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章 ——恬神而守志 文 / 弘毅知難

    就在倍感輕鬆、準備散會的皇帝福臨將要說出「回去睡覺」的聖諭之前,殿外傳來了大清聖母皇太后、他皇額娘布木布泰駕到的通稟之聲。

    殿內所有人只能急急忙忙迎出殿外。但吳良輔卻十分及時、有意無意的擋在了皇帝奔向大殿正門的路上,畢恭畢敬的說道:

    「主子,皇太后從後~庭而來……」

    「哦?湯瑪法、玄燁,你們隨我快快後殿迎駕!餘下二位殿內恭候!」

    福臨也是第一時間醒悟過來——皇太后自慈寧宮來位育宮,可以經「前朝」,也可由「後庭」,路路皆通。經前朝,就要從位育宮西邊的後右門穿過,先折向南邊,由中和殿位置登須彌座式「大金剛座」,「大張旗鼓」地面北而入。但這大晚上的,自己的額娘選擇「後庭線路」,自北邊先入西邊的隆宗門,經乾清門外「南下」而抵達位育宮,擺明了今晚要和自己「掰扯」一番「家事」了。這樣一來,只帶上自己人湯「瑪法」和「孫兒」玄燁,才是正路子!

    「庶!」幾人按照最新分工迅速就位,湯若望和玄燁跟在福臨後面,三步並作兩步,出了早已大開其門的位育宮後殿。

    當先的福臨被大殿外的漆黑一片晃得有些對不准雙目焦距,再加上夜半時分的深秋,風中早已夾帶著有些入骨的寒意,忍不住打了個激靈,突地身子一晃。險些走偏。幸虧身後的吳良輔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青年皇帝,小聲說道:

    「主子當心!」

    「嗯……」回過神來的福臨突然想到了什麼,趕緊補充道:

    「夜深風涼,給皇太后準備披風!」

    「庶!給聖母皇太后呈錦袍、轎輦!」

    深諳此道的老太監用不大不小的聲調回頭呼喚道,在這寂靜的凌晨時分,剛好夠已經數十步開外的太后一行聽得分明,並且還自作主張將皇帝的口諭加以升級,卻真心說到了福臨的心坎裡了。

    「哦,還有。給湯瑪法和玄燁也披上褂子!」福臨也臨機而動。繼續補充道。

    說完這些,福臨使勁擠了擠眼睛,終於看清殿下的甬道上,一行宮燈照路。自己的額娘已經到了位育宮後階陛中間的御路石前。一名位育宮執事小太監也早就捧著一領披風。從一旁的台階上迅速跑下來,跪在御路邊,高舉雙手。呈上皇帝兒子的一番孝心。

    「請皇太后用錦袍、乘御輦!」時間剛剛好,小太監一跪下,吳良輔就跪在皇帝身旁,恭恭敬敬喊了一嗓子。

    按照規矩,即使是貴為大清皇太后的布木布泰,要進入「前朝」這國家最高形制的地方,雖然可以走殿下階陛中間的御路,卻不可以乘坐轎輦。

    布木布泰剛要作勢下轎,就恰好聽到了這聲稟奏。

    「皇帝一番孝心,堪為天下表率!既然如此,本宮依從皇帝。」皇太后布木布泰重新坐正身形,不再客套,任憑小轎沿著後世稱之為「雲龍石雕」的御路石穩穩而上。

    弘毅藉著兩旁的燈光,發覺今日自己皇瑪瑪的身旁,只有蘇麻喇一人護持,卻不見平常形影不離的尚有貴。悄悄側顧,弘毅分明看到跪在那裡的吳良輔似乎也是發現了這個小小的不同,早就皺起了眉頭——哈哈,身形小的優勢就在這裡!你吳良輔跪著的時候,皺眉頭也好,挖鼻孔也罷,站直了的成人很難發現你的小動作、小表情,可我兩歲小孩就和你是一個「平視狀態」了,瞞不過我的!

