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8章 激勵制度和暴發戶 文 / 時空寡頭koen
穿越眾的理想經濟更重視的則是制度和效率,而不是產業結構。因為只要制度和效率完美,結構自然會完美。只要保證制度是最先進的,那麼民眾會爆發無法想像的力量。從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就看得出一切了。有利可圖多勞多得的制度下,就是政府什麼都不做,gdp也能保持2位數的增長。
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體制。它的目標模式是在堅持私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它經濟成份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第一,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係的變化;第二,通過價格槓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並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第三,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並針對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落實到細節上就是華夏帝國建國後廢除所有鹽鐵茶糖酒礬醋香料等商品的專賣,改為徵收企業所得稅和流轉稅之後,財政收入一下子增加的20%,而且這些昂貴的貨品在競爭下越來越便宜。
壟斷專賣的目的是為了斂財,維持中央集權。但是改制之後國家參股到這些公司,不僅僅可以收到巨額稅款,還可以分到巨額紅利。還能脫掉與民爭利的帽子,既降低了物價,又得到了效率,產品的質量和過去比更是提高了不知道多少。
經濟制度的改革不僅僅局限在稅制和專賣制度還包括海關、境內收稅關卡的完善和廢除,各種降低物流成本的硬件設施(碼頭、倉庫、車站、交通配套設施等等)也很關鍵。制度是軟件,軟件雖然很給力,但是硬件太落後也不能完全發揮軟件的效果。
商人和作坊主要想升級為商業資本家和工業資本家就要得到匹配的勢力和政治地位。因此廢除重農抑商的統治階級意識形態就尤為重要。直接用交稅提升爵位的辦法太**裸了,不能體現白佳這個職業政治家的水平,因此在做好輿論準備之後。將新的爵位條例頒布出來。
除了傳統的斬首軍功授爵、發現新的島嶼、陸地、開建殖民地和移民點、運輸和銷售國家緊缺物資、在統管地區開發新的礦產和土地、做好本職工作達到年限的技術官員、有巨大貢獻的科學工作者、捐獻大量財富和稅收或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等等都可以得到爵位。
也就是變相鼓勵人們去當探險家、殖民者、企業主和科技工作者。當年秦國搞了商鞅變法,秦國就成為了虎狼之國,一統天下。英國在吧海盜德雷克變成貴族之後也成為了海上強國,可見激勵制度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獎勵工商的重點不在錢和稅收減免。而在於給予工商業主於貢獻相匹配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實際上1940年的建國也是第一次將大量合作夥伴從農業資本家、工商業主變成新興貴族的分封機會。舊式的軍事封建貴族早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時候就消失在中國歷史中了。而那些在大宋帝國存在的時間內得到爵位的將門世家和文官勳貴早就在建國之前轉變為工商業為主業的新貴族了。依舊保守的土地貴族和舊朝的皇親國戚等地主只能在地租不斷下降的價格革命和城市化浪潮中日漸沒落。
每當李浩這個虛到不能在虛君主一年一度的站在丹陛下給那些新生的貴族頒發貴族的各種榮譽和丹書鐵券時總有一種時代的衝擊感撲面而來。大部分的新生貴族都是在開疆拓土、科技創新和繳納巨額財富等貢獻上得到機會封爵的,和過去秦漢只有軍功才能授爵唐宋文官熬資歷到老了封爵完全不同。
自從1942年頒布《獎勵航海和移民事業條例》鼓勵貿易和移民之後,新的島嶼和資源就源源不斷的進入帝國的版圖。一個船長發現了一個無人小島,在島上豎起一塊宣示主權的石碑上書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在依據《獎勵航海和移民事業條例》宣佈這個島嶼及其周邊海域一切空間和資源屬於華夏帝國所有,作為發現者和征服者可以得到20年內,這個島嶼的所有資源收益的10%作為回報。
