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文 / 天宇星
第八章這是一位曾流落外地的茅坑前輩給我們講述的一段"飛虎隊"與中**民抗擊日本法西斯紀事讓我們記住這個日子: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東京灣內美國"密蘇里"號軍艦甲板上簽署投降書,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51年8月13日發佈通告,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陳納德與"飛虎隊"
1941年,美國空軍退役上尉陳納德,在目睹了日本法西斯對中國的狂轟濫炸後,回到美國組成了一支300多人的志願航空隊.當年7月,這支航空隊從美國啟程來到中國.幾個月後,經過短暫訓練的美國飛行員們在陳納德的指揮下與日軍展開了空戰.由於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又被人們叫做"飛虎隊".三十多年來,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抗戰史陸續被披露,陳納德與飛虎隊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獲得高度的評價.不少倖存的原飛虎隊員回到中國,不畏艱險尋找飛機殘骸和戰友遺骨.1941年12月20日,在雲南昆明附近上空一場漂亮的戰鬥中,10架日機當場被擊落6架傷3架,而志願航空隊只有一架受傷.全中國的報紙都在頭版報道了這次空戰,激怒的中國人用"展開雙翅的老虎"來形容陳納德和他的志願航空隊.從此,這支飛行隊就有了"飛虎隊"的美稱.從1941年12月到1942年7月的200多天時間裡,飛虎隊共進行了50多次空戰,擊落日本飛機297架,而他自己損失12架,這是整個二戰期間最輝煌的戰果.1942年4月8日,陳納德被美國政府授予准將軍銜.3個月後,志願航空隊正式納入美國陸軍現役軍隊,編為第十四航空隊,陳納德被任命為少將司令官.擴編後的航空隊仍被中國人習慣地稱為"飛虎隊",並繼續在日軍飛機活動的中國領空作戰.1943年3月以後,飛虎隊創造了更為輝煌的戰績,共擊落敵機2600架,擊沉或重創敵軍艦44艘,擊斃日軍官兵6萬多人.陳納德率領的飛虎隊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崇敬,也得到了中國人民的幫助.為了使飛虎隊能安全起降,中國老百姓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用最原始的工具為他們修築了100多個臨時機場,許多中國人冒著生命危險為飛虎隊收集情報,使他們能準確地掌握敵人的動向.正像陳納德在他的回憶錄中所寫的那樣:"在戰爭期間,沒有一個中國人拒絕對美國飛行員的幫助."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女記者陳香梅被派往採訪飛虎將軍陳納德.正是這次採訪,為他們後來的傳奇故事留下了伏筆.
陳香梅1925年6月23日生於北平,父親和母親均在國外讀過書。1937年「七七事變」後,陳香梅隨全家流亡香港,4年後香港被日軍佔領,她在母親去世、父親遠在美國任職的情況下,和姐姐一起帶著小妹妹們跟隨流亡隊伍跋涉幾千里,輾轉來到昆明。在美國的父親聞聽之後,要她們姐妹6個去美國學習,只有陳香梅拒絕了。她說:「我不能在祖國受難時離開它。我要工作,要盡我對祖國的責任。」此後,她成為中央通訊社的第一位女記者。「兇猛英勇的大鯊魚」、「插上翅膀的老虎」的報道,使這位19歲的姑娘沉浸在英雄的傳奇中。抗戰結束後,陳香梅調往上海中央通訊社工作,而陳納德將軍回到美國後又重返中國。在上海,他們重逢了,陳香梅把滾燙的心獻給了這位飛虎將軍。從相知、相愛到相依,兩人終於在1947年舉行了婚禮。