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徐晃戰趙雲 劉循行反間 文 / 東窗剪燭

    趙雲大軍的動向,劉循已經掌握,當即決定,自己引軍五萬駐紮城內,張任引軍三萬駐紮城外,互為犄角之勢。

    等趙雲大軍一到,就來個迎頭痛擊。

    劉循的算盤打得很響,可是他還是低估了趙雲。

    趙雲有勇有謀,並非只是一介武夫。

    這時趙雲出道不過數年,卻已名動天下,當然不是等閒之輩。

    弛援陽平關時,趙雲就計算了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遠遠地派出了斥侯進行偵察。

    「報,張任大軍駐紮在陽關平外,劉循駐軍在關內,正嚴陣以待,想打咱們一個措手不及」,斥候來報。

    「想趁我遠到而來,立足未穩,打我一個措手不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趙雲自嘲道。

    大軍開到陽平關外,遠遠地下寨,和張任軍遙遙相對,一萬弓弩手射住陣腳,劉循想趁趙雲立足未穩就發起猛攻的願望落了空。

    當夜,陽平關下火把通明,趙雲白盔白甲,絲絛獸帶,手持爛銀點鋼槍,胯下一匹照夜獅子馬,整個人面如傅粉,英氣勃勃。

    趙雲在關下往來馳騁,點名讓劉循出戰。

    「主公是三軍統率,不可輕動,讓末將前去會一會他」,徐晃道。

    「好,公明小心,不可輕敵,聽我鳴金,立即回關」,劉循叮囑道,如今他手下就徐晃的武藝最高,他可不想徐晃有任何閃失。

    「徐晃明白」,當下徐晃披掛停當,引一彪軍馬,出了城門,就在吊橋邊一字擺開。

    徐晃單人匹馬,舞動大斧,直奔趙雲而去。

    「慢著,來將可是劉循?」趙雲問道。

    「在下徐晃,前來領教」,徐晃道。

    「你不是劉循,不是我的對手,快快退去,換劉循出來」,趙雲擺擺手道,語氣中很是輕蔑。

    「你居然瞧不起我,看斧」,徐晃氣極,掄起大斧就劈。

    趙雲舉槍相迎,二人槍來斧往,斗在了一起,一時難分軒轅。

    趙雲是道勁中期,徐晃卡在虛勁頂峰多年,得劉循傳授那一招「飛龍在天」之後,已隱隱有突破的跡象。

    二人斧來槍往,轉眼已過了十餘招。

    徐晃勝在招沉力猛,趙雲勝在境界高深,他的閃電驚魂槍神出鬼沒,奇詭難測,令徐晃防不勝防。

    徐晃的「飛龍在天宣花斧」雖說也是一時絕學,可惜他還沒有進入道勁境界。

    徐晃明白,三十招之內,他可以保持不敗,五十招後,就必敗無疑。

    「這個趙雲,年紀輕輕就名動天下,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徐晃越戰越是佩服。

    這一戰對他的好處是巨大的,他離突破虛勁境到達道勁境界更近一步了。

    趙雲急切間戰徐晃不下,心中也是暗自佩服。

    關上劉循唯恐徐晃有失,鳴金收兵,趙雲追到吊橋前,被關上一陣亂箭射回。

    「這個趙雲果然名不虛傳,再戰下去,我恐怕不是他的對手了」,徐晃素不服人,卻對趙雲讚不絕口。

    「趙雲果然是世間虎將,收服了他,我征戰天下,就容易了」,劉循暗自思索對付趙雲的辦法,傳令下去,緊閉城門,堅守不出。

    同時命令張任,原地按兵不動,嚴防趙雲來攻。

    一連數日,趙雲來城下罵戰,劉循就是不理。傳令攻城,城上亂箭射下,張任軍襲擊趙雲軍隊的背後,逼得他不得不離城三里紮寨。

    劉循的軍隊卻又並不乘勝追擊,趙雲不知劉循的花花腸子裡裝的是什麼主意。

    趙雲雖有五萬大軍,劉循卻有八萬人馬,加上顏嚴所部兵馬,劉循的軍馬已有十萬之眾。

    如果劉循真要主動出擊,擊潰趙雲的可能性極大。

    大家說趙雲是萬人敵,不過是說他勇猛,又不能真的一個打一萬個。劉循存的卻是另一番心思,他要收服趙雲,讓他死心踏地為己所用。

    劉循一方面按兵不動,另一方面讓顏嚴帶本部兵馬,抄小路去襲擊南鄭,截斷趙雲的退路。

    還派出了大量的探子,到漢中各地散佈謠言,說趙雲遲遲不進兵,是意圖擁兵自重,與劉循一起瓜分漢中。

    劉循的探子還帶著重金,偷偷潛入漢中,面見張魯的寵臣楊松,讓他在張魯面前說趙雲的壞話,答應事成之後,讓楊松鎮守漢中。

    得到金銀珠寶之後,楊松馬上去面見張魯。

    「如今漢中各處都在傳說,趙雲想擁兵自重,和劉循一起瓜分漢中,主公不可不防」,楊松道。

    「來人,前去察探,趙雲是否有謀反的跡象」,張魯道。

    不多時,手下回報,「漢中到處都在傳趙雲想擁兵自立的事。」

    「這可如何是好?如果趙雲真和劉循沆瀣一氣,漢中難保」,張魯捶胸頓足道。

    「主公勿憂,為今之計,只有一方面派人前去

    催趙雲早日進兵,另一方面,派軍把守住各個隘口,嚴防趙雲回師漢中」,楊松獻計道。

    「此計大妙,來人,速去催趙雲進軍。另外,派大軍扼守各個隘口,防止趙雲回師偷襲漢中」,張魯道。

