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四十二章 消耗戰 文 / 排雲掌

    「大人,是不是有些太過了?」

    心腹幕僚張松面露遲疑,有些不確定道。

    「人家都把手伸到兩江地盤上了,哪還有客氣不客氣的!」

    吳可卻是沒好氣的擺了擺手。

    見幕僚臉色糾結,他撇了撇嘴不屑的說了句:「難道你沒發現曾國藩的表現有些古怪嗎?」

    「曾國藩的表現?」張松先是一愣,而後恍然大悟。

    對於寶慶會戰,湘鄂集團中有一個人的態度始終曖昧,那就是湘軍主帥曾國藩。按理說,作為湘系集團的一員,他與駱秉章和胡林翼等人具有共同的根本利益,不該「眾人皆醉我獨醒」,何況後來連湖廣集團都轉為支持湘系集團的戰略。曾國藩的曖昧顯然與他肚子裡的小九九不無關係。

    「大人怎麼看?」張松回過神來問道。

    「我能怎麼看,不過一野心之輩罷了!」

    吳可連連冷笑,嘴角滿滿都是不屑之意:「從曾國藩本人在石達開進軍湖南後發出的「早知如此,自去冬令蕭張併力南路(石達開部),不令凱章(張運蘭)圖景德鎮(楊輔清部)也」的自悔之詞,亦已承認了在未消除石達開部威脅前進攻安慶是不明智的,他這是心中明白裝糊塗啊!」

    張松點頭附和:「是啊,曾國藩今年那麼著急攻打景德鎮楊輔清部,不就是為圍剿安慶做準備麼,這人野心確實不小!」

    「嘿嘿,他的野心何止是不小,本督看來那是大得很!」吳可搖了搖頭輕笑道:「可惜他不是兩江總督,想要加入兩江戰事還得問本督答不答應!」

    因為湖南的局勢不利,湘軍主力的注意力大部分都被吸引過去,根本沒暇北顧增援兩江戰場,就連之前對安慶的試探都很快縮了回去。

    ……

    吳大總督有閒情逸致與身邊幕僚關注湖南的戰事,同時還兼顧了金陵方面的清軍後勤統籌,蘇州城裡的鹽商們就沒這麼好的心情了。

    自從兩江總督吳可在一干屬下官員面前,說了想要插手鹽田事務搞錢後,消息很快就從與會武官員口中傳了出去。

    這一下可就捅了馬蜂窩,蘇州城裡那些住著奢侈園林的鹽商們嚇了一跳,一個個驚慌失措的找關係打探具體情況。

    最後一打聽,才知道因為軍費短缺吳大總督才想從鹽利上撈點銀子補貼不足。

    這下鹽商們更是急得不行,如果只是吳大總督個人想要搜刮銀子的話,他們還可以主動送『貨』上門,打消吳大總督直接插手鹽務的想法,以保障他們自己在鹽務上的巨大利益。

    可問題是,吳大總督如此迫不及待搜刮銀子卻是為了軍費,金陵之戰打得那麼激烈他們又不是瞎子看不到,幾十萬清軍與數量更多的長毛戰了個昏天黑地,每天都要消耗巨額錢糧。

    軍費就是一個無底洞!

    就算鹽商們一個個家財萬貫,也經受不起二十來萬清軍的瘋狂消耗。

    再說了,兩江之地經過這麼長時間大戰,鹽稅之利已大不如前,鹽商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一邊要防備長毛軍隊突然打過來將他們打了土豪,一邊又得花費不菲代價打點上下關係,能夠得到的收益比之往年可是縮水太多。

    當然,就算再縮水那也是一大塊肥肉,能夠參與其中的無不是江蘇的大豪商,個個實力雄厚財勢通天,要不是如今天下動盪局勢不穩,以他們的勢力聯合起來真不一定怕了兩江總督。

    鹽商們還沒商量出個對策來,聽到消息的蘇南富豪們,自覺有那實力的無不蠢蠢欲動,希望加入鹽業的圈子之中。

    商人們的行動效率真不是開玩笑的,特別是在財富盛宴的過程中,一個個都積極活動兩江衙門的屬官們家裡一時門庭若市,無數或相熟或不熟的商人帶著豐厚禮物上門,希望能從官員們口中知道更多的消息和內幕。

    ……

    「諸位,最近日子過得很瀟灑啊!」

    吳可高坐總督衙門大堂,望著堂下武官員忍不住打趣道。

    今日是衙門裡三天一次的例會,一邊聽取屬下官員們的情況匯報,一邊商量著解決遇到的棘手問題,同時也兼交流同僚們之間的『感情』。

    堂下一干官員不由得連連苦笑,他們倒是十分享受每日賓客臨門的日子,可是商人們那豐厚的禮物也不是那麼好收的。

    俗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他們也得替商人們問清楚吳大總督心中的章程。

    吳可也沒隱瞞什麼,將心中想法一五一十道出,然後徵求了手下官員們的意見,看有沒有什麼重大疏漏和改,進的餘地。

    鹽利作為大清主要財政收入之一,自然由國家壟斷買賣。

    就算放在後世食鹽也是國家專營,吳可沒打算破壞這一規矩,他主要改變的不過就是鹽業的分銷商制度。

    之前他特意瞭解過,由國家專營的鹽場所出食鹽,基本上都被那些勢力龐大的皇商和官商門瓜分乾淨,按照省份或者區域採購食鹽然後分攤到更下一級的分銷商手裡銷售至普通百姓家。