婚禮上,陳香梅和將軍新郎用一把日本軍刀為客人們分切蛋糕。從此,這對來自地球兩邊的戀人,因這段硝煙歲月而結成姻緣。是年,陳納德54歲,陳香梅23歲。1949年,陳香梅隨陳納德遷居台灣,此後專事寫作。1958年,陳納德將軍不幸病逝,陳香梅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於1960年移居美國華盛頓。在那裡,她從頭開始,孤身奮鬥,站住了腳跟。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陳香梅仍然沉浸在這段歷史的記憶中。共同經過的戰爭歲月、共同走過這段硝煙的歷史,共同的苦難與共同的歡樂曾讓他們生死相依、血肉相連。----飛越世界屋脊的「駝峰航線」1942年5月,日軍佔領了緬甸,切斷了中國接受外援的惟一地面通道-從雲南到緬甸的公路,為了打破日軍的封鎖把貨物運進中國,中美兩國飛行員一起開闢了一條從印度通往中國內地的空中運輸線。這條航線從印度東北部的汀江進入中國昆明、重慶,全長1200公里,要沿喜馬拉山脈南麓飛行。中、緬、印邊境山峰高度一般都在4000-5000米,遇到的最高山峰海拔有6000米。而當時的運輸機只能飛到5000米左右,載重時只能飛昇3500米,飛機往往達不到飛越山頂的高度,只能在山谷間起伏穿行,飛行的航線就像駝峰一樣,因此被稱為「駝峰航線」。惡劣的氣候、陡峭的山峰和日軍的空中阻截,使這條航線成為世界航空史上最為艱險的空中戰略運輸線。從1942年-1945年3年的時間裡,中美兩國一共損失飛機609架,犧牲和失蹤機組人員1579人。美國《時代週刊》的一篇章曾經這樣描述駝峰航線:至戰爭結束,長520公里寬50英里的航線上,飛機的殘骸七零八落地散在陡峭的山崖下,被人們稱為「鋁谷」。天氣晴朗時,飛行員可以把這些閃閃發亮的鋁片作為航行的標誌。在稱為「死亡航線」的駝峰行動中,中美兩國飛行員共飛行了8萬多架次,空運物資80多萬噸,運載人員4.3萬,它不僅保證了抗日戰爭最後的勝利,也創造了世界航空史的軍事史上的奇跡。在共同的戰鬥歲月裡,執行駝峰空運與護航任務的美國飛行員與當地的中國人民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留下許多佳話。約翰。卡瑞爾是駐守在雲南保山機場的一名美國陸軍運輸隊「駝峰」飛行員。1946年8月4日,卡瑞爾和機長摩根`約翰遜與另一名機組人員羅伯特`魯勒駕駛一架-46運輸機執行空運任務,由於飛機發生故障,墜落在杉陽附近,機組人員雖然成功跳傘,但裝滿**的飛機在墜毀時爆炸起火,卡瑞爾和羅伯特`魯勒負了傷。一位名叫羅光甫的當地農民和其他村民一起,背著受傷的美國飛行員回到村子,把他們安頓在村中最好的木板房裡並細心為他們療傷。3天後,羅光甫和一些村民們又肩背手抬把這些美國飛行員轉移到了更安全的地方。多年來,卡瑞爾、魯勒和約翰遜三位美國老兵一直懷念曾經救過他們性命的杉陽村民們。2002年10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在華盛頓舉辦「歷史的記憶」展覽活動,眥,魯勒已經去世,約翰遜也因生病行動不便,卡瑞爾不顧84歲高齡,帶著戰友和自己多年的心願運程從阿拉馬州趕來參加紀念會。他還把兩個兒子兒媳、兩個女兒女媳以及孫子、孫女兒全家三代11口人都帶來,見到了57年前的救命恩人羅
光甫。克羅爾的女兒說,戰爭在他父親的心裡以下了非常深的陰影,他直到近年才會偶爾談起過去的事情,但每次談起都常常因過於激動而語塞。這次重聚不僅使他們一家對於父親過去的經歷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對她父親的心理上也是一個極大的安慰。莫尼當年是一名戰鬥飛行員。1942年12月26日,九架日本轟炸機飛抵雲南祥雲縣的上空,準備炸毀這座有著上萬人口的小城市。莫尼中尉和戰友駕駛著戰鬥機撲向敵機群,空戰異常慘烈,戰火映紅了祥雲的上空。在戰鬥中,莫尼的飛機中了彈,當他準備跳傘時發現飛機正向民宅摔去,他立即拉起受傷的飛機栽向城外。