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203章 會議備忘錄(下) 文 / 時空寡頭koen

    會議備忘錄(下)

    如何將大象裝進冰箱?第一步,打開冰箱大門,第二步,把大象牽進去,第三部出來把冰箱門關上。愛睍蓴璩.

    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是也可以說是所有計劃的解決方案核心模板。

    當大象足夠聽話,冰箱足夠大,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做到完美解決。

    當冰箱僅僅只是普通家用冰箱的時候,正常的大象自然不可能裝進這個冰箱。

    現在喜歡辯論的趙守忠就和所有穿越眾討論李基丟出來的話題。

    「我們要考慮所有情況才能做好以不變應萬變的準備。現在的世界還不像信息時代有那麼多的變數,只要準備方案足夠多,我們的所有計劃都可以完美的實現。」

    「大象裝進冰箱很有價值,這是一個極深的話題啊!第一步打開大門,我們可以視為所有問題的解決準備和突破口,第二步可以視為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手段,第三部視為解決隱患的收尾工作。我們先討論冰箱還是大象?」

    「先討論冰箱吧!準備工作也要分類嘛!」

    「冰箱比大象大我們就不討論了,我們只討論冰箱比大象小的困難怎麼分類吧!」

    「我個人認為,冰箱比大象大也要看情況。一個概念上的冰箱能裝進現實中的大象嗎?這個和地圖開疆有什麼區別?需求推動下的問題要想解決就必須有一個前提,你得有冰箱才行,歷史上有很多蠢材瘋狂到成為裸奔的皇帝也不是個案。」

    「你說的是指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那類人啊!我們肯定不是這種人啊。不過防微杜漸,讓後代的領導不會這樣就好了。」

    「正常人的思維就是把大象裝進冰箱是不可能的。但是科學家和哲學家就不會這麼想。生物學家就會想大象會不會剛剛出生的婆羅洲侏儒象的一個百斤的嬰幼兒,塞進雙開門的冰箱是有可能的。古生物學家會想這個大象也沒定義物種,是不是古代那種身材嬌小的和兔子差不多大的原始象。化學家說不定會想使用脫水劑讓大象體積減少80%,然後再粉碎肢解後塞進冰箱。物理學家會使用縮小光線把大象變小然後塞進冰箱或者製造一個足夠大的冰箱。數學家、語言學家、邏輯學、哲學家會說大象已經在冰箱裡面了,因為它將冰箱內的空間定義為外部,把外面的空間定義為內部。

    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冰箱做的足夠大足夠堅固,然後將大象變得足夠小足夠聽話。這樣事情就簡單了。」

    「老白說得對,用不著討論太多。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和手段解決世界所有的問題,我們不是依靠製造和解決問題獲利的黑心資本家和政客,我們是穿越眾。一切對於我們而言都沒有進入星際時代重要。解決印度的問題很簡單。只要不逼迫的印度民眾造反,給他們幾條通向上層的通道,打破這種桎梏的婆羅門世襲的等級制。他們會源源不斷的提供我們需要的一切。」

    「印度的大象現在還不像英屬時代那麼巨大統一,我們的冰箱也不是不列顛島那麼狹窄的冰箱,所以問題很好解決。關鍵是建立一個類似神聖羅馬帝國那樣的**的半殖民地集合(從屬於教皇國的奶牛)還是建立一個統一的大總督區?」

    「個人認為應該搞成一個總督區,因為後世的印度是一個高度分散的聯邦,各邦之間高度自治。其集權水平還趕不上西漢前期(武帝推出推恩令之前),這非常不利於發展經濟。取消這些邦國產生的影響也絕對不會像後世的英國消除那些已經有民族意識的土邦那麼大。現在的印度還算是一個諸國林立的**局面。距離前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時間已經很長了,基本沒有統一帝國的上層意願,所有的邦國的封建化和中央集權的程度都很低。我們發現所有婆羅門基本沒有建立統一的實際上的需求。各個地方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基本都安於現狀,絲毫沒有建立一個更大的統一的印度教和帝國的可能。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直接幫助某一個邦國統一印度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現有的剎帝利階層對權利和財富的渴望消滅掉婆羅門,隨便在統一戰爭或革命中建立一套類似中國科舉式的上下層通道和統一在佛教大旗下的精神體系,從根源上杜絕印度**的要素。

