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網游動漫 > 清平於世

正文 第47章 文 / 楓隨絮飄

    「秀兒,我上火了。」張逸舔著有些發乾發腫的唇,一臉抱怨地走到小灶,昨天大魚大肉的,又喝了酒,加之秋燥,她起來後就覺得嘴唇不舒服,照了鏡子才發現這嘴都腫了,「秀兒,你看,」手指了指嘴唇。

    沐秀兒正忙著做早飯,聽她這麼說,心裡就一陣發虛,轉過頭,看了看那顏色比往日顯深的唇,不禁有些後悔,她是真的只想親一下來著的,可是,親了一下就想再親一下,到後來,她也不知道怎麼了,就覺得光是貼著碰碰不夠,等回過神來,她已經含著這人的唇吸了好一會,這嘴變成現在這樣,除了秋燥上火外還有自己的大半功勞,心中發虛,忙說道:「你別舔,會越舔越干的,你先拿快濕巾子捂捂,我去娘那兒討些甘油回來,抹一抹就沒事了。」說完,解下了圍裙,也顧不上早飯,就往外走。

    張逸聽說這世界還有甘油,心放下了大半,走到一旁,擰了濕巾子捂在嘴上,眉微皺了一下,唇有些刺痛的感覺。

    沐秀兒匆匆忙忙的去,又急急忙忙的趕回來,進小灶時,見那人捂著嘴苦著張臉,卻還守著小灶上的粥,心裡冒出了幾分笑意:「甘油拿來了,你等一下。」說完,拿了一個空碗,舀了些水,再往裡頭倒了些甘油,攪了攪走到她的身邊:「來,我給你擦擦。」

    張逸忙配合地放下了巾子,嘴唇仿如塗了胭脂一般鮮紅,頭微微上抬。

    指尖在碗中沾了沾,隨後輕輕地在眼前人的唇上酥了些,指尖觸碰到那片柔軟時,不由得頓了一下,沐秀兒抿了抿嘴,又繼續沾了甘油給她擦。

    擦完後,張逸只覺得嘴裡有些發甜,剛要舔,就聽那人阻止道:「別舔,一會要是還覺得干,就再塗些。」

    張逸點了點頭,也不曉得是不是心理作用,似乎真的好多了,嘿嘿一笑:「秀兒這個真有用,要不你也擦擦,現在天燥容易上火,你先防著點。」見這人沒反應,心思微微一動,伸手往那碗裡沾了沾,指飛快地在她的唇上一抹。

    正是金秋豐收時節,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田里的事,家裡除了大人,只要能幹些活的孩童也都齊齊上陣,如此,私塾的課索性也就停了。

    喝了兩日銀丹草茶,又天天抹甘油,那鮮紅帶腫的唇總算是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不用去上課,書也早早的抄寫完了,張逸現在算是賦閒在家,這讓她不免有些無所事事的感覺。

    說實在的,沒網絡,沒小說,沒娛樂,宅真的是一件很難忍受的事,何況家裡還有一位永遠忙不停的賢惠人,她的這份空閒使得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好在,張逸還是能夠找到一些事來做的,這幾天她忙的就是家裡的那兩塊地。

    花田村的主要種植物有兩種,水稻和玉米,水稻在七月半就收割了,而玉米的收穫期正是現在,楊家這一年種的全是玉米,這會兒正該是忙碌的時候,張逸原本是打算出些錢僱傭短工來收糧的,不想,楊家卻又一次求上門,他們提出這活由他們家來幹,再三保證玉米一定能收完,還說工錢少一些也可以。

    一來是知道他們家處境艱難實在是需要這份工錢,二來,他們家包米樓小糧倉都是現成的,一事不煩二主,這前期後期的活都由他們來做也省心方便,這事不出意外就是雙盈,張逸同沐秀兒商量了一下,就點頭答應了。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張逸曉得自己在家,只有打擾沐秀兒做事的份兒,那人的性子是白天少縫幾針,晚上必定要補上的,與其害她跟著浪費光陰,倒不如自己到外面轉轉,她這個新進的小地主婆多少還是有些小市民的思想,眼下總算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皮,總覺得要去看看,那整片整片的莊稼可都是錢呀,定了方向就同媳婦說了一聲,出門了。

    剛到田邊,遠遠就瞧見自家的驢車停在路邊,正所謂好人有好報,當初買驢車不過是一時善心,卻不想,這會兒正幫上了大忙,張逸走了過去,驢車上已堆滿了才採摘下來的玉米,剛要往地裡望,從玉米地裡鑽出個小娃,正是楊家最小的兒子,只見他雙手提著個放滿玉米的竹籃,略有些吃力地向這邊走,「東家,」顯是看到了驢車邊的人,小娃兒忙恭敬地打了招呼。

    張逸看著這個才九歲就懂得為家計出力的懂事孩子,心中不禁有些感慨,家裡主要的勞動力沒了,要趕著收完這兩畝地的玉米,楊家媳婦帶著三個孩子每日起早貪黑的幹活,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話真是一點沒錯,想著,忙伸手幫了他一把,接過籃子把沉甸甸的玉米往車上倒。

