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旗飄落

正文 第二節豐島海戰——不宣而戰 文 / 雪天雪晴 非包月作品

    早上,快到八點鐘時,飛鯨還在牙山灣內拋錨時,「忽聞海灣內有大炮聲」。

    日本艦隊對「濟遠」、「廣乙」二艦發動了襲擊。

    …………………………………………

    豐島是朝鮮牙山灣外海面上的一個小島,北距仁川約26海里。

    豐島海面南闊北狹,水深礁少,適於大艦通行,因而便成為日本至仁川的通航要道,也是中國至牙山航線的必經通道。

    方伯謙帶隊匆匆返航,一路緊張地警戒和搜索著海面。

    剛剛駛出牙山灣口,海面朗日高照,清軍突然發現左側海面上有3艘軍艦向他們飛馳而來。

    來者正是第一遊擊隊「吉野」號、「秋津洲」號、「浪速」號3艘日本快速巡洋艦。

    等來艦漸近,清軍仔細辨認,竟發現除了「浪速」還能認識,還有兩艘新銳軍艦從沒見過。

    看勢頭,來者不善。大清海軍官兵立即進入戰鬥狀態。

    然而,在距離3000米的海面上,日本艦隊突然右轉,與方伯謙的艦隊平行,改為向東航行。

    大清海軍官兵見日艦向東開去,以為日艦不會起而挑釁,便繼續前行。

    多數資料上是這麼講的。

    兩國仍沒有宣戰,沒有開戰的理由。即使有日艦,估計也是干偵察之類的工作。

    兩**艦在海上不止一次相遇,雖每次都殺氣騰騰地交錯而過,卻沒有發生戰鬥。

    這些情況,都能使大清官兵放下心來。

    這是有些資料上講的,但是,我不這樣認為,也不打算用這種方式將方伯謙埋汰到底。我覺得方伯謙不致於這麼疏忽。前邊他已得到情報,漢城日朝開戰,漢城的清軍現在生死不明;也獲得了日艦大隊將來的警報;看一下當面的日艦數量,也不像是單純的偵察。

    即使日艦轉向,方伯謙也一定清楚,警報仍未解除。

    那麼就需要討論了,雖然日艦擺出了與北洋船隊平行的隊形,但日艦向東航行,會不會進入牙山灣?

    那裡,還有在灣內錨泊,甚至還沒完成卸載的「飛鯨」號。

    如果顧慮到這一點,擔負警戒護航任務的方伯謙,此時的最佳選擇,應該是調頭回航,守住牙山灣口。

    可是,方伯謙卻趁著日艦轉向,帶著艦隊按回程全速航行。

    牙山灣的艦船,還有牙山清軍,都管不了了,現在最緊要的事情,是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一瞬間,大智大勇全都沒有了。特別是面臨險情時,智謀往往向趨向於盤算如何利己。我不能說方伯謙是一個無能之輩,但他絕對是一個「機會主義」者。

    但這世上的事是公道的,有時因為選擇利己,反而使自己放棄了有利的選擇,滑入不利的境地。

    接下來的事,應該也不出方伯謙所料,當大清軍艦駛至豐島南側的寬闊海面時,便發現日艦轉舵,在海面上畫了一個半圓,轉向西駛。一下子,成了追擊的樣式。

    日艦航速快,很快就拉近了距離。

    到與清軍船隊大致平行位置,又突然折向偏北方向,艦首指向大清船隊。

    日艦的意圖一下子徹底暴露出來了。

    …………………………………………

    結合研究者後來從日本的資料裡探到的情況,我可以斷定,實際上,坪井航三按事先估算好的時間,來到豐島海面,25日7時許,迎面就看見了返航的兩艘中**艦,正駛出牙山灣,向北航行。

    但地點卻不太恰當。這裡海面不夠寬闊,迴旋餘地太小,周圍密佈小島,利於吃水較淺的軍艦。加上,濟遠艦的大口徑火炮射程上也佔優勢,如果方伯謙搶先發炮,日軍可就吃虧了。

    當時,坪井見日艦所佔位置不太有利,難以發揮數量上的優勢(包括艦數,火炮數),便命日艦轉舵向東行駛。

    這一招,同時意在迷惑清軍,讓他們稍微放鬆一下,免得先開火。

    等清軍艦艇駛到開闊海面,坪井指揮第一遊擊隊調頭追上,一下子搶佔了有利攻擊陣位。

    …………………………………………

    此時方伯謙應該為剛才的決策後悔。

    如果退向牙山灣內,守住灣口,或可改變命運。

    坪井就是擔心清軍退後,如果退進牙山灣,日本艦隊展不開,只能一對一,數量上的優勢便化為烏有。

    如果岸上的清軍再來幫忙,架起大炮,日艦不但佔不到便宜,還可能惹一身麻煩。

    況且,日艦噸位較大,吃水深,也不敢貿然闖入。

    可惜,方伯謙太急著回家了。

    …………………………………………

    7時52分,當雙方相距3000米時,日本第一遊擊隊司令坪井航三下令「向『濟遠』號猛射」。剎那間,「吉野」號、「秋津洲」號、「浪速」號立刻噴出濃煙烈火,炮彈呼嘯著飛向中**艦。

