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浮沉往事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宣德召對 文 / 王三木

    東吳泰寧六年,韓言憑藉著在淮泗的赫赫戰功,被封以一等毅勇伯,於壽春建立淮西行轅,以韓言為都督,總督淮西諸路軍馬。朝廷給予足額錢糧,支持他整備擴軍。

    殿議之時,不乏大臣以韓言年紀尚輕為由,反對其全權經略淮西諸軍事,對於其擴軍整備一事,更是不予支持。

    李濼只淡淡道:「壽春浴血之際,不知汝輩這般年長者,何在?」

    眾人羞愧,加上淮西經壽春一戰,韓言威望已是深入人心,建立淮西行轅一事,終成定局。

    而韓言,也成為了東吳史上,最為年輕的一鎮都督。

    早朝結束之後,韓言被招到宣德殿中,李濼此時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著幾封奏折,臉上有些蒼白之色,估計是在昨夜批閱奏折太晚的緣故。

    李濼今年四十有三,乃是東吳先帝第六子。當年最有希望繼承大統的榮親王李治戰死在十年前的壽春大戰。眾多皇子眼見帝位有望,紛紛使出手段,前前後後加入太子之位爭奪的皇子竟是有十一位之多。當時朝堂真是步步驚心,不少早上還是紫綬玉帶的部堂高官,下了早朝便是流放千里,發配嶺南。便是同宗同源的世家子弟,為了免於將注碼下錯,也是多個籃子裡放了雞蛋。當真是人心惶惶。

    而李濼當時身名未顯。雖然以皇子的身份掌管著刑部,但是大多官員都是出自世家門下,李濼並不能完全掌握刑部。比起得到已故方家支持的大皇子李淵、執掌吏部,與蘇家結好的四皇子李沐、執掌兵部、岳父為京城禁軍都督的八皇子李湯等皇子。李濼不具有任何優勢。

    但是事情的結局出乎了當時所有人的意料,皇帝臨終之際本是屬意四皇子李沐,誰知被八皇子李湯提前得到消息,連夜召集禁軍發難,就在這宣德殿前。數千東吳子弟戰成一團,李湯手刃李沐,逼著先帝退位,立自己為帝。

    大皇子李淵不甘於失敗,連夜調集方家在建業周邊的力量,連同自己散養的死士,一起攻打皇宮。

    那一場混戰當真是血流成河,不僅李湯、李淵大打出手,李沐一方殘餘力量及其他皇子的勢力更是渾水摸魚。

    最後李湯、李淵在內的八名皇子全部葬身在那一役之中,皇室精華毀於一旦。此時李濼反而成為了皇位最有力的繼承者。

    即位之後的李濼,數年隱忍,對於世家在朝堂上的動作也是置之不理,但是隱忍之下,終有淮泗數場大捷,方家覆滅。

    正在閱讀奏章的李濼擺了擺手,讓正準備施禮的韓言不必多禮,又叫內侍給了韓言一把椅子坐下,然後又看起了奏折,沒再說話。

    韓言也不著急,只是靜靜看著宣德殿的佈置,之前早朝,已宣佈了自己入主淮西之事,北唐經此一役,短時間內不會再有動作,接下來,應該是要好好發展了。

    李濼輕輕放下手裡的奏折,抬頭看了韓言一眼,嘴角慢慢綻開笑意:「到底是決死淮泗的少年將軍,氣度從容。來,給朕說說,你在淮泗大敗白憲的風光。」

    「當時襄陽戰事急迫,白憲又失了糧草,才會退去。」韓言肅容道:「若論用兵,白憲當是天下第一無疑,只是他畢竟掌軍未久,入城之後無法約束部隊,才有一場大敗。當時勝負,微臣不過是佔了四成而已。

    「你倒是勝而不驕……」李濼知道韓言所說乃是實情,壽春一戰,如今看來自是風光無限。韓言憑著兩個草草成軍的混協軍,萬餘人馬,卻擊退了北唐白憲的上十萬大軍。只是其中凶險,更是非比尋常。他輕輕笑道:「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吳人十萬軍。當年誓言,你片刻不忘,好!「

    「全賴陛下栽培。「

    「那是你自己驚采絕艷。「李濼擺了擺手,笑著看向韓言,道:「這百多年來,歷代先賢名將,不知多少次戰過淮泗,但是一敗再敗。熙寧年間,朝廷五十餘萬大軍攻略淮泗,但是最後依舊慘敗而還。五十萬江東子弟最後過長江者不足十萬,當真是痛徹心扉。此次若不是你死守壽春,如今淮泗,真不知是誰家天下。」

