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三十七章 張茹鈺舌戰劉循 夏侯惇追擊王楷 文 / 東窗剪燭

    劉循略一沉吟,心中明白張茹鈺所說的是事實。如果張魯真的燒了府庫錢糧,毀掉稅務賬簿,留給自己的不過是個爛攤子而已。

    劉循哈哈一笑,解嘲道:「開個玩笑而已,不必當真,還沒有請教姑娘的芳名,此來何意?」

    「在下張茹鈺」,張茹鈺見劉循軟了下來,展顏一笑,自我介紹道。

    「不知姑娘與張魯如何稱呼?」劉循心中疑惑。

    「張魯乃是家父」,張茹鈺大方地道。

    「原來如此,怪不得姑娘口若懸河,心思縝密,不愧是名門之後」,劉循稱讚道。

    「大人這話是損我呢,還是罵我呢?」張茹鈺「撲哧」一笑,顯出了小兒女的嬌態。

    「說吧,你這次來談判,要什麼條件?」客套一番後,劉循言歸正傳道。

    「很簡單,我們張家只要求保存我們的土地房產,我父親的官位,要求名義上保留。大人入城之後,不得妄加殺害我漢中官吏百姓,官吏量才錄用,也不枉他們跟我父親一場」,張茹鈺開出了條件。

    「好,你開出的條件,我劉循全都答應。漢中官員,只要保證忠於我劉循,我一定量才錄用。」

    「至於張魯,歸順我後,仍佩戴漢中牧印綬。當然,張魯不能再住漢中,必須遷往蜀地。張家的田產,一律保留」,劉循爽快地答應道。

    原以為對方會獅子大開口,想不到對方的條件如此簡單,當即表示接受。

    「州牧好爽快,閣下接管漢中,實是漢中百姓之福」,張茹鈺道。

    「好說,請上復令尊,準備開城迎接我的大軍吧」。

    張茹鈺立即轉身而去,不多時,漢中城門大開,張魯率手下武百官拜伏於地。

    率軍入城,果然見到城中府庫封存完好,各衙門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員全在衙門待命。

    遇到詢問,那些官員全都對答如流。

    劉循大為感動,讓張魯仍然佩戴漢中牧的印綬,前往綿竹居住。

    張魯名下的田產房屋,原封不動。

    同時出榜安民,命令手下軍士不得騷擾百姓,違令者斬。

    張魯手下的官員,大都留任,不過多數作為副手,輔助劉循委任的官員治理漢中。

    對漢中軍隊進行整編,一下又得到了數萬軍隊。

    光陰荏苒,一個月很快過去了。

    這下得了漢中,劉循的實力進一步增強,野心也開始不斷膨脹,準備與天下諸侯一較長短。

    大批的探子不斷地被派了出去,打探各地諸侯的情況。

    「報,西涼馬騰與韓遂聯手,打退了羌人的進攻。」

    「江東孫策進攻荊州劉表,遭到伏擊,大敗而回。」

    「李傕和郭汜在中原一帶混戰,李傕戰敗,郭汜和楊奉,曹操等人為爭奪獻帝,目前正展開混戰。

    「袁紹現在已經據有了冀、青兩州,勢力大增,正圖謀吞併幽州。」

    「呂布在下坯兵敗,手下人馬四散,張遼率呂布的殘部投降了曹操,呂布本人下落不明。」

    「劉備領了豫州牧,南陽人諸葛亮投到了劉備的陣營,被他倚為左右手。諸葛亮此人,號稱臥龍,據說此人上通天,下曉地理,不可不防。」

    「袁術在淮南稱帝,公然反叛朝廷。」

    劉循皺了皺眉,這東漢末年的局勢是越來越紛亂了。

    「再探,看董卓手下謀士賈詡投奔哪個諸侯去了。」

    「報,董卓死後,賈詡先在郭汜軍中,後來受到猜忌離去,現在不知去向。」

    「報,宛城張繡,目前正和荊州劉表開戰,戰況不明。」

    劉循不斷把收到的情報在頭腦中過濾,逐漸理清了思路。

    「袁術、袁紹、劉備等人離自己較遠,現在去攻打不是時候,荊州地處要塞,位置重要,等到劉表和張繡打得兩敗俱傷之時,撿個現成的便宜還是可以的。現在出兵荊州,還不是時候」,劉循分析道。

    「倒是中原一帶,曹操等人正在爭奪漢獻帝,曹操打敗呂布之後,勢力日漸強大,如果再劫持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必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

    「不知呂綺玲目前的情況如何,賈詡也下落不明。於公於私,自己都應該前往洛陽一行。」

    打定主意,劉循把下一步行動的地點定在了洛陽。

    「再探洛陽的戰況,隨時來報」,飛鴿傳書發出,洛陽的風影們全部忙碌起來。

    洛陽的青樓酒肆,錢莊商舖,到處都有風影出沒。

    「報,郭汜目前和楊奉聯合起來對付曹操,洛陽一帶,大批百姓逃離,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報,一批流民正往漢中湧入,呂布前部將王楷,被曹操部將夏侯惇的兵馬追擊,目前正逃到漢中邊境,李嚴請示,要不要放王楷入關。」