    孩子用手抹了抹臉上的汗,道了聲謝,也不多話又提著空籃子往地裡鑽。

    不一會兒,地裡又走出個人,這次卻是楊家那十三歲的大姑娘,和弟弟不同,她看到張逸卻是先愣了一下,隨後也輕輕叫了一聲東家。

    張逸自然不會厚此薄彼,亦伸出手要去幫忙,小姑娘卻讓開了:「不勞東家,我自己來。」說完,她快速地走到車邊,自顧自地把玉米倒了進去。

    張逸對這小姑娘的印象並不太深,見她動作麻利,顯是農活做慣了的模樣,倒也沒再多說什麼,原以為她會和她的弟弟一樣,卸了東西就直接往地裡跑,沒想到她卻沒有走:「東家,您,要不要喝些水?」女孩問得有些猶豫。

    張逸見她表情略帶侷促地站在車邊,額頭上還蒙著一層汗,只道是她想喝水又顧著有人在邊上不好意思,忙搖了搖頭:「不用,我不渴的,你自己喝吧。」

    女孩子抿了抿唇,並沒有拿擺放著的水來喝,手握緊了空籃子的柄,想了一下,須臾,似沒話找話,又似保證一般開口說道:「東家,您放心,這玉米咱們一定會按時收完的。」

    這話一出口,落在張逸耳裡突地有些不自在,她是無聊才跑過來打發打發時間的,怎麼聽著卻好像是自己特意過來作監工的一般,想要開口解釋一下,又覺得有些欲蓋彌彰,只得訕訕一笑說道:「嗯,我曉得的。」

    接著,又是一陣沉默,正在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時候,遠處傳來了馬蹄聲。

    聽到動靜,張逸下意識地往那兒望,楊家姑娘也跟著轉過頭去看。

    只見地上起塵,幾輛馬車緩緩過來,雖看不真切,但這鄉下小地方,連牛車都難得見一輛,一隊馬車過來,不免就顯得有些招搖。

    由遠漸近,再細瞧,張逸這才看清那兒一共三輛車,那車前後還跟著兩個騎馬的男子,似是護衛的模樣,正待再看,只見那其中一個騎馬的人策馬超過了車隊,不一會兒到了跟前,來人輕輕一扯韁繩,停了下來,「這位兄弟,這驢車可是你的?」他的目光往路邊兩人身上一轉,開口問道。

    張逸吃不準對方是什麼人,但看這架勢不像是尋常人家,點了點頭,應聲道:「是我的。」

    那男子似早料到這答案,又說道:「那麼,就勞煩兄弟,把車往邊上靠些,這路窄,借過讓車隊過去。」此處的路正是連接幾個村莊通往城鎮的主道,因為平時車少,修得也不寬,兩車若是並排就一定要有一方貼著田埂相讓。

    不遠處,那馬車隊已減慢了速度,似乎就在等驢車讓開。

    既然,眼前這人說得客氣,張逸自然也不會為難人家,她不二話,走到車邊,拉著小呆往邊上靠了些。

    那男子見他讓了路,拱手又道了一聲謝,半轉過身,揮了揮手,那駕車的得了信,一揚鞭,車速又加快了。

    張逸緊靠了田梗站著,那三輛馬車緩緩從身前駛過,她這才看清楚了這幾輛車,車子倒也沒什麼貴重的裝飾,但只看那車廂大小還有那刷得光亮的漆,就曉得這車比順子駕回來的那輛,高了不止一個檔次,看來裡頭坐的人必是出於富貴之家。如此,就不由得在心中暗暗猜測了一番他們的去向,從這裡過去,就是花田村,可村裡頭的人,哪家也不像是會和這樣的人有關係的,思來想去,只得出一個結論興許只是路過的。

    等那行人遠去了,張逸也就不再深想,正打算把小呆拉回道上,不想腳一個踩空,陷入了軟綿綿的泥地裡,忙底頭看,因為這裡的地不在河道邊上,為了方便引水四周挖了水溝,昨兒夜裡下過一場雨,這會兒溝裡不免積了淤泥,這下可中招了。

    張逸暗叫了一聲晦氣,手拉著韁繩,借力抽回了腳,這才穿沒幾天的鞋被污了大半,等站回到了實地上,忙又甩又蹭的,可哪兒又弄得乾淨。

    站在一旁的楊家姑娘將這一切看在眼中,她抿唇想了想,猶豫了片刻才開口道:「東家,這泥甩不掉的,要不,你駕驢車去我家裡洗洗吧,」頓了一下又繼續道:「這玉米也該運回去些,正好順道的。」

    聽到這話,張逸才停下了動作,這兒離自己家有些遠,就這麼一路走回去肯定不行,去楊家倒也不失為一個法子,於是點了點頭:「這樣也好,就按你說的辦,不過,要不要同你娘說一聲?」

