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楊懷獻計擒楊昂 劉循設謀取陽平 文 / 東窗剪燭

    「好,二弟這話有理,趁趙雲還沒有完全取得張魯的信任,咱們主動出擊,打張魯一個措手不及」,劉循沉聲道,「傳令下去,大軍即日啟程,開赴葭萌關。」

    「傳令顏嚴,馬上點齊本部兵馬,留下副將守城,開赴葭萌關,共破張魯。」

    劉循點齊兵馬,竟然有六萬之眾,浩浩蕩盪開赴葭萌關。

    劉循親率一萬騎兵,和徐晃一道,星夜兼程,先行趕往葭萌關。

    張任率領大軍隨後開拔,一路刀槍耀眼,衣甲鮮明。

    先鋒部隊抵達葭萌關,楊懷、高沛接入城中,向劉循通報了張魯軍隊的情況。

    「要攻破漢中,首先要攻破陽平關,這關山高路險,易守難攻,陽平關和葭萌關中間有一空曠地帶,很是寬闊,雙方用兵,都是必經之地」,楊懷道。

    「葭萌關外,可有容易埋伏的地方」,劉循問道。

    「此去不遠,有一山,名叫鳳鳴,山高林密,適合埋伏兵馬」,高沛道。

    「目前陽平關是何人駐守?」劉循問道。

    「陽平關守將名叫楊昂,副將名叫王平,二人都是張魯軍中有名的勇將」,楊懷道。

    「陽平關易守難攻,如果咱們貿然進攻,急切之間難以攻下,張魯就會遣趙雲率兵來救,到時難免腹背受敵,得想個萬全之策」,徐晃道。

    「咱們的騎兵適合在開闊地帶作戰,用於攻打關隘,作用大大降低,得想辦法把張魯軍引下山來」,楊懷道。

    「你有什麼辦法?」劉循道。

    「末將的意思,派一將到陽平關前罵戰,引楊昂、王平出戰。等對方出戰時,詐敗而逃,主公事先在鳳鳴山埋伏下人馬,到時伏兵齊出,斷他的歸路」,楊懷獻上計策。

    「好計,明天徐晃就去關前搦戰,許敗不許勝,楊懷帶人去鳳鳴山埋伏,我帶騎兵從葭萌關衝出,等到楊昂中計前來,立即三路兵馬齊出」,劉循開始部署兵馬。

    第二天,徐晃帶領五千兵馬,來到陽平關前,守關的軍士早就報知了楊昂、王平二人。

    楊昂、王平二人當即登上城樓觀看。

    「楊昂小兒,見到我益州大軍前來攻打,還不獻關投降,本將軍饒你不死」,徐晃大叫道。

    躍馬揚斧,指著關上破口大罵。

    「關下何人,竟敢來犯我地界」,楊昂指著徐晃道。

    「我乃劉益州手下大將,徐晃是也,楊昂,還不開關投降,更待何時?」徐晃道。

    「無名小輩,我這就來會你」,楊昂叫道。

    徐晃這時名聲不顯,楊昂卻是張魯軍中赫赫有名的將領,哪裡受得了這種窩囊氣。

    「將軍息怒,主公叫咱們守陽平關,並沒有叫出擊敵軍,不要中了誘敵之計」,王平見狀,連忙勸道。

    「為今之計,最好派出信使,向主公求援」,王平進一步道。

    「好,就依你之計」,楊昂當即派出信使,向張魯求援去了。

    楊昂的火氣才平息下來,當下任由徐晃叫陣,絲豪不理。

    徐晃見關上不理,索性叫士兵下馬,卸下衣甲,袒胸露乳,大罵楊昂,罵聲越來越難聽。

    「賊子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楊昂忍不住了,又見徐晃的軍隊中至少有三千騎兵,那些馬匹長聲嘶鳴,竟然是西域良馬,有了下關奪馬的念頭。

