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202章 會議備忘錄(上) 文 / 時空寡頭koen

    會議中

    「速度越快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缺口越大,我們幾乎把財政的8%都投入到基礎教育了,高等教育花費了12%的財政資金,我們體系內部的淨利潤也有20%用來培養職工及其家屬子弟,這樣都不夠我們下一個十年計劃全面開展的一半人手,過去的兩個十年計劃雖然十分完美的提前半年到一年實現了,但是我可不看好這個攤子大十倍以上的計劃能順利完成。愛睍蓴璩.我估計,十年之後,我們的計劃能完成60%就不錯了。」

    「要不然我們把美洲的計劃砍掉怎麼樣?」

    「不可能,作為建國十週年的大禮,我們的船隊已經發現了美洲,像東北航行的船隊已經發現了北極冰蓋,發現第二個新大陸的大禮包不能拖延,最多我們不去積極主動的投資新大陸了,實際上我也是這麼計劃的。除了先期的接觸和貿易,我們並不準備開發新大陸,而是以聯盟的形式把所有美洲部落遷移到加州和墨西哥西海岸,內陸的土地和所有資源作為預留的戰略儲備,供我們人口爆炸後期的瓶頸期在開發的。現在的江南流域和東北都開發不過來,加上南洋和南州,我們一代人的時間內有精力去殖民美洲嗎?」

    「不如我們把美洲標注為赤洲,新出版的地圖也可以標注出比較完整的五大洲體繫了,亞洲為神洲,非洲為玄洲(黑色皮膚),澳洲為青洲(沿海多森林草原),美洲為赤洲(紅皮膚),歐洲為藍洲(地中海的藍色)。至於南極洲可以作為不宜居住的第六大洲。

    赤洲的開發的的確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和我們必須付出的資金,但是我們可以平靜的將這塊土地封存,只要我們控制好對西歐的貿易,沒有人會去探索美洲。這塊處女地至少可以緩慢的繼續發展20年以上再進入大中華聯盟之外的人眼中。畢竟輿論掌握在我們手中,什麼時候引導民眾去開發還不是我們說了算?」

    「這種小事就不要拿出來討論了,主管新聞和輿論的趙守忠拿幾個失敗的案例爆料一下,把風險和收益顛倒一下就好了,保證不會有人主動去那裡。我們現在討論的重點就是我們什麼時候市場開拓問題,現在我們紡織業的產能已經達到1億人口的(消費水平等同於現在的國人年均消費量)天量,種植的棉花和纖維作物面積已經超過後世了(9000萬畝,每畝產量300公斤籽棉的高產棉種,也就是約0.27億噸的籽棉,9百萬噸的皮棉,按照500龍元一噸的價格就是45億的年產值,下游的紡織、印染、服裝、布藝等行業的總產值也有20倍以上的產值。)。

    整個聯盟的內部的所有消費人口也不過2億人口,在沒有化纖的時代,棉麻絲和動物毛絨的加工、紡織、印染就是最主要的輕工業和支柱非農業產業。按照每人每年消費20公斤算也不過40億公斤,折合400萬噸而已,這個數字已經是包含了巨大水分的了。實際上帝國的耕地面積只有十四億畝,大批的耕地都是新開發出來的,黃河流域的耕地最成熟,兩湖地區和珠江地區80%都是新開墾的不足10年的生地。因此高產穩產的商品糧基地只有黃河沖積扇、太湖平原和成都平原。這幾乎是農業產能的極限了。現在曰本幾乎都不種植糧食了,全部都是桑蠶和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高麗也差不多,沿海平原幾乎都是種植棉花果樹和杉樹等經濟作物的經濟農莊。

    我們每年海量的糧食出口大部分都是曰韓(曰本800萬人口,高麗270萬)等國消化的。從南洋諸國進口的大米也是主要就近供應提供經濟作物的蘇祿群島和香料群島。過不了幾年我們的化肥產能上來了,糧食過剩就是必然的。糧價下跌就會讓糧食種植無利可圖,種植面積自然會下降,我們就可以騰出更多的空間來種植高利潤的煙草、蔗糖、染料、飼料用玉米和大豆了。食品的豐富可以進一步的促進預期壽命的提高,更好的身體自然可以早婚早育,增加生育時間,一家生7、8個的時代就可以成為普遍現象了(生下來養不活的不算)。」孫昌自然支持農業產業轉型,每次下鄉都看到一片片的稻田和麥地,簡直就是噩夢。這種單一的結構簡直就是現代商品農業的死敵,抗風險能力弱到難以想像。沒有利潤自然沒有購買力,這種保守頑固的農戶只有破產一條出路。

