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三十六章 虎將歸益州 奇女說劉循 文 / 東窗剪燭

    「休要傷我主公,看斧」,一聲怒喝,一柄大斧向趙雲攔腰一斬,來勢兇猛異常。

    原來,王梆子眼看劉循不敵,偷偷上前,想助劉循一臂之力。

    趙雲這一槍如果繼續刺下,只怕還沒有傷著劉循,自己就先喪身在王梆子的大斧下。

    無奈之下,趙雲收回爛銀點鋼槍,一槍挑開了王梆子的大斧。

    「住手」,劉循一聲大喝,王梆子和趙雲都停了下來,眼望劉循,看他有何話說。

    「趙雲,這是多少招了,三十招之約,你還守不守?」劉循質問道。

    剛才殺得性起,趙雲早忘了數招了,如今回想起來,少說也有五六十招了。

    「趙雲拜見主公,恕甲冑在身,不能全禮」,趙雲把槍往馬頭一掛,抱拳施禮。

    見趙雲如約遵守諾言,劉循心花怒放,忙道:「子龍兄,不必多禮,子龍兄不愧是當世名將,好槍法。」

    「趙雲慚愧,主公的槍法才是我生平僅見。假以時日,末將恐怕不是主公的對手了」,二人剛才還在拚死拚活,這會兒英雄重英雄,又惺惺相惜起來。

    「漢中三軍聽令,從現在起,全軍歸順益州,違令者斬」,趙雲高舉爛銀點鋼槍,厲聲道。

    眼見主將已降,趙雲帶到漢中的本部兵馬,率先放下武器投降。

    漢中軍隊本就無心戀戰,巴不得有此一道命令,呼啦啦一聲響,十萬大軍全部棄戈投降。

    走進趙雲的營賬,見到自己的兩個風影人員躺在地上哼哼,劉循又好氣又好笑,沒想到陰差陽錯,會發生這種奇怪的事情。

    「趙雲竟然拒絕娶張魯的女兒,怪了。記得前世看三國,一個叫趙范的把自己美貌的寡嫂介紹給趙雲,這傢伙也是勃然大怒,逼得對方不得不再次反劉備」,劉循心裡納悶,「這趙雲怎麼回事,他該不會不能人道吧?」

    傳了軍醫給兩個風影成員接骨,讓他們自去將息,清點兵馬,又得了五萬兵馬。

    把這五萬兵馬打散之後,重新進行了整編,大軍休整三天,再次向漢中進發。

    這一日,行軍休息途中,劉循忍不住私底下問起了趙云:「趙兄,聽說你拒絕了張魯的提親,是嫌對方長得太醜嗎?」

    「就算張魯的女兒國色天香,趙雲也不能娶她,我要的女人已經死了」,趙雲想了想,慢條斯理地回答道。

    「哦,對不起,觸及到趙兄的傷心事了」,劉循忙道歉,心中卻不以為然。

    這個時代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趙雲的理由,明顯有些牽強,也許根本就是用來搪塞劉循的。

    與趙雲近距離接觸,劉循竟然聞到一股淡淡的脂粉氣息。

    不錯,雖然極淡,絕對是脂粉氣息。

    在呂綺玲和卓思君身上,劉循也聞到過這種脂粉氣。

    只是萬萬想不到,這趙雲堂堂一個男子,竟然也塗脂抹粉。

    「原以為趙雲可能不能人道,現在看來,他說不定是個人妖。」

    「壞了,他不會是喜歡男人吧」。

    不敢再往下想了,劉循開始思索起眼前的事情。

    第一件,劉循發佈命令,對百姓秋毫無犯,大軍不准踐踏百姓的莊稼,進入漢中後,不准動百姓一草一木,違令者斬。

    第二件,劉循發佈命令,進入漢中後,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頂罪。這一條是學漢高祖劉邦的做法,做為劉邦的嫡系子孫,活學活用,劉循倒不覺得有什麼。

    更何況,他的本名就叫劉邦,不過這個名字他都快忘了,今生也不準備再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此時的漢中,人人自危,張魯集團的上層人士們,都紛紛在考慮未來。

    「報,趙雲拒絕主公提親之議,已率大軍投降劉循了,現在正引劉循軍馬往漢中而來。」

    「不識抬舉的東西,我竟然收留了一個白眼狼」,張魯氣極敗壞地道,心情糟到了極點。

    「報,南鄭已失,顏嚴佔領南鄭後,正在休整兵馬,估計最多一天時間,就會兵臨漢中城下」,壞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

