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決戰蒼龍

正文 第一七二章 賞茶品茶 名士更添雅 文 / 鹿鳴山谷

    「老道長,你能這麼快的認出它,已經很不容易了。

    原來我想:這世上能辨認出這種茶的人,已經不會有了。

    因為茶場已經關閉了有近百年了,連出茶的地方,都不是原來的山巖了。

    這種茶,幾乎是斷了種,滅了門。

    我的這點兒茶,是憑著我多年與那裡茶農的交情,在買了他們幾百斤巖茶以後,他們才肯贈送給我二兩。

    已經快十年了,我便一直保留到如今。」

    李掌櫃說道。

    「李掌櫃,你這茶,真是太珍貴了!

    你還是好好收藏起來吧,我們喝一點龍井茶,也就可以了。」

    杏兒哥聽說這大紅袍這麼珍貴,禁不住勸說李掌櫃。

    聽起來,杏兒哥這話是一句客氣話。

    其實,他那麼說,也是實情:

    這大紅袍茶產自福建的武夷山區。

    那茶區的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接。

    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

    巖峰聳立,秀拔奇偉,群峰連綿,翹首向東,勢如萬馬奔騰,堪為奇觀。

    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為九曲十八灣。

    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之貌。

    而沿溪兩岸,群峰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

    那紅色的山巖,倒映水中,實為「碧水丹山」似的人間仙境。

    前人題有:

    「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連逶迤。

    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

    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

    名山勝境,才陶冶出巖茶的天然靈氣。

    從武夷山著名的烏龍茶「四大名樅」看:

    雖然,都是生於一處。

    可是,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鐵羅漢卻是各有其特點:

    水金龜茶樹是生長在大路旁,長在平坦地。

    白雞冠茶樹本身獨一無二,嫩葉淡黃色時間可以長達五十天左右,也長在平坡上。

    鐵羅漢生長在慧苑巖的鬼洞中,樹高達一丈,也長在平坦地上。

    而大紅袍,則是生長在九龍窠懸崖峭壁的半山腰上。

    茶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長在峭壁上,採集十分困難。

    風吹葉墜,過去寺僧只靠拾制為茶。

    到了後來,也只能訓練猴子來採集。

    據史書記載:元朝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

    皇帝把武夷巖茶定為貢茶,在這裡開創了御茶園。

    據說當時那裡曾經盛極一時,園內建築的大致佈局是:

    前有仁鳳門,後有拜發殿、清禪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

    此外,還有碧天橋和通仙井。

    御茶園設場官二名負責管理,每年交貢茶三百六十斤。

    泰定五年(公元1328年)崇安縣令張瑞本於園之左右

    看書網.』下載,剛落,只見他:

    首先,點燃了事先準備好的一支檀香,並將檀香插進香爐。

    說了聲:

    「二位請看:這叫「焚香敬神」。」

    然後,他將盛干茶的茶杯,用一隻手端起來,用另一隻手拿開紫砂壺的壺蓋。

    把杯中的干茶對準壺心,手腕一抖,將茶倒進了紫砂壺裡。

    嘴裡說道:

    「這叫做「烏龍入宮」。

    龍,就是大紅袍,它是頂級的烏龍茶。

    宮,就是紫砂壺。」

    接著,他把自己的手「啪啪」拍了兩下。

    應聲而出的是一個跑堂的,嘴裡答應著:「來了—!」

    雙手捧著個竹製托盤,托盤上放著一個熱氣騰騰的瓦罐。

    小心翼翼地向這邊走來,等在桌子上放好了瓦罐後,他便笑瞇瞇的獨自拿著托盤退下了。

    李掌櫃指著桌上的瓦罐,說道:

    「二位,你們知道我們今天沖茶用的是什麼水嗎?

    從古到今,品茶的人最推崇的是用「天泉」。

    什麼是「天泉」?

    「天泉」指的就是雪水和雨水。

    其實,真正值得推崇的是雪水。

    因此,從學會茶道以來,我每年的冬天,都要親自到那香爐礁上采雪。

    儲存一缸「三九」天的雪水,並把缸埋到地下,以備來年夏季品茶之用。

    現在,這瓦罐中,就是去年「三九」天的雪水。」

    說完,用塊乾布墊著,雙手捧起瓦罐,將罐中的開水快速倒進壺中一些。

    聽到李掌櫃這樣說,清風道長倒是想起了:

    自唐以來,關於用雪水沖茶的一些詩句:

    一是唐時白居易的《吟元郎中白鬚,兼飲雪水茶,因題壁上》。

    那詩寫到:

    「吟詠霜毛句,閒嘗雪水茶;城中展眉處,只是有元家。」

    二是他的《晚起》中的詩句:「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

    三是陸龜蒙《煮茶》:

    「閒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

    時於浪花裡,並下藍英末。」

    四是喻鳧的《送潘鹹》:「煮雪問茶味,當風看雁行。」

    五是宋時鄭遇的《詠茶》:「夜臼和燈搗,寒爐捧雪烹。」

    六是鄒浩的《雪中簡次蕭求團茶》:

    「竹上松間敲玉花,最宜石鼎薦靈芽。」

    七是陸游的《雪後煎茶》:

    「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煎;

    一毫無復關心事,不枉人間住百年。」

    八是元時謝宗可的《雪煎茶》:

    「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

    另外,好似宋代辛棄疾也有:「細寫茶經煮茶雪」的著名詞句。

    這樣一想,清風道長明白了:

    原來從古到今的文人墨客,都是讚美用雪水沏茶的呀!

    看到面前的這一幕,自己真是孤陋寡聞呀!

    這人,真是要活到老,也要學到老呀!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