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紅樓之元春晉陞記

正文 第22章 文 / Fahrenheit

    京城七皇子府中,元春躺在床上,傷肩上散發的濃重藥味兒,惹得她多少有些反胃。

    雖然重生以來,她都沒妄想過執掌所有先機,只要能避開幾件「毀人無數」的大事兒,她此生就堪稱圓滿了。

    如今看來,自己大概是真沒有事事如意的命啊。

    這會兒老相識孫先生也已經替她診過脈,正要囑咐幾句,再去外間開方子。

    孫先生自然也跟著姑父林海一家再回京城,元春隔著薄紗床帳看了看孫先生的輪廓……怎麼看都覺得他至少胖了一圈兒,顯然日子過得很是滋潤。

    元春肩上又麻又痛,卻不耽誤說話,「又得煩勞孫先生。」

    孫先生道:「略盡綿薄之力罷了。」這會兒不是敘舊閒聊的好時候,「並無大礙,您且安心。」

    這話元春很信,她也覺得這傷只是看著唬人,其實並沒怎麼樣。不過當時在場那幾位,至少有一半魂兒都快飛了。想想這些人的表情,也夠她暗自樂上半輩子了。

    而且經過此事,足夠讓趙之楨與趙晗父子兩個下定決心,這王府在皇子奪嫡大亂燉之前,一定會十分安寧。

    捨得一塊肉,換得數年安,其實很值啊。

    思及此處,元春可不就真笑了,噁心之感也消下去大半,只這一笑卻牽連到傷處,她瞬間苦了張臉,悄悄吸起氣來,可這一吸氣不要緊:眼前劃過的人影先是趙之楨,然後才是哥哥賈珠。

    怎麼吃虧受苦時會先想起他來了?元春頓時陷入了沉思:趙之楨畢竟會坐上龍椅,說不在意他,未免太口是心非,只是自己怎麼還似乎……特別想跟他說說話?

    元春這副表情變換,看得一旁陪著她的抱琴又垂了頭:側妃您這……一會兒笑一會兒思量,越發看不懂了啊!

    卻說元春在自己的臥房裡躺著,外間則為劉娡和趙晗「霸佔」,給元春處置外傷的那位王府供奉也在此等候,眼見孫先生出門,趙晗先急道,「先生不必多禮,側妃如何了?」

    孫先生自然表裡一致,再說元春本來身子就調養得極好,「好生將養,自然無礙,只是莫讓側妃大喜大悲。」說完,便在案前寫起了方子,之後更是補了一句,「側妃氣血有虧,若是說話也不要太久。」

    趙晗應了。

    這位孫先生是元春娘家薦來的大夫,東家乃是戶部左侍郎林海,又因為元春當時所作所為,讓趙晗感激不已。因此面對這位大夫,趙晗都有點底氣不足,「先生不如在王府住上幾天?」說完,才「想起」看一看繼母劉娡的臉色。

    孫先生點頭道:「聽憑小王爺安排。」

    劉娡這會兒真是心亂如麻,甚至還帶著幾分心虛,想起女兒又是恨鐵不成鋼:女兒就是討債貨!她這回可是真心盼著元春趕緊痊癒,留個大夫看護一番,她如何肯說不?!

    等這邊妥當些,她還得趕回去看看女兒,然後再和趙晗一起審問關起來的下人們。

    元春喝了安神止痛的湯藥,這一夜依舊睡得挺香。而對於劉娡和趙晗而言,就又是個不眠之夜。

    劉娡從元春院子裡出來,便去探望下女兒。

    大姑娘這會兒小臉慘白,見母親到來連忙起身,可憐兮兮地喊了聲,「娘。」

    女兒但凡惹了禍,需要母親替她出頭的時候,總是這樣乖巧惹人疼……可這一回,劉娡心知,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

    劉娡只是太驕傲,說起頭腦,不比她的妯娌差,論眼光遠見肯定還在趙之楨生母淑妃之上。

    王府之中,女兒傻到給人做了槍,房中藏箭筒,更是傷了人……當時連她都驚出一身冷汗,想來丈夫必然暴怒:話說回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連家都看不好,誰相信他能治國安天下?此事傳出去,對丈夫的聲望必是一個打擊。

    這家她怕是管不成了,那她就好好管一管女兒吧。

    劉娡坐在女兒對面,大姑娘見狀便要往母親身邊扎,誰知劉娡冷聲道,「跪下。」

    大姑娘一愣,不情不願地跪在母親身上,卻還是小聲道,「娘,我知道錯了。」

    劉娡笑了笑,可這笑容怎麼看怎麼淒涼,「你不知道。」之後沉默了足有一盞茶的功夫,久得終於讓大姑娘心生怯意,她才再次開口,「你父親看重子嗣和血脈……我又只有你一個女兒。但你要記得,沒了你父親和我的看重,你什麼都不是。」

