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清人

正文 第三十一章 鳴巖寺的福音 文 / 馮永姣

    這一年的暑假過的驚人的緩慢,兩個多月的時間,除了偶爾可以偷偷的被何藍藍拉出去玩就是陪著小川在家裡面看看書、發發呆,或者找個機會溜回鄉下回去小院,再或者上山找尋外公的遺跡;有時候算是一種探險,有時候是為了滿足自身而來的孤獨感。

    母親在醫院裡面呆了一個星期便回了家,期間我從沒動過心思去探望她,小川倒是勸過我幾次,也有那麼幾次我差點被打動了,但思慮過後我還是沒能如小川的願,我會在某個靜悄悄的夜裡或者清早告訴他:

    「她是被我氣倒的,要是再見到我肯定會加重病情的。」

    「好像也是,——可是我昨天去看她,她心情也沒那麼糟啊!她還問我你在家幹嘛呢?」

    「那你怎麼說。」

    「我就說你在家陪我看書寫字很乖。」

    我摸摸他的頭,笑著告訴他:

    「你真好。」

    「那你去醫院看她唄。」

    「不去,我回房了。」

    像這樣勸我的,其實不止小川一個,還有爸爸,杏姨,何藍藍。但我好像也是鐵了心,我甚至都不知道她住在哪個醫院。

    母親出院的那天,我故意沒在家,找個借口說是去了書店看書,那些長輩也就沒有說我什麼,畢竟,這個年級的孩子,愛讀書勝於一切。而我,也真的去了書店,沒有學習的壓力下,我還是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這樣空閒的時光裡,我不分晝夜的泡在小說裡,好像這個城市的書店被我逛的差不多了;但即使是這樣,我一次都沒遇見過熟人,哪怕是半生半熟的人。每次離開書店的時候會有一種低低的失落,每次踏出家門準備去書店的路上都是滿滿的期待。

    夏明告訴我,這個城市的西南方向有一座山,山上有座香火還不錯的寺廟,叫鳴巖寺,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

    「我怎麼從來沒聽過。」

    「我也是在車上聽一個老婦女說的,應該還沒有被發展成一個景點所以知道的人就少。你也不信佛,又不愛出去玩,不知道也是情理之中。」

    「是嗎?」

    「那當然。」

    我不知道夏明回答的「當然」是真覺得我不愛出去玩,還是我不知道是情理之中,但我的問題問的只是——「我真的不愛出去玩嗎?」

    打心裡來說,我真的不是個不愛出去玩的人,只是沒人陪,也不知道去哪裡玩罷了。記得還是在鄉下的時候,不上課的假期裡面我都會和周邊的小夥伴們出去玩,去池塘裡面釣魚釣蝦,遇上接近乾涸的池塘就直接捲起褲腳,像個漢子一樣的下池塘撈魚蝦,然後滿身是泥的在裡面打水仗,更小的時候常常因為個子小像掉進水裡一樣哇哇大哭,然後等待著稍大些的孩子來救我;那時候的我們還喜歡放風箏,找一片沒有電線桿的曠野,四五個人拉著被放長的風箏比誰的本事好;鄉下有一種野果子叫桑果子,橢圓形,深紫色的,一粒一粒的放進嘴裡,有點甜有點酸,成熟的季節總是不等我們吃到它就直接落在了地上,那時候我們曾來沒想過是那些小小的枝葉已經撐不住著厚實的果肉的重量。村子的後面有一座大水庫,水庫臨岸的地方長出很多水杉,無論太陽照在哪個方向都顯得格外的漂亮,我們成群的小夥伴就坐在稻田的岸邊把腳伸進水裡享受著經久不厭的鄉土氣息,感受著落日映在湖面上的美好,帶著燦爛的笑聲,訴說著夢裡的童瑤。

    我把這些屬於童年裡面的美好說給很多人聽,但沒有人可以像夏明一樣陪我聊著,一同感受著,然後分享著他類似的童年;只是因為夏明和我來自一樣的地方,叫做家鄉。

    「都是小時候的事了,再懷念也回不去那樣的年紀,單純沒有顧慮。」

    「是啊,每次和別人說起的時候,就好像是我一個人在自導自演,沒有生在其中的人根本感受不到我們小時候的樂趣。」

    夏明意味深長的看著我,過了很長時間才告訴我:

    「顧井桐,這就是長大;就這是人生;沒有固定的軌跡存活著才會有多彩,才會在失落之後遇見驚喜。」

    我並沒有附和著他此時的多愁善感,而是打笑了他一番:

    「夏明哥,你現在說起話來怎麼縐縐的,像個落魄的詩人。」

    他也是一聲苦笑,

    「是嗎?可能是經歷的多了,懂得就多了。等你長到我的這個年紀,你也會這樣的。」

    「嗯——或許吧。」

    在暑假的最後幾天,我一個人去了鳴巖寺。

    鳴巖寺在鳴巖山的半山腰,儘管只在半山腰,但一路爬上山去,還是要些力氣的。我想這裡之所以還沒有被開發成景點的原因全賴它曲折陡峭的地形,時而悠遠的上坡伴著密密林蔭,時而荒涼如塞外亂石橫生的陡峭樓梯,山中有飛禽,有人煙,也有少許行人。

    其實在鄉下,也有這樣的一座山,很小的時候隨大人爬上去過;聽老人說,這山裡本來是有一座廟的,也是香火旺盛,還有好幾個和尚,後來日本人入侵,從飛機上投炸彈把這裡炸成了平地,還炸出了一個很大的坑;我從沒見過那個坑,也不知道那坑到底有多大,更不知道這樣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八月末的天氣要涼爽的多,偶爾還伴隨絲絲微風,這樣緩緩遲遲的爬上去太陽也已升的老高,今天的香客並不是很多,沿途走下來也沒見著穿著僧袍的和尚;在寺的門口買了幾柱香,學著大人的模樣找個燭火正盛的地方點

    燃然後虔誠的向四方彎腰作揖,再找個喜歡的佛像拜上一拜,禱告一下,求他保佑自己萬事平安,歲月靜好。

    求了很久才立起身來走出大殿,把還在燃著的香插在香爐上。這個儀式就算結束了。再往大殿裡面走,就會看見一個像彌勒佛似的胖和尚坐在那和香客說些什麼,走進看才知道這是在抽籤算卦。沒忍得住好奇就要了一筒抽籤;胖和尚說,要先交二十元簽才能給我,我也是想都沒想就掏了錢給他,然後跪在佛像前搗鼓著,搗鼓了很久才搗鼓出一隻簽,上面是一串數字——第一百八十二簽;胖和尚看了一眼,說是好簽,就去拿了相對應的註解來。

    胖和尚念了一首詩,然後問我求什麼,我一時語塞沒明白,旁邊的香客倒是善意的提醒我,是求學業呢,家庭呢,還是姻緣。

    我也沒什麼猶豫就說了是學業;胖和尚是這麼跟我註解的:這是一個上簽,說的是做事做人都很順利,常會遇到貴人相助,再困難的事都會有解決的時候,不管是現在的學業還是今後的仕途,都有曲徑通幽的運氣,但是這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凡事還是要多努力,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這樣說來,我也算是個幸運的人,映照一下自己的人生,或許如此。胖和尚把剛剛念的詩給了我,我反覆推敲著這首詩,還有胖和尚說的話,總覺得以後的人生或許要平坦舒暢的多。

    「萬物且團圓,才仕有貴遷。非要平青雲,一來又一往。」

    後來我把這首詩念給夏明聽,他卻告訴我,

    「什麼一來一往的,努力?老天不待見你,再努力也沒用。」我本滿腔熱血的發誓要努力讀書,就被這句話打擊的無所適從。

    「既然你這麼說,那你還讓我去山上燒香?」

    「誰讓你去了,我只是告訴你那有坐山,山上有座廟,廟裡香火還不錯,自己傻,跑去燒香拜佛,你知道許願了還要還願嗎?」

    「還願?那我還要再去嗎?」

    「對啊,要不然許的願就不成真,不靈。」

    「哦,那這首詩還靈嗎?」

    「不知道。不過應該——靈吧,你要是信的話。」

    去鳴巖寺之前,我從來沒想過信命這種事,我甚至也從沒想過關於命運,關於長久的人生;我既不是何藍藍那樣單純的只想舒適的過著每一天,也不是像衛沙沙那樣滿腔抱負的憂思著未來,我恰好是她們的中間人,既不舒坦也不憂思,那又是什麼呢,有一種詞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叫行屍走肉。

    那是夏明曾經形容過他身邊人的詞,如今我能聯想到自己身上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因為畢竟這樣的人被我深深的嫌棄不屑過。但我還是不肯從心裡承認我就是這樣的人,起碼我還在讀書,會考試,會做習題,會去書店,起碼我還會去燒香拜佛為自己祈福。如果加上這些,還要把我歸為行屍走肉的話,那這個世界實在太驚悚了。

    我把這些我所能想到的話寫下來,寫給趙空;為自己辯駁,為自己平反,為自己叫屈;但寫到最後我卻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寫這些,這些也許是現實中的我,趙空根本就感受不到,他不是上帝,不是能左右我命運的人,那他又怎麼能瞭解我真正的人生,我真正的情感寄托,什麼才是我想要的,什麼才是我在乎像得到的我討厭誰,喜歡誰;

    而這些的所有所有,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因為我從不敢承認最真實的自己就像我從不會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喜歡顧謹生。

    也許是因為還顧忌他是我叔,有血緣關係的叔叔;也許是自己還沒意識到原來這種感覺、這種在乎、這種發瘋的想念,叫做喜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