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八十四章 清軍再敗 文 / 排雲掌

    1860年9月19日,在通州陷落後的第二天,朝廷即在《諭僧格林沁等應敵機宜》的「廷寄」中詢問:「僧格林沁自退扎八里橋之後,日來與該夷是否又經見仗?」。

    更在《著烏蘭都迅帶馬隊赴通》的「廷寄」中指令:「僧格林沁現扎八里橋,勝保現扎於家衛,防堵由通入京要隘,以截夷人前進……著烏蘭都迅即統帶所部馬隊官兵二千三百名,日夜趲行,前往通州以西八里橋地方,聽候僧格林沁等調撥,勿稍遲延。」

    通州僧格林沁所部退守八里橋後,他和瑞麟商定,全軍分設南、東、西三路截擊英法聯軍。

    其中,將近1萬名滿、蒙馬隊軍部署在八里橋一帶防守。

    八里橋東距通州八里,西距京城三十里,是由通州入北京城的咽喉要地。清軍利用八里橋周圍的灌木叢林,在這裡構築了土壘和戰壕,準備和英法聯軍在此決一死戰。

    而就在這時,通過一個來月的急行軍,吳可率領手下五千先鋒騎軍,也已經風塵僕僕趕到了直隸總督衙門所在保定。

    「通州情況如何?」

    剛剛將手下疲憊不堪的弟兄安排妥當,吳可來不及洗嗽休整便急急趕到直隸總督衙門,一見留守的總兵巴圖便直接問道。

    「大人,通州已經失陷,目前僧王正率領數萬官軍佈防通州城外要地八里橋!」

    面對吳可毫不客氣的詢問,巴圖不敢怠慢急忙回報道。

    「通州這麼快就失陷了?」

    吳可一屁股坐下臉上滿是掩飾不住的吃驚,一雙眼睛之中滿佈血絲,目光炯炯望向巴圖,擺了擺手不客氣道:「說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巴圖臉色一僵,不過他卻沒膽子發作,直隸兵馬當下大部分集中在通州八里橋一帶,眼下巴圖手下人馬不足三千,正需吳可所部清軍幫襯呢,更別說吳可的官位和名望可不是區區一總兵可比。

    「情況是這樣的……」

    一邊招手讓小廝端茶倒水送點心,一邊仔仔細細將清軍和英法聯軍在通州的爭鬥過程道出。

    一幫糊塗蛋!

    吳可聽得眼神直噴火,實在沒想到僧格林沁等手段如此拙劣,談個判居然還能談出那樣的情況,尼瑪的多拖幾天會死啊?

    再說了通州怎麼說都是京城門戶,城高牆堅也不是那麼好打的,沒想到僧格林沁他們被英法聯軍的槍炮一嚇,竟然連城都不敢守便『轉進』了。

    要換作是他,就算英法聯軍有重炮在手又怎樣,將通州城內居民全部驅離,依托城內複雜建築和地形玩巷戰,就像四年前在天津城那樣。

    心中雖然不爽但也沒說出口,僧格林沁的地位可比他高多了,沒必要因逞一時口舌之快得罪了人。

    雖然恨不得早早率前鋒五千騎軍直赴戰場,可是多日趕路早已疲憊不堪,卻也只能先休整一兩日再出發不遲。

    問明白了通州前線狀況,他一邊率部於保定休整一邊派出斥候探馬偵察天津港和通州情況,另一邊又給朝廷上了封折子同胞哥們來了,同時還給僧格林沁送了封信表示自己的存在。

    不過他還是來遲一步,剛到保定的第二天八里橋便打成了一鍋粥。

    9月21日凌晨4時,英法聯軍由騎兵在前開路向八里橋方向推進。

    凌晨5點半,英法聯軍發出了出發信號。曼率領法軍兩個炮兵連和參謀部兵員,科利諾率領法軍一個炮兵連居中,為進攻先頭部隊,英軍居後。英法聯軍各有4000餘人,共為8000餘人,投入戰鬥的清軍共2.5萬至3萬人。

    蒙托邦聲稱是清軍首先發動了進攻,清軍騎兵面對英法聯軍排炮毫不畏懼,一批一批衝擊。清軍發現英法聯軍中法軍和英軍之間的空隙,趁機衝擊進入,一度突破了英法聯軍的防線。

    上午7時,英法聯軍分東、西、南三路對八里橋清軍陣地發起攻擊。東路為曼指揮的法軍第1旅,西路為格蘭特直接指揮的英軍。南路擔負著主攻八里橋的重任,是科林諾指揮的法軍第2旅。

    此次作戰以法軍為主,由法國人孟托班擔任總指揮。

    八里橋之戰打響後,清軍馬隊即按原定部署立即由正面衝上前去。他們奮不顧身,齊聲大呼殺敵。由於洋槍裝備有限,就手持長矛、弓箭,憑著一腔熱血迎擊英法聯軍,企圖衝亂和割裂英法聯軍的戰鬥隊形。

