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八十三章 傾銷和馬匹的重要性? 文 / 時空寡頭koen

    宋夏之間最大的秘密條約正式的簽訂了,夏國黨項權貴實在是無法理解大宋帝國的意圖,送錢、解除貿易制裁、主動出售軍火、全面升級外交關係、甚至不惜付出一部分的主權(

    外交豁免權還未出現在東方世界)。這種前所未有的戰勝國的態度在讓他們費解的同時也讓他們大喜過望,急急忙忙簽訂了這個看起來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條約。

    而在不明真相的少數知道具體條款的經辦中級官員眼中,這無異於是賣國的行為,尤其是在知道自己國家是戰勝國的前提下更加無法接受。(這些人沒有洩露條款的權利和渠道,全部都是被相公們警告過的無足輕重的小官。說出去不僅沒人信,還會被以洩露國家機密的罪名處以發配儋州的重刑)雖然依靠輿論管控和警告制止的絕大部分的洩露,但是極個別的道德清高愛國官員還是忍不住要洩露。這些威脅到穿越眾計劃的行為第一時間就被全面監控的情報監聽小隊上報給了劉大技術總監和汪新宇(竊聽器不是吃乾飯的)。依靠蘇軾和諸位相公多年的威望和人格魅力最終還是有驚無險的完成阻止洩露的剎車行動。

    最後最大的洩密風險還是西夏那邊的權貴可能把不住嘴造成的風險,因此條款中無論怎麼規定洩露信息所將要面臨的懲罰也沒用,所以直接限定了參與簽訂條款的人數,見過條約的夏國權貴和官員不會超過5人,執行的人全部都是穿越眾的下屬和秘密安插的棋子。送錢直接由宋夏貿易公司劃賬到興慶府的分部,然後直接將現金支票存入各個商議好瓜分歲幣增加部分的權貴私人戶頭上。接觸貿易制裁也僅僅限於壟斷制裁領域商品貿易的宋夏貿易公司和各大部族和夏國zhengfu貿易主管之間的大宗貿易,小打小鬧民間貿易還是保持原樣。穿越眾自然不會露出馬腳,暗中發財的夏國方面自然也會主動抹平一切痕跡,就算出現紕漏也可以推到走私上處理乾淨。使館和商務特區的開設避不開民間,所以推到三年後執行(三年後夏國存在不存在還是個問號)。

    主要目標實現了的穿越眾自然鬆了口氣,被賣了還以為大賺一筆的夏國權貴們一邊商議怎麼花錢一邊嘲笑大宋帝國的突發腦殘,殊不知蘇軾等人一邊算著怎樣吸乾夏國的每一分國力而不張揚一邊感歎穿越眾妖孽般的手段。穿越眾召開的對夏戰略會議上決定了多頭並進數管齊下的方案。

    第一,在小冰川期的寒冷背景下提高毛和絨類動物產品的收購價格,大量出口糧食打壓夏國糧價,迫使夏國將良田改為草場,摧毀其農業中的種植業,讓夏國的糧價控制在穿越眾手中。

    第二,打垮夏國唯一有競爭力的奢侈品工業——氈毯,大量出口廉價的紡織品和將收購來的羊毛和駝絨加工成更好的高級貨(機械紡織顯然不可能輸給手工紡織)返銷其境內。

    第三,將新開辦的長蘆鹽場所生產的雪白jing鹽通過黃河和渭河以及公路運輸到西北壓縮青鹽的銷售空間,同時為了減輕解州池鹽的銷售壓力開辦硫酸鈉工廠作為北方重要的酸鹼化工原料中心。

    第四,推進西北地區大量種植果樹和發展動物產品加工業,比如羊毛紡織、印染、制革、毛刷、牛角梳、皮具、作為夏國出口動物產品原料來料加工的中轉站,大部分內銷,少量返銷。藉以提振當地經濟,減少西北軍事後勤的壓力以及對中央的財政壓力。

    第五,大量對西夏借款,主要針對權貴的消費借款和國家基建借款,借款形式不是現金,而是奢侈品和建材物資。拿到奢侈品的貴族們就算不自己用,轉手賣給其他鄰國的富戶權貴也能獲利,馬上還清貸款還能大賺一筆,穿越眾借此打開出口銷路,可以收買人心的同時將他們綁上戰車。賺到錢的權貴們也按照計劃的將錢存到有穩定利息收入的辰基銀行金融體系中去保值增值。基建的貸款更是消耗民力和國力的坑死黨項人親爹的主意。這些物資名義上是用於建設水利工程或者提高國力的諸如開發礦山、修建道路、橋樑、城池、堡壘的,但是顯然沒有監管的貸款一定會被挪用。其中80%以上都被用於修建各大權貴的私人莊園和皇家園林建築去了。