    再好的諸國關稅同盟也比不上一個國家內部國內的商業物流環境。我們在統一的過程中還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經濟利益——印度的資源都會在過程掌握在我們手裡。」劉欣堅決的支持合併所有印度邦國建立一個類似英屬印度一樣的殖民地。

    bsp;「現在投票表決,贊同劉欣的統一計劃的請舉手。」李基說完就舉起了手。

    「我沒意見!」白佳也舉起了手。

    穿越眾全票通過了劉欣的意見。確定了在十年內消化印度的第二步計劃時間表。第一步打下幾個釘子的計劃完美收官,第二步就是逐步的學習英國,滲透到印度的所有領域,在各個部門和產業培養大量的帶路黨和代理人;從而控制所有的經濟、政治、軍事、化、宗教的要害和命脈。

    剛剛結束的對朱羅國的戰爭最經典的不是對其都城的閃擊戰,而是一戰定鼎之後的收尾工作。事前準備好的定點收割名單就像美帝國所列出的那個撲克牌通緝令一樣,對那些有重大影響力的地方剎帝利封建主和婆羅門宗教領袖則採取多樣化的策略。識時務的拿走他們軍權、行**力和立法司法權後給予更多的土地和財富,不想屈服於帝國的誓死頑抗者則從**上到精神上消滅掉(要問精神上消滅是怎麼回事?看看有幾個人知道冉閔和楊朱,只要不去宣傳和懷念,一個人沒有人記住,他就在全人類精神宇宙中消失了)。

    用一個月的時間,這些保守的頑固者就會徹底消失在所有人的視線和腦海中。他們的民間

    威望全部都被帝國派出的宣傳小隊徹底的摧毀了,他們既沒有永垂不朽也沒有遺臭萬年。他們的存在感全部都被新生活運動的各種殘酷到要命的**宣傳刷沒了。硝制土冰箱和大量富餘的糧食收買人心起來超過了一切神靈和奇跡,遍佈每個居民點的清潔的飲用水過濾水塔和神奇的基本巡迴醫療小隊救死扶傷的威能遠比婆羅門的權威更能聚集崇拜。

    高層的清洗帶來的動盪和職務空缺很快被土著貴族家的俊傑們解決了。大量年幼的貴族子弟被送上了留學的客船。南印度的社會出現了疾風驟雨一般的劇烈變化,大量農閒時間閒散的勞動力被豐富的商品僱傭起來修建道路和港口碼頭,無數原本只能做低**骯髒工作的不可接觸者成為了重要的宣傳樣板。因為這些原本窮困潦倒的家庭進入帝國的僱傭體系,每個月就能得到相當於一個婆羅門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一個在碼頭專職清理垃圾的工作都能獲得200元的年收入,這筆錢可以在物價低廉的土貨市場換到足夠20個人素食一年的大米和麵粉了(印度人吃得少的確和炎熱的氣候有關,而且帝國的龍元可以購買只能進口的高級工業製成品,得益於剪刀差和壟斷,龍元的購買力極為驚人,在採購土貨時使用龍元能得到三倍於等重貴金屬的購買力溢價。)

    由此看來曼尼大神的威力超越梵天和濕婆是顯而易見的。高層被收買,底層有了希望,整個南印度還有什麼能威脅到帝國的擴張和統治秩序呢?

