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四十章 趙雲襲曹營 郭嘉說楊奉 文 / 東窗剪燭

    張遼舉刀來迎,刀槍相交,戰未十合,身邊的親兵一個個被誅殺殆盡,只剩他一個孤家寡人。

    王梆子斬鬼三招使出,一斧砍斷馬腿,把張遼顛下馬來。

    劉循喝道:「綁了,不要傷他性命。」

    左右一擁而上,把張遼按倒在地,捆成了一個大粽子,押在一旁。

    剩下的殘兵半數被殺,剩下的人走投無路之際,大都跪下投降。

    手下軍士把張遼推到劉循面前,張遼立而不跪,很是不屑的樣子。

    「張遼,見了本官,為何不下跪投降?」劉循變色喝道。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跪天跪地跪聖上跪父母,為何要跪你?」張遼面無懼色,昂首道。

    「本官乃漢室宗親,曹操不過一個宦官之後,你不降我卻要降他,是何道理?」劉循道。

    「你不過仗著出身在宗族之家,曹公有今天,卻完全是憑著自己的本事,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張遼不屑道。

    「要論本領嘛,憑心而論,本官可能的確不如曹操。不過,本官一心為了百姓,上任之後,收留流民,抑制豪強,總算為天下蒼生盡了一份心力。」

    「反觀曹操,身為漢臣,不思報效朝廷,反而妄圖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滿足自己的個人野心,實是為人不恥。」

    「遠兄口口聲聲忠義,不助朝廷平賊,反而幫助亂臣賊子,你的忠義何在?」

    一番話說得張遼面有慚色,低頭沉思了一會兒,才道:「閣下如今領軍來到洛陽,所作所為,和他人又有何區別?」

    劉循正色道:「遠兄此言差矣,本官身為高祖皇帝嫡系子孫,是前來扶保皇上的,哪有覬覦大寶之心。再說了,就算如你所說,本官和其他人的心思一樣,總算是中興漢室吧?至少可以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張遼注視了劉循一會兒,情知劉循說得在理。

    只是一時有些猶豫不決,不知是否該降,怕被看作朝三暮四的小人。

    他先事呂布,後投曹操,如果再降劉循,只怕身後罵聲一片。

    漢末反覆無常之人,往往被人鄙視。呂布多投了幾個主子,就被人叫做三姓家奴,可以想見當時的風氣。

    劉循見此情景,知道張遼已被自己說動。

    為張遼解開繩索,誠懇地道:「張將軍,如今我被皇上封為武威將軍,奉旨討伐逆臣曹操。你這不是降我劉循,是降的皇上,是大漢的忠臣啊。」

    這番話一說,給張遼鋪了一個大大的台階,張遼權衡之下,屈膝跪倒:「主公,張遼願從此追隨左右,討伐不臣。」

    收復了張遼,劉循當即命令,全軍全速前進,討伐曹操。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暫時放下劉循不表,這個時候,郭汜營中,突然接到報告,「益州劉循派先鋒官徐晃前來相助,已經到了營外」。

    郭汜出門一看,果然見一彪軍馬打著益州劉循的旗號,為首一人,躍馬揚斧,好不威風。

    當即叫道:「快請,劉益州果是守信之人。」

    那揚斧之人把斧交給手下,當即和郭汜一起進入營帳。

    郭汜正飄飄然間,冷不丁一聲冷哼,「殺賊」。

    一人舉斧向郭汜當頭砍下,郭汜猝不及防之下,立時身亡。

    郭汜身邊的人拔刀向前,被那人一斧一個,登時斃命。

    那人擲下大斧,提刀上馬,率軍衝殺,大呼道:「我是曹公手下將領許儲,郭汜已經被我所殺,要命的趕緊投降。」

    郭汜的軍隊群龍無首,立時大亂,除了一部分被殺外,剩下的大部分投降。

    楊奉領兵來救,曹操大軍出動,雙方展開一場混戰。

    漸漸地,楊奉的軍隊有些抵擋不住了。

    正在此時,曹操後軍騷動起來,一彪軍馬打著益州旗號,猛烈攻擊曹軍後方,曹軍陣形大亂。

    楊奉精神大振,情知來了援軍,拔出寶劍督戰,組織反擊。

    兩面夾攻之下,曹操以為劉循大軍來到,當即指揮軍隊後撤。

    楊奉和趙雲合兵一處,追擊半里方停。

    原來趙雲按照賈詡之計,打著曹軍旗號,快馬兼程前去偷襲曹營,等到了再換回益州旗號。

    正值曹操按照郭嘉的計策,派軍隊假冒劉循的援軍,一舉擊潰了郭汜的軍隊。

    哪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後軍遭到了趙雲的攻擊。

    趙雲與楊奉一番寒暄之後,進帳參見了漢獻帝,與楊奉各自下寨,與曹操的寨柵相對而建,彼此虎視眈眈。

    可憐的漢獻帝,先被郭汜挾持,後落到了楊奉之手,現在劉循又派了將領前來,不知又要被誰劫持,心中誠惶誠恐,這個皇帝當得真不是滋味。

    表面上是趙雲按照楊奉的意思參見獻帝,可是見面時漢獻帝唯唯喏喏,哪有半點人君之相。

    曹操這時還不知道只是趙雲率了先鋒隊伍前來,以為劉循領了大軍前來,心中鬱悶不已。

    眼看已經滅了郭汜,只要滅了楊奉,就可以把漢獻帝搶到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哪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硬生生破壞了自己的計劃,曹操的心情可想而知。