    這是自大姑娘懂事起,母親第一次跟她說重話,而且這一句話就把她說懵了。

    劉娡此時起身,吩咐門邊守著的兩個媽媽,「看好她,別又弄出什麼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丟人事兒。若不聽話,就綁住她,再餓上幾頓。」說完,連頭也不回,「什麼時候你真想明白自己錯在哪兒,我再來看你。」

    劉娡揚長而去,大姑娘乾脆跌在地上,放聲大哭:她怎麼不知道自己犯下大錯?可心裡總有僥倖,父母為了不讓家醜外揚,也會好生保住她的,怎知……母親如此狠心……

    大姑娘此刻淚如泉湧,抽噎聲不斷,而守著她的兩個媽媽壓根就無動於衷:連她們都知道大姑娘這回徹底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哪裡還會多嘴勸解,惹事上身?

    見過了女兒,劉娡只覺得全身無力,可「好兒子」趙晗還等著她一起審問下人。

    她深吸口氣,回房先用冷水洗了臉,重新換了衣裳:除了脂粉都蓋不住的氣色青白,又是個端莊明麗的王妃。她從鏡中收回目光,這

    這才帶著人來到她平素理事的廳堂。

    此時廳堂的地上已經跪了一個,趙晗就坐在正座下手,冷冷地盯著那個「罪人」。

    劉娡暗自出了口氣:還好,大爺還願意在外人前維護她的體面。

    趙晗見繼母到來,果然先行了禮。之後劉娡落座,輕聲道,「都交給你了。」

    趙晗點了點頭,再次轉向跪著的下人,聲音依舊平和,「非得嘴硬,連累全家老小,何必呢?」那些要錢不要命的貪婪之人,總是忘記銀錢再讓人紅眼,也得有命在,才能享用不是。

    這人原先的確是讓銀錢迷了眼,可這會兒早已經清醒過來,知道自己再不開口必定拖累家小——他一個下人,還能指望他背後那位大人為了救他,而徹底得罪王府嗎?

    於是這人定了定神,以五體投地狀供出了個人名。

    此人名姓一出,趙晗只覺得額頭一緊。劉娡不知此人身家背景,看趙晗的模樣也想到此事恐怕干係不小。

    劉娡還真猜著了,這人供出的人正是趙之楨的一位門客,曾經還獻過幾樣不錯的計策,而且這門客還是……太子薦來的!

    當你即將揭開黑幕之際,猛地發現竟陷入了個深不見底的陷阱。趙晗的鬱悶可想而知,但他腦子十分清楚,知道此事根本瞞不住,因此不管涉及到誰,都得照章辦事,綁過來好生問一問。

    話說,王府裡有幾個聖上和貴妃賞下的管事和丫頭——其他幾位皇子家中也是一樣。

    而聖上和貴妃賞下的這幾人在王府並不如何特殊,只是老實勤懇地辦差,也不到處打聽是非,而但凡王府出了大事兒,比如今天這件,聖上和貴妃才會把他們召回去,仔細問問事情始末。

    就在趙晗吩咐家丁再去拿人的時候,這幾位也已經分別站到了聖上和貴妃眼前:所以王府大姑娘那種自欺欺人的心思,真的可悲又可笑。

    只說向貴妃稟告的大丫頭就足夠言簡意賅了:大姑娘對王府大爺和側妃無禮,讓大爺說了幾句,十分不服氣,大姑娘身邊常年伺候的媽媽便挑唆說,側妃當年與理國公家的次子柳桓關係不一般。大姑娘自以為拿住了把柄,在院子吵吵嚷嚷,還說要拿繩子綁了側妃,除掉這個女人自己自盡也使得……

    聽到這裡,貴妃都扶住了額頭,「這丫頭真是越發不濟事!」

    這伶俐的大丫頭又道:「奴婢當時離大姑娘的院子挺遠,吵吵嚷嚷大姑娘做得出來,但後面的……怕是有人添油加醋。」

    貴妃歎道:「大姑娘的性子本宮見識過,六丫頭是她姑媽,都敢衝上來咬一口,她什麼不敢做?」

    六丫頭自然說的是貴妃親生的六公主。其實後面那些忒難聽的話,還真不是大姑娘所說,可她有了「前科」,也只得背上這個黑鍋了。

    這丫頭聞言,便不敢再為大姑娘說話,「大姑娘拉扯上了賈側妃,賈側妃懷著身子也得到王妃那兒自辯,結果她帶著人剛到,大姑娘便衝著她推倒了多寶架……大姑娘平時也愛摔東西出氣,偏偏這會兒大爺也抬腳進門……」