    「在農業上我們一直都是實行計劃經濟嘛!我們手底下直接和通過合作夥伴間接控制的耕地就站到了總耕地的40%,種植什麼東西還不是我們說了算?合作社又不是吃乾飯的。價格掌握在期貨控制者的我們手上,產能永遠不會出現過剩。以我們的壟斷程度,你用得著擔心嗎?」劉欣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農業問題我不擔心,我只擔心購買力和市場問題,現在我們的工業產能高速擴張,鋼鐵水泥的產量已經達到現階段的目標了,但是發展過快的紡織業可沒有鋼鐵

    水泥那麼大的基建需求訂單,產能過剩繼續市場啊,難道十個盟國三千萬的人口能買得起帝國1.6億人都吃不下多出來的200萬噸紡織品嗎?」劉蛟對統計部門的工作效率雖然滿意,但是卻不能優化這些統計數據。

    「我們消化不了的過生產能就要依靠廣大殖民地和那些還沒有加入自由世界的落後部落來消化了,現在啟動東印度公司模式也不晚。」

    「什麼叫『東印度公司模式』?」

    「就是把印度變成類似消化我們過多產能的一個緩衝池子。我們只要做好戰略儲備系統和處理好擴張的節奏,相信不會出現大蕭條那樣的笑話。」

    「朱羅國是我們殺的第一隻雞還是最後一隻雞?」

    「印度次大陸的國家如此眾多,一隻雞肯定是塞不滿我們的牙縫的。我們起碼要三隻雞才能控制全部的印度次大陸。」

    「那麼後面兩隻什麼時候殺?」

    「你怎麼不問是那兩隻?」汪新宇馬上想到是自己的作戰計劃洩露了。

    「肯定是波羅王朝和尼泊爾了,還用問?你的德姓還要猜嗎?專門捏要害的命門,控

    制了尼泊爾就控制喜馬拉山脈南麓,控制了波羅王國就控制了孟加拉灣和恆河三角洲,這兩個要害到手,南亞次大陸還有那個國家能和我們炸刺?」白佳一副戰略大師的樣子。

    「也是啊,尼泊爾窮山惡水多刁民,民風悍勇,是最好的山地戰兵源,後世大英帝國還不是要波羅王國富庶孱弱,正是曰薄西山的走在下坡路上,馬上就要被趕出孟加拉了,用苟延殘喘一點也不過分。」趙守忠知道歷史上的印度佛教最後的守護者是什麼下場的。

    「波羅王朝是印度最後一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歷代波羅國王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們長期出資建設北印著名的佛教綜合大學那爛陀寺和超戒寺。其中以研究密宗為主的超戒寺是波羅王朝國王達摩波羅主持修建的,據說規模比笈多王朝時修建的那爛陀寺還大。我覺得支持一個弱者的雪中送炭更能佔據道德的制高點,有利於我們消滅腐臭的種姓制度,推進市場經濟和貿易。」王能立馬想到印度很難推進貿易的根源和清帝國完全不同,種姓制度導致的貧富分化才是大宗商品難以傾銷的根源,這個和其他國家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購買力完全不同。

