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十二章 ——結怨吳良輔 文 / 弘毅知難

    審問景仁宮下人期間,皇太后看福臨百無聊賴,就提醒他去寬慰康妃一番。福臨雖然一萬個不樂意,但皇太后之命不能違背,只好再次坐在佟佳氏的面前,思緒卻回到了去年的那個時候——

    順治十年六月十二日,烏斯藏達~賴~喇嘛上表謝清廷封號,並進貢藏馬十匹進至京師。福臨十分高興,進內廷稟告母后。正好一眾妃嬪正在當時仍為皇后的博爾濟吉特氏帶領下給皇太后請安,知道此事之後,皆大喜,於是皇太后帶著一群妃子去射殿看皇帝親御藏馬。福臨縱馬馳騁一番,妃嬪看得是歡呼雀躍,其實她們還都是和福臨年紀相仿的少女,天真活潑就是本性。福臨被眾多「後~宮佳麗」看得一時興起,下馬之後意猶未盡,就問誰能上馬一試身手。這下女孩們又都矜持起來,有的是不擅此術,有的是臉皮兒太薄,有的蒙古女孩雖也躍躍欲試,可身子正在「來紅」,實在不便。於是氣氛有些壓抑。就在這時,佟佳氏款款啟奏,說自己願意一試。佟佳氏本是正藍旗固山額真、三等精奇尼哈番佟圖賴之女,漢軍鑲黃旗人。雖為漢人,但卻不似關內漢族女兒只會琴棋書畫,自小跟著父親出入軍中,也學習了弓馬騎射。此時看無人應答,自己也已出完「月紅」半月有餘,身子清爽,就自告奮勇了。福臨大喜,親自扶她上馬,開始還有些擔心她逞強墜馬,後來見她騎術精良,心下大喜。本來這藏馬較之於蒙古馬還稍顯矮小,持久又力好,能在高原通行無阻,在山地騎乘和馱載,步伐敏捷穩健,更不用說是在平原地帶了,實在是適合佟佳氏這樣的小女孩乘騎。皇太后看了也是心中歡喜,隨即賞賜了不少東西。

    當晚,一時興起的皇帝就在保和殿臨幸了年方十四、「颯爽英姿」的佟佳氏。事畢,志得意滿的福臨躺在佟佳氏身邊,激昂陳詞:當年唐朝成公主進藏,唐蕃和睦,卻未能真正一統。朕入定鼎中原,萬民共主,蒙藏皆已臣服,首要就是「滿漢一體」,天下一家了。你佟佳氏祖上就是關外歸順我大清的漢人,今日,朕也在你身子上滿漢一家了!……此後一月內,福臨趁著興頭又陸續翻過幾次佟佳氏的「綠頭牌」,並且把佟佳氏由一個小小的常在,進貴人。果然,集滿蒙漢「三位一體」的三皇子的小種子,就在佟佳氏腹中孕育開來……

    變作嬰兒的弘毅並不知道,歷史真是如此的「巧合」:360年後,自己第一次進入景仁宮(2013年8月),到穿越而生(2014年4月),正好是八個多月。而另一個時空,佟佳氏「十月懷胎」,從得知有孕(順治十年七月)到誕下皇子(順治十一年三月),正好也是八個多月。也就是說,佟佳氏知道自己懷孕而稟報皇太后之時,就是弘毅開始與景仁宮血脈相通之日。(回應各位讀者,說我前面章節「引子太長」,是因為伏筆太多呀!但都是因為本人水品不行,一點也不委屈。)

