改前非的真誠,接著又換做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焦慮,用來配合自己的說辭。

    「大人!」「小爺!」

    這一下,底下所有人,無論是宗人府的,還是阿爾巴牛錄的,都齊齊跪下來稱頌一聲了,以表示對小玄燁深謀遠慮的極其感動。

    「各位都起來吧。唉,有人想看著我皇瑪瑪、皇阿瑪出笑話啊,我豈能不著急?」弘毅繼續低著頭唉聲歎氣,一雙眼睛卻有意無意的瞥了一眼杜篤祜。

    「大人,不必著急。您親近皇上、心懷天下,我等做臣子的豈能碌碌無為?此事我等既然知曉,定當忠心報國。」

    杜篤祜終於「挺身而出」了。只見他說完此話,接著轉身面向自己的其他幾位手下,抱拳施禮,慷慨激昂的說道:

    「諸位大人,我等身居宗人府要職,自然要將皇家福祉放在心上。這幾日坊間傳言可謂甚囂塵上,料想幾位也是和我一樣早有耳聞。今日右宗正大人為此而憂心忡忡,其實並非是為他自己個人安危得失,而是擔心皇家聲譽、憂心國家安危。右宗正乃是皇上愛子,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宗人府理所應當出來撥亂反正的!既然如此,我杜篤祜提議,不若我等就此寫就一題本,上奏朝廷,以匡正天下視聽,還小爺、還皇家、還天下一個清白!」

    不等大家表態,杜篤祜接著又說道:

    「大人們都知道,我杜篤祜歷來對官場**痛心疾首。這官吏的貪腐,實乃歷朝歷代自斷前程的沉珂,不得不除。但大伙或許並不知道,除此之外,我杜某人最最反感那些市儈小人煽風點火、惑亂人心!最可恨的是,有些為官從政者,竟也跟著流言蜚語添油加醋,生怕無中生有之事不能大行其道。此種行徑,也是禍國殃民的奸行,不得不防。某種角度來看,官吏貪腐的乃是黃白金銀,官吏誣告的卻是人間正道!兩者孰輕孰重,各位不言自明!怎樣?諸位可願意同我一起兩名上疏?」

    弘毅在座位後邊聞聽此言,一下子想起了這位才認識兩

    三天的杜篤祜,果真是清代一位著名的「反腐倡廉」人士!

    在另一個時空,作為黨員幹部,曾弘毅按照組織要求學習了不少廉政知識,尤其是對廉政網上刊載的歷史人物很感興趣。當時,他就讀過這位杜篤祜的事跡——

    杜篤祜,字振門,山西省平陽府蒲州人,歷任推官、給事中、太僕寺少卿、戶部侍郎、都察使左都御史等職。順治五年,杜篤祜目睹各省錢糧由戶部總統,每年出入數千萬兩白銀而無奏銷制度,予經辦官吏以貪污之機。遂上疏建議:「請敕循舊例,年終逐一奏銷,以杜矇混。」即被採納。順治十年,賦役制度頗不完善,致使豪門大戶將賦役嫁於小農之身,貪官污吏亦趁機挪移,小農不堪其苦,諫言將天下戶口編為黃冊,確定賦役,遂使民負減輕,腐源漸除。

    杜篤祜消除腐源還有一個故事,就是有關賦役制度的。清初,各項賦稅、丁銀均以明朝萬曆的舊額為準,略加訂正。而不是依據對實際戶口的調查,不均和失實十分嚴重。儘管人丁難以核實,朝廷稅額卻不能短少,於是各地州縣只能拿在籍人丁開刀。在籍人丁不堪重負,只有逃亡,於是跑了的人的丁銀又要加到沒跑人的身上。再加上貪官污吏亦趁機挪移,小農苦不堪言。杜篤祜諫言將天下戶口編為黃冊,核實天下丁口,確定賦役,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杜篤祜在當時以「敢言」聞名,得到清廷的讚賞。順治十六年,清廷下詔,授杜篤祜為勤勞奉職大臣,並加太子少保銜。

    弘毅在這邊「回憶」杜篤祜的反腐功績,下面四位宗人府的理事官們可站不住了,這時候誰不出來表態,事後就會背上「誣告人間正道」的罵名!以朱昌祚為首的幾人立即齊聲附議道:

    「下官願意和杜大人聯名上疏!」

    「好!有勞各位!下次朝議,我等勉力為之、匡扶正義!」杜篤祜振臂一呼,群情瞬間亢奮,弄得弘毅都有種感恩戴德的衝動——

    果真是敢於直言進諫的名臣啊,杜篤祜、杜振門,這份大禮我會銘記在心的!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