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八十二章 崩潰吧,西夏! 文 / 時空寡頭koen

    以夏國上層勢力的本性,欺軟怕硬的最終結果就是不得不接受一份莫名其妙不平等條約。宋夏兩國之間在蘭州這個新興的西北中心城市簽訂了一份令雙方都震驚和後悔的條約,穿越眾成為了最後的贏家。夏國原本希望的最好結果就是保住現在的領土和一切現狀,但是結果卻遠遠超出了預期中最好的程度。

    令夏國黨項權貴們吃驚的條款讓所有人知道細節內容的人都震驚了。永久開放宋夏邊境的十個城鎮作為通商榷場,對夏國出口的商品不在設立任何限制(不論是什麼戰略物資,哪怕是以前嚴禁的銅錢和鐵器),每年交給西夏的歲幣增加到180萬貫,開放五十個大宋帝國內部的城市作為互設使館和商業據點,在使館區內部的土地上將視為夏國境內(現代外交體系的植入),每年出口數百套全鋼鎧甲(全身甲和成套的馬甲),對要求移民定居大宋帝國內部的夏國人將視為合法移民,只要檢疫合格就可領一份戶籍身份。

    各大得知消息的勢力都驚呆了,這樣優待或者說討好戰敗國的條款從未聽說。大宋帝國高層也是在趙守忠發動遊說終極技能——舌戰核武器才擺平不能理解條款的相公們和太皇太后。

    在蘇軾的後院,正在喝茶的趙守忠和李基一邊欣賞蘇軾的《麓山寺碑》碑文摹本一邊解釋蘇軾的疑惑。

    「本華啊,這些條款不一不是優待夏國的,在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看來這就是賣國啊,你就不能把其中奧妙解釋給除了我們幾個參知政事以外的人嗎?老夫這幾日頂著的壓力太大了。每日都有學生和下屬希望我們在最終用印定下來之前不再保持沉默,出言反對這些條款啊!」

    「相公,你也知道我們不能公佈的原因,只要一年時間就能看到結果,三年之後夏國解體的結果就是板上釘釘啊,難道相公不想看到我大宋百年宿敵一朝覆滅嗎?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只要堅持沉默就能壓制住輿論和公議,朝野也不會有多少人知道這一些條款,畢竟我們是簽的密約啊!」

    「全面開放貿易表面上看起來是資敵和賣國,但是夏國想買東西也要有錢買才行啊?沒有現錢就要支付硬通貨和特產,金銀、馬匹、銅錠等硬通貨他們有多少?特產有什麼?還不是藥材、牲畜、毛皮製品和毛紡織品等等特產,我們出口到夏國的貨物貨值是從夏國進口貨物的十倍以上,這九倍的差額用夏國的銅錢和金銀能填平嗎?買貨的權貴和富人們還不是要用土地和欠條來付款?三年之後夏國每一個權貴都將欠我們巨額債務,要是他們敢賴賬,我們就明正言順的吞併夏國。這三年就是我們削弱他們壯大自己的時機。」

    「歲幣增加也是為了填平缺口,不過這筆錢你確定是由中夏貿易公司出嗎?這個去年才組建的小商行才只有五萬貫的本錢,怎能承擔每年170多萬貫的負擔?宋夏的慶歷和議朝堂每年賜給西夏銀5萬兩。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這些全部都算上也不過20萬貫,那個中夏貿易公司也要支付150萬貫啊!」

    「這個就不勞老師費心了,前幾日送到府上的股票不知老師看到沒有?」趙守忠問道。

    「什麼股票?」

    「就是夾在一本高競編寫的《中國繪畫史》中間的中夏貿易公司股票?」

    「什麼?你沒說錯吧?又來這一手?上次夾在吳長樂(吳祈字長樂)的《傷寒新論》裡面的醫院免費治療卡和會員卡我雖然收下了,但是也不是佔你們便宜,畢竟送了三幅字畫給你們,這次又送股票?賄賂我嗎?」

    「老師啊,這可不是賄賂,弟子送的有5萬股的股票呢每股價值60貫,足足佔了總股本的2成,這可是真金白銀的,是為了分給相關的官員和諸位相公,勞煩您出面分一下,我們很不方便出面嘛!這不是給你們保持沉默的費用,而是保持以後不會出現我們計劃出現來自官場的阻力的買路錢。弟子算過了,三年之後這筆投資可以得到十倍以上的回報,也就是說450萬貫的歲幣支出和一應公司開支一共可以賺到4000萬貫的利潤;不僅解決了夏國的問題,讓我們大發一筆,還能將我們的勢力延伸到西域的每個角落,真是一舉多得呢!」

    「每年出口數百套全鋼鎧甲也是為了消耗夏國的國力呢!我們只賣不送,一副全套的鎧甲絕對比他們的冷鍛鎧甲要好,價錢更是貴的出奇,不包含買下後的保養費用就有700貫,一百套就是70000貫,這筆買賣我們可以賺到60000貫,要是他們用我們出的歲幣來買500套,我們只相當於出了120萬貫的歲幣。如果要是用這些鎧甲作戰,保養的費用更是要花費數百貫不等,我們虧不了啊。」李基解釋道。

    趙守忠也表示沒有壓力「這些股票都是我們出的買路錢,我們庇護移民的條款也是為了吸引夏國的人才兼顧瓦解人心。以前抓到夏國的偷渡客一律遣返的政策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為了搞垮夏國的人心我們出口的糧食、食鹽、紡織品和軍火都是士兵,可以輕而易舉的製造饑荒和失業。流民的遷入可以極大的削弱夏國的戰爭潛力,只要保持每年十萬人以上的人口流失,失血過多的夏國就是一個隨時可以推倒的病人。」

    蘇軾不得不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力爭取配合好李基等人的計劃,爭取推動朝堂早日簽訂條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