    曹操在營帳中轉悠,不知不覺來到了郭嘉的住處,開口問道:「眼下,劉循和楊奉合兵一處,急切之間,難以圖謀。我怕夜長夢多,時間長了,別人會襲擊咱們的老巢兗州。」

    「主公勿憂,我猜劉循多半是繞道而來,正好躲過了張遼他們的伏擊。如今可一方面派兵通知張遼將軍的兵馬返回,給劉循來個兩面夾攻。另一方面,穩住劉循,想辦法擊破他。」

    「劉循和楊奉聯軍,短時間內,恐怕難以攻下」,曹操不無憂慮地道。

    「主公多慮了,郭某有一計,可解主公之憂」,郭嘉道。

    「奉孝有何高見,可破劉循和楊奉的聯軍」,曹操急切地問道。

    郭嘉自投奔曹操以來,屢建奇功,深得曹操的賞識。

    「如今郭汜大軍已敗,楊奉和劉循表面上聯合,實際上爾虞我詐,彼此猜忌,主公只須如此如此,楊奉和劉循的聯盟不攻自破」,郭嘉附耳道。

    「好計策,只是這件事情,派個說客去就行了,奉孝沒有必要以身涉險」,曹操道。

    「其他人去,恐怕會誤了主公的大事。主公放心,我定會不辱使命,定要楊奉歸順主公」,郭嘉信誓旦旦地道。

    「既如此,一切保重。奉孝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相信奉孝此去,定能馬到成功。」

    「只要楊奉來降,擊破劉循的軍隊指日可待。到時,我不但據有關中之地,還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乘勢攻破漢中益州。進而一統天下,九州一統之時,必不會忘了奉孝之恩」,曹操動情地道。

    「主公言重了,奉孝不過一介書生。蒙主公不棄,對奉孝言聽計從,感激不盡,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郭嘉當即辭別曹操,逕往楊奉軍中。

    「請報知楊奉將軍,故人來訪」,郭嘉鎮定地對軍士說。

    早有士兵報與楊奉,說是故人來訪。

    楊奉心下奇怪,迎了出來,見是一落拓書生,一付放蕩不羈的模樣。

    「閣下何人,莫非是曹操的奸細?來人,給我搜身。」有了郭汜的前車之鑒,楊奉對陌生人的警惕性提高了。

    親兵把郭嘉全身都搜了一遍,沒有搜出什麼凶器,楊奉這才放心。

    「楊兄,大禍臨頭了,我是特地來為你指點迷津的。既然信不過,在下這就告辭」,郭嘉轉身欲走。

    「兄台慢走,在下剛才失禮,這裡陪罪了」,楊奉見對方行為古怪,心下疑惑,忙出言挽留。

    「莫非楊兄就這樣見客?」郭嘉笑道,他剛才假裝要走,使出欲擒故縱之計,沒想到對方一下上當。

    「兄台,裡面請」,楊奉心中已猜到了幾分對方的身份,只不過他此時正處在兩難之境,想聽一聽對方的說法。

    進了營帳,賓主雙方席地而座,楊奉試探道:「剛才兄台說我大禍臨頭,可否說得詳細一些?」

    「楊兄以前和郭汜一道聯合抗曹,現在郭汜已滅,劉循虎狼之輩,楊兄和他聯合,就算打退了曹軍,轉眼必被他所滅。將軍認為自己的力量與劉循相比,哪一個更強大?」郭嘉單刀直入道。

    楊奉把臉一板,沉聲道:「如果你是為曹操做說客來的,就讓你做刀下之鬼。」

    郭嘉夷然不懼,冷笑道:「只怕區區的頭掉了不要緊,老兄的頭在腦袋上也安不長久了。」

    楊奉不過是試探,恐怕對方有詐而已,忙告罪道:「在下不過一試而已,還請先生不要在意。」

    「楊奉有意投奔曹公,卻苦於沒有引見之人」,楊奉說出了心裡話。

    「實不相瞞,在下是曹公門下謀士,姓郭名嘉字奉孝」,郭嘉見火候差不多了,才說出了實情。

    「原來先生就是曹公門下第一謀士,大名鼎鼎的郭嘉郭奉孝。久仰大名,如雷貫耳,楊奉有眼不識泰山,剛才得罪了」,楊奉再次告罪。

    「好說好說,楊將軍棄暗投明,恭喜恭喜」,郭嘉拱手,「劉循面前,不要露出破綻,郭嘉這就告辭。今夜三更,舉火為號,一舉擊敗益州軍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