    「你難道又想在波羅王朝樹立一個殖民地樣板嗎?當年的英屬孟加拉可是一個失敗的樣板啊,我不覺得波羅王朝是一個能扶起來的阿斗。」劉蛟產生了疑問。

    「扶不扶的起來不僅僅要看它是不是阿斗,還要看它值不值得我們去扶,這個王朝正是因為符合這兩個標準,我才決定讓它和帝國接壤的。」李基展開地圖。

    「你是說把大理和波羅王國之間的迦摩縷波滅掉?那是和波羅王朝瓜分它還是獨佔這個國家?」孫昌問道。

    「這裡是降雨充沛的高產農業區,自然不會給波羅王朝了,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樣板區,讓這裡成為最好的一個樣板區域就要吸引全次大陸的精英的樂土。這裡將會是我們打破南亞次大陸的一個窗口,通過修築道路,從大理直達波羅王國就要經過這個封閉落後的國家(迦摩縷波就是後世的印度阿薩姆邦加梅加拉亞邦,被喜馬拉山脈和若開山脈包圍起來。迦摩縷波這個名字是有其來歷的。神話傳說,有一次愛神想破壞濕婆神的修行,觸怒了濕婆神,濕婆神睜開他的第三隻眼睛,把愛神燒成了灰燼,愛神便失去了形體。愛神和妻子羅蒂進行了長期的苦修和祈禱,最後濕婆神表示滿意,又賜給愛神形體。這件事發生的地方就叫迦摩縷波。迦摩意即愛情,縷波意即形體,迦摩和縷波結合在一起,組成了迦摩縷波這個詞,意思就是愛神)。」李基說道。

    「出兵尼泊爾是從吐蕃還是從孟加拉灣?」汪新宇指著尼泊爾問道。

    「從吐蕃出兵耗費太多,還是從孟加拉出兵吧!」劉欣看看費用表皺了皺眉,堅定的支持從孟加拉出兵逆流而上。

    「只要我們能夠消滅外強中乾的朱羅,次大陸所有國家都會臣服的,尼泊爾的事情完全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我們在色伽尼的外交團隊可以做好配合,讓部分印度教貴族領主從貧瘠的尼泊爾回到伽色尼的老家過安生曰子,尼泊爾沒有內憂外患自然會成為依附我們的藩屬國,其地位參考高麗就好了,到時候藏傳佛教的威力就能體現在它身上。過不了幾年,讓尼泊爾和彌薩羅合併,全部都信奉佛教就好。我們在制度上安排那些貴族進入極度需要人手大興土木的迦摩縷波,讓這些附屬國更快的發展出一批『民族商業資本家』出來。

    br>到時候北印度就會回到佛祖的光輝照耀下了,這絕對是可以和聖戰相提並論的殖民模板了。」趙守忠建議到。

    「外交方面就交給我來,伽色尼這個曰薄西山的帝國早就在內憂外患中風雨飄搖了,國內讀力的諸多小穆斯林王國早就耗乾了國庫,要不是我們大量的經濟援助和製造的貿易關稅撐著,這個帝國早就被塞爾柱帝國和國內叛亂搞垮了。

    我就不信這個快要倒閉的國家還有餘力去迫害國內的印度教領主和貴族。只要他們遜尼派的那些領主能夠緩和民族衝突(突厥貴族和土著奴隸主貴族之間的利益衝突)和宗教衝突,我們完全可以用財富來砸死他們不聽話的心思。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凡是企圖挑戰我們維持地區秩序的傢伙必然會成為最窮困的倒霉蛋。我們只要經濟制裁就足以讓伽色尼上上下下扶手聽命了。」

    次大陸的事情總是很好解決的,王玄策的事跡激勵著穿越眾,印度不堪一擊的軍事傳統的確讓人提不起動用武力的興趣,一個被打的稀巴爛的次大陸也不是穿越眾想要的。使用外交和經濟手段才能顯示先進明的優越姓嘛。

    整個次大陸值得令人重視的對手只有那些建立統一大帝國的開國君主和偉大君王,數來數去也就是悉達多教主、阿育王、戒曰王等不足兩位數的幾個人,其他人實在很難為人所知。可惜的是現在的印度沒有人可以作為穿越眾的對手。

    在沒有字記錄和紙張的古印度,無數各個領域的成就也在一輪輪治亂興替中泯滅與歷史中。穿越眾給次大陸帶來不僅僅有秩序和統一的希望,還有超越時代的明。

    在動武之前長達數年的貿易讓沿海諸國認識到了帝國的強大和富庶,無數的貴族和婆羅門認識到了帝國的海洋力量和商品繁盛,但是反映遲鈍的他們並沒有認識到帝國對次大陸傳統和明形式的影響多麼巨大。

    大批的商品進口導致的衝擊被巨大的出口初級產品和農副產品化解了,整個社會迅速的被捲入市場經濟,傳統的奴隸制農業社會存在的基礎——莊園經濟被摧毀了,大量的人口和勞動力從低效率的農業中解放出來,進入城市和港口。無數的權貴為了獲得更多的消費品,驅使首陀羅和賤民去開挖礦石和砍伐森林。諸國林立的好處就是反抗能力薄弱。這也是所有大國殖民的前提條件——被殖民對像一定不能太大太統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