    而福臨還要為「種下」嬰兒弘毅而引發的問題大動肝火。當內務府稟報說皇太后為慶賀庶女和碩公主下嫁,已下旨翻修景仁宮時,福臨老大不樂意,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在一個多月前的七月初五日,就下旨暫停宮內一切工程建設,連自己的正規住所乾清宮都暫緩重修了,以節約用度與南明作戰,關鍵是自己一頭霧水,壓根就忘了是在什麼情況下寵幸的佟佳氏。叫內務府查看記錄,自己到底何月何日辦的這事兒,可他們居然毫無記載。福臨大怒,下旨嚴辦這些無用的奴才。幸虧記得自己因為達~賴~喇嘛上表謝朝廷封號一高興,當天就臨幸佟佳氏,這才命人記錄在冊。看到皇帝惱怒,身旁的太監吳良輔順勢進言,說是內務府承襲大清入關之前舊制,其內是一眾包衣奴才領著宦官給主子辦差。這包衣奴才不是閹人,自己家眷眾多,經常為俗事分心,而且多是滿洲宗室的門人、包衣,往往吃裡扒外。不像閹人沒有後人、沒有出身,只會盡心服侍皇上。他還建議萬歲爺倣傚明朝舊制的「二十四衙門」,讓包衣奴才只辦差,不當權。福臨對吳良輔的良策大為讚賞,於是傳諭內院,命於保和殿設執事官(主要掌管皇帝起居,順便記錄皇帝的風流小賬)。又仿明代舊制,設司禮監等十三衙門,作為內廷機構侍奉皇帝及皇室,並以宦官吳良輔為總管,居四品。十三衙門恢復的同時,內務府便遭裁撤,原被驅逐出宮的舊明宮監,都被吳良輔授意陸續收入宮中,據說竟有千人之多。吳良輔等主要宦官,憑藉皇帝對他的寵信,公然結交外臣,攬權納賄,成為一大禍患。也引起了滿漢群臣、甚至是皇太后的警覺和不滿……

    志得意滿的思緒終於被殿外的嘈雜驚擾,景仁宮裡的福臨只好淡淡安撫佟佳氏一番,就重回寶座之旁陪著皇太后,思考著當下的情形:現在看來,這新設不足一年的內十三衙門,在如何處置「景仁宮奇瑞」這件事情上,還是不太得力呀!回去之後還要提醒吳良輔才好!

    而皇太后聽了吳良輔關於詢問結果的稟報,有些心煩,隨口問道:「你是皇帝的內十三衙門的大總管,你倒是拿出一個章程來吧!」

    吳良輔剛才大呼小叫的把這景仁宮裡的上上下下一眾奴才訓斥的過癮,就好像自己在呵斥那躺在床上的新進康妃一樣,還在意猶未盡、暗自過癮,竟沒有聽出皇太后話中的不滿之意,就閃爍其詞、暗有所指的回道:「奴才覺得,還應對這些宮人嚴加審問,景仁宮明明修葺一新,為何卻平白無故少了物件,又平白無故落在了剛剛誕下的小爺手中……」

    「平白無故?!什麼是平白無故?!難道你要說是這景仁宮的下人為了取悅哀家、取悅皇上,竟然欺君罔上、編造異事來求得雞犬升天嗎?!難道我愛新覺羅家就不能募得天帝垂愛、降以祥瑞嗎?!難道你還要質疑哀家當年在慈寧宮說的那番平白無故的祥瑞之像嗎?!你個大膽的奴才!」皇太后突然盛怒,大聲斥責!嚇得吳良輔跪伏於地,連呼「奴才該死!」……福臨卻一句話不說,臉色鐵青的看著吳良輔,大有恨鐵不成鋼的意思!本來嘛,你懷疑就懷疑吧,說得這麼直白幹嘛,還用了什麼「平白無故」的詞兒!剛才朕的老娘可剛剛拿朕的出生說事兒,你這蠢奴才還要觸怒聖顏!蠢材、蠢奴才!

    就在眾人不知如何才好的時候,還是蘇麻喇出來評判了。她款款走到孫氏

    面前,輕輕撫弄了小弘毅一番,轉身說道:「皇太后,主子,小爺手握禁內御用之物降生,還偏偏就在這景仁宮,的確就是天降祥瑞與我大清呀!」這是迎合皇太后的,自然會得到那位老姐姐的讚許。

    「而且,惜薪司也已載明,這銅件是在康妃有孕之後才補上的,也是盡心盡力辦差的說法。」這句話是給足了皇帝和吳良輔的面子,福臨十分受用,而吳良輔也心懷感念,越發清晰的知道對這個蘇麻喇,以後一定要小心伺候。至於為什麼先後遺失銅件兩次,蘇麻喇不想提醒,別人也無心牽掛了。

