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旗

正文 第四十九章 臨時編整 文 / 楚禹

    按著陸清的意思,郭太監發話要牛慶、宋邦德等軍官把隊伍重新組織一下。

    眼下御營大軍正在奔大同,想見駕就肯定得往大同去,這路途倒也不遠,直線距離不過一百七十餘里地,不過這路上卻是不太平得很。

    大同那邊,也先破了陽和口,這會不知是在圍攻大同還是在哪裡搶劫;宣府這邊阿剌破了獨石堡,沒了邊牆阻擋,諾大個宣府便成了瓦剌大軍馳騁的戰場,除了堅城宣化外,可以說沒一處是安全的。因此這南下之路看著安全,實際上卻也凶險,誰知道會在哪裡突然碰上瓦剌人的騎兵。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同樣也沒有自保能力,陸清提議將人馬重新編隊就是怕萬一路上遇到瓦剌軍,大伙只顧著自個逃命,結果一個都跑不掉。

    沒有人指揮的隊伍,人數再多也是一盤散沙,有人指揮,哪怕人數再少,也總能做到號令統一,不會如驚弓之鳥般望風而逃,就是打不過,也總能一戰,不至於被韃子攆著屁股殺。

    陽和口一萬多敗軍一窩蜂往南跑的場面給陸清的印象太深刻了,他不想再重現那場悲劇,如果當時有軍官能夠組織敗軍稍作抵抗,恐怕瓦剌人也不會如攆羊般追在後頭大肆砍殺。也許反抗的結果同樣是死,但至少肯定能有更多的人跑出來。

    陸清的想法自然和最需要安全感的郭太監不謀而合,他也怕路上遇到瓦剌人,結果隊伍一哄而散,他老人家再次疲於奔命。

    在郭太監的鼎力支持下,牛慶、宋邦德等人也同意重新編組隊伍,但如何個編整法卻是麻煩。

    從獨石逃出來的敗兵雖然有七百多人,但是來源複雜,有開平衛的,有萬全左衛的,也有萬全右衛的,甚至還有十幾個平民在裡面,這麼多人也只逃出宋邦德一個總旗,路上願意出來維持的也只林、吉兩位小旗,另外兩個小旗官不知道是嚇破了膽子還是自感沒這能力,說什麼也不願出頭,寧可和普通軍士一起也不想再當這勞什子軍官,還是一些普通軍士主動站出才得以把這七百多人拉攏到一起,勉強保持隊伍不散。

    現在要將這七百多敗兵和君子堡的一百多人合編,除了急缺的武器外,如何任命新的軍官,又如何能讓所有人心服口服,願意接受他們的領導便成了擺在陸清面前最大的難題。

    郭敬這大同鎮守太監雖是震懾、唬弄一眾敗兵最好的旗幟,但如何選一個時刻就在他們身邊的軍官卻不好用這面大旗,得選上能讓他們自己信服的人,總不能遇上什麼事動不動就要陸清扛著郭太監這面大旗去解決吧。

    牛慶和宋邦德對這問題也覺棘手,他二人一個不過是百戶,一個是連百戶都比不上的總旗,讓他們突然將自己提升到千戶層次來解決軍中問題,他二人一時都無法適應,沒有好的辦法。

    最後,還是郭太監出面解決了這個難題,他知道陸清太年輕,雖說自己看重他,當著眾人面許了他個千戶官,陸清在昨夜的表現也讓人說不出話,但真讓他站出來統領這八百多人,恐怕眾人未必就肯答應,因此還必須借重這些原來的軍官和隊伍中那些領頭的士兵。

    陸太監的辦法也很簡單,除去君子堡那四百多老弱婦孺,餘下的人有武器的編為一營,沒有武器編為另一營。

    獨石逃出的敗兵手中的武器不多,只120把刀,13把劍,86桿長槍,8具弩箭,13張弓,外加7桿火銃,全部武裝起來也只能編兩個百戶。

    牛慶君子堡的120名士兵則有40把刀,60桿長槍,另外還有10張弓,10桿火銃。倉庫裡還存有25把刀,36把長槍,9張弓。

    如此,所有武器加起來就能武裝360人,餘下的480人就沒有武器可持。

    這360個有兵器的士兵,郭太監意思編為三個百戶,牛慶、宋邦德和陸清各領一個百戶,稱為戰兵,另外那480人則取他們原先的領頭人來管,也不設百戶、總旗什麼,就是跟著隊伍走,等什麼時候有了兵器補充再編,萬一戰兵有了折損則從他們當中補充人手。

    宋邦德他們對此沒有意見,陸清也沒有意見,問過周雲義他們,也無異議。

    陸清又以郭太監的名義選了十幾個夜不收充為戰兵的總旗和小旗官,跟他們說明了,一切都是權代,等到郭公公見了駕求了皇上的恩典後,再做正式安排,其餘人也同樣安排,只這路上眾人必須要服從臨時指派的軍官命令,否則這補入親軍什麼的你就不要想了,哪來滾哪去。