    這些貸款的主體都是穿越眾完全控股的獨資銀行,借貸出去的錢和物資實際上按照內部結算價只有貸款數額的20%,沒有吸儲自然就沒有面臨擠兌的壓力。

    而抵押物全部都是權貴們的土地和夏國國有的土地或皇室土地。這些土地都是不值錢的草原和荒地,因此面積巨大。就算不還貸款,被銀行沒收抵押物,權貴們也不會心疼。顯然借貸雙方都認為自己佔了便宜,但是結果一定是穿越眾佔了便宜。這些穿越眾有意選擇的土地都是可以開發礦產和油氣田的『金庫』,最不濟的也可以改造成綜合治理的林地和草場養馬。國民經濟單一化和殖民地化就是穿越眾對夏國未來的規劃,被引導上只能依靠出口牛羊馬匹和羊毛礦產的初級產品國家不可能支撐日益龐大的封建化帝制權貴群體的消費。就像當年的西屬拉丁美洲無法支撐西班牙帝國的財政一樣。穿越眾深知西班牙要不是有源源不斷的美洲金銀流入才支撐起龐大上層建築,在消滅本國製造業後只能淪為三流國家的來龍去脈。

    夏國作為一個遊牧部落形式的國家雖然封建化和漢化了,但是沒有農業民族佔領價值的苟存原因一旦變成商業民族殖民地要素,那麼商業資本主義逐漸成為主流的大宋帝國輕易的就能找到借口和理由佔領它。這一系列的傾銷都是為了削弱西夏的戰鬥力和國力。如果在幫助夏國發行國債之後,引導西夏財政赤字積累負債超過國家收入,宣佈其破產,就能輕而易舉的得到西夏的一切。會議當中穿越眾還就西北進口商品種類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我不認為我們需要馬匹來作為我們未來重點產業!」錢進拍著桌子叫道。

    「我雖然知道你是個機械神教的信仰者,但是我們不是還沒有進入工業革命時代嘛!內燃機出現之前,或者說實用型的內燃機普及之前,我們還是大量需要馬匹來作為動力源泉和陸地運輸工具的。」

    「是啊,老錢,我們起碼還要五年時間的準備才能生產出可以用於原始汽車的內燃機,至於蒸汽機和火車的耗費太大,我們要是想避免重複建設和浪費資源,直接上馬內燃機車或電動機車就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技術和樣機,生產線的升級更是需要時間的,原始機床要想生產內燃機的汽缸難道不需要花時間升級到半自動化機床嗎?起碼要升級到絲米級精密機床吧?一大堆要處理和攻關的關聯技術不是讓你每天都沒空泡妞嗎?」

    「你別哪壺不開提哪壺!他只不過忙得忘了計劃的進度,習慣於現代生活的老錢有點脫離現實和群眾了。我們要充分理解和支持嘛!馬匹的進口和產業扶植也會是一個工作重點。就算我們進入了電氣革命時代還不是需要馬匹來裝點門面,一匹純血馬的價格足以比得上頂級豪車了,信息革命的時代還不是有數百萬人靠馬匹活著?賽馬、賭馬、養馬、馬術運動可是不亞於內燃機產業的綠色無污染產業呢!一次全球頂級的賽馬大會,花得錢遠遠超過f1賽事呢!」

    「也是,我們以後產業升級之後,手中的養馬業也可以搞高端服務化轉型和升級嘛。就現在的現實來看,養馬業和進口馬匹還是一項重要的戰略產業和關鍵產業,中國一向不是產馬的國家,供求缺口一直很大。要是有足夠的馬匹,收復燕雲十六州甚至是在冷兵器時代滅掉遼國也不會這麼困難。

    再說了我們國家就算依靠騾馬化的軍隊打敗了機械化的敵軍,也不表示要一直依賴軍馬和騾馬作為機械動力源。機械化才是未來主流和必然發展方向。

    所以我們既不能不重視這項產業,也不能陷入狂熱,隨著市場和時代背景的運作這個產業就行了,不必強求。進口的來源也不用緊盯在西北和吐蕃,高原的馬匹畢竟不能再溫熱的潮濕地區服役,北方的溫血馬也不太適合南方的氣候。我們準備按照同緯度原則進口和培育馬匹。西北的馬匹也只能在35°以北出售。北方以陸路交通為主馬匹需求大,南方以水路交通為主需求少,從大理和南方進口的份額要減少和控制,加大從西夏和西北諸國進口的份額,另外還要開闢高麗和日本牧場,濟州島和北海道島就不錯,哦不,現在應該叫耽羅島和蝦夷島。」李基又出來和稀泥,強調自己不會極左或極右,一直保持理智和中庸。

    「在我眼中,軍馬的最好品種還是英國純血馬,德國漢諾威馬,阿克哈-塔克馬(汗血寶馬),法國塞拉.法蘭西馬,西班牙安達魯西亞馬,丹麥腓特烈斯堡馬,北亞的布瓊尼馬、頓河馬,還有中國的蒙古馬、伊犁馬、三河馬等。現有的條件只能讓我們選擇蒙古馬,其他的品種不是太遠就是還沒出現。只要我們控制了對西夏的大宗貿易,從河套地區或蒙古高原批量購買軍馬只是時間問題。我們不需要花一文錢,用鐵鍋和食鹽等生活必需品就能換到足夠的牛羊馬匹,這不僅僅是利潤的問題,還關係到我穿越眾的名譽。誰要是穿越到古代,還在貿易上賺不到6000%以上的暴利,我就鄙視他。」汪新宇做慣了走私,儼然一副暴發戶的豪氣具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