祥雲被救了,但莫尼卻身負重傷。當地醫生董齊元竭盡全力搶救莫尼,但由於傷勢過重,這位美國飛行員的年輕生命卻永遠留在了雲南小鎮--祥雲。當地民眾用中國的傳統方式埋藏了這位英雄,並給他以中國傳統中最高的榮譽--立了一塊專屬於他的紀念碑。直到今天,當地人仍然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來祭奠他。儘管如此,董齊元一生始終為沒能救活莫尼而心懷愧疚,他給遠在美國的莫尼的父親寫信,表達了他沒能救回他英雄兒子生命的不安心情。莫尼的父親被中國人民的善良感動了,他來信說很想到中國來,看望他兒子生活過戰鬥過並犧牲的地方,看望中國醫生董齊元,看望祥雲的廣大民眾。但他最終沒能實現這個願望。1193年,莫尼的妹妹戴維絲代表他的父親專程來到了祥雲,她的到來使祥雲的人民非常感動。現今聞名美國政界的參議員斯帝森當年也是駝峰航線的一名普通飛行員。20歲的時候,他志願參加空軍來到中國,本來想成為戰鬥駕駛員,但卻開起了運輸機,穿越當時世界上最為危險的駝峰航線,曾兩次獲得飛行十字勳章和空軍勳章,從而有了一段運輸機駕駛員啊值得驕傲的經歷。作為一名二戰老兵,斯帝森對中國的那段經歷似乎有著割捨不掉的情結。在他的收藏櫃中有一塊石頭,他說,這是飛行駝峰航線時,有一次經過武漢,在雜貨市場上買的。石頭的一面刻著「佛光普照」四個字,另一面是佛像。雖然他一直不知道這些字是什麼意思,但是,在戰爭年代這塊石頭一直在身邊陪伴著他。這塊石頭,他保存了半個多世紀,並且一直把它與象徵著榮譽的勳章和獎章放在一起……像這樣的感人故事還很多。1944年6月27日,美國空軍雲南驛基地接到報告,威瑟爾霍夫特中尉在雲南西部蘭坪執行任務時身患重病,小山村裡缺醫少藥,中尉急需求助。美軍營救飛機從基地前來搶救,但蘭坪上空烏雲密佈,飛機連續兩天找不到降落地點。蘭坪樸實的村民硬是經過3晝夜的連續奮戰,在空曠的山谷裡修建了一條跑道。載著醫療隊的美軍飛機得以成功降落。威瑟爾霍夫中尉終於得救。駝峰航線不僅是一條英雄的航線,也是一條浪漫的航線。1942年,年僅22歲的約翰`佩塔傑克來到中國,在第十四航空隊擔任運輸機駕駛員,冒險飛越駝峰航線,使他兩次榮獲美國空軍的最高榮譽--飛行十字勳章。一次在朋友家聚會,他結識並愛上了雲南姑娘施正芳,兩人墜入愛河。1943年,他們在動盪的年代結了婚,一年後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然而不幸的是,1947年1月,佩塔傑克在一次飛行事故中犧牲,他惟一的女兒施為軍當時只有5個月。施為軍對父親沒有絲毫的記憶,但照片上那張酷似自己的臉和血管中流淌著濃於水的血,使她成為那段歷史和中美友誼的見證。多年來,施為軍一直盼望著能在父親的家鄉與父親的戰友們聚會。然而,在她的願望就要實現的時候,病魔不幸奪走了她的生命。丈夫和女兒雖然先後離去,但施正芳卻始終堅信中美友誼不會中斷。2002年10月,年近80的她,遠涉重洋,從昆明來到華盛頓,還帶來了兩個長大成人的外孫。見面會上,施正芳把丈夫佩塔傑克的照片送給當年的戰友們,並祝願那段美好的記憶永遠像照片中的人一樣年輕。營救杜利特爾行動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1942年4月18日,由美國陸軍中校詹姆斯`杜利特爾率領的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盤上起飛,向650海里外的日本本土飛去,4小時後,他們飛抵日本上空,接連轟炸了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等城市。按計劃,16架飛機在完成轟炸任務後,將飛向浙江衢州機場降落。但惡劣的天氣使所有的飛機均未能到達計劃中的目的地,他們被迫強行迫降或跳傘降落,其中一架8號機在前蘇聯海參威著陸,另外15架飛機和75名飛行員掉落在浙江、安徽和江西一帶。當時,這些地域有不少是處於日軍的控制下,他們中的62人卻奇跡地被中國老百姓救助而存活下來!