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沽口大捷 文 / 排雲掌

    「什麼,洋人再犯天津?」

    聽到這個驚人消息的時候,吳可剛剛視察完常州前線,跟隨護送傷員的後勤輜重部隊緩緩趕回常州的路上。

    「是的大人,洋人再犯天津,慘敗於大沽口!」

    傳信兵滿臉喜色連連點頭。

    「好好好,真是太好了!」

    吳可接過傳信兵手中的情報匯總,粗粗翻了一遍忍不住連連叫好。

    「大人……」

    跟在身邊的心腹幕僚張松眼巴巴望了過來,眼中滿滿的好奇之色。

    「走走走,咱們先一步回去,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

    吳可卻是將一疊情報匯總收入隨身攜帶的『公,包』裡,隨後喚來隨行後勤輜重部隊首腦,匆匆交代了一番注意事項便在近千督標衛隊騎兵護衛下,跟隨幕僚團一起拍馬先回常州一步。

    總督大人回衙了!

    吳可和身邊幕僚團隊第一時間趕回常州臨時總督衙門,,消息有下子傳了開去,城中早已等候多時的富商大賈急忙送上拜帖。

    「告訴那些商人,本督有緊急公務需得處理,讓他們有事明日再來!」

    看著擺在桌上那疊做工精緻的拜帖,吳可擺了擺手吩咐道。

    話說總督衙門準備整頓鹽務的消息傳開之後,引起蘇南商界好一陣騷動,。剛開始有意參上一腳的商人們還處於觀望狀態,尤其是之前的鹽商蹦達得歡快之時他們更不敢胡亂動作,直到總督衙門動真格的時候他們才開行行動。

    隸屬於總督衙門的官武將門統統都被叨嘮一遍,結果發現這些官員們沒有決定權之後,商人們便立刻轉移目標,通過各種渠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七繞八繞想要直接找上吳大總督說項。

    晚可也是被煩得不行,無奈之下帶著手下衛隊戰士到前線視察,沒想到回來的路上卻突然得到『洋人慘敗於大沽口』如此勁爆消息。

    回來之後,招呼身邊核心幕僚團一起來到後院書房,迫不及待打開記錄了大沽口詳細戰報的書。

    ……

    咸豐九年(1859),為了防備洋人軍隊再從海上直奔京師,桂良臨危受命,以直隸總督兼欽差大臣之職與戶部侍郎瑞麟,督辦京津地區的防務。

    任命下來之後桂良好不敢怠慢,他親臨大沽口,看到炮台設施極差,發出怎能抵抗西方侵略者的洋槍洋炮的感歎,並表示:「今日皇上讓我擔此重任,一定要重建大沽口炮台,重振我大清海防軍威。」

    大沽口是天津的海上第一門戶,位於天津東部、海河口南岸。這裡的防務直接關係到京城的安危。桂良等滿清大員將重修大沽口炮台等防務計劃包括兵力、費用奏報皇上,很快得到批准,命他重建大沽、增建雙港等重點海防炮台。

    經過半年多的緊張施工,嶄新的大沽口炮台由原有的4座增加至6座,在海河入海口南北岸共設5座1.5∼5丈高的炮台。炮台周圍修起了堅固的堤牆,牆外挖有壕溝、栽有木樁,以防海潮衝擊。

    在出海口還排列了3道攔河鐵鏈,配有鐵戧(伸出水面的鐵尖,可阻攔敵艦靠岸,河水上漲時,鐵尖浮在水中,可刺破敵艦底),安有木柵,連成巨筏,可攔截敵艦。

    炮台共安裝各種大炮60門,包括6000公斤的鋼炮2門、5000公斤的鋼炮9門、25公斤的鋼炮2門、西洋造鐵炮23門以及其他類型的鐵炮。每座炮台駐防400名兵丁守衛,總共有兵力近4000人。

    掛良並不放心還在距天津不到20公里的雙港防區,利用地勢高、河身窄,便於阻擊敵人的地形,在海河兩岸增設兵營9個,調6000多兵丁駐守,修築炮台13座,安裝6000公斤左右的銅炮81門。

    此外,在沿海岸從大沽到山海關的眾多出海口設防,佈置了相應的兵力。

    為了增強京津地區的防衛能力,桂花還向咸豐帝提出兵力的全盤部署。在京東門戶通州運河兩岸,調火器營、炮營、健銳、技勇、巡捕等營官兵1500名,調密雲、熱河、宣化鎮兵共2000名,同時調察哈爾蒙古騎兵1000人駐守通州。

    天津海防由原綏遠城將軍、直隸提督托明阿統領綏遠城1000官兵以及由察哈爾、哲裡木、昭烏達、卓索圖各盟調集大批蒙古騎兵共6000多官兵。

    同時,他還從錫林郭勒草原徵調戰馬2000多匹,擴充駐守天津、山海關的騎兵。經過調集和整頓軍隊,京津地區和沿渤海一線的海防得到大大增強。

    咸豐九年(1859年)六月二十日,英國公使卜魯斯、法國公使布爾布隆、美國公使華若翰率大小艦艇21艘(其中美國17艘),官兵2200多人,以此為後盾來北京互換之前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風條約,並且直接廢除之前的《保定條約》。

