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五十七章 零陵關前鬥智慧 寡婦門下說豆腐 文 / 東窗剪燭

    徐庶道:「主公不用擔憂,我料到這不過是龐統聲東擊西之計,城外的兵馬不過是疑兵,數量應該不多。」

    「劉循這是唱的哪一出?」劉表問道。

    「如果我所料不差,這時候,劉循的主力應該正在攻打我荊襄九郡之一,主公可速派人前去查探,就可得知劉循的陰謀。」

    不多時,探馬回報,「劉循大軍打不下桂陽,已移師零陵,目前全力攻打零陵。」

    「果然不出我所料,請主公這就下令,讓黃忠帶本部兵馬,救援零陵,徐庶請領一軍,襲擊劉循的背後」,徐庶拍掌笑道。

    「好,軍師這就帶軍前去,我祝你馬到成功」,劉表叫道。

    徐庶當下引軍出城,劉循佈置在荊州城外的軍馬抵敵不住,眼睜睜看著荊州大軍奔襲零陵而去。

    黃忠得到命令,當即點起本部兵馬,殺奔零陵。

    這一切都在劉循的預料之中。

    黃忠大軍才離桂陽沒多久,早就有探馬報知劉循。

    「好你個黃漢升,這次終於墮入我的骰中」,劉循興奮不已,「這次你要想逃脫,可沒那麼容易了。」

    黃忠的大軍才離桂陽,王梆子又領軍襲擊他的後方。

    黃忠不理王梆子的騷擾,派一勇將斷後,自領大軍奔零陵而去。

    王梆子一路尾隨,跟在黃忠大軍的屁股後面。

    話分兩頭,在典韋和魏延大軍的全力攻打之下,零陵太守劉度有些坐臥不安了。

    特別是魏延用兵很有法度,攻城很有一套,雲梯、地道、擲石車輪流上陣,打得城內只有招架之功。

    劉度手下大將刑道榮道:「魏延匹夫,叛主投敵,引敵軍來攻。如今情勢危急,請太守下令,刑道榮願領一軍出戰,定取魏延的首級來獻。」

    「好,刑將軍勇氣可嘉,凡事小心,不可輕敵」,劉度勉勵道。

    「末將明白」,刑道榮當即打開城門,率軍衝下城來,與魏延對峙。

    「魏延匹夫,前來受死」,刑道榮一聲大喝。

    「刑道榮,還不投降,那就受死吧」,魏延與刑道榮素來相識,當下打馬上前,揮刀斬向刑道榮。

    刑道榮舉大錘來迎,與魏延戰了起來。

    魏延全力展開龍虎卷雲刀,刀出如疾風驟雨,橫掃千軍,怒卷殘雲。

    刑道榮大錘使發了性,錘錘開山裂石,只要掃著一錘,輕則斷筋裂骨,重則一命嗚呼。

    二人的武藝一時難分高下,直殺得難解難分。

    典韋趁機率軍截斷刑道榮的歸路,雙戟展開,遇人便殺,手下難逢一合之將。

    劉度見勢不妙,拉起吊橋,全力守城,刑道榮被擋在了城下。

    眼見無計可施,刑道榮率大軍繞城而逃。

    沒多久,便被典韋追上。

    典韋乃當世有數的武將,刑道榮如何是他的敵手。

    戰不數合,刑道榮已知道今天討不了好,加上兵敗如山倒,那些敗兵衝下來,哪裡還有心戀戰,當下捨了典韋,亡命奔逃。

    「哪裡走,留下命來」,典韋一聲大吼,取下背上小戟,狠命一擲,那戟呼嘯而出,不偏不倚,正中刑道榮背心。

    刑道榮跌下馬來,被典韋縱馬追上,只一戟,便取了性命,割下了他的首級,掛在馬前。

    見主將身亡,餘下的敗兵心膽俱寒,大都跪下投降。

    那些負隅頑抗的,都被典韋大軍所殺。

    典韋回過頭來,和魏延合兵一處,全力攻打零陵。

    正攻打間,劉循飛鴿傳書,火速撤軍,合擊黃忠。

    魏延心有不甘,眼看就要打下零陵了,卻接到了這樣一個命令。

    卻知軍令不可違,當下領軍撤退。

    黃忠興沖沖地領軍前往零陵,劉循的伏兵沒有現身,故意把他的兵馬放了過去。

    回為劉循還要阻擊荊州的兵馬。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通知典韋和魏延回擊黃忠的兵馬。

    趙雲和顏嚴也各領一軍,截斷了黃忠的歸路。

    黃忠哪裡料到典韋和魏延打零陵根本就是虛晃一槍,真實目的卻是要對付他。

    最近和劉循幾場硬仗打下來,雙方互有勝負,黃忠對劉循的戒備之心漸去,總覺得對方也不過如此。

    這下和魏延的軍馬撞個正著,黃忠初時還不以為意。

    魏延的武藝雖也稱得上高強,不過在黃忠的眼中,明顯還不夠看。

    黃忠對上魏延,全力施展自己的折梅賞雪刀法,魏延也打點起精神,運刀如風,龍虎卷雲刀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魏延雖處下風,黃忠一時半會兒想要奈何魏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典韋對上黃忠的兵