當時,15號機的5名飛行員墜落到浙江象山一個小島上漁民趙小寶家的豬圈裡。日軍正在嚴密搜索,年僅18歲的趙小寶和丈夫麻水良勇敢地將飛行員藏在了自家房間的夾牆中,等日軍搜索隊離開後,又用小船把喬裝打扮的美國飛行員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在日軍佔領區救助美國飛行員是十分危險的,為此有許多人犧牲,浙江江山縣的兩個村莊被日本法西斯認為隱藏了美國飛行員,為了逼迫村民交出美國飛行員,日軍竟殘忍地將27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殺害。為了防止美軍利用衢州機場再次轟炸日本本土,1942年5月,日軍又發動了大規模的江贛戰爭,有20萬中國平民在戰火中喪生。更為殘忍的是,日軍還實行了滅絕人性的細菌戰,在浙江江山、衢州等地就有30萬人感染,5萬人死亡。半個世紀以來,獲救的杜利特爾轟炸機飛行員們一直不忘救助自己的中國老百姓。1992年,他們把包括趙小寶在內的5位中國老人邀請到美國,參加杜利特爾行動50週年紀念活動。2002年,趙小寶老人又一次來到美國,此時杜利特爾行動已經過去60年了,當年參加轟炸日本後被中國老百姓救助存活下來的美國飛行員已去世三分之二,而上一次赴美的5位中國老人也只剩下趙小寶一人了。儘管當事人越來越少,但60年前的生死之交卻絲毫沒有淡漠。儘管這位來自中國農村的老年婦女不善言言辭,樸實無華得就像家鄉的泥土,但老兵們卻把她看看成英雄。在老兵們的心中,趙小寶已成為用生命救助美國飛行員的所有善良中國人的代表,他們把真摯的情感都傾注在了趙小寶的身上。杜利特爾的朋友、原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副總裁穆恩及夫人送給趙小寶一件毛衣和一瓶香檳酒。穆恩說,他相信,趙小寶在和家人一起喝香檳酒的時候,一定會想起幾十年前的事情。穆恩自1990年曾3次組織考察團到中國尋訪當年參加營救美工國飛行員的中國老人。歷史沒有忘記這
些幫助過中國人民抗戰的美國士兵們,歷史也沒有忘記中美兩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結下的小寶在深厚友誼。近年來,中美兩國政府採取措施,在中國境內繼續尋找美軍戰機和陣亡將士的殘骸,促進倖存者的交流,同時也讓更多的人記住這段珍貴的歷史。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2002年10月22日,一尊由中國製造的美國飛行員吉米`福克斯的半身銅像在德克薩斯州喬治`布什圖書館舉行揭幕儀式,中美退役將軍、二戰老兵、犧牲者的家屬和曾經救助過中美飛行員的中國民眾的代表以及各界嘉賓有近千人來到這裡,參加這一隆重的紀念活動。這一天,對於這些老兵來說就像是個節日。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江總書記與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來到銅像前合影,**還親自為銅像題詞:「這是一位在中國擴日戰場英勇獻身的美國飛行員,中國人民將永遠記住他的名字:吉米`福克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戰場上,中美兩**民曾一起並肩抵抗過侵略者,有2500多名像吉米`福布斯一樣的美國飛行員為中國擴日戰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半個多世紀以前,年輕的德克薩斯小伙子告別父母和熱戀中的女友來到中國,成為駝峰航線的一名飛行員。1943年3月1日,福克斯與另外兩名中國機組人員駕駛-53飛機從昆明某機場飛往印度汀江,在飛至雲南高黎貢山上空時飛機突然失蹤。當時正在駝峰航線上飛行的另一架飛機在福克斯機組失蹤地超低空搜索,拍下了一張照片。