    註:不可接觸者即**民,種姓制度是中國古代獻中對印度一種複雜的等級制度(包括瓦爾那制度和後來從中衍生出的闍提制度)的泛稱,玄奘又曾將它譯稱族姓制度,西方通常把印度的這種制度稱為喀斯特製度。它萌芽於早期吠陀時代,正式產生在後期吠陀時代。最初,利安人自稱為「利安瓦爾那」(利安含有「高貴」之意,瓦爾那含有「顏色」、「品質」的意思),而稱當地居民為「達薩瓦爾那」(含有「雄者」、「男人」之意)。這樣就有了自以為高貴的利安人和把當地居民當作敵對集團的區別。

    隨著利安人內部的分化,在早期吠陀時代末期,逐漸發生了平民與氏族貴族的區別,。平民稱為「吠捨」(是氏族成員的意思),而貴族稱為「羅闍尼亞」(是「灼熱發光」的意思,引申為顯貴的首領的意思)。從事祭掃的氏族貴族則稱為「婆羅門」(意思是梵天所生)。從利安人與當地居民的一分為二,到利安人部落中平民與氏族貴族的一分為二和貴族內部的軍事貴族與祭司貴族的一分為二,這樣就形成了四個瓦爾那的胚胎。

    四瓦爾那制度

    到後期吠陀時代,四瓦爾那制度正式形成,婆羅門教的典籍規定了各個瓦爾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爾那的成員的不同權利和義務。

    第一個瓦爾那是婆羅門。婆羅門主要掌管宗教祭把,充任不同層級的祭司。其中一些人也參與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權力。

    第二個瓦爾那是剎帝利(是「力」、「權力」的意思)。它是從「羅闍尼亞」發展而來的。剎帝利的基本職業是充當武士。國王一般仍屬於剎帝利瓦爾那,但是剎帝利瓦爾那並不限於王和王族。剎帝利是掌握軍事和政治大權的等級。

    第三個瓦爾那是吠捨。吠捨主要從事農業、牧業和商業,其中也有人富有起來,成為高利貸者。吠捨是平民,沒有政治上的特權,必須以佈施(捐贈)和納稅的形式供養完全不從事生產勞動的婆羅門和剎帝利。不過吠捨還是

    利安人氏族部落公社的成員,他們可以參加公社的宗教儀禮,因而和婆羅門、剎帝利同樣屬於「再生族」。

    第四個瓦爾那是首陀羅(sudra)。首陀羅瓦爾那的前身是達薩瓦爾那,首陀羅不在利安人公社以內。首陀羅的大部也是非利安人其中也有失去公社成員身份的利安人。由於沒有公社成員身份,不能參加宗教禮儀,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宗教生命),首陀羅是非再生族。就失去了在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護的權利。首陀羅從事農、牧、漁、獵以及當時被認為低**的各職業,其中有人失去生產資料,淪為雇工,甚至淪為奴隸。首陀羅作為瓦爾那來說,不是奴隸或達薩。首陀羅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

    而達利特(dalit)的低位比首陀羅還要低達利特,印度語翻譯為:「被壓迫的人」。

    印度是到21世紀初還遺留著種姓制度,其中最底層的人被傳統的上等種姓叫做「不可接觸者」,即**民,他們自己自稱為「被壓迫的人」,即達利特。今天,在某些依舊保守的印度農村,你會看到有些人走路要避著人,因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帶著掃帚,邊走邊掃掉自己的腳印。他們為這個村子的人工作,卻不允許住在村子裡;他們不能到村子的井裡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學也必須上專門的學校。令印度教種姓制度臭名昭著的是它的種姓隔離,而最嚴苛的隔離正是施加在被稱為達利特(dalit)的人身上。傳統上,達利特被認為是骯髒的,並且這種骯髒還可以借由接觸傳染給別人,因此他們要躲大家遠遠的。儘管聖雄甘地稱他們為「神之子」,但傳統的上等種姓卻叫他們「不可接觸者」,即**民,而他們自稱為「被壓迫的人」,即達利特。這是印度歷史留下的最黑暗的一道陰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