    馬,卻是虎入狼群,如入無人之境。

    加上蜀軍剛打了勝仗,士氣正旺。

    大家奮勇上前,個個以一當十,黃忠軍隊的情形有些不妙了。

    黃忠立即捨了魏延,來戰典韋。

    越戰越是心驚,黃忠想不到典韋的武藝竟然如此高強,比起自己來一點不遜色。

    正處在膠著之際,趙雲的伏兵殺出,猛衝黃忠的後軍。

    趙雲白馬銀槍,如同浪裡白條,魚水交融,遇著的小蝦米紛紛退避。

    饒是黃忠是沙場老將,久經戰陣,也擋不住兩面夾攻,當下被殺得大敗。

    黃忠軍馬被沖得潰不成軍,一路狂奔,如大廈傾頹,大勢已去。

    趙雲和魏延、典韋大獲全勝,黃忠的殘兵逃向零陵城方向,丟下衣甲馬匹無數。

    趙雲等人追了一陣,撿了馬匹衣物兵器,自去和劉循大軍會合。

    卻說徐庶大軍自荊州而來,眼看就要進入劉循的包圍圈,徐庶忽然心生警兆,揮手止住。

    「軍師何故停止不前?」隨行的牙將史龍問道。

    「這個地方山形險惡,如果敵人在前面埋下一支伏兵,咱們就成了甕中之鱉了」,徐庶道。

    「而且林中有鳥驚飛,顯示出前面有兵馬埋伏」,徐庶道,「火速傳令,後隊變前隊,撤軍回荊州。」

    大軍火速後撤,很快便脫離了險境。

    眼見煮熟的鴨子就這樣飛了,劉循豈能甘心,當下率領大軍從埋伏之處出來。

    龐統一馬當先,上前打拱道:「徐庶師弟,別來無恙,為兄想你得緊啊。」

    「師兄想吃我的肉吧,我剛才看到飛鳥驚飛,就想多半是我那二師兄想念我了,在此擺下鴻門宴等我呢」,徐庶譏刺道。

    「師弟機警得很嘛,今日各為其主,這太正常不過了」,龐統苦勸道,「師弟,如今劉大將軍扶佐漢室,宇內欽服,師弟為何執迷不悟,非要助劉景升割據一方?」

    「二師兄,人各有志,勉強不得。今日一敘,以後再見,是敵非友」,徐庶回頭道,「誰與我拿下龐統?」

    「末將願打頭陣」,一將應聲而出。

    徐庶定睛一看,此人鐵塔一般的身形,使金瓜雙錘,力大無窮,卻是荊州一員勇將,名叫蔣升。

    蔣升一擺手中金瓜雙錘,直取龐統。

    龐統撥馬回陣,早就有劉循挺槍而出,截住了蔣升廝殺。

    「來將通名,本將軍錘下不打無名之輩」,蔣升氣焰囂張地叫道。

    「就憑你,也配知道我的名字,躺下歇歇吧」,劉循哼了一聲,手中槍絲毫不緩,槍槍直指蔣升要害。

    蔣升雖然力大,境界卻不高明,戰未十合,被劉循捉到破綻,捨我其誰槍閃電般刺出,一槍直中咽喉,跌下馬來,死於非命。

    徐庶見狀,擲盔於地,大叫道:「荊州的兒男們,保衛咱們家園的時候到了。為了我們的父兄妻兒,上吧」。

    一時人人奮勇當先,與荊州軍馬戰得難解難分。

    劉循武藝雖高,亂軍之中,終究難以敵萬人。

    他想到擒賊擒王,在敵軍中左衝右突,準備擒拿徐庶。

    哪知徐庶防備甚嚴,身邊護衛的將領不少,劉循只得作罷。

    不多時,趙雲、典韋和魏延三支生力軍殺到,加入到了戰鬥中。

    王梆子的五千精騎不知何時,竟繞到了徐庶軍隊的後面。

    這傢伙對於游擊戰爭,現在已摸索出了門道,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徐庶眼看再鬥下去,必然大敗,當下命令後隊做前隊,勇將開路,強弓硬弩斷後,隊伍徐徐而退。

    「不愧智謀之士啊,劉景升有了徐庶,短時間內難以圖謀了」,劉循暗歎一聲,也就收兵不追。

    經此一役,徐庶緊閉荊州城門,暫時不出,靜待張繡援軍。

    劉循整頓兵馬,平白得了無數兵器馬匹,又得了數千投降的兵馬,喜不自勝。

    典韋談起黃忠的武藝,佩服不已,只想和他再戰一場。

    劉循卻早有退兵之意,這一場勝仗,不過是退兵前的插曲罷了。

    按下劉循暫時不表,此時,宛城中,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宛城張繡手下,有一個叫胡車兒的將領,這人有胡人血統,名不見經傳,卻深得張繡的信任。

    胡車兒有個愛好,就是喜歡吃豆腐,而且喜歡親自去買。

    最近,他愛上了宛城中張水仙的豆腐。

    張水仙據說是個寡婦,寡婦門下事非多。

    偏偏這個寡婦還喜歡賣豆腐,自然就有人想吃她的豆腐。

    張水仙才二十五六,在這個時代,因為女人出嫁的早,她已是半老徐娘了。

    不過徐娘

    娘半老,卻是風韻猶存。

    水仙一樣的韻味十足,比起清澀的少女,這食髓知味的少婦,更有一番風情。

    吃過她豆腐的人,才知道滷水點過的豆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胡車兒顯然就是深知其中三味的一個。

    問題是,這明白其中滋味的,胡車兒不是唯一的一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