    一俟皇太后的轎輦走完了長長的御路,皇帝福臨早就側身站在後殿正門一旁,當先跪下請安:

    「兒臣恭請皇額娘聖安!」

    「都起來吧,本宮深夜前來,實屬無奈!」布木布泰按著蘇麻喇的手臂,利利索索下了轎輦,卻也沒有太多話語,就直接進了位育宮後門,穿堂入室,在皇帝和湯若望、玄燁的陪伴下,來到正殿。

    「奴才恭請皇太后聖安!」輪到殿內候著的兩個大臣請安了。

    「你們都在啊?快起來吧,大半夜的本來就辛苦,別弄這些俗套了!我老太婆覺少,你們整日介操勞國事,大半夜不睡覺,身子可吃不消!」對這些「外臣」,皇太后倒是極盡和藹可親的樣子。

    還不等明安達禮和噶達渾感謝皇太后的體恤,布木布泰卻接著問道:

    「吳良輔,這麼晚了,可給大人們上過滋補湯劑了?」

    「回皇太后的話,奴才按照主子旨意,宵夜與進補湯劑已上過兩次。」吳良輔趕忙跪著回話,可在弘毅耳中,分明聽出這老奴才今晚又要被揪出來說事兒!

    「嗯,你這差事是越來越會辦了呀?」皇太后穩穩當當坐在大殿之中為首的那方宮凳之上,一邊揮手示意大伙都落座。就在宮女準備增加一個凳子的時候,皇太后卻一把拽著小弘毅,不由分說就給抱在了自己的腿上,正好,不用加座位了!

    「奴才不敢……奴才本分……」

    可憐的吳良輔,在皇太后布木布泰和小貝勒玄燁面前總是不能紋絲合縫得做好服務!他本意是要說「奴才不敢承太后嘉許!奴才本分,盡職盡責而已!」可話到嘴邊,卻發現漏洞百出,後面似乎有一個絕大的深坑等著自己往下跳!

    「本分?好一個本分!」果然,抱著玄燁的皇太后臉上沒有任何惱怒,卻愛撫著自己的孫兒,盡顯慈祥與關切,與話語裡透露出來的濃濃殺氣格格不入。

    「奴才知罪!」得了,別廢話了,吳良輔直接跪在地上等著挨罰!

    「知罪?本宮問你,你是這位育宮的總領太監。照顧好皇帝的作息可是

    你的本分?任憑是何等軍國大事,豈有由著主子白天黑夜連軸轉的道理?不要以為皇帝年輕、正值盛年,你就任由皇帝這般操勞!不但如此,我的小孫子尚不滿三歲,也跟著一晚上撈不著睡覺!他父子二人若是有個閃失,看本宮能不能把你碎屍萬段!」

    布木布泰說到此處,充滿關切的看了皇帝一眼,又接著雙手捧起小玄燁的奶胖臉蛋,親了又親!

    「奴才該死!」吳良輔準備聽天由命了。

    說也奇怪,此時坐在布木布泰的腿上。被自己的「再生奶奶」捧著臉蛋好一個親暱。弘毅卻分明感到自己其實就是一個道具,一個非常合適的活道具!與此同時,卻第一次對地上趴著的吳良輔產生了一種由弱及強、以至於分外強烈的同情和可憐!

    正要準備開口勸解,給吳良輔一個台階算了。卻突然發現皇太后背後的蘇麻喇正衝自己悄悄遞著眼色。抿著嘴微微搖頭!這是何意?看看再說?

    恰在此時。身後的福臨終於開口說話了,而且畢恭畢敬站起身來:

    「皇額娘,不怪他。是兒臣召集眾位大臣會議國是,結果一時忘了時辰,讓眾位愛卿也跟著操勞,更讓額娘跟著憂心。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兒臣不孝!請額娘息怒!」

    說完,福臨結結實實跪了下來,實實在在給自己的娘磕了個響頭!

    「唉……」布木布泰自然料到會是這個固定結局,唉聲歎氣,卻貌似並未化解心中的怒氣。

    趴在皇太后懷裡的弘毅此時卻分明看到身後的蘇麻喇換做了另外一種表情,努著嘴衝著地上的皇帝,一個勁兒擠眉弄眼的……哦,明白了,該我出場了!

    「皇阿瑪,快起來呀!」先來一句開宗明義,弘毅心想。接著,他十分順利的「掙脫」了皇太后的懷抱,衝到福臨身旁,作勢拉著皇帝的胳膊往起拽,一邊拽一邊說道:

    「皇瑪瑪,皇阿瑪操勞國事如此辛苦,孫兒實在不忍心看著阿瑪還跪在這裡受罰呢!皇瑪瑪也是心疼您的兒子,可您的孫兒也心疼自己的阿瑪呀?再說了,皇瑪瑪,大清有我皇阿瑪如此勤政的皇上,這是天下之福、大清之福呀!皇瑪瑪,請您開恩,讓我皇阿瑪起來吧,您別生氣了!」

    說完,學著所有電視劇裡「人小鬼大」的小孩子的固定套路,小玄燁再拋下福臨不管,回過身來奔向布木布泰,也跪在那裡,可憐巴巴搖晃著皇太后的膝蓋。

    「皇瑪瑪,我的好瑪瑪……」

    「唉!好吧,皇帝快起來吧。玄燁懂事,你又勤政,是老太婆我多管閒事了……」布木布泰再一次抱起小玄燁,無可奈何的說。

    「謝皇額娘!兒臣疏忽,讓額娘跟著操心了!」皇帝一起身,一旁的吳良輔也試探著爬到一邊去。還好,這一次皇太后沒有繼續盯著自己!