一個個發現新島嶼的探險家不是運回了大批香料礦石就是通向生產這些大型的島嶼的航線圖,獲取豐厚收益的同時這些主權界碑也作為獎勵爵位的憑證。缺錢的探險家在新的島嶼上沒有發現有價值的資源。一無所獲也不要緊,國家直接按照島嶼面積給予每公頃1元錢的獎勵作為交換那10%收益的補償。就拿面積155平方公里的衛吉島來說吧。發現這個島嶼的探險家就拿到了31萬的獎金。足足是他僱傭船隊探險本錢的10倍,而且還得到了自己家族夢寐以求的終身子爵爵位,就這個鎏金爵位每年就可以拿到12000元的津貼到死為止,按照30年計算探險的收益足足有20倍了。
而在安汶島建立香料種植園的殖民明星龍雲家就是一夜暴富的典型。安汶島雖然不是無人島,幾個世紀前就有大食人來此像土著購買貿易需要的香料,但是這裡沒有文明國家的勢力,和土著搞好關係之後直接圈地建起了2000畝的丁香、肉桂、胡椒等香料的種植園。這些精心管理的種植園自然要比野生採摘的香料品質優良,集中采收人工勞力耗費價格更低,自然更加有利可圖。歸國之後直接把辰基銀行和南洋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種植園各種收益證明和評估報告送到新京的股票交易所和債券交易所,要求公開發行自己農墾公司的股票和債券。
三甲評級的優質資產自然被上市之後的投資者一搶而空。49%股份出售作為市面上流通的融資品,總股本擴大到10000股,出售的這4900股被承銷商定價每股70元的天價。發行日當天被爆炒到165.5元收盤。這兩千畝的種植園三年內還無法生產(種苗和移栽的香料樹還不能產生效益),但是根據評估,商品化生產之後,每畝可以生產800元的香料,這個種植園每年可以生產價值167到200萬元的香料,每股稅後淨利潤高達50元(扣除成本、運費、殖民地關稅、企業所得稅之後的)。也就是說算上三年不能投產的時間155元買進這個股票最多6年就能回本,如果股東大會決議擴大種植規模的話,預期未來收益更恐怖。
實際上龍雲家只花費了不到8000元的本錢租借船隊、賄賂土著、跑馬圈地、開墾種植園,在開墾時資金不濟,辰基銀行控股的南洋開發拓殖銀行還主動低息借款2000元給他應急周轉,上市的各種計劃和費用都是辰基銀行墊付的。也就是說在龍雲家出海探險到資產上市第二天的這500天內,他8000元的本錢就變成了81萬多,歸還了辰基股票承銷公司墊付的9700元費用之後得到了超過10000%的投資回報率。這還僅僅是現金的回報,算上未出售的51%的股份價值,這個幸運兒一下子賺到了200倍的暴利。
三年後上交利稅超過50萬的他順利的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個爵位,一個3等子爵的鎏金終身爵位。其身價光其中的股票(股票漲到了700元,中間10股送40股搞了兩次,也就是總股本達到了25萬,種植園擴大到10萬畝了,種上了更加暴利的橡膠和油棕,預估年產值過億)就達到了6000萬之巨(失去了絕對控股權,股份降到35%)。非賬面的財富也就是私人名下的房子和其他不動產也超過千萬。三四年的時間裡,他幾乎得到了萬倍的投資利潤。
這種速度和德雷克少將比起來也不多承讓,不,應該是甩他十條街。弗朗西斯.德雷克中將利用私掠許可證和自己的海盜船隊搞了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一圈也才搞到幾萬英鎊的私人財富(耶誕1580年,弗蘭西斯德雷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親自完成環球航行的人,在這次歷時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隊不僅掠奪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還襲擊了西班牙在歐洲的港口。滿載而歸的德雷克給投資者帶來了47倍的利潤。作為資助者之一,伊麗莎白一世分到了16.3萬英鎊的紅利,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當時政府一年的支出。但是德雷克自己沒有賺到太多錢,也就不到2萬英鎊)。不看這相對數字,就看看這絕對數字,龍雲家的財富可都是裝進自己腰包的。而德雷克呢?雖然展現了什麼叫信託責任,可是關鍵沒掙到大錢啊!
這種驚人的財富效應只有在資本運作達到驚人的高度才能出現。也正是穿越眾一手策劃的這個經典案例鼓舞了無數移民和探險家出海冒險的行動。探險加移民、圈地加開荒就成為了十年內的輿論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