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復合本位制(上) 文 / 時空寡頭koen

    在沒有足夠的銅錢做準備金的情況下,要開一家有中央銀行功能的發鈔行需要準備什麼?無疑這個問題會難倒100%的古代群眾、99.99%古代的讀書人、99.8%古代的商人、0%的穿越眾。大概只有極少數喜歡研究古代經濟史的怪才才會看到無數疑似穿越前輩們留下的先進經驗。就是借用信用創新產生的時空差來借用海量的資金。比如穿越眾創建的三家新式銀行在網點足夠多後改組合併為辰基銀行,總部設在鄭州這個交通要道。

    大宋帝國的法定貨幣就是各大錢監鑄造的銅錢和鐵錢以及以鐵錢為本位的交子。辰基銀行新出現的業務就是在鑽大宋帝國的幣制漏洞,利用巨大的鑄幣能力強搶各大錢監的生意,大量利用現代沖壓技術壓印含銅量稍高於官鑄銅錢的『私錢』和精美的銀幣金幣。金銀幣都是按照辰基錢的面值流通與內部結算和薪資發放。

    按照劣幣驅逐良幣的傳統,面值一元的銀幣重5克含銀90%銅10%。購買力等同於100文元祐通寶,可以買到一斗糧食。還有面值五元的大銀幣重25克。面值10元的金幣重5克含金量92%含銀8%。1:10的金銀兌換價格比較市面上的金銀比價1:8要便宜。很多商家看到無限制兌換告示出來後馬上想到都用黃金換銀幣熔鑄銀兩換更多的銅錢。

    精美絕倫都不足以形容的辰基金銀幣一經流出馬上就被收藏進了各個大戶的地窖。雖然辰基銀行公開的銷售金銀幣,但是價格非常離譜。市面上一兩白銀40克,可以換到1000文,在辰基銀行只能換8元銀幣,銅錢1000文到辰基的購物中心只能當800文錢買東西,換了就虧200文。市面上一兩黃金換8兩白銀,也就是8000文,在辰基銀行可以換80元,相當於8000文還不算虧。而且銅錢和金銀錠都可以在辰基銀行交換辰基錢。

    可是市面上有很多辰基出售的東西都不收銅錢,只收辰基錢,一些比如玻璃鏡子、香水、專用工具、高端文具、珠寶等搶手貨只有辰基金銀幣才能買到。很多商戶從辰基集團進貨交銅錢提貨慢,還沒有折扣。交辰基錢速度快,還有一定折扣。因此大量換取辰基錢來交易。海量的金銀和銅錢流入辰基銀行,大量的辰基錢流出銀行又流入各個辰基下屬的工廠開戶行的辰基銀行。因此市面上的大額流通貨幣很快就是方便攜帶,交割快捷的辰基金銀幣了。

    每天三班倒的辰基鑄幣廠不停地吞進金銀,吐出辰基金銀幣。光是鑄幣稅和火耗就讓鑄幣廠一個月的收入超過五十萬貫。至於以銀行開辦的匯兌業務更是印鈔機般的吸金神器。公司匯款在無線電報的神器支持下,可以實現即時匯兌。但是為了避人耳目實行了加急最快也要一天500里的時間差,也就是匯兌目的地距離匯款人匯款網點500里要一天。這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神速了。匯費沒有固定價,因人因地因時而定。成都府至臨安府匯費6~14‰,加急就匯費高,按最慢的匯費可以低到5‰交通不便的借口可以無償佔用在途資金幾天到幾十天。

    這一業務已經推出馬上成為各路商旅排隊的熱門業務,因為大筆銀錢長途運輸不便,危險性高,運費比匯款非還高。部分高官甚至提出各地轉運使押解稅款也由辰基銀行匯兌,以降低開支提高效率。當然這是顧問費的功勞。當押解稅款的業務到手後,放高利貸的大相國寺也沒有和辰基銀行比拚現金的實力了。

    為了建立金銀銅復合本位制,李基等人不惜和放高利貸的諸多典當行東家打了一次消耗戰。向關係很鐵的戶部要約借款五百萬貫,然後公佈辰基銀行抵押借款的一系列細則,只要有充足的抵押物和未來還款能力與辰基內部信用記錄評級達標,辰基銀行借出款項利率可以達到1%的超低年利率,利率最高的信用貸款利率也不會超過50%的年化利率。所有的需要貸款的人家都被這一瘋狂打擊傳統高利貸產業的行為打懵了。

    財大氣粗的辰基銀行不光資金充裕沒有擠兌的風險,而且無數日益強大的合作夥伴將海量的存款以定期的長期存款形式放在辰基銀行吃3%的利息,然後以較低的5%利率借出來用以投資和擴張。這比穩定而可觀的息差收入就成為了辰基集團收取專利費用的一部分。

    最讓無數高利貸者和金融從業人員頭疼的莫過於聽到辰基不斷地推出新的業務。對私人小戶存款不僅不收保管費,還給利息、手續齊全一個時辰放款的極速業務、火災保險、健康人壽保險、特快郵遞業務、商業投資、中小創業風險投資、信用評級、財產評估、商業擔保、綜合資訊服務、居民大型消費項目的分期付款服務、信用卡透支(只針對信用評級高於10級的客戶辦理,信用評級體系一共15級,除了辰基內部人員,其他人哪怕就是宰輔最高也才12級)等等業務無一不是暴利的買賣。有的是剷除他們的命根子,有的是堵死他們轉型的出路,有的完全就是殺人不見血的分流他們客戶的軟刀子。

    但是這一切創新都是圍繞復合本位制運轉的枝節業務,核心的業務還是統一大宗貿易的定價權和標的物的沒有硝煙的戰爭。銅錢的鑄幣權雖然還是掌握在大宋帝國朝堂派出的各個錢監手中,但是植入的這個金銀幣系統就像癌細胞一般不斷的奪取制錢的地盤和領域。每個精美的辰基錢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細胞不斷在市場中流動,同時還不斷吸收著各個地窖中的同類(舊的制錢和金銀錠)。套取的大量銅錢都被辰基集團集中起來投到到吐蕃和大宋帝國境內的各個急需投資的地方,抬高當地的物價就可以吸引內地的商販運輸商品去銷售。帶動新一輪的辰基錢流行和推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