    「主公,萬萬不可,如果那樣做,漢中就保不住了」,一人掀簾而進,看來已在門外多時了。

    「二弟,你這是何意?眼看趙雲叛變,十萬火急,你為何阻止我?」張魯不解地說。

    來人是張魯一向信任有加的親弟弟張衛,張魯能有今天,多虧了張衛的扶持。

    「大哥如果真的這樣做,趙雲就算不反,也會被大哥逼反。大哥請想,如果趙雲真的聯結劉循來攻,你派人守住各個隘口有用嗎?」張衛道。

    「這個嘛」,張魯略一思忖,「多半無用,二弟的意思是?」

    「楊松前次出使益州,多半和劉循有勾結,請大哥下令,拿下這個奸賊」,張衛一指楊松道。

    「張衛,你血口噴人,要抓我可以,你拿出證據來。主公,楊松一心為主公謀劃,臨了還要被人誣為叛賊,實在是冤枉啊」,楊松「撲通」一聲跪在張魯面前,泣不成聲。

    「二弟,你說楊松是劉循的奸細,可有證據?」張魯道。

    「要證據還不簡單,大街上那些四處傳言趙雲要擁兵自重的人,隨便抓些來,一加審問,就知是不是造謠了。至於楊松嘛,只要把他收監,派兵圍住他的府邸,一搜就明白了。如果他的確是冤枉的,小弟願意以死謝罪,還他的清白」,張衛道。

    張衛的話馬上讓張魯起了疑心,他不是傻瓜,只不過平時對楊松有些過於信任而已。

    一個能雄踞漢中三十多年,與各大諸侯分庭抗禮的人,又豈是庸庸之輩?

    「楊松,少不得要委屈一下你了。如果稍後查明,你真的是清白的,我會還你一個公道的。來人,把楊松拉下去,看管起來,稍後我要親自審問」,張魯道,「立即派兵,包圍楊松府,不得放走一人。」

    「到大街上把造謠生事的人給我抓回來,我要嚴加審問」,張魯道。

    劉循的使者正在楊松的府上等候回信,哪知道平地起了波瀾。

    張魯的大軍把楊松府團團圍住,搜出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連同劉循的使者一起被帶到張魯面前。

    嚴刑拷打之下,劉循的使者首先招出了賄賂楊松一事,還供出了利用信鴿傳信的事。

    「這個劉循,還真是不簡單啊,竟然想出了這種傳信的方法,怪不得能迅速佔領陽平關。咱們正好將計就計,讓他誤以為咱們已經中計」,張衛道。

    一席話說得張魯連連點頭,「二弟此計大妙。」

    「好你個楊松,如今你勾結劉循的證據擺在眼前,你還有何可以抵賴的?」張魯看著跪在面前的楊松,喝道。

    「主公饒命啊,我是受人陷害啊」,楊松還不死心,妄圖做垂死掙扎。

    「事到如今,你還執迷不悟,妄圖逃脫懲罰,枉我如此信任你,你竟敢背叛我」,張魯恨得咬牙切齒,「來人,把楊松推出斬首。楊松的家人僕從,全部押赴東市處死。」

    「只要你按照我的吩咐,我可以饒你不死」,張衛對跪在面前的劉循的使者道。

    「只要大人饒我不死,小人願意聽大人的吩咐,大人叫小的往東,小的絕不敢往西。求大人看在小的上有高堂,下有二房的份上,饒小的一命」,那使者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蔥般,滿嘴胡言亂語。

    「你聽著,照我的意思,給劉循回信,就說一切已安排妥當,請大人放心」,張衛道。

    「小的這就按大人的吩咐去辦」,那使者道,「小人的信鴿還在漢中寓所裡,請派人隨小人去取來。」

    「好,來人,和這位客人一起去寓所取信鴿,給我把客人照顧好了,如果稍有差池,就要了你們的狗命」,張衛話中有話地說道。

    張魯的親兵哪有不懂這話的,當下推推搡搡,把劉循的使者押到寓所取信鴿去了。

    取回信鴿,使者按張衛的意思寫好紙條,遞給張衛。

    「一切都如大人所料,勿憂」,張衛看那紙條上的字跡,很滿意,「可以發出去了。」

    使者當下把紙條縛在信鴿的腿上,當著張衛和張魯的面,放飛了信鴿。

    「來人,把這個劉循的奸細,給我拉出去砍了」,張衛道。

    「大人,你可是答應了饒我一命的呀」,使者哭喪著臉,高聲叫嚷道。

    「我是答應了饒你一命,可主公並沒有答應呀」,張衛一臉的奸笑,活脫脫像個奸商。

    「接下來應該怎麼辦?二弟,我可是心亂如麻,一點主張都沒有了」,張魯問道。

    自己最寵幸的手下楊松居然是別人的奸細,這事兒大大地刺激了張魯。

    「劉循不是想用反間計離間主公和趙雲的關係嗎?咱們就偏不讓他如願,主公要重用趙雲,倚為長城」,張衛道。

    「好,我這就下命令,讓趙雲掌管漢中兵馬。從此之後,在漢中,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張魯恍然道。

    「

    主公這樣做,又有些過了,那趙雲畢竟是外人,才來投靠主公沒多久,還是得防著點好」,張衛悠悠地道。

    「二弟的意思是……」,張魯問道。

    「茹鈺大侄女,今年有十六了吧?」張衛不答張魯的問話,反而沒頭沒腦地問了一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