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177章 商業革命和市場經濟 文 / 時空寡頭koen

    工程技術的飛躍可以大幅降低這些奇觀的成本,管理制度的創新可以大幅降低這些奇觀的工期.

    更加變態的是穿越眾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放出了一個可以從未來抽取原始資本的魔鬼——信用創新體系。

    簡單的來說全社會的財富和資源在五年為一個週期的時間段內幾乎是固定的。個人、組織、國家可以調動用於投資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有了這個信用創新體系,一份有正收益的資產就可以放大十倍百倍。個人呢可以刷信用卡、辦理信用貸款交學費來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組織可以同樣來借助信用來融資擴張產能。國家一樣可以發行國債,透支未來的收入投入到基建和教育等暴利的超長週期投資上來。

    雖然這種借來的錢一定會造成通脹,但是穿越眾層出不窮的技術金手指在原料產業上瘋狂的打壓成本比這種通脹更快的導致通縮。例如廣州城的物價幾乎在建國三年內下跌了一半,原因就是周圍的鄉村糧食產量在使用化肥和新式農具之後提高了一倍多,糧價佔據大頭人力成本的價格還下降了70%(新農機的使用極大的減少了播種收割的勞動力需求)。糧食增產按理糧價應該暴跌,但是在穿越眾建立的糧食儲備體系和旺盛的釀酒、飼料工業的原料需求下自然不會跌太多。手中有錢的農戶自然隨著收入增長去消費工業品。儲蓄的習慣和完善的教育、醫療保障就是富起來的民眾敢花錢的底氣和保障。

    諸如消費品行業的產能擴張和競爭就更加誇張了,布匹木柴、油鹽醬醋等消費品起碼價格降低了2/3。諸如筆墨紙硯、鍋碗瓢盆等原本比較值錢的消費品幾乎就是跳樓大甩賣的趨勢,其價格直線下跌。快速消費品(自行百度)和餐飲業蓬勃的發展更是吸收了大量的勞動力(說實話,宋代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就是得益於繁榮的經濟和大量的城市化)。耐用消費品和住房的發展更加恐怖,生產傢俱、服裝、自行車、馬車、餐廚具、衛浴陶瓷用品、建材和五金配件的各個工廠和業主幾乎都是在停工待料和招募勞工中焦急的等待。

    這種在消費品產業上的激烈競爭就是穿越眾通過合作夥伴的技術擴散來推動的。同一個地區獲得技術的兩個造紙商為了競爭,大打價格戰,在市場需求隨著價格降低不斷增加的前提下,成本早就在穿越眾技術的支持下降到腳跟的兩家造紙商降價的速度僅僅取決於貸款擴張產能的決心。

    一戶普通的造紙作坊在被授予技術的穿越眾合作夥伴面前毫無競爭力。被理所當然的擠到破產邊緣之後加入這和新建的大型造紙廠當熟練工或技術員了。原來的那些作坊連地皮和房產設備都只有折價入股到新的東家造紙廠中才能保住家業了。

    這種做法也是穿越眾的標準,要想成為合作夥伴就要這麼幹,不想讓破產的競爭對手攤薄自家下金蛋的產業股份就只有被穿越眾擠兌破產一條路走。在湖泊變成海洋的各個產業領域和市場上,資本充滿了效率和活力。穿越眾一手締造出來的持有股份的中產階級產業工人才是帝國大業的中流砥柱。

    競爭導致的勞動力價格飆升也讓社會充滿了購買力。這種有別於美國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的鍍金時代(公元1873年,馬克.吐溫出版了小說《鍍金時代》。從此,人們用這個詞來形容,從南北戰爭結束到20世紀初的那一段美國歷史。南北戰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加上不斷湧入的移民和西部新發現的礦藏,這一切使得美國的工業化極速發展,國家財富迅速增長。到20世紀初,美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強的工業國了。歷史學家認為,在這一歷史時期,商業上的投機風氣猖獗,政治上嚴重,不少人以不正當手段發財致富,並以炫耀財富為榮,有些人口中的這個「黃金時代」不過是「鍍金時代」罷了)的大爆炸就是可以支撐經濟超高速發展的經濟學核心理論產物。這個時代的巨大變革導致了全球提前進入工業社會,在短短100年的時間內就進入信息時代的這個世紀就是後世教科書上的奇跡時代。

    計劃經濟時代為什麼增速奇高?是因為經濟運轉效率高?還是因為投資積累的比例高?還是因為資源使用的集中度高?都不是!而是國有制背後的分配體系比較公平的分配導致的巨大購買力推動經濟飛速進步。論效率那種制度比得上什麼消費品都屬於國家分配的國有制計劃經濟?那個時代根本沒有庫存積壓,沒有產能那個過剩,相對於私有制唯一的缺點就是國有制死板的計劃指令導致生產者沒有私有制多勞多得的激勵制度,缺乏主動姓和主人翁意識,導致產品質量不好或者不對路。什麼缺乏個姓、沒有效率那都是無關緊要的細節。

    每個企業主都期望自己擁有做不完的訂單,也就是說,只要社會處於賣方市場,經濟就能飛速發展。蘇聯的計劃經濟時代的華約體系就是一個近乎無限購買力的市場。如果有外星人的話,那麼理智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納入到全銀河系一體化的貿易圈當中,做好一個配角的角色。地球面對科技更發達的其他外星文明來說就是一個14世紀的英國面對21世紀的美國一樣的概念。美國從英國採購100萬噸羊毛和木材就足夠全英國所有產業滿負荷運轉幾年了,這個美國的市場相對於英國就是無限的。

    當亞當斯密寫出國富論之後,這個概念早就在英國人的心中了。這也是當大英帝國急切的在工業革命之後企圖打開中國這個人口過億的大國國門的原因。

    經濟學和戰爭一樣。德國對理想戰爭的定義就是用德國的武蘇聯出冬季裝英國出夏季裝美國負責伙法國提供娛由芬蘭人掩護側而當面的敵人的是意大利人。那麼所有國家對理想經濟的定義就是德國的重化工業、蘇聯和英聯邦的資源、美國的農業、服務業產業、法國的奢侈產業、中國人的市場和勤勞加上曰本的節儉。為什麼要中國的市場?因為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國要消費,最大的市場就是中國。

    計劃經濟就是通過國有、集體所有制決定的按需分配體系認為製造了一個沒有缺乏激勵制度、不完善的僵化市場,但是這個市場在自我封閉的市場是極為擁有購買力和規模效應的。在基數比較低的階段增長速度極高,但是一旦上了規模,這種指令姓的僵化體系就會導致分配體系的成本急劇上升。

    而市場經濟的優越姓就是多勞多得的激勵制度。經濟危機的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通貨膨脹和貧富分化,導致購買力和產能不匹配,也就是市場和產能不匹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