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義結金蘭 文 / 異史山人
明明自己有,卻借別人手抄自己的看。借也就罷了,但是看他那樣子,似乎是如果許采文不給他,他當場都能給跪了。
不明白,不理解,甚至懷疑自己頭兒是不是腦袋壞掉了。
不過他們又如何能理解燕赤霞。自從得了那書那劍,燕赤霞便知道那是好東西。但是,好東西不是你知道就完了的,還需要你悟出來。
後來用燕赤霞自己的話說,這書自己只看到了,「上清紫霞虛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閒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變萬神……」,這樣的文字,卻怎麼也抓不住要點,可是許采文的手抄本不同,他從中看到了更多。
掌心雷
咒:天地無極,乾坤借法。
御劍術
咒:龍嘯九天,萬劍齊飛——浩天正氣,萬法歸宗——劍歸無極
御劍飛行
咒:龍嘯九天,御劍飛行
萬劍齊飛
咒:般若波羅蜜,神劍伏妖
元神出竅
咒:無名無相,不虛不實,金身不滅,元神出竅。
日月神劍(需要狀態:元神出竅)
咒:般若波羅蜜,天地無極,乾坤借法。
符法
咒:般若波羅蜜
同樣自己還領悟出了:
驅魔箭
咒:般若波羅蜜
驅魔釘
咒:般若波羅蜜
……
一邊是看也看不懂,一邊是這麼多的法咒能力,如果你是燕赤霞,你會不會求看?
他能想到問一聲,已經是定力極好了。畢竟現在的燕赤霞也就會個天聽術罷了。
反倒是許采文對燕赤霞的激動很好理解,作為閱讀抄錄《黃庭經》的人,他自然是知道這書的威能。老實說,如果沒有天運推衍術,他也認不得那書。
這與書的好壞無關,乃是修為境界的問題。
以他們現在修為境界,去看聖人書寫如道的大綱,就好比讓育嬰班的孩子們去看去理解量子學一樣。哪怕這孩子再天才,他或她所能理解的部分也僅僅是上面的圖畫。
許采文把他理解的圖畫,結合自己對道的感悟與能力,便形成了他現在的手抄本。
由於許采文的修為道行並不高,所以他寫出來的東西,燕赤霞才可以理解,才可以有所感悟。
當然,由於他是從許采文的手抄本中理解感悟的,所以說他現在算是在偷學許采文的本事。
「好啊!若非燕大哥借我書看,我也寫不出這書來。」不過許采文沒有拒絕。就和燕赤霞對他心生好感一樣,他同樣也喜歡燕赤霞,所以他不在意燕赤霞在他這兒學到了什麼。
這非是了結因果,這是「興之所致,則教;興散則不教」的逍遙心態,道之傳承,道之感悟。
不能明白,不能理解的,則是以為許采文在莫名其妙。明明是抄書,又怎麼變寫了?
「頭兒,也借我看看?」王二開口問道。眼珠子轉個不停,就像一頭偷雞的黃鼠狼一般。
許采文卻攔住了他,說:「你不能看。」
「為什麼我不能看?」王二氣憤道,「你也是抄頭兒的。」
燕赤霞說:「你確實不能看。這是許相公的感悟。我得書許久,上面每一個字,我都認識,但是我卻讀不了,也理解不了。若非許相公做出了書解,我恐怕依然只能當廢書了。」說著他對許采文躬身抱拳,表示感激之情。
「燕大哥客氣了,若非燕大哥信的過我,不分門戶之見,借書我看,我就是想寫,也是寫不出來的。」許采文笑著說。
他現在的心情極好。非得非失,就僅僅是心情好。
拿的起,放的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說的便是這樣的心態。
燕赤霞想了一下,說:「許相公,你看,咱們倆義結金蘭可好?」
燕赤霞實在是喜歡許采文,不由提出了義結金蘭的想法。
捕人與武者不同,做了捕人,也就意味著他認可了朝庭對文武的劃分,而在朝庭的劃分中,捕快是不如士子的。
雖說由於戰亂,這時代的捕快還遠不是以後的賤業,但是也就比童生好點兒,在朝庭的劃分中,甚至比不上秀才,就更加不用說舉人進士了。
不過在外人看來,許采文就是一小小的童生,是絕對不如捕頭的。說的難聽一點兒,有個名震天下的捕頭大哥,所有人都會高看他一眼,一開口便會說:「那許采文啊!是,真好運!認了個捕頭大哥。」
至於許采文以後秀才、舉人什麼的……
嗤!他們笑了。以後的事,誰又說的準?也許他一輩子也考不上呢?這種事實在是太正常了。
「好,我也有此意!」許采文沒有拒絕,反而非常高興。
「這個,能不能加我一個。」許是受他們的氣氛影響,寧采臣竟然也想加入進來。
呃?他?許采文有心考慮一下,但是燕赤霞卻哈哈應了。「好,好!你們書生願意認我這個大老粗,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岳虎打算開口說什麼,卻讓岳楓一把拉住。
岳楓是絕對不會同意與許采文做兄妹的。
三人結拜,立即開始。
自打《三國演義》大行於世,桃園三結拜便深入人心。
比起官二代曹操,官三代的孫權,劉備兄弟三人才是真正的**絲逆襲。
如果是太平盛世,曹操孫權依然可以過的極好,但是劉備,不過是一賣草鞋,運氣再好,也不過是開家鞋店什麼的,與張飛一樣做商賈,如果運氣差一點兒,不知道哪一天就讓某個官二代踩了。而關羽,由於殺了人,大概免不了菜市口一刀。
這樣的人物卻逆襲了,自然是深受下層人民的喜愛。
一切依足了《三國演義》所寫,三人跪拜天地,三叩敬酒,報了名姓,通了年齡,燕赤霞(二十二),寧采臣(18),許采文(16),許采文最小。
當然這也就是原許采文的年齡,如果加上他上一世的年齡,他絕對可以做大哥的。
以天地為證結為異姓兄弟。
「不……」
正欲發誓,寧采臣卻更大聲,更快速道:「不求同生,不求同死,但求成為兄弟!」
發完誓,寧采臣解釋說:「劉備他們太悲慘了,好容易立了家業,恢復了門楣,卻應了同死之誓,老天何其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