    堡內另外還有七匹馬,四匹是用來報信的快馬,另外三匹則是用來拉糧食的駑馬,陸清認為一旦出堡南下,路上必須有偵騎在前頭探路,不然根本不知道前方有什麼情況,萬一碰上瓦剌人也能及時發現,免得一頭撞上去。

    這四匹馬便交給了周雲義手下的蔣通、樊若,長相頗有氣質的林風、滿臉鬍子的彭大萬,周雲義則在戰兵中權任總旗。

    兩匹駑馬套了馬車,由郭太監使用,另一匹則被郭太監「指派」給了陸清,惹得牛慶和宋邦德一肚子酸水,但也知陸清在郭太監心中的份量,雖是不滿,但也不敢有異議。

    堡內的軍戶們東西也收拾得差不多,也沒帶什麼東西,都知道南下是逃難的,因此大傢伙自然不敢帶,只是帶了些財貨細軟加上路上吃的乾糧,騾車有三輛,驢子也有幾頭,甚至還有兩頭耕牛。

    陸清奇怪哪來的耕牛,牛慶告訴他是堡內軍戶用來耕地用的,陸清噢了聲,卻是尋思路上要是沒吃的,倒是可以把這兩頭牛宰來吃。至於宰了人家的耕牛,往後君子堡的軍戶如何耕地,他卻是沒有多做考慮。

    一切都安排得差不多後,郭太監便迫不及待的下令南下,於是,上千人的隊伍便浩浩蕩蕩的出了堡,前面是拿著兵器的戰兵,中間是手無寸鐵的兵

    兵,最後面則跟著一大群老弱婦孺。

    小旗葛明死活不肯和牛慶一起,自己帶了十幾個人落在隊伍最後面。陸清也沒去管他,反正到了最近的千戶所這些人就要留下,管他那麼多幹什麼。這隊伍本來就是臨時拼湊的,誰知道哪天就要散了,葛明雖是條漢子,但也沒必要去刻意交好拉攏他。

    充為開路先鋒的蔣通他們倒也勤快,不時派個人回來通傳前面的情況,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走,前面沒有韃子,後面也沒有韃子,眾人一直懸著的心這才稍稍鬆了下來。

    因急著趕路,這隊伍之間的距離不知不覺的就拉了下來,最前面的郭太監他們離最後面的葛明等人怕都有四里多路了。

    葛明不是沒有派人過來向陸清、牛慶抗議,認為前面的人走得太快了,後面一隊戰兵都沒有,萬一韃子出現怎麼辦。

    郭太監示意陸清不必理會這事,牛慶卻是突然說那他帶人留下等後面的人,說到底,後面的老弱婦孺都是他君子堡的人,身為駐所百戶,牛慶想巴結郭太監補親軍的心思再大,也總不能把自家人就扔下不管吧。況且他手下這隊兵都是他君子堡原本的人馬,後面的老弱婦孺全是他們的親人,他這百戶要是真的不管不問,底下人就要先鬧騰起來了。

    牛慶執意要留下等,郭太監便由他去,陸清和宋邦德不反對也不贊成,最後牛慶便領著他手下那隊戰兵留下等待後面的隊伍。

    老天爺似乎格外眷顧這隊南下隊伍,一上午,除了這上千號人,一路上連個鬼影都沒見到。

    到了午間,陸清請郭太監傳下令,歇上半柱香時間,好讓軍士們吃些東西墊墊肚子。

    隊伍停下後,陸清找到回來通報的樊若,讓他到最近的松石堡去一趟,看看松石堡那邊什麼情況。

    松石堡也是個百戶所,和君子堡一樣都是金家莊堡千戶所下轄的百戶所,因松石堡並不靠邊牆,堡邊上的土地又有河水灌溉,產出頗高,所以全堡都是以屯田戶為主,人口有上千人,也算是百戶所中規模較大的了。

    陸清其實很想派人到馬營那打探一下,看看阿剌部是否在攻打馬營,但考慮馬營傳回來的消息不管是好是壞,對他和郭太監都沒有什麼好處,便按下了這個念頭,免得亂了這支臨時拼湊的隊伍人心。

    郭太監坐在馬車裡倒也舒服,隊伍停下後,牛慶還體貼的找人給郭太監燒了壺熱水,用從所裡帶來的細茶葉沫子泡了請郭太監飲用,那茶葉自然是差得很,比不得郭太監在大同常喝的宮中貢茶,喝得郭太監是眉頭直皺,卻又不能表露不快,違心的讚了牛慶幾句,樂得後者跟個什麼似的。

    郭太監身上那套污穢不堪的紅袍早就脫了,換上的是一件還算乾淨的儒袍,卻是牛慶「強迫」書辦李和獻上來的,只不過這衣服不是李和本人的,而是他死去的爹——一個連著考了三十多年都沒有考中秀才的老童生所穿,本來這衣服李和準備給他爹一塊放進棺材裡,後來還是他娘說家裡日子也不寬余,於其把你爹這件衣服給埋進地裡,倒不如留下等娘改改給你穿。結果李和沒穿上,倒讓郭太監先給套上了,不過看郭太監的樣子,似乎對這件衣服還是頗為滿意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