    張魯趕緊召集張衛等心腹手下開會,商議對策。

    「主公,趁劉循的大軍還沒有開到,咱們乾脆把府庫中的金銀財帛席捲一空,這就另投他處吧」,見到大勢已去,張衛提出了棄城逃跑的建議。

    「二弟,依你之見,咱們應該投誰?」張魯道,對這個弟弟他一向信任有加。

    「曹操大軍如今正在長安,聽說此人英雄了得,胸懷大志,咱們乾脆去投他,如何?」張衛道。

    「二弟這話不錯」,張魯讚賞道。

    「二叔這話不對,咱們千萬不能去投曹操」,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

    眾人抬頭看時,內門的門簾一掀,走出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來。

    那姑娘杏眼桃腮,秀髮如瀑,肌膚勝雪,說話

    時嘴角偶爾向上一翹,顯示出她倔強的一面。

    從內門走出的,不用說,是張魯的家眷無疑。

    「胡鬧,茹鈺,我們正在討論軍國大事,你一個女孩兒家懂什麼,還不快進去」,張魯一揮手,不耐煩地道。

    「不妨,既然出來了,就聽她說些什麼」,張衛道,「茹鈺,剛才你說咱們不能去投曹操,為什麼?」

    「很簡單,如果咱們去投曹操,這路途遙遠,一路上會發生什麼變故,誰也說不清楚,這是其一?」張茹鈺分析道。

    「有道理,那其二呢?」張衛想不到這個侄女說出來的話竟然這麼有見地,當即問道。

    「其二嘛,以劉循的為人,咱們如果棄城逃跑,他多半會把咱們的土地田產全部分給那些貧苦百姓,咱們這麼多年的基業,可就全毀了」,張茹鈺侃侃而談,一席話說得張衛暗自點頭,張魯也有些同意她的看法。

    「依你之見,那咱們就在這兒坐等劉循的大軍到來,開城投降」,張魯道。

    「投降嘛,是要投的,不過方法有些不一樣?」張茹鈺道。

    「你到是說說,有什麼不一樣?」張魯道。

    「這個簡單,咱們如果不打一仗,那個劉循肯定瞧不起咱們,現在當務之急是封存好府庫錢糧,不准亂動。然後,集中兵力和劉循打一仗,就算輸了,劉循見咱們把府庫錢糧賦稅賬本都保存得好好的,自然會感激咱們」,這個小女子一番分析入理,完全是巾幗不讓鬚眉。

    「如果打贏了呢?咱們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張魯問道。

    「以目前的情況看,就算贏了一場,也無法挽回整個敗局。不過,如果贏了,咱們手中的籌碼多一些,和劉循談判起來就更有利了」,張茹鈺道。

    「好,就依你之計。馬上封存府庫錢糧賬冊,各衙門官員,不准離開各自的崗位。二弟,你就調集剩餘的兵馬,準備和劉循打一仗」,張魯一點就透,總算沒有昏庸到家。

    沒幾日,顏嚴的大軍先行到來,士卒來報,城門洞開,張魯看來已經棄城逃跑。

    「這個張魯,竟然如此膽小,傳我將令,大軍進城」,顏嚴呵呵笑道。

    大軍分三路,由東、南、西三門進城。

    三路帶隊將領一個個趾高氣揚,自認為奪得了這次征討漢中的頭功。

    顏嚴自領一軍,從東門進城。

    大隊人馬剛一入城,突然鼓聲大作,四面伏兵殺出,出其不意,顏嚴損兵折將,且戰且走,好不容易退到城邊,砍開城門,收攏兵馬,大約折了六七千人馬。

    顏嚴悔恨不已,這一路進入漢中,順利無比,偏偏在最後關頭,陰溝裡翻船。

    當下屯兵城外,等候劉循大軍到來。

    不幾日,劉循大軍到來,聽顏嚴講了攻城失利的經過。

    「勝敗乃兵家常事,顏太守不必介懷」,劉循不但沒有責怪顏嚴,反而好言撫慰。

    指揮大軍把漢中城圍得水洩不通,正準備傳令攻城,忽然親兵來報,「張魯的使者來到,口口聲聲要面見州牧大人。」

    「哦,看來張魯的使者是來投降來了」,劉循道,「有請,我還真想聽聽,他想說些什麼。」

    不多時,使者來到,劉循萬萬沒想到,來人竟然是個女子,看樣子不過十六七歲年紀。

    「漢中無人了嗎?怎麼派一個女人前來,張魯這是怎麼搞的?」劉循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不覺間,把心中的所想的話說了出來。

    「州牧大人這是瞧不起女人嗎?」那女子外表看起來柔弱似水,說起話來卻是牙尖嘴利,像是故意挑釁。

    不用說,這就是張魯的大女兒張茹鈺了。

    「你是來投降的吧,見了本官,為何不跪」,劉循不答張茹鈺的問話,決定來個先聲奪人。

    「小女子這次來,完全是為了大人的宏圖霸業著想。想不到,大人不領情也就罷了,這付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表情,可不像傳說中的州牧大人啊」,張茹鈺嘴邊溢出一絲冷笑,毫不畏懼劉循的威脅,反而嘲笑他沒有氣量。

    「大言不慚,本官只要一聲令下,隨時可以拿下漢中。你該不是拿這座城來和我交換什麼吧,這座城本來就是我的,你拿我的東西跟我交換,不覺得有點不切實際嗎?」劉循譏笑道。

    「哦,大人是想得到一座滿目瘡夷,百廢待興的空城的話,不妨現在就下令攻城,我漢中軍民將與這座城共存亡」,張茹鈺這話說得斬釘截鐵。

    此時她美目噴火,面露決然之色。

    可以想見,劉循如果真的不顧一切,下令攻城,張魯肯定已做好了玉石俱焚的打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