    「再者,偏偏景仁宮失落了這個物件,而小爺就誕生在康妃的寢宮。小爺出生之時,絕無外人,穩婆近侍絕不敢、也斷不能弄虛作假。更為要緊的是,他手掌之上的胎記也斷斷造不出假來呀!手握御用之物生在皇家,這是我大清國祚長久、永續萬世的天降祥瑞呀!奴婢恭喜皇太后、恭喜主子!」蘇麻喇說著抱過孫氏懷中的弘毅,倒頭遍拜。這一來,就等於是拍板定案了,任憑誰也不敢說大清不能國祚長久、永續萬世呀!於是所有人都跪拜下來,山呼萬歲!躺在床上的康妃對蘇麻喇姑的感謝自不必說,就連小皇子的奶口孫氏,也是感激涕零,喊得最為起勁。她在短短一個時辰之內,就把對早亡兒子未盡的愛全部投入到弘毅的身上,視如己出。誰要是這時候對這個小嬰兒有半點不利,她真的願意以命相搏。恰恰就是那個自己老公的頂頭上司,建議設立什麼十三衙門,弄得自家丈夫整天就像孫子一樣對這些閹貨低頭哈腰的,還要忍受不男不女之人的奚落刁難,而且剛才對小爺的險惡用心更是罪該萬死呢!

    「早看你不順眼了,吳良輔你個閹貨!你既已不是男人,卻連個女人都不如!我們女人還能生子哺乳,你就知道搬弄是非、仗勢欺人,做些噁心透頂的醜事!今天居然想要編排我的小爺,早晚有你好看!」孫氏在心中默默詛咒,惡狠狠的看了一眼吳良輔。此時,這個閹貨如釋重負,也在山呼萬歲。

    躺在蘇麻喇懷裡的嬰兒弘毅早已因為「被跪拜」而眼冒金星,但是從這恢弘的集體跪拜場景中,他得出一個基本判斷:自己和自己的銅件,還有自己的再生娘,應該是安全了。而剛才讓皇太后動怒的那個中年太監,和青年皇帝明顯是穿一條褲子的,估計不是什麼善與之輩,以後要多加留意、小心提防!

    一樁本似欺君罔上的大案,終於化解為天降祥瑞的大吉,並且在一道上諭內外、君臣同喜的詔書中圓滿落幕。當曹爾玉膜拜完畢、慢慢退出向殿外,「恰巧」經過孫氏面前時,低聲用漢話說了兩句話:「小主子成了!小心吳良輔!」已經被送還給孫氏的弘毅把這兩句話聽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仰頭看到孫氏眼中的寬慰,心中種下一個念頭:「這一家人真正可用!」然後,狠狠盯住那個重新站在皇帝身旁、又做趾高氣揚狀的太監吳良輔:

    死太監,你和小爺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清初稱今西藏大部分地區為烏斯藏。

    雍正八年(1730年)改建,並改名為「箭亭」。就是後來重臣「賜紫禁城騎馬」進入內城後,到了箭亭必須下馬的地方。

    古人稱月經為月紅。

    清朝皇帝選秀女、召幸后妃時用綠頭牌。清宮在挑選秀女時,牌子上寫明該女子的旗籍、父名、本人年歲、有無生疤等內容。初選通過稱之「留牌子」,等待復選。落選者稱之「撂牌子」,即可自行婚嫁。另外,皇帝每晚召幸后妃時,同樣靠翻綠頭牌決定。即在皇帝晚膳時,后妃們都遞上綠頭牌,皇帝決定當晚召幸誰,就將其牌子翻過來留下……

    常識,十月懷胎其實也就是九個多月,俗稱十月。給少年兒童普及一下生理衛生知識,哈哈!

    不是筆誤,那時還是內務府!清入關之前就已設立。

    史書記載確有此事,時間也對。

    正史記載內十三衙門應設立於順治十年六月二十九日,此處拖延兩個月,為了配合劇情需要。請見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