    「將軍忍耐,不要中了敵人的奸計」,王平苦勸道。

    「你帶兩萬兵馬守城,我率一萬兵馬出城殺敵」,楊昂命令道。

    王平還想再勸,楊昂把眼一瞪,「王平,這是軍令,我是主將,你不過是副將而已,服從命令。」

    這話一出口,王平知道再難挽回。

    放下吊橋,使一柄厚背大砍刀,楊昂當先衝出,一萬大軍緊隨其後。

    徐晃的軍隊有些還來不及上馬,就成了楊昂軍隊的刀下鬼。

    徐晃急叫:「上馬」,跟著縱馬掄斧,來戰楊昂。

    楊昂舞動厚背大砍刀,與徐晃戰在一起,身後楊昂的大軍一擁而上,蜀軍哪裡抵敵得住。

    徐晃指揮軍隊,且戰且走,退到楊懷伏兵之處,軍隊已損失了三分之一。

    「殺」,楊懷一聲吶喊,立時鼓聲大作,殺聲震天。

    徐晃回過軍隊,返身截住楊昂廝殺,劉循及時大開葭萌關,騎兵猛衝楊昂的軍隊。

    這下三路人馬圍著楊昂一路人馬廝殺,楊昂的軍馬潰不成軍。

    虛晃一刀,回馬欲走,徐晃揮斧隔開大刀,輕舒猿臂,把楊昂生擒過來。

    楊昂的一萬軍隊,三分之一被殺,其餘的紛紛放下武器,跪下投降。

    這一仗,劉循大獲全勝,斬敵三千餘人,得戰馬四千匹,俘虜六千餘人,繳獲兵器若干。

    把這些俘虜打散之後,重新編入蜀軍之中,蜀軍人數進一步壯大。

    「楊昂,你有何話說,是否願降」,刀斧手把五花大綁的楊昂推到劉循面前,劉循問道。

    「在下願降,請主公饒我一命」,楊昂道。

    「好,給楊將軍鬆綁,賜酒壓驚」,劉循道。

    「謝將軍,楊昂敗軍之將,不勝惶恐」,楊昂謝罪道。

    不多時,探子來報,「張魯派遣趙雲率五萬大軍,前來救援陽平關,最遲明天夜間就可到達了。」

    「這可怎麼是好?」劉循搓手道。

    「末將蒙主公不殺之恩,新投主公麾下,尚未建尺寸之功。末將願意進入陽平關中,勸說王平來降」,楊昂道。

    「好,楊將軍請飲此杯,我祝你馬到成功。」

    「主公,楊昂這一去,多半不會回來了,主公為何不派兵跟隨」,徐晃問道。

    「不用擔心,楊昂如果能勸說王平來降,最好不過。如果他膽敢弄鬼,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劉循笑瞇瞇地道。

    當下劉循把自己的計策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遍,眾將聽了,都拍手稱好。

    回到陽平關上,楊昂不說自己是被放回來的,卻說自己趁人不備,偷了馬匹軍器,逃了出來。

    當下王平問道:「如今敵人勢大,咱們如何是好?」

    楊昂道:「不妨,我在敵營,探聽到一個消息,大約明天夜晚,趙雲的援軍就到了。如今咱們只要堅守不出,等趙雲的援軍一到,立即開城殺出,來個裡外夾攻。」

    放了楊昂入城沒多久,遲遲不見楊昂開城投降,劉循當即下令,三軍包圍陽平關,晝夜不停地攻打。

    楊昂和王平二人,堅守不出,一心等待援軍到來。誰也沒有注意到,到了夜間,趁著夜色的掩護,一支大軍悄悄繞過陽平關,向著漢中而去。

    連番的攻打,弄得楊昂和王平身心俱疲。

    第二天深夜時分,城外突然殺聲震天,楊昂和王平登上城樓,遠遠望去,一支大軍殺到,為首一將,騎一匹白馬,使一桿爛銀槍,在劉循的軍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

    一個大大的「趙」字迎風飄揚,那將殺到城邊,揚聲大叫,「主公派趙雲前來救援,請楊昂將軍打開城門。」

    楊昂正要下令打開城門,王平心細,提醒道:「且慢,謹防有詐。」

    王平高聲道:「夜晚看不清楚,趙將軍見諒,先在城外紮營,等天亮之後,我們再開城門。」

    「你們不開城門,誤了主公的大事,擔當得起嗎?」趙雲喝道。

    說話間,一彪人馬殺到,正是高沛,挺槍殺到。

    趙雲也不打話,舉槍相迎,交手不到三回,把高沛生擒過來,喝道:「綁了。」

    跟著率軍轉身衝入劉循的軍隊中,來回衝突,如入無人之境。

    「早就聽說趙雲是萬人敵,如此看來,這人就是趙雲,多半不假。」

    楊昂忽然道:「王兄請看,好多的白馬。」

    王平定睛一看,趙雲身後,密密麻麻都是白馬,怕有五千匹之多。

    趙雲的軍隊是公孫瓚的殘部,公孫瓚喜騎白馬,人稱「白馬將軍」,手下的馬匹多是白馬,這事人盡皆知。

    王平這下相信來人就是趙雲,當下大開城門,率軍衝了出去,準備和趙雲夾擊蜀軍。

    哪知剛出城門,吊橋邊一將率軍衝來,那將領宣花斧一舉,向王平直劈過來。

    措手不及之下,王平被一斧兩斷。

    徐晃斬了王平之後,率軍衝上吊橋,城上的張魯軍來不及拉起吊橋,已被徐晃領軍衝入城中。

    楊昂見大勢已去,不敢回城,落荒而逃,也不敢回漢中,逕投西涼馬騰去了。

    城內守軍群龍無首,少數抵抗的都被誅殺,大部分人都立馬投降,清點人數,這次攻城僅折了千餘人,卻俘敵萬餘,劉循大喜過望。

    原來,劉循見陽平關易守難攻,心生一計,假意讓親兵來報說趙雲來救陽平關。又故意讓楊昂聽到,然後放他回去。

    那個騎白馬的趙雲,實際上是劉循叫軍隊

    將領假扮的,同時故意讓高沛假裝為「趙雲」所擒,還讓「趙雲」在軍隊中來回衝突,由於事先做了吩咐,「趙雲」所到之處,蜀軍紛紛避讓,造成「趙雲」勇冠三軍的假象。

    還有那些白馬,都是劉循刻意挑選出來的。剛從卓思君那兒弄了三千匹馬,加上原有的騎兵,蜀軍的馬匹已經上萬匹。

    「趙雲」率領的騎兵,在楊昂和王平視線所及的地方,全部都是白馬,自然是為了迷惑這兩個陽平關守將的。

    王平和楊昂萬萬料不到短短一年時間,蜀軍竟然擁有這多麼數量的騎兵,這才上當。

    劉循軍隊入城,休整了一天,遠遠派出斥候,命令發現漢中的援軍,立即飛鴿傳書來報。

    這就是劉循精明的地方,馬匹跑得再快,也沒有信鴿飛得快。在第一時間掌握了敵人的動向,很多時候就贏得了先機。

    &nbs

    p;這一日,張任率大軍前來接應,劉循把他的軍隊遠遠安置在城外。

    沒多久,又接到了顏嚴的飛鴿傳書,顏嚴率本部兵馬,離葭萌關只有半天的路程了。

    同一天,斥候飛鴿傳書,張魯派趙雲率五萬大軍,前鋒即將抵達陽平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