    「北唐在淮泗殺人盈野,只要朝廷振臂高呼,必定從者如流。」

    「那依你看,我們和北唐,到底有多少差距?」

    韓言早有準備,緩緩說道:「臣去洛陽之時,一路所見,皆是北唐整軍備戰的模樣。趙氏一族以武立國,朝中入主內閣的大多是軍旅出身。民間對於從軍一事也是非常熱衷,基本上家家都有在職的軍人。北唐常年征戰的軍隊百萬以上,河北、河東等地更是常年征戰,兵鋒磨礪,大多都是精兵。便是尋常軍旅,戰力也是勝出我大吳不少。而且趙德昭在民間極有威望,若是事有非常,以趙德昭的威望,隨時可以將軍隊擴充到兩百萬之多。江淮一線水網密佈,我們還能佔據些許地利擊退唐軍,但是中原一帶地勢平坦,若無十分把握,我們很難在中原戰場正面戰勝北唐。」

    「如此說來,進取中原豈非是癡人說夢?」

    「不然,北唐雖是佔據絕對優勢,但其內部也是隱患多多。」韓言目光堅定,緩緩說道:「只要我們練兵數年,等天下有變,出一路奇兵,未必沒有獲勝的可能。

    「哦?」李濼不由提高了些興致。雖說如今朝中最緊要的是依舊是和世家的爭鬥,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但身為帝王,自然要眼觀全局,不能將目光陷於一城一池之的失。更何況自李氏南渡以來,哪一個李家兒郎不想北伐中原,中興大吳,完成那千古偉業。

    只是如今北唐勢大,淮河以北幾乎遍插北唐旗幟。這中興之夢不免有些遙遠。可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今韓言重新恢復淮泗,也不免讓李濼心中,燃起無限希望。

    「你倒說說看,如今北唐有哪些隱患,又該如何出一路奇兵?」

    「趙德昭雖然雄才大略,但是當年上台卻是血腥手段,並非平安天子。其人血統並非十分尊貴,在趙氏之中,不乏將其看輕之人。只是這些年趙德昭南征北伐,威名赫赫。這些人沒有機會罷了。北唐雖雄踞北方,但是關外異族這些年也是頻頻異動,汪古、乃蠻、契丹等部少則擁甲數萬,多則十數萬乃至數十萬馬上勇士。趙德昭自當年關中大戰後,便不斷抽調各大軍區兵力西調。例如燕京一地,十年前,行轅都督擁兵近四十萬。如今,便是連半數都不到了。趙德昭一心想要一統天下,西京的時雋絕不會輕動,但是此番襄陽軍傷筋動骨,白憲又是折兵數萬。趙德昭除了練兵之外,必定會再從暫時沒有戰事的燕京一線再度抽調兵力。到時北方天下,實在是不知會成為誰家天下。」

    「燕京一帶穩如泰山,關外的那些胡人豈能輕易得手?」

    「從來都只有不落的將軍,沒有不破的城池。」韓言目光沉沉,慢慢道:「這些胡人自小便在馬背上生長,弓馬嫻熟,乃是天生的戰士。北唐以武立國,這些年隨著他們在南線戰場的逐步推進,那些想憑著軍功博前程的軍官大多南下。像李繼業、白憲這等名將幾乎全部聚集在了南線,這大意之下,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而且臣在洛陽之時,也見過不少在中原買賣的胡人。數百年來,胡人都夢想再入中原,重現昔年光景。所以,以臣看來,胡人未必沒有入關的實力。而河北乃是趙氏根基所在,不少趙氏子弟都居住在此。若是胡人從中選出一個來做傀儡。這北國江山……」

    李濼微微沉吟,韓言如今說這些雖然有些天方夜譚,但是關外局勢,確實也有愈演愈烈的樣勢。安排在北邊的探子也是不時傳來胡人蠢蠢欲動的消息。「那這奇兵,又在何處?「

    「江南雖然少騎兵,不能在馬上和北唐一較高低。但是水師甲於天下。這些年北唐雖然也在籌建水師,但是其重心一直都在關中,北方士卒更是大多不習水戰。若皇上遣數路水師兵馬,攻略山東、淮北、河北沿海,必定能夠有所斬獲。「

    韓言神色從容,只是目光中隱隱已有飛揚之色」到時大軍北伐,再有水師從沿海靠岸,襲其敵後,斷絕糧草。必定功成。天下之勢,川蜀、東南、關中、河北向為四角,得天下者莫不是發跡於四角而爭雄於天下。如今趙氏立足於中原,急切之間不可圖謀,然山東一地卻稍顯薄弱。「

    年輕的將軍緩步走到殿內懸掛的巨大地圖之前,指著地圖上介於東南、河北之間的地方緩緩說道:「山東爭勝之地在其中南之低山丘陵,以此為核心,東面臨海,其餘三面皆是平原。濟南、青州、曹州、德州,依山臨河,扼守四方。黃河縱貫其北部地區,運河貫穿南北,開鑿泗水便可溝通長江、黃河。以水師出海,登州便可為退路。用重兵守衛德州,便可抵禦北方唐軍。以南攻北,山東必是爭雄之地。如今淮泗尚有徐州大營、楚州、泗州上十萬唐軍,趙德昭一心想要西南,必不至於在淮泗、山東增兵。只待天下有變,臣願領兵十萬,替皇上拿下淮北,進取山東。「

    韓言的目光看向高高在上的東吳皇帝,一字一頓道:「而後練兵十年,足以馬踏中原,覆滅北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