    三國使節氣焰囂張之極,拒不接受清政府允許從北塘登陸的安排,要求打通白河,經天津入京。

    桂良跟洋人打過不少交道,自然知道洋人都是什麼德性。偵察到三國的海軍來者不善,二話不說一邊命令大沽口炮台、海河兩岸炮台官兵嚴陣以待,隨時反擊列強的入侵,一邊向朝廷秉明局勢危急。

    他向清廷奏明:我軍「現在守大沽海口,觀釁而動……該夷如敢突入,即行開炮轟抵。」

    六月二十二日,桂良奉命照會英法公使,指定他們由大沽

    沽海口以北30里處北塘登陸,不准攜帶武器進京換約。

    而英法公使態度驕橫傲慢,定要武裝入京雙方不歡而散。

    二十三日,英法艦隊派出一軍官乘小船至炮台下遊說:「我艦今日退出外海,一二日再進口灣泊」,以此為緩兵之計。

    桂良不為所動對指揮人員指出:「夷情詭譎,不易湍測,誠恐故作緩計,使我疏懈,乘潮闖入鐵戧」。他命令各炮台官員:「督率軍營官兵,加意嚴防」。

    六月二十四日晚,英國艦隊司令賀布發出「不惜用武力來打開海河口的大門,並繼續向京城挺進」的命令。

    第二天拂曉,英法艦隊派出10多艘戰艦,上面飄著戰旗,其中有3艘駛入海河口南岸炮台下,把鐵鏈拴住的鐵戧用艦拉倒,企圖打通入海口登陸。

    下午3時左右,海口第一道障礙物被拆毀,賀布立即令艦隊向封鎖海口的鐵鏈逼進,並炮擊兩岸炮台。「

    這時,桂良強壓心頭怒火,靜觀敵艦行蹤。早已用蓆子掩蓋好的大炮和隱藏起來的兵丁,使敵人望去像一片草叢茫茫。

    下午,耀武揚威的英法軍艦向大沽古炮台蜂擁而駛,開炮突然襲擊大沽炮台,然而一下子,在洋人眼中就像變魔術似的,所有本來掩護著炮台大炮的草蓆都捲了起來,頃刻之間全部大炮一齊開火。

    守衛炮台的清軍將士開始猛烈射擊,利用敵艦受阻於水中障礙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揚火力,不久多艘聯軍軍艦被擊傷,賀布本人也負了傷。

    到下午4時,聯軍艦隊包括旗艦在內的4艘聯軍軍艦被擊沉,其餘參戰的軍艦也全部被擊傷。聯軍見勢不妙,遂豎起白旗詐降,一旁的美國艦隊司令達底那海軍准將也急忙率艦隊支援英法聯軍,經調整部署後,繼續向炮台攻擊。

    並從海河南岸炮台強行登陸。桂良等清軍大員忍無可忍,以「上申國威,下抒民望」的決心,下令大沽口南北炮台的官兵一齊開炮還擊,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口協防副將龍汝元身先士卒,激戰一晝夜,取得擊沉敵艦4艘、擊傷6艘,斃傷英軍464名、法軍14名、生擒2名的輝煌戰績。

    在這次阻擊戰中,當敵軍攻上岸時,扎賚特旗蒙古騎兵奮力阻擊;原駐綏遠城、哲昭兩盟的蒙古騎兵1000多人,及時弛援趕到,共同阻擊,使敵軍寸步難進,河岸兩旁橫七豎八地躺著列強士兵的屍體和重傷員。

    英軍海軍司令賀布在旗艦上腿部被擊中負重傷,後被趕來救援的美軍「托依旺」號搶救,保住性命。

    其餘聯軍陸戰隊無力再戰,升起白旗,在夜幕下,扔下屍體和受傷艦隻,狼狽上了舢舨,逃到停泊在公海的艦上。

    ……

    「好,打得好,這幫不知好歹的洋人就該好好教訓教訓,讓他們知道咱們不是好欺負的!」

    看完了手中的大沽口之戰詳細,吳可忍不住心中預約哈哈大笑,實在沒想到列強聯軍竟如此蠢笨,幾年前清軍在大沽口吃了大虧,怎麼可能一點防備都無?

    「確實大快人心!」

    「打得好,這幫洋人狼子野心,朝廷可不能有絲毫大意!」

    「可惜沒能全殲來犯之敵!」

    「……」

    身邊幕僚興高采烈的議論開了,個個臉式樣帶笑欣喜不已,洋人在大清橫行多時早就引來朝野上下不爽,之前的天津大戰讓他們好好挨了一悶棍,沒想到這次又狠狠給了洋人一耳光,實在是大快人心得很。

    見手下幕僚樂得有些過頭,吳可輕皺眉頭提醒道:「諸位可不要高興得太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