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113章 從海參崴到仰光的易幟(下) 文 / 時空寡頭koen

    在皇家銀行所有股東的家門(包括皇宮大門)貼上開封府的封條後三天,所有轉移產權登記終結了,穿越眾的辰基集團因持有87%的皇鈔(在黑市上收購了一些,通過合作夥伴間接收購一些)得到了全部的皇家銀行股份和名下不動產,還包括所有的國債、股票和可轉債等金融資產。其他零零碎碎的一些資產和現金按照20元比1貫的初始價被償付給了那剩下的13%的持鈔人。(那些在黑市上以低於1:20比例收購皇鈔的大膽吃螃蟹的投資者賺到的差價就算是補償他們冒的風險和投機成果了)

    經此一役,穿越眾收割了巨大的果實,當初按照比市價低一成的價格出售的所有資產,全部被連本帶利的轉了回來(比如一萬股辰基集團下屬的中日貿易公司股票,市價5萬貫,皇家銀行購買價應該出100萬元,他們用90萬皇鈔得到的股票因為這次破產急於套現而暴跌,市價跌到2萬貫,只能抵消40萬皇鈔的債權索賠額度,穿越眾淨賺50萬皇鈔,也就是2.5萬貫銅錢現金或同樣價值市價的皇家銀行股東家產,比如傢俱和庫存古玩。)

    一時間,整個大宋的動產和不動產價格都急劇下跌,古董字畫等容量極小,沒有市場規模的相關查抄拍賣物件市場極度蕭條。穿越眾親自上場,大量以垃圾收購價收購這些權貴的珍藏。

    李基在手頭資金充裕的前提下,一口氣買了五百件珍貴的一級國寶級珍玩。按照內部估價,這些文物一百年後的價格起碼過百億,現在不過只花費了李基20萬貫(400萬皇鈔)。熱愛兼併土地的房地產開發狂楊文暉三天內買下了400畝汴京上等地段的房產,平均下來一畝地才花了70貫。這些土地上的房產造價就不止10萬貫,(上好地段的房產都是留到最後拍賣的。大越5000畝地段較差土地被均價500貫的價格被搶著出手佔便宜的汴京本地富戶和外地趕來瓜分盛宴的豪商拿走了,一時間市面上銀根緊缺。就在大家都沒有現金的時候,劉欣主持的好地段的房產拍賣會上出現了只有穿越眾競相舉牌的現象,這些房產都是各家破產權貴的心頭肉,自然雕樑畫棟極盡奢華。奈何銀根緊缺無人可以競拍舉牌,全部便宜了穿越眾。)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那些曾經排擠和打壓穿越眾權貴官僚世家豪門都只能打落牙往肚裡咽,流著血淚看著別人(多數是辰基集團的合作夥伴和受到獎勵的高級員工)搬進自己家……

    一個月後,皇家銀行破產終結了,穿越眾一統計,僅僅辰基集團公司賬戶的浮贏就有3.6億辰基錢,如果算上未來那些在拍賣會上和動盪的七月間交易所中以超級低價買回來的金融資產價格回歸到六月的均價的水平產生的賬面盈利,起碼還要增加7億辰基錢。如何處置皇宮和皇室財產就成為了朝野注目的熱點。