    王府~後~院轉眼都雞飛狗跳了,趙晗如何裝聾作啞?再說關住妹妹也是他的主意,於情於理他都得出面,結果……這妹妹果然給他送了「見面禮」。

    「多寶架的抽屜忽然彈開,竟從裡面飛了支箭出來,多虧賈側妃機靈……踹了大爺一腳,大爺身子一晃,這一箭便紮在了側妃肩上。幸虧側妃有喜,身邊丫頭婆子們護得緊,側妃身上又穿得極多,因此並無大礙,只是得修養些日子。」

    其實元春不只是穿得多,她還因為懷孕,胖了一大圈兒……可這箭若是刺到了身材略顯纖細的趙晗身上,可就禍福難料了。

    這丫頭十分仔細,還特地提醒了貴妃元春和趙晗的身量:元春在女子之中算是相當高挑了,而趙晗今年才十五歲,也就是說,扎到元春肩膀位置的「冷箭」,若是真射中了趙晗,傷處必在胸口!

    這幕後人心思的險惡,昭然若揭。

    與此同時,上書房裡的聖上聽完王府管事的稟報,臉色在燈光之下也顯得明暗不定:他不覺得這個局會是太子做的。太子要是這麼蠢,聖上早就廢了他了。

    此事其實挺好推測的,只需看看趙晗若有三長兩短誰會得利便是了。

    兒媳婦劉娡不可能,晗兒在她的「地盤」出事,她這輩子也就只能在佛堂裡度過餘生了。

    側妃賈氏亦不可能,她沒這個本事在王妃的院子裡買通這麼多人——因為大姑娘跟著王妃住,退一步說,賈氏更不會用柳桓來自污。

    至於太子,殺掉一個向來對自己恭敬有加的弟弟的嫡長子……有什麼好處啊?!失卻人望倒是板上釘釘。

    只有南邊那位早就在王府埋下釘子,只等這關鍵時刻驟然發作:原本聖上就是打算派老七到南邊平叛,可他再得知有人把老七即將掛帥南下的消息傳了出去,便立即改了主意。

    對聖上這位堂兄來說,若是七皇子做對手,兩軍對壘之間得知最喜愛的嫡子暴斃……這情景想想都挺讓南邊那位殿下興奮不已。

    若是不如他所願,七皇子去了北面,對付北狄人時心中大亂,北狄人勝上幾場,聖上難免焦頭爛額,也十分符合南邊這位殿下的心意。

    聖上不由長歎一聲,揮退眼前這位稟報的管事,叫來了乾清宮大總管,吩咐了幾句,這位大太監領命而去。

    早就想了卻性命,別再拖累丈夫女兒的劉娡母親看著眼前御賜的白綾,卻如釋重負:在她想來,聖上

    既然罰了她,想來就不會再牽連太廣,甚至是遷怒丈夫和女兒了。

    而王府之中,驚聞母親去世的劉娡,眼前一黑,直接昏了過去。

    作者有話要說:第二更。先一口氣更上兩章共八千字,晚上還有一章,字數應該也不會少~~——

    嗯,我個人在設定人物的時候,主角也不是全無缺點,而反派也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如果沒做到,那是因為我筆力不足,但我的初衷絕對是這樣。

    這樣的人物很真實,而且曹大就是這麼做的,於是他筆下的人物歷經百年,仍為大家津津樂道,更厲害的地方在於隨著年齡增長,越琢磨就越有味道:用才華和閱歷寫才是王道。

    可惜能有傳世之作的作家和藝術家,大部分人生都是be啊。

    ps,我比我表弟大七歲,他十五歲的時候大約也就一米六多一點,比我矮好大一塊兒,但現在已經一米八多了……

    再ps一下,那箭裡沒毒,主要原因是高效有機毒物暴露於空氣,很快就會氧化失效,在古代基本別想長期穩定的保存;至於無機劇毒物,比如砒霜一類,這玩意兒微溶於水,古代的提純工藝又不過硬,因此能附著在小小箭頭上的量,實在太小,傷到人也造不成什麼傷害。說白了,就是塗也白塗。

    砒霜想毒死人,在古代一般情況下只能靠吞服,而且古代對砒霜這類劇毒物的管制其實也挺嚴格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