    說白了就和後世的地區代,理商和二級三級甚至更下一級分銷商的情況差不多,他要做的就是增加地區代,理商的數量。

    bsp;因為食鹽買賣帶著極其濃郁的官方色彩,販,賣食鹽中的貓膩不小利潤更是極其豐厚,某些富商就是有錢也入不了門,只要放開口子願意假如鹽商行列的富商大賈真的不要太多,悟可卻是一點都不擔心撈不到足夠銀子。

    官員們對此倒沒多大意見,相反還個個紅光滿面高興不已。

    對他們來說,能夠參與鹽業的商人自然是越多越好,這樣他們能夠從中收穫的好處自然是越來越多。

    當然了,吳可提出的意見只是個大概想法,具體細節也都得官員們自詡商討斟酌,剔除一些不符合眼下實際情況的條目,增加一些接地氣的條條框框,總之吳可的提議在一片和諧的氣氛當中得到了手下官員的嚴格執行。

    ……

    就在常州兩江總督臨時衙門陷入摟錢的興奮狀態,上到總督吳可下到每一位參與官員無不興致勃勃之時,金陵戰役已經進行了足足半月有餘。

    二十來萬清軍將金陵城四面圍得水洩不通,每日猛攻不止沒有片刻消停之時。

    清軍仗著強悍的火力優勢,一直牢牢佔據戰爭的主動權。

    特別是擁有不少火炮和洋槍裝備部隊的鄉勇隊所在陣營,那戰鬥力真的不用多說,往往從戰鬥開始到結束一直壓著防線之中的太平軍在打。

    通常都是火炮全力炮襲一陣,將太平軍的防禦攻勢炸得七零八落一片狼籍,然後便是洋槍隊步不前移手中槍聲更是響個沒停,將剛剛經歷了火炮侵襲的太平軍防禦部隊壓得抬不起頭,跟在洋槍隊身後的刀盾手通過隊列中的空隙一用而上,在太平軍沒反應過來之前利索的衝入殘破防線工事當中。

    每每到了這時,就是清軍戰士最不願面對的近身肉搏戰鬥。太平軍也只有在之後,才能從之前的密集槍炮壓制下緩過口氣,而後仗著絕對的優勢兵裡跟進攻清軍硬應,並付出極大大家才能勉強將進攻清軍逼出防線。

    這樣的戰鬥機會餓米天都要來上幾次,正是最為血腥殘酷的消耗戰。

    廬州戰場的情況最後,上萬鄉勇隊戰士之中的洋槍手超過五千,每每都能以絕對強橫的火力在戰鬥中大佔上風,如果太平軍不是擁有極大的防線工事為依托抵擋的話,只怕早就被打得抱頭鼠竄全線崩潰了。

    在高強度的實戰磨礪中,鄉勇隊洋槍手們的戰鬥素養和戰鬥意志都得到極大提升,大部隊集團作戰和小規模單獨作戰的模式都純熟無比,三短式射擊法更是運用得爐火純青,就算只有十幾二十來位洋槍手單獨作戰,也能通過戰術營造出一種橫掃千軍的瘋狂勢頭來。

    要不是太平軍的人數優勢太過巨大,加上戰場被炮火轟得幾乎不成摸樣,地面坑坑窪窪高低起伏,不時還來個大坑長壕阻路,能夠作為掩體的地方太多,根本不適應大軍尤其是洋槍隊的快速推進,不然只怕金陵城市西方防線早就徹底崩潰。

    因為擄州戰場打得太過被動,儘管參戰的鄉勇隊不過萬人出頭,可依舊逼得金陵城內的太平軍源源不斷增援而來。

    半個月時間的激戰,除了滿目的硝煙浪書便是帶著濃鬱血腥味的暗紅土地,殘肢斷臂更是堆成了小山觸目驚心。夏初季節更是易生疫病傳染之時,每日歇戰之後光是打掃戰場收拾遺體,就耗費雙方將士不少精力。

    而蘇北戰場的情況又有不同,雖然有五千鄉勇隊戰士輔助作戰,但更多沒經過太長時間訓練的團練武裝,依然還是冷兵器時代戰法完全就是拿人命在填。

    自從戰鬥進入僵持階段之後,幾萬團練武裝因為各種緣故狀況頻出,幸好坐鎮此處的二狗早有準備,一邊嚴肅軍紀一變以戰練兵,慢慢的將一幫烏合之眾捏合成型。

    蘇南戰場更不用說,作為主戰場其血腥殘酷比之廬州戰場也絲毫不差。

    金陵戰役打得如火如荼,湖南寶慶同樣也是戰火連天,而讓吳可沒想到的是,趁著大清無暇他顧之際,去年剛剛吃了大虧了英法聯軍竟然突然發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