    楊家姑娘聽他同意了,這會兒倒沒了之前的扭捏:「嗯,東家您等一下,我這就去和我娘說。」她說完提著籃子轉身就往田里跑了去。

    沐秀兒正在家裡做針線,過了中秋就要入冬了,這天冷得快,老話常說一場秋雨一場涼,這昨兒才下了一場雨,天立馬就涼了不少,這棉襖比不得單衣,做起來沒那麼快,她得在天真正的冷下來前趕製好。

    張逸愛潔,衣服時常要換洗,總不能讓她和村裡的那些大老爺們一樣,一身棉襖裹一個冬天不換,沐秀兒仔細算過買來的料子和棉花,能夠做三身,也不怕她沒得換。

    坐了大半天,身子不免有些發僵,沐秀兒把針插到了做到一半的衣服上,手扶著脖子扭了扭,眼兒往窗外瞅,看了看天,不知不覺竟然已經快過申時了。

    細算算,吃了午飯張逸就出去了,說是看看地逛一圈就回來,怎地這會兒還沒有回來。

    沐秀兒是知道張逸性子的,別看她這個人平時和人有說有笑的,看著挺隨和,其實骨子裡不怎麼愛主動搭理人,出去串門子嘮嗑這樣的事絕不會做,都這麼許久,難道她閒不住下地幫人幹活了?想到那人平時那樣兒,哪裡是個會幹農活的,想到此,就有些不放心。

    想著,沐秀兒徹底熄了繼續做針線的心思,把東西都收拾歸置好,站了起來,去看看也好,要是那人曉得自己特意去接她,應該也會開心的吧。

    突地記起當年,娘帶著自己出門等爹爹時,總先要對著鏡子照一番,沐秀兒心思一動,拿起了放在櫃上的銅鏡。

    鎖上了門,往村口去,才走到半路,迎面遇上了花家的二嬸娘,「這不是秀兒嘛,上哪兒去呀?」這位也算是村裡比較有名的人物,最出名的就是她的那張嘴。

    「二嬸子,我這是去地裡瞅瞅。」沐秀兒雖不太喜歡這人,但她總是長輩,也就停下了腳步,應了她一聲。

    「是去地裡呀。」那花二嬸面上帶著笑,可心裡頭卻辟里啪啦的,這世上就有這樣的人兒,總見不得人好,彷彿人家過得不好她就能多出幾兩銀子般,「唉,這女人呀,還得嫁個好男人,當出方家那樣對你,如今你可算是出頭了。」

    自是聽得懂那話裡隱含著的刺意,沐秀兒只淡笑不接話。

    花二嬸也不在乎對方不吱聲,自顧自又繼續說道:「不過,要說到嫁人,眼下看來,咱們村嫁得最好的還算是燕秋。」

    乍聽到燕秋二字,沐秀兒頓時一愣,恍了下神後,立即回過味來,她察覺到了話中不對的地方,燕秋姐做的是妾,她離開後,村裡三姑六婆有哪個會說她好,那花二嬸就算是想拿話刺自己,也不會誇燕秋姐才是,心中存了疑惑,難得的主動問道:「嬸子這話怎麼說?可是聽到了燕秋姐的信兒?」

    那花二嬸似就等著她這一問,忙接了話:「哪是聽說,是親眼瞧見的。」

    「瞧見?」沐秀兒心中一動,忙追問道。

    「是呀,」花二嬸見她上道,有些得意地繼續講:「你不曉得嗎?燕秋今兒回村省親了。」說到這裡停了停。

    回來了,沐秀兒聽到這消息,又驚又喜:「真的?」

    「自然是真的,嘖嘖,你是沒瞧見,燕秋回來那架勢,三輛馬車,穿金戴銀,身邊還有丫頭婆子隨行伺候,哦,還有兩個護衛呢。」花二嬸一長串說個不停。

    沐秀兒聽得仔細,從話裡得知燕秋姐過得不錯,心裡只覺得一陣喜歡也踏實了不少。

    「嘿,到底是嫁到寶貴人家的,雖然是個妾,可這排場,你是沒瞧見那大馬車,這一比,順子那輛算得什麼,他就算開了鋪子,怕一輩子也賺不到那麼多的錢。」這會兒,話風又轉了。

    沐秀兒卻再沒有心思去聽那些話,這會兒,只想著去見見燕秋姐,想親眼看看她,看看她是不是真的過得如同她人嘴中那般風光,也想親口問問她,問問她過得好不好,想著就再也站不住了,顧不得禮數,打斷道:「嬸子,這天也不早了,我還得到地裡,再遲,回來就趕不上做飯了,這話下回咱們再說,我這就先過去了。」說完,福了福,快步向前走去。

    「呸,急著投胎去嗎?」花二嬸話還沒說夠,就這麼被人涼在這兒,心頭一陣氣惱,看著那遠去的背影,啐了一口就轉身走了。

    沐秀兒一路疾步而行,到了沈家門前這才停了下來,呼吸微微帶著些喘,她抬眼兒望去,果然如花二嬸說的那樣,在沈家院門前停了三輛馬車。

    燕秋姐是真的回來了呢,沐秀兒一雙眼兒緊緊盯著那關閉著的門,她只覺得心重重地跳著,彷彿回到了多年以前。

    作者有話要說:ok,大家新年快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