從照片上分析,飛機遇到了低氣壓,飛行員沒有跳傘,而是選擇了迫降。然而奇怪的是,從照片上看-53飛機毀壞得並不嚴重,但人們沒有發現機組人員發出任何求救信號。由於當時這一帶被日軍佔領,無法立即進行地面救援。兩年後,戰友漢克斯和福克斯的另一些朋友前往荒蕪人煙的高黎貢山區想看個究竟,他們在原始森林中艱難跋涉了九天九夜,最後因風雪和疾病半途而返。福克斯是家中的獨子,戰爭使他的家庭在家鄉的小鎮上永遠消失了,由於屬於失蹤人員,他在美國連一塊墓碑也沒有,但人們沒有忘記他。半個多世紀以來,福克斯的戰友的親屬一直試圖找到-53飛機和機組人員的下落。1996年,根據一位緬甸獵人提供的線索,中國勘察人員在高黎貢山片馬丫口找到了當年失蹤的-53飛機殘骸。1997年夏,在中國探險協會的幫助下,漢克斯終於來到了戰友失事的地方,雖然在飛機殘骸附近仍未能發現福克斯與另外兩名機組人員的遺骨,但人們確信,他們的生命已經永遠留在了這片青山之中。60年後,福克斯終於魂歸故土了。作為-53飛機的機長,福克斯成了英雄,而與他同時犧牲的兩名中國機組人員,似乎也在和他一樣微笑。為銅像揭幕的兩位老人是福克斯的戰友賈德爾和漢克斯,當年他們與福克斯一樣年輕,他們曾一起穿越喜馬拉山在駝峰線上飛行。今天,福克斯已化為這尊銅像,而他們兩個,已經一個86歲,一個88歲。然而,歲月不能磨滅青春的豪情,也磨滅不掉歷史的記憶。與死去的人相比,這些白髮蒼蒼、垂垂暮年的老兵們是倖存者也是見證人。他們見證了曾經創造的歷史在今天的延伸,也見證了今天的人們沒有忘記那些犧牲的英雄。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在用莊嚴的儀式向那些為和平獻身的勇士們表達敬仰與懷念。在美國阿靈頓公墓的綠茵地上,有一個並不顯眼的墓碑,墓碑下長眠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杜利特爾將軍。生命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瞬間即逝的浪花,但生命鑄造的精神卻與歷史同在。這些英雄的靈魂把中美兩個相隔遙遠的國家密切地聯繫在一起,人們將永遠記住他們,永遠珍惜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2005年5月19日上午,20位美國援華擴日誌願航空隊老戰士及其家屬來到南京航空烈士公墓憑弔擴日航空烈士。這裡的英烈碑群上,鐫刻著2186位援華擴日的美國志願航空隊烈士的名字。南京航空烈士公墓位於紫金山北麓,是由當時國民政府軍政部航空署為紀念所屬在北伐以及澄澈擴戰中陣亡的空軍飛行員而興建的。1995年8月,擴日航空烈士紀念碑落成,由15米高的主碑和30座英烈碑群構成。英烈碑上用中、俄、英三種字,鐫刻了自淞滬抗戰至1945年9月間犧牲的3000多名航空烈士的英名,其中中國870名,前蘇聯236名,美國2186名,韓國2名。在擴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前,愛德華上校心潮澎湃。已經84歲高齡的他,1942年-1945年先後在飛虎隊和駝峰空運服役並多次飛越駝峰航線。退役後,他一直致力於民間友好事業,從1996年至今,愛德華每年都要組團來中國憑弔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滿頭白髮的愛德華拄著枴杖,右腿的假肢支撐著清瘦卻仍顯硬朗的身體。他說:「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航空領域是我的家。希望這個假肢下次還能支撐我來到這裡,因為我們的精神將永遠留在這裡。」歷史是昨天的現實,今天又是明天的歷史。當象徵著和平的鴿子自由地在天空中飛翔,當人們在寧靜的湖邊,在綠蔭下和花叢中享受著生活的時候,那些用青春和熱血為今天奠基的人,是不應該被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