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八十五章 惋惜 文 / 排雲掌

    「大人,是不是讓弟兄們再休整一日?」

    吳可的命令下來頓時引起騎軍中隊長以上軍官一陣騷動,立即便有名喚張樹聲的大隊長開口提醒。

    「戰情危急,再等一天怕是來不及了!」

    吳可搖了搖頭目光沉凝,都是鄉勇隊心腹他也不怕把話說得太明白:「通州距離京城實在太近,就算大軍行進再困難一天之內也能趕到!」

    說到這兒他壓低了嗓門平靜道:「真要到了那時候,誰知有沒有那居心不良之輩將屎盆子扣到咱們頭上?」

    聞言騎軍將官們臉色一變,房間裡好一陣沉默無聲,再也沒人又其它意見。

    誰都不是傻子,吳可率領他們急匆匆趕來幹什麼的?

    還不就是阻擋英法聯軍威脅京畿的!

    眼下通州失陷,京畿清軍主力又在進京要地八里橋慘敗,英法聯軍兵鋒直指京師城下,眼下能指望的外來援軍也就他們這一波,此時不趕緊好好表現表現更待何時?

    吳可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朝堂上那些大臣可不是善茬,有鄉勇隊的朋友自然少不了鄉勇隊的敵人,誰知道這些政敵會不會在緊要關頭咬他們一口?

    反正昨天已經休整了一天時間,多日趕路的疲憊已稍稍緩解,只要不立即進入慘烈的廝殺狀態,五千騎軍做一些擾敵策應任務還是不成問題的。

    既然進軍命令已下,騎軍軍官們二話不說散會後立即回營召集手下弟兄做好出發的準備,頓時鄉勇隊五千騎軍臨時駐紮營地好一陣雞飛狗跳的騷亂。

    「吳大人,你們這就要走嗎?」

    巴圖得到消息匆匆從外頭趕了回來,一見到吳可便迫不及待問道:「騎軍的弟兄們才休整了一日,我還他們臉色神情都沒徹底恢復過來,要不要再多休整一兩日時間?」

    「不用,局勢危急不得不為!」

    吳可搖了搖頭一臉疲憊,手下弟兄還能好好休整一日,他卻是沒這個好命啊。

    整日裡擔心八里橋戰局,原本以為清軍就算再上不得檯面,怎麼也能堅持個三兩天吧,誰知道竟然連一天時間都沒能撐住?

    八里橋一敗,意味著朝廷佈置在京畿地區最後的屏障都出了大問題,要是僧格林沁能收攏敗兵重整旗鼓未嘗不能反敗為勝,怕就怕清軍一敗塗地再也不能翻身,那樂子可就大拉。

    更讓他心情沉重的是,他要是沒記錯的話,火燒圓明園好像就是這次英法聯軍殺進京城後做的好事。

    別問他歷史知識不好為何記得這麼清楚,清朝建立以來被外敵攻破也就那麼兩次,一次就是現在的英法聯軍破京師,下一次就是八國聯軍亂京城了,哪一次不鬧得轟轟烈烈後世影視小說中的相關內容真的不要太多。

    之前沒記起來是不確定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具體爆發時間,以及英法聯軍的兵力部署以及戰艦規模,眼下都到這份上了要還不醒悟那真就是個傻子了。

    既然想起了這茬,他自然更加坐將不住了,不說一定要將英法聯軍阻擋在京城之外,起碼要使盡手段出一份力不是?

    這段歷史在後世蠻出名的,算是被提及頻率很高的一段歷史事件。

    怎麼說呢,那位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便是再此次事件後登上歷史舞台,海象英法聯軍進攻京城之時當代皇帝也一度跑路了吧,記不太清楚了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就在眼下。

    不管了,他能做的盡量去做,至於能不能扭轉歷史那就全憑天意了。

    巴圖沒有再勸,雖然他很想吳可和他手下五千騎軍留下,這樣他因手頭兵力嚴重不足的擔憂也能少上一點,不過他知道自己左右不了吳可的決定和行動。

    說了幾句客套話見吳可實在忙碌,巴圖也不好意思繼續打擾,隨便找了個借口離開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吳可和手下將官一直忙碌到半夜時分,這才將五千騎軍明晨出征的準備工作做好,鬆了口氣之餘也沒心思睡覺,乾脆全部召集到議事所在放鬆心情說些閒話。

    直到此時,吳可和手下將領才有功夫整理斥候送來的一封封前線戰報,並明瞭八里橋之戰的詳細經過。

    可知道了數萬清軍從開始的氣勢凶凶,道最後戰敗倉惶而逃的詳細經過之後,除了唏噓便是滿心的恨鐵不成鋼。

    鄉勇隊內部一直都有事後總結經驗的傳統,如今也不例外,眾多施展經驗豐富的騎軍將領聚在一起仔細分析了一番,大覺這次清軍實在敗得冤枉。

    八里橋之戰清軍的表現好不好?