    「皇帝,這位育宮是你的臨時寢宮,你可記得它的本命?」布木布泰若有所思的問道。

    「這……兒臣如何不知?前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此殿始成,初名謹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建極殿。大清順治二年(1645年),我朝始名其為保和殿,順治三年兒臣暫居於此,更名位育宮。」

    「不錯。那這『保和』二字出自何處?」皇太后明顯是有備而來。

    「回皇額娘的話,『保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辭轉》一篇,本為『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貞』。額娘,兒臣……」飽讀詩書的福臨對這個問題絕對信手拈來、脫口而出,卻也同時明白了老娘如此一問的深意。

    「皇帝啊,額娘知道你潛心漢學,這點道理問不住你。可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了。額娘就是科爾沁草原上的一個無知婦女,卻也明白所謂『志不外馳,恬神守志』的道理,這意思就是說神志得專一,以保持宇內的和諧,才能福壽安樂、天下太平。你如此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也不顧湯阿瑪、玄燁和諸位大人的身體,就委實不應該了吧?再有什麼天大的軍國大事,也不在乎這一晚上的耽擱不是?」

    「謹遵皇太后聖訓!奴才感激涕零。是奴才等不顧人臣之道、不思聖躬安康,損耗了天子龍體,請皇太后責罰!」

    一直撈不著說話的明安達禮和噶達渾終於有了機會,急忙起身跪倒,由明安達禮搶先給給皇帝圓場,也一道表達自己的感恩戴德!

    「起來起來,都勞乏了一夜了,別跪著說話!」皇太后急忙安慰這兩人。

    「皇額娘教訓的是,兒臣錯了!只是今日會議之事的確繁雜,兒臣也正準備明日就去慈寧宮稟報於您,請您示下……」福臨態度很端正,而且很清楚額娘今晚小題大做的真正用意何在!

    「皇帝!這位育宮之內,你們君臣商議的都是國事政務,我老太婆早有定論,絕不過問!別忘了,今日漏液前來,本宮可是走得後庭之路。要說有事,也是我們祖孫三代的家事不是?」布木布泰及時制止了皇帝的試探。

    「是,兒臣謹記!皇額娘聖明!」

    「也罷,不管你們還要不要繼續會議,本宮可是要領著我的孫兒回去睡覺了。玄燁,今晚你和瑪瑪睡,好不好?」皇太后說著就把玄燁放在地上,起身準備牽著孫子的手告辭了。

    「皇額娘,其實您來之前,兒臣正要罷了今日的會議呢……」

    「哦,那就好!皇帝辛苦了,湯阿瑪辛苦,諸位辛苦!」

    「兒臣恭送皇額娘!」

    皇太后牽著弘毅的小手,再一次出位育宮後殿,抱著孫子上了轎輦,消失在了紫禁城的夜色中。

    bsp;可憐早就哈欠連天的小弘毅,不知道到了慈寧宮還會不會經歷一番「腦力急轉彎」,更不知道今晚啥時候才能睡覺覺!

    《打油詩一首.看每句首字》

    看遍近史皆失意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圖之外已砥礪

    去來乾坤難自知

    起身已穿六甲子

    點盡天下苦與樂

    中華輝煌萬人癡

    武皇朝唯大清

    保和殿後階陛中間設有一塊雕刻著雲、龍、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們稱之為「雲龍石雕」。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塊石雕,長十六米五七,寬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為二百五十噸。原為明代雕刻,清代乾隆時期又重新雕刻。在圖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雲之中,有九條口戲寶珠的游龍,它們的形象動態十足,生機盎然。雲龍石雕的石料產自京西房山大石窩。當時拖運這樣重的巨石到北京需要民夫萬人以上,用旱船拽運的辦法拖運。為此,沿途每裡鑿井一口,以供民夫飲水之用。從房山到北京一百多里路,拖運時間用了將近一個月。這種方式雖然艱難困苦,但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下,卻也顯示出了勞動者的才能和智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