    誰能想到富有四海的皇帝會破產?穿越眾就想到了,元祐七年,一份經過精密計算得出的皇室財產清單就落入穿越眾的手中,太皇太后和一大群**妃嬪一年就要消耗500萬貫內帑,皇帝和大量叔伯堂兄弟等趙氏宗親要消耗1000萬貫的內帑,皇帝的產業比較單一,絕大多數都是收取租稅的田產,不像後世的元明清三朝還有織造局之類的特供皇家產業,歲入不過1200萬貫。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赤字,幾乎全部依靠國庫結餘來填補,這部分收入美其名曰封莊錢,存入內帑的名義是支持軍費赤字以備突然增加的邊防開支,相當於軍費基金。實際上都花在了皇家的奢侈消費項目上。賬目上結餘甚多,幾乎有七八百萬貫的現金硬幣和價值數百萬的布帛皮貨、珠寶珍玩、香藥角牙(ru香、沒藥、犀牛角和象牙)但是打開庫房一看,實際上全部都是空空如也能滑倒老鼠的乾淨倉庫地板和空氣。這些虧空和假賬都是歷代皇帝大肆濫賞預支未來皇莊收益從國庫借錢積累下來的爛帳。算到最後,哲宗皇帝辦完高太皇太后的葬禮,皇家還倒欠國庫200萬貫。負債纍纍的年輕皇帝接連受到重大打擊,一病不起後被穿越眾逼債逼到死路上,要是一周內還不清最後400萬貫欠款,就要像末代皇帝溥儀一樣從貼滿封條的皇宮裡灰溜溜的被趕出來了。

    皇帝被逼債是歐洲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卻很少見,中國是一個內帑和國庫分開運行的國家,自從秦統一六國,廢分封行郡縣之後,皇帝的收入和諸侯的貢賦關係就不大了,夏商周等時代,天子的收入主要依靠直轄地的租稅和諸侯的年貢等收入,自西周遷都洛邑,肥沃的關中平原盡數落入西戎和秦國之手,收入大減日漸衰微。秦漢時代,中國的皇帝搞了一套稅收雙軌制,屬於皇家的土地租稅進入皇帝內帑,國有土地和非免稅特權的民眾土地租稅進入國庫。

    皇室的土地都是膏腴之地,最高的時候佔到天下土地總數的1/3,最低的時候僅有1%。因此歷代皇家的收入也有高有低,一個朝代的各個皇帝收入也各有不同。主要還是取決於皇帝的貪婪和經營水平,漢武帝時,有桑弘羊等斂財高手幫他理財,因此收入極高,明崇禎皇帝面臨內外交困的生死危局,也不動用紫禁城窖藏的數百萬兩白銀,一毛不拔,每天帶領**節衣縮食化裝沒錢,全部指望群臣捐獻家產救國救亡。但是不善經營,不會融資,不發國債,沒有信用自然要亡國亡天下。收入說完再說開支,歷代皇家開支主要都是修建宮室園林、供養宗室、帝后生活開支為大頭,什麼賞賜、封禪、南巡、北狩之類的非經常性項目花銷巨大但次數不多,有的皇帝任期幾十年也沒搞過一回,有的搞幾回就把國庫搞空了。

    在這次『浩劫』中損失了絕大部分財產的諸多權貴都不得不在強大的穿越眾武力面前認栽,皇帝看到穿越眾展示的一次發she轟塌五十米的城牆的多管火箭彈後也主動熄滅了自己武力賴賬的企圖。不得不如同百多年前的祖先逼迫的柴家一樣,被武力逼迫的低頭認栽。

    最後,實在沒有辦法的趙熙被迫接受了穿越眾的提議,頒布了禪讓詔書,將政權和皇位交給了穿越眾指定的新皇帝才被免除了債務得以繼續住在皇宮。就這樣元祐12年的12月12ri,從海參崴到仰光的所有官方建築和掛著大宋帝國象徵火德的紅底白龍旗的國旗(高競設計並通過高太皇太后同意的)被降下來,換成了一面穿越眾喜愛的藍底十五顆金色五角星圍成一圈的類似歐盟旗幟的新國旗(不同點在於星星更大,數量多三個,而且頂上的一顆比其餘的更大,象徵著穿越眾十五人和李基的領導)。

    但是皇家產業全部賠付給穿越眾之後,沒有產業和土地進項的皇家怎麼生活下去呢?體面都不要的去學習溥儀倒賣祖宗留下的珍寶和字畫?還是出書靠版稅活下去?

    新皇帝是穿越眾的一員嗎?最後挽回趙宋皇家體面的人是誰呢?趙熙的救世主是誰?請看下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