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四十三章 原由 文 / 排雲掌

    可以說,鄉勇隊已經滲透了整個淮北。{

    此時淮北最大的地頭蛇,就是鄉勇隊佈置在此的巨大利益網絡。

    不管換誰當了安徽巡撫和兩江總督,只要吳可沒倒誰也不敢輕視鄉勇隊潛伏於淮北各地的勢力。

    這一年多來,鄉勇隊的勢力更是從淮北順利蔓延到蘇州各地,可以說得上發展迅猛潛勢力極為驚人。

    鄉勇隊除了人多勢眾之外,財力也是十分驚人。

    吳可當初率領數千弟兄出鄂南,一路南北征戰很少吃敗仗,單單從太平軍和土匪武裝,以及捻軍手裡搶掠而來的財物便價值近百萬兩之巨。

    之後囤駐河南,又與捻匪大戰一年有餘,其間雖沒有刻意斂財之舉,但連連勝仗之後收繳的無數戰利品,也足夠規模迅速擴充至上萬出頭的鄉勇隊吃飽喝足還有極大贏餘。

    之後轉戰淮北,清剿境內匪患又是一樁極大收益,然後便是安心經營暗中在淮北各地佈置產業。

    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吳可雖然不是地方民政長官,可在這兵凶戰危的淮河流域,他的官職可比小小的知府高多了。就算沒有刮地皮的心思,單單每年的年節孝敬收取的好處便是一個驚人數字。

    年餘時間的休整,使得淮北大地迅速從戰亂的創傷中恢復過來,並且因著秩序的恢復以及大量軍兵的需求,商業迅速繁華興旺起來。

    安徽巡撫衙門與提督衙門難得的聯合一致,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和民政工程,短短一年時間便將一個公認的窮地方建設成兩江的世外桃源。

    吳可跟手下鄉勇隊可沒少在其中撈好處,置辦商舖作坊產業,新開荒田置辦土地,總之就是徹底在淮北大地紮下根基。

    當時還看不出什麼,可是到了現在這些產業和田地已經徹底發展起來,每年給鄉勇隊帶來的穩定收益都是數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

    後來朝廷花了大價錢,從列強手中採購了不少輕工業機械,因為旁人不善此道全被淮北鄉勇隊系統接收,這些年依托這些外購機械修建的工廠生意紅火得不行,每年單單純利益便有數百萬兩銀子之巨。

    所以說,吳可和鄉勇隊是不怎麼缺銀子的,只要淮北不出大亂子,鄉勇隊的財政狀況將一直良好下去,並在充足資金的幫助下將盤子越做越大。

    鄉勇隊經過這麼些年發展,並麼有大肆擴張人數和勢力,而是苦修內功逐漸向近代化軍隊迅速轉變。

    依托良好的財政支持,鄉勇隊裝備的更新換代速度從沒有緩下來過,眼下近八萬鄉勇隊戰士,已經有超過五萬裝備了從洋人那採購來的火,槍。

    當然了,吳可自然不願意在這方面受制於人,早早就安排了近代火,槍的仿製工作。就算槍管等關鍵部位的材料做作水平還不達標,起碼槍托等玩意的製造不成問題,由易到難目前幾處軍火作坊已經開始製作槍筒等關鍵零件了。

    除了火,槍仿製,火藥和子彈製造等等配套竣工廠早已經開工多年,早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製作流程,起碼可以保證萬一外援斷絕的情況下,短時間內鄉勇隊的戰鬥力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好好盤點了一下手頭實力,吳可這才從突然被調動的鬱悶中回緩過來,手頭握有如此強悍實力在哪不能混出一片天地來?

    兩廣之地遠離朝廷關注中心,對他和鄉勇隊而言未嘗不是一個大展拳腳的好地方。既然朝廷要他早日上任他也不囉嗦拖延,從正月初三開始啥也沒幹直接做起離開前的準備工作。

    當然他眼下也是家大業大,離開前需要收拾的東西當真不在少數,而且蘇南各地分駐的鄉勇隊人馬也需時間慢慢調回,期間一律謝絕外來訪客拜訪,直到過了正月十五他才做好離開前的所有準備。

    應一干兩江高層武官員的強烈懇求,他在常州大擺了三天酒席,當作與諸位同僚的分別宴。宴席上也沒談什麼公事,只是喝酒吃菜應付過去就是,至於後續來不及收尾的公務他也看開了,後任愛怎麼辦就怎麼辦吧他管不著。

    他在等候繼任者交接手頭公務的這段時間,接到了京城傳來的或公開或秘密的消息,終於明白朝廷這麼突然將他調走的原因。

    還是脫不了朝堂上的派系之爭,儘管他極力做出一副不想參合進去的摸樣,但只要他做了事就免不了站隊和得罪人。

    這次他得罪的就是跑路皇帝咸豐,一不小心便陷進了跑路皇帝與恭六王爺之間的皇室爭鬥之中。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叫他保住了京城讓恭六王爺大大出了一回臉,加上在承德行宮覲見之時還沒表現出對跑路皇帝的徹底臣服之意。