    朝鮮的「授權」還未取得,先打再說,事後補辦。只要是今天能拿到,日本人一樣能理直氣壯地拿出來給世人看。

    &nbs

    p;遭受攻擊之後,中國官兵立刻開炮還擊,與日艦展開激戰。

    硝煙蔽海,炮聲震天,從這一刻起,甲午戰爭由此爆發。

    …………………………………………

    「濟遠」號是重2320噸的穹面鋼甲快船,為德國弗爾干造船廠建造,裝有威力較大的炮塔,為清軍主力戰艦。

    所以海戰一開始,坪井航三就指揮日艦利用其速度快、速射炮多的優勢,集中轟擊「濟遠」號。

    被圍攻的「濟遠」號官兵勇敢開炮還擊,首先瞄準了第一遊擊隊的旗艦「吉野」號,集中火力射擊。

    老成持重的大副沈壽昌雙手穩穩操舵,指揮士兵猛攻敵艦。

    但開始不久,一發炮彈擊中「濟遠」號瞭望台,大副沈壽昌壯烈犧牲。

    二副柯建章立即接替指揮戰鬥,不一會兒又不幸中炮犧牲。

    福建船政學堂的實習生黃建勳主動接替指揮,開動戰艦向「吉野」號奮勇衝擊,一炮命中「吉野」。「吉野」號慌忙掉轉船頭,向一旁逃避。

    就在「濟遠」在日艦圍攻下,左衝右突,形勢危急的時刻,煤煙、硝煙中,衝出了「廣乙」艦,林國祥。

    …………………………………………

    林國詳,原籍廣東新會,南洋華僑,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其家最值得稱道的,是六兄弟一同回國,投身大清海軍,均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這次南洋水師所屬幾艘艦船趕到北洋參加海軍校閱式之後,中日戰爭一觸即發,帶隊的余雄飛主動要求留下參戰,林國祥等便與北洋海軍一起,加入了戰鬥。

    「廣乙」是福建船廠製造的一艘鋼骨,外面包層鐵殼的艦船,實質是魚雷艇,炮戰本來也不是它的強項。

    對這麼一艘小鐵船,一開始日艦還沒怎麼看得上它。

    本來認為,只要制服「濟遠」,「廣乙」定能輕鬆拿下。

    日軍輕視了「廣乙」,更輕視了林國祥。

    駕駛魚雷艇的林國祥,竟然藉著煙幕掩護,殺入戰陣,拚死攻擊。

    一顆炮彈在「浪速」號周圍爆炸,激起的沖天水柱打得艦長東鄉平八郎渾身是水;一顆炮彈在「秋津洲」號右舷水面炸響,將船牆擊穿;一顆炮彈橫穿「吉野」號甲板,「吉野」主炮炮手直接嚇呆了。

    小船「廣乙」還在衝向近距離,伺機發射魚雷。同時,兩艦相接,「廣乙」在個頭比自己大的鋼鐵戰艦前,竟有用沖角衝撞敵艦的陣勢!

    日本人再不敢小看「廣乙」了,不得不認真對待這個兇猛異常,簡直超出想像的對手。

    趁此機會,方伯謙率般衝出重圍,脫離攻擊,直接全速向旅順退卻!

    不知林國祥看到這一幕,該是何等氣憤。

    以一敵三,「廣乙」號不幸被「秋津洲」號擊中桅樓,官兵死傷20餘人。

    左側魚雷管被擊中,幸未引起爆炸。

    在受傷嚴重、漸漸進水的情況下,「廣乙」號再次借煙幕掩護,向淺水處退去。日艦「秋津洲」拚命追擊,「廣乙」全速規避,勉強駛至朝鮮西海岸擱淺。

    無力再戰的林國祥命令官兵向火藥倉點火,才離艦上岸。

    由於採取了戰艦「自毀」的手段,「廣乙」艦和火炮全部破壞,剩下一堆殘骸。

    …………………………………………

    激烈的豐島海戰進行了1小時20分鐘,「濟遠」號管帶方伯謙,作為護航艦隊的指揮官,卻撇下「廣乙」不管,只管向旅順方向退卻!

    日艦「吉野」號緊追不捨。

    「吉野」逼近距濟遠兩千公尺處,以右舷炮猛擊,共發六彈。濟遠航速才十五節,而「吉野」航速則近二十三節,眼看就要追上。

    緊要關頭,水手王國成挺身面出,反擊敵寇。

    王國成(1867——1900年),山東登人,出生於農民家庭,投北洋海軍為練勇(預備水兵),學習期滿後被派上「濟遠」當水手。

    王國成怒不可遏,奔向艦尾炮位,另一水手李仕茂也從旁協助,用十五公分口徑尾炮對準「吉野」連發四炮,第一炮中其舵樓;第二炮中其船頭;第三炮走線,未中;第四炮中其船身要害處。當然這是濟遠艦人員的說法,日本人說的沒這麼厲害。但「吉野」肯定是中炮了,立刻採取減速避讓,然後轉舵退走。

    日艦「浪速」號超越「吉野」,繼續追趕。

    已經魂飛魄散的方伯謙扔下戰友、獨自逃離,在被追擊中,又做出了更令後人不齒的行為!

    …………………………………………

    據說「浪速」號在追擊中,艦長——大名鼎鼎的東鄉平八郎突然發現了奇怪的一幕:

    逃跑中的「濟遠」號掛出了白旗!

    按打仗的規矩,這是投降的旗號。

    東鄉平八郎遲疑了,沒有開炮。但打出白旗的「濟遠」艦卻沒有按規矩來,沒有「停車」,反而一溜煙繼續逃跑。

    感覺被騙的東鄉指揮軍艦,全速追趕。這時,東鄉又看到了奇怪的一幕:

    「濟遠」在白旗上,又掛出了日本海軍旗!

    這是徹底表示加入日本艦隊陣營了?

    東鄉又是遲疑了一下。

    被日本高層認為「老實、不善言語、年齡偏大」,差點沒當上艦長的東鄉平八郎,終於上了方伯謙一當。

    「濟遠」沒有停下,仍然繼續向前逃跑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