    一部分騎兵衝至離敵人四五十米的地方,有的甚至衝到敵人的指揮部附近。

    一時間槍炮聲不絕於耳,喊殺聲更是驚天動地,鮮血遍撒大地硝煙滾滾沖天而起。

    雙方激戰1小時,清軍斃傷多人並未取得想要戰果。同時清軍馬隊遭到據壕作戰的聯軍步兵密集火力的阻擊和敵炮榴霰彈的轟擊而大量傷亡,戰馬因受驚而橫衝直闖,幾近不能成軍,被迫在敵人火力的逼使下退卻下來。

    隨後,南路的法軍主力第2旅將大量的炮彈傾瀉在八里橋上之後,給勝保部沉重打擊,其所部還未與敵交戰便傷亡慘重。

    當法軍第2旅的兩個前鋒連隊衝到橋邊時,守衛石橋的清軍士兵勇敢地衝出戰壕與法軍展開了血刃戰,兩方戰士糾纏許久都沒能分出勝負。

    後因勝保中彈受傷退下戰陣,遂率軍退至定福莊。

    而當戰鬥打

    打響以後,僧格林沁才知曉,主攻八里橋的是南路敵軍,而不是西路敵軍,清軍判斷失誤情況一下子變得有些險惡起來。

    為了彌補戰前的決策失誤,僧格林沁在勝保部與南路敵人戰鬥的同時,指揮手下馬隊穿插於敵人的南路與西路之間,企圖分割敵人,爾後以步隊配合勝保部包圍南路敵人,以求殲滅敵人主力。

    可由於勝保所部早早潰敗,僧格林沁的作戰意圖未能實現,遂與西路英軍展開英勇激戰,清軍一時傷亡十分慘重。

    就在上午9時,英軍兵分兩路,一部分繼續與僧部對抗,一部分向於家圍進攻,企圖抄襲僧軍後路。

    僧格林沁得信後心急如焚卻是分兵無術,面臨腹背受敵的險境,但他仍然騎著馬站在前面,揮舞著黃旗表示挑戰。八里橋之戰,從早上7時打到12時,戰鬥十分激烈。

    其中,蒙古騎兵在戰鬥中表現得異常勇敢,冒著敵人的密集炮火,多次衝向敵軍陣營進行英勇的戰鬥。

    炮彈和子彈無法徹底擊潰蒙古騎兵,騎兵們似乎是從灰燼中重生。好似漲潮時的海浪一波接著一波,他們頑強戰鬥以至於一時間拚命地衝到距大炮只有30米遠的地方。

    聯軍的大炮持續和反覆地排,射,炮彈於騎兵的左右飛馳,蒙古騎兵們在炮火中不斷倒下傷亡十分慘重。

    戰鬥打到後來英法聯軍佔據絕對優勢,各部隊指揮官蒙托邦、科利諾、曼等部隊採用刺刀、炮火持續攻擊,布傑(pouget)少校則率領法軍第101旅奪取了清軍陣地中心村莊,曼率法軍佔領八里橋。

    到了這時,勝利的旗幟已經徹底偏向英法聯軍,清軍敗退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見局勢大好,英法聯軍開始採用大口徑火炮射擊拚死一戰保衛八里橋的埋伏清軍,最終佔領了八里橋,橋上清軍屍橫遍野河面都給染成了紅色。

    此戰清軍投入約5至6萬人,其中3萬騎兵,損失1000人。法軍死亡3人,受傷17人,英軍死亡2人,受傷29人。

    1860年9月21日,英法聯軍自郭家墳向八里橋附近進攻。勝保、僧格林沁、瑞麟奉命迎擊,激戰半日後僧部潰退,勝保、瑞麟繼續督軍奮戰,激戰中勝保連中數彈而昏暈落馬。

    最終清軍戰敗,英法聯軍也遭受打擊。戰後勝保受咸豐美譽「忠勇性成,赤心報國」。

    八里橋之戰投入兵力總共近十萬,可戰鬥從開始到結束不過區區大半天時間,吳可手下探騎從獲得消息再傳回保定,也足足花費了小半日時間,所以等吳可知道清軍在八里橋慘敗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二十一日晚上。

    「就這麼敗了?」

    吳可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就傻眼了,那可是足足好幾萬清軍啊,不到一天時間竟被英法聯軍打得大敗而逃?

    「是的大人!」

    那報信的斥候還以為吳可在確認消息,所以又重重點頭答道,心中說不出的沉重。

    「跟僧王聯繫上沒?」

    吳可沉默了好一陣,才將心中的驚濤駭浪勉強壓制下去,聲音沙啞的開口問道。

    「沒,戰場太過混亂,到處都是被打散的官軍和追殺的洋人士兵,小的心急回來報信就沒敢過於深入!」那探馬斥候小心翼翼回稟。

    「嗯,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吳可哪有閒功夫理會眼前小小斥候的小心司,擺了擺手有氣無力吩咐道。

    等報信探馬下去後,吳可立即召集前鋒騎兵部隊中隊長以上,將官前來開會,先通報了這一爆炸性消息,而後立即部署了前鋒騎軍接下來的作戰任務,他再也坐不住了不能給英法聯軍打進京城的機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