    跑路皇帝心中不爽不痛快,再有那小人在咸豐耳邊挑撥幾句,這位屁本事沒有搞陰謀詭計卻很有一套的跑路皇帝,立刻便給吳可穿了小鞋。

    當然了,因著吳某人戰功著著,跑路皇帝咸豐不可能當作沒看到,或者直接讓吳某人丟官罷職,他腦子還沒這麼糊塗。

    吳某人在京城保衛戰期間又與恭親王結下『深厚』的戰鬥友情,兩江總督主義的關鍵位置是別想幹了,乾脆眼不見心不煩直接調到最南邊的兩廣去。

    正好吳某人與洋人打交道很有一套,兩廣之地又是洋人勢力最為龐大的地區,完全可以發揮吳某人的『特長』不是。

    至於那個所謂的『一等忠勇侯』爵位,才是真正酬謝他在保衛京城戰中的良好表現,賞賜的一個看似風光無限其實沒多大實質作用的爵位。

    &nb

    sp;怎麼說吳可在京城期間還是結交了不少朋友的,就是在徹底的行宮覲見期間,也是用銀子開道收買了一些官職不大,卻消息十分靈通的陛前近宦,想要得到一些具體消息並不酸什麼難事。

    恭親王和桂良等京中大佬都是第一時間寫來信件安慰,除了將其中原由道明之外,就是讓吳可好好在兩廣做出一番事業,朝堂上的事情有他們看著,只要吳可沒犯大錯出不了問題的。

    恭親王更是在信中隱晦了表達了歉意,對於吳可受到他的波及而被調離兩江的事兒,他感覺十分不好意思。雖沒拍著胸口表示以後有事儘管找他,但信中這樣的意思卻是表現的十分明顯,吳可看了心中多少有些欣慰。

    既然知曉了自己的突然調動崗位,是受了城門之火的波及,吳可也算是徹底放下心來,靜等繼任者趕來交接政務便打算立即啟程趕赴兩廣就任。

    而接下來,朝廷一連串的人事調整,卻讓他明白朝堂之上的爭鬥,可不想他心中所想那般簡單。

    原閩浙總督張亮基平調雲貴總督,即日上任不得延誤。

    浙江巡撫左宗棠署理閩浙總督,還領了個兵部尚書的虛銜,終於再進一步成了大清官場金字塔最頂層那十來位成員之一。

    與此同時,朝廷實授曾國藩為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

    繼任者這就出來了,原來是一直賴在江西戰場不肯離開的湘軍統帥曾國藩!

    這事自然在兩江官場因起好一番軒然大波,一時官場上流言四起謠言更是漫天飛舞。

    曾國藩和他手下的湘軍,其實很不受兩江官場待見的。

    吳可儘管執政時期手段強硬,阻了不少武官員的財路,但怎麼說都是兩江官場出身,一面要求嚴格另一方面對待兩江武官員也算寬和,只要不觸及到吳某人的底線有些事情真的很好商量。

    可是曾國藩就完全不同,這廝不僅出身湖廣而且資歷深厚,在太平軍還沒崛起之前便已做到兵部侍郎高位,這些年率三湘子弟與太平軍連番激戰,不僅威望大漲手頭更是有一套成熟體系。

    吳可就任兩江總督兩年多時間以來,除了軍務上獨斷專行之外,民生和涉外事務上很是倚重一干兩江要員。

    不管是『以工代賑』的利民舉措,還是海州港口修建這樣的大型基礎工程,還有調高煙土稅收這樣不得『民心』的政策,基本上都是依賴於兩江原由的官僚體系執行。

    儘管吳某人態度十分強硬,在這些民政舉措實行期間,也沒少跟兩江官僚體系產生糾紛甚至摩擦,但吳某人甚守官場規矩沒有引來外界勢力插手其中。

    可曾國藩則不同,這廝雖然最近幾年一直在江西和淮南遊蕩,可跟兩江官僚體系真不搭界,也沒什麼說得過去的來往關係。

    這位要是做上兩江總督的位子,所做的第一件事不用多說,肯定是將幾處關鍵位置換成湘軍裡的心腹干將。

    單單這一點,便讓平靜無波的兩江官場掀起陣陣洶湧暗潮,一些坐在關鍵位置上的官員更是憂心不已,生怕僧國藩一上位便拿他們開刀。

    這些官員此時才真正明白吳大總督的好處,可惜事已至此再心有不甘也是無法,只能期待曾國番上位之後不要大動干戈才好。

    當然這些已經不是吳可關心的事兒了,正月二十五這日,他等來了兩江總督繼任者曾國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