    以清軍一貫的標準來看,那表現真是好得不能再好。

    將領悍勇士兵敢戰,面對英法聯軍的犀利槍炮還能致生死於度外逆流而上,其悍勇當真讓人忍不住驚歎連連。

    可近代以來軍隊戰爭模式出現巨大變化,光悍勇不頂用啊。

    清軍的密集人潮攻勢,在犀利的槍炮面前就是一個笑話。

    特別是迎著英法聯軍的密集槍林彈雨,依舊奮勇衝鋒的蒙古騎兵最為可惜,他們是冷兵器時代的絕對強者,可在這場八里橋之戰中卻只是個讓人惋惜的悲情角色,血勇可嘉但戰果幾乎等於無。

    不是說騎兵已經

    落伍,面對槍炮已經沒了還手之力,就算再過一個世紀騎兵依舊有立足之地,只能說八里橋之戰中清軍騎兵用錯了騎兵戰術。

    歷史上除了重甲騎兵之外,輕騎兵從來都不是衝陣的主力選手,特別是將騎兵戰術玩得出神入化的蒙古帝國時代,更是將騎兵的機動靈活玩得登峰造極橫掃天下所向披靡。

    可是八里橋之戰中驍勇的蒙古騎兵做了什麼,頂著槍林彈雨衝鋒陷陣!

    上萬機動能力強悍的蒙古騎兵就這麼被白白浪費,不說揚長避短還盡往短處上使,面對嚴陣以待的洋槍方鎮發起決死衝鋒那真的只是送死而已。

    吳可與手下一眾騎軍將領一致認為,上萬蒙古騎兵要是散佈在廣闊的京畿平原,依靠極高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時不時給英法聯軍來一下子,就算不計較殺敵數量單單只是騷擾就夠英法聯軍舉步為艱好好喝上一壺。

    「我們前鋒部隊只有五千人馬,幸好全都是機動靈活的騎兵,加上又是在經籍之地作戰,所以遇到了洋人大股人手時千萬不要硬抗,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或者騷擾騷擾就成,先拖住洋人軍隊的腳步再說!」

    總結了一番清軍八里橋之敗的原因,不管僧格林沁的指揮藝術如何,但使用的戰術大錯特錯卻是事實,所以吳可不忘提醒手下將領們可別犯了同樣的錯。

    「大人放心就是,我等心中有數!」

    「大人多心了,洋槍洋炮的威力我可是見識過的,怎麼可能遇上了還傻傻的直往上衝?」

    「騎軍作戰主要以騷擾偷襲為主,這點我等早已牢記在心!」

    「……」

    將領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寬敞的房間裡頓時一片熱鬧,總之他們就一個意思:決不會犯僧格林沁部清軍同樣的錯誤!

    「嗯,你們心中明白就好,想要練出一支合格騎兵不容易,大家可都要仔細當心點!」吳可滿意點頭叮囑道。

    其實說起來也就那樣,八里橋之戰是近代軍隊與封建軍隊的一次經典戰役。

    英法聯軍當時已經經歷過拿破侖戰爭錘煉,和最新克里米亞戰爭中的考驗,兵員是義務兵役制加職業軍官團。

    不僅裝備的是配備刺刀的前膛燧發槍和滑膛炮。甚至還部分使用了剛剛發明不久最新的線膛火炮,和線膛步槍。使用的又是久經考驗的空心方陣,和三排陣列的戰列步兵線等最新戰術。

    而八旗清軍是以冷熱,兵器混用為主的步騎混合軍隊,綠營清軍裝備的是少數進口和仿製的舊式滑膛槍、自製的本國鳥槍,抬槍,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長矛等冷兵器。

    十九世紀歐洲的近代軍隊在面對世界各地的封建軍隊作戰時,自有不少壓倒性的勝利的。八里橋之戰,三萬多清軍傷亡過半,而一萬人的英法聯軍卻是只有十二人陣亡。

    不過讓吳可萬分疑惑的是,明明之前的天津之戰,朝廷已經看到了洋槍洋炮的巨大威力,桂良當時還跟他說過朝廷有意從洋人那採購一批心事軍火,並且伴隨那批機器採購訂單一同給了洋人,之後也確實收到了大批近代軍火,怎麼京畿地區的清軍裝備還是這麼老舊?

    他自然不知道京畿地區清軍老舊勢力強大,想要讓那幫老爺們觀念老舊觀念的武將老爺們接受新式軍械和新式戰術,又豈是那般容易?

    所以,近代新式武器在京畿地區的推廣很不給力,除非必要那些觀念老舊的武將們還是更喜歡大刀長矛啥的,結果自然在英法聯軍跟前吃了大虧。

    事已至此再說什麼也是無用,吳可沒有在這上頭太過糾結,想了想便將之拋到一邊,開始跟手下將領們商討具體的戰略戰術問題,除了提前作好心理準備之外也是一種學習提高的過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