    「傳我命令,放王楷入關」

    ,劉循道,「點齊兵馬,我要會一會夏侯惇。」

    漢中東部邊境上一個小的關隘,地勢險要,在歷史上聲名不顯,當地人叫它一夫關。

    取的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意。

    奪取漢中後,劉循派李嚴鎮守此處,防止中原兵馬入侵。

    此時,一夫關來了幾百風塵僕僕的騎兵,那是呂布的部將王楷的兵馬。

    夏侯惇的兵馬隨後追到,被李嚴擋在了關外。

    「城上的守軍聽著,速去報知張魯,把賊將王楷綁了送出城外,萬事皆休。如若不然,大軍到時,漢中會雞犬不留」,夏侯惇囂張地道,他還以為這時的漢中還是處在張魯的統治之下。

    這也難怪,不是每個人都像劉循那樣,懂得用飛鴿傳書來傳遞情報。

    一夫關距漢中州府並不遠,劉循統領軍馬來到一夫關,見到夏侯惇正在關下罵罵咧咧。

    他大約是吃定了張魯,認為張魯軟弱,必定會把王楷送出。

    「夏侯惇,廢話少說,如果你勝得了我手中鋼槍,我劉循就放你離開。如果勝不過,你就給我留下來吧」,劉循大喝一聲,「開關迎敵。」

    關門打開,劉循率三軍出關,左邊徐晃領一軍,右邊趙雲領一支軍馬,劉循自領中軍。

    三路兵馬擺在關下,與夏侯惇的軍馬對峙,雙方一觸即發。

    最初以為自己面對的是張魯的兵馬,等到劉循自報家門,夏侯惇已感到大勢不妙。

    可是覆水難收,這時候就算收回自己說過的話,也已經晚了。

    想要退兵,又怕劉循揮軍掩殺。

    「大言不慚的小子,就讓你見識一下夏侯將軍的槍法」,夏侯惇硬著頭皮道,一面指揮兵馬後退,讓弓弩手射住陣腳,防止劉循揮軍進攻。

    「這夏侯惇有名將之風,瞧他行軍佈陣,絕非庸手,這樣的將領是敵非友,可惜了」,劉循暗歎。

    說時遲,那時快。

    劉循一提韁繩,胯下閃電逐日駒瞬間衝出,轉眼來到夏侯惇面前,舉起手中的捨我其誰槍,一槍捅向夏侯惇左胸。

    雖早有準備,還是沒料到劉循的馬如此之快。

    這小子更無半點風度,說打便打,簡直近於偷襲。

    倉促之下舉槍相迎,兩槍還未相交,劉循已變招,下一招刺向夏侯惇的胯下。

    劉循既然搶佔了先機,得理不饒人,哪裡容夏侯惇有喘息的機會。

    展開在洪滔瀑布中練出來的勢吞天下槍法,一槍緊似一槍,殺得夏侯惇只有招架之功,再無還手之力。

    本來夏侯惇的武功境界還在劉循之上,夏侯惇處在虛勁頂峰,劉循處在虛勁中期。

    不過,劉循的勢吞天下槍法是天下一絕,絕非夏侯惇的槍法可比。

    劉循的雷光真氣更是死死地克制住了夏侯惇的真氣,五十招一過,夏侯惇就知道再鬥下去,必然無倖。

    趁著還有些戰力,夏侯惇攔過劉循的捨我其誰槍,調轉馬頭,落荒而逃。

    手一揮,夏侯惇的兵馬一齊放箭,一輪箭雨過後,夏侯惇已逃出老遠。

    劉循揮槍撥打箭桿,勢吞天下槍法一使到疾處,水潑難進,那些箭桿紛紛落在地上。

    把槍一招,三路大軍一齊掩殺,夏侯惇的五千兵馬潰不成軍。

    大軍所過之處,如同砍瓜切菜一般,繳獲了不少的武器馬匹,盔甲財物。

    夏侯惇的五千兵馬大部分被殲,沒有多少人投降,最後夏侯惇只帶了數十騎逃走。

    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夏侯惇的兵馬,劉循心中並無多少喜悅。

    這一戰,讓他認識到強大諸侯戰力的可怖。

    夏侯惇的兵馬大多數人拚死頑抗,寧願戰死疆場,馬革裹屍,也不願投降敵軍,苟且偷生。

    這讓劉循對自己即將面臨的大敵曹操,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打掃戰場,清點兵馬,劉循折兵二千。

    三軍大獲全勝,奏凱而還。

    一夫關內,劉循召見王楷,問起了他被夏侯惇追殺的緣由。

    原來,呂布被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圍困,眼見無法解圍。

    於是採用陳宮的計謀,準備和袁術結親,派了王楷前去見袁術。

    見到袁術後,袁術認為呂布反覆無常,堅持要呂布先送女兒,然後才答應出兵。

    一去一回間,下坯城已破,呂布不知去向。

    聽說張遼率呂布的餘眾投降了曹操,王楷不願降曹,率眾往漢中而來,被夏侯惇率軍一路追殺。

    「如今呂布生死不知,你不願降曹,可願意降我」,劉循道。

    「州牧救命大恩,王楷沒齒難忘。我可以暫時在州牧麾下效力,如果他日聽到呂布的消息,我還是要去投他。」

    「州牧可以

    現在殺了我,以絕後患」,王楷挺胸道,毫無懼色。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王將軍的行為,可當得忠臣二字,我就收留你了」,劉循道。

    「謝州牧大人」,王楷躬身一禮,卻絕口不提「主公」二字。

    「不必多禮」,劉循道,「呂布的女兒呂綺玲,不知王將軍可知道他的下落?」

    劉循終於問出了最重要的一句話。

    這是他救王楷的根本原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