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旗飄落

正文 第二節外圍拒敵,一觸即回 文 / 雪天雪晴 非包月作品

    9月4日,李鴻章再次急電葉志超及諸將,告知:各國從日本宮廷秘密打探到的消息,日軍將在兩三個禮拜內圍攻平壤。

    事後來看,此消息基本屬實,看來各國雖然中立,但同情大清者並不少。

    李鴻章要求:「現我續調各營難遽齊集,望諸君盡此兵力,同心奮勇,出奇制勝,勿為所算,勿中詭計,是為至要!」

    至此,葉志超只得派巡哨遠出,偵察敵情。

    9月6日,左寶貴派奉軍哨官傅殿魁率騎兵一哨出探。進至黃州東五里時,便與日軍遭遇。

    雙方發生交火。奉軍巡哨迅速與敵脫離,立即回營報告。

    …………………………………………

    奉軍巡哨所遇,是第九混成旅團先頭部隊——一戶兵衛步兵少佐所率第十一聯隊第一大隊。

    大島義昌少將在牙山得手,按照戰役的大方向,移軍越過了漢城,將所率領的第九混成旅團分駐數地:一部在龍山;一部在臨津;一個步兵大隊被派赴朔寧。

    這是個防守型的佈置。

    在日軍尚未在朝鮮集結足夠的力量之前,大島義昌犯不上去冒犯平壤,只是警戒平壤方向,防止漢城被攻即可。

    所以,大島暫取守勢,只是命一戶兵衛大隊向平壤方向探敵。

    …………………………………………

    在聯合艦隊取得制海權之前,在護航力量有限的情況下,日軍向朝鮮運兵,不敢輕易走西海岸,而是經釜山走陸路向漢城。還有部分兵力在東海岸的元山登陸,同樣再經陸路向漢城集結。

    加之日本可動員的運兵船(包括商船)仍然不敷使用,只能辛辛苦苦、來來回回,速度也是大受影響。

    這些,本來是對大清極為有利的情況。

    日軍第五師團長野津道貫中將也十分清楚,因而非常心焦。

    野津(荒野中一渡口),道貫(用漢語讀出來象倒灌)。

    8月19日,野津道貫由釜山從陸路抵達漢城,但部隊處於十分分散的狀態。第九旅團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開赴漢城以北駐紮,第十旅團還在元山。

    野津眼前的其它情況也不少。

    除了運兵慢,補給也跟不上。

    日軍苦於口糧不足,而且後援的第三師團一旦開到,補給將會更加困難。

    野津又擔心清軍還將有後繼部隊進入朝鮮,每延宕一日,估計清軍肯定會進一步加強防禦陣地。

    按照大本營的訓令:務將清軍驅逐於朝鮮境外,不使在朝鮮留有一兵一卒。執行這項命令,唯有迅速進攻平壤,捨此而無他策。

    攻城宜速。不能再拖下去了。

    因此,野津決定,不等第三師團到達,所部第五師團便強攻平壤。

    大島義昌旅團便先行奉令,由現地繼續向北推進。

    仍然擔任前衛的一戶大隊,最先與平壤方向清軍相遇。

    …………………………………………

    敵人前衛的出現,使葉志超判斷日軍大隊即將來攻,便召集衛、左、馬、豐等將領會議,決定各軍抽調八成部隊,合計七千餘人,酌帶行糧,於7日晨渡江,進至中和,相機迎擊,如形勢有利,進佔黃州。留其餘人員,仍扎平壤老營,以做守衛。

    這次出擊,竟先演成鬧劇。

    近晚,部隊進至中和,便選擇地形,分扎要隘,組織宿營。

    到半夜時分,不知哪裡忽然響起一聲呼喊「敵人上來了——」

    黑夜之中,部隊分不清東西南北,便胡亂開槍。有發現敵人接近的,互相攻擊,展開混戰。

    打了一個多小時,才發現自己人打了自己人。

    此番誤戰,雙方戰死二十人,傷者百人。

    一場自己嚇唬自己的鬧劇,似乎不是什麼好兆頭,清軍士氣大挫。

    …………………………………………

    接著,進擊中和的計劃,又遭到李鴻章質疑。

    8日,李鴻章接到報告,急電葉志超,詢問赴中和迎擊的部隊出發沒有,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揣度敵情,元山至陽德一路可竄我後路,關係尤重。前邊電報商令派隊攔頭迎擊,何不於此路設法擊敵?

    李鴻章並不贊成沿中和向黃州方向進攻。

    黃州在平壤正南,元山基本在平壤正東。

    平壤面臨兩大股敵人,漢城方向敵人自南來,元山登陸之敵自東來。

    李鴻章擔心,如果進攻黃州,擊南面之敵,則元山之敵經陽德,完全可以迂迴至平壤以東或以南地區,切斷清軍進擊部隊的後路。

    李鴻章判斷,東路大股登陸部隊為主要敵人,所以應選擇南阻、東擊的策略。

    這樣說,不是沒有道理的。

    實際上,先後經元山登陸的日軍有兩個混成旅團,除一個混成旅團按計劃向漢城開拔,到達抱川郡後奉令改道,向西北進至朔寧,還有一個旅團在元山駐紮。

    但是,你李老

    老帥把元山登陸之敵說得這麼嚴重,會將葉志超嚇住的。

    平壤偏於一隅,日軍已經能夠隨意在朝鮮海岸哪個地方登陸,咋辦?

    大清老前輩的招數是「任你十路來,我只一路去」,葉志超的行動是——任你八方來,我只能守一點。迅速傳令前線,調各軍回防平壤。

    縮回去,便不出來了。

    更不要說轉向東進擊了。

    …………………………………………

    連日本軍方,以及後來的日本史學家都承認:葉志超軍主動迎敵,不敢說一定能扭轉戰局,但可能性很大。因為可以想像——

    從日軍進軍至各部到達的15天內,日軍無法建立有效的聯絡,也無法形成相互支援。這是一支部隊最脆弱的時候,也是戰場最危險的時候。

    如果葉軍能頂住一處,在其他兩處發動進攻,日軍將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

    可惜,葉志超短短幾天、短短距離的行動,只是讓日軍「嚇了一跳」。

    朝鮮的地形多山,各路日軍進軍的道路上,險阻重重。而所有天然的險阻,清軍全部放棄,未留一兵一卒據守,甚至連哨兵、斥候(偵察兵)都沒有設置。每通過一處,日寇將兵除感歎行軍的艱苦,就是感謝上天眷顧——葉軍竟沒有據險阻擊、襲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