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旗飄落

正文 第二節退兵談判「花明柳暗」 文 / 雪天雪晴 非包月作品

    事情沒有按照大清和朝鮮預料的發展。起義軍退了,但怎樣使日軍退兵,卻陷入一波三折。

    前邊發現日本竟然派兵,而且來得不少,完全不是保護使館、商民的來頭,李鴻章就電告駐日公使汪鳳藻,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

    但條約也好、感情也好,對日本人根本沒有任何約束,你按那個辦,那是你活該;抗議也罷、對話也罷,都是白費,沒有任何價值。

    日兵後續部隊仍源源不斷,陸續登陸,登陸就搶地盤。

    現在好了,東學黨起義軍偃旗息鼓,幫助平亂的、保護商民的,都已經沒有必要。

    朝鮮政府提出退兵要求後,大清官員明白這是個脫離漩渦、消除戰爭危險的重大時機,立刻與日本交涉,提出按照條約,還有上次的辦法,同時撤兵。

    「及事平,駐韓道員袁世凱牒日本駐韓公使大鳥圭介,援約同時撤兵。」

    *——*——*——*——*——

    退兵問題,終於出現了光亮——至少先把日本人晾在了一邊。

    如火如荼的農民起義,來如雨,去如風。這讓急急趕來「幫助平亂」的日本人一下子被「抽」去了支撐。

    這下日本人該傻眼了吧?

    但這是正常的真正的人的想法,是今天我們的想法,當然也是當日大清的想法。

    據說大鳥圭介起先還是很痛快的,準備簽字同意。但被手下、還是那個先前臨時代理公使職務的杉村濬提醒——這麼大的問題,需要向上請示。

    其實這種痛快,是怕「痛」。

    6月11日,俄、英、美等各國駐朝公使紛紛站出來說話了,日本為什麼向朝鮮出兵?有的已經不耐煩了,乾脆直接撂下幾句狠話走人。

    無法解釋,大鳥只得給國內回電:

    目前若向朝鮮派遣過多軍隊,就會引起朝鮮政府和人民尤其是第三者外國人不必要的懷疑,在外交上實非得計……目前漢城平穩,民亂狀況業已發生變化,在收到下次電報之前,剩餘的大隊人員暫停派遣。

    跟外務省請示的結果,發現自己對內閣趕走清軍、搶佔朝鮮的思路和預期目標,在領會精神實質上差距很大!

    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馬上回電指示:即使在外交上稍有紛爭,也要按日本政府原定計劃迅速將日本軍隊開赴朝鮮,進駐漢城,並向朝鮮政府建議,勸其速借日本兵力彌平叛亂,是為上策!

    人都特麼跑光了,還速借日本兵呢。這個「借」字,卻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意思在裡面。

    大鳥圭介立刻就心領神會了。

    這傢伙施展陰謀手段,玩弄外交權術,繼續與袁世凱進行日**同撤軍的談判。6月15日,還像模像樣地達成一個協議:日本將駐朝鮮兵力撤回3/4,只在朝鮮留250人,且不在漢城駐兵;清國撤出援朝兵力的4/5,只留400人以應不時之需。等東學黨起義平息後,兩國同時從朝鮮撤出全部兵力。

    為表示誠意,大鳥圭介甚至提議立即交換中日兩國共同從朝鮮撤軍的公。

    就在6月15日這一天,日本政府召開緊急內閣會議,伊籐首相提出了解決朝鮮問題的新議案,第一,日清兩國共同參與鎮壓東學黨起義軍;第二,亂黨平息後兩國各派代表若干名參與朝鮮的內政改革,如果清國不接受此議案,日軍就不撤出朝鮮。

    按照政府的授意,大鳥很快重新拋出一個問題,一下子就把撤軍問題擠到了一邊。

    說到底,招數很簡單,就是基於當前對日本有利的態勢,只需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就行了。

    先前的都不算了,要重新談!

    談的也不再是撤兵問題。

    談的是朝鮮內政改革!

    *——*——*——*——*——

    據記載,大鳥代表日本外務省提出了三項:一,中、日兩國兵協同平定韓國內亂;二,亂定後,兩國各設委員於京城,監督財政及吏治;三,募集公債,以為朝鮮改革經費。

    內亂已經平了,提出這第一項,純粹是捂著眼假裝不知道,耍賴嘛。對,但關鍵是看賴的啥。

    看似沒用,這條實在是很有必要的!它關係到名份問題。別忘了,朝鮮請的是大清,還沒有請日本呢。日本不請自來,名聲不好聽,所以現在要加進來。加進來,就同樣師出有名,進而獲得與大清同樣的權利,再進而好收取同樣的好處。

    其它兩項,顯然是對朝鮮內政的干涉。在第二項上,雖然指明是拉著大清一起幹,但實際上是要求有相同的地位權力,大清要是答應了,也就是等於對清朝宗主國地位的撤銷。

    所以,這個提案,首先將大清推入兩難的境地。

    而這些,只是日本連環套的第一環。

    這第二環……一切皆是日本伊籐博首相和陸奧宗光外相的主意,讓他們說明吧。

    這兩位都在自己的書中得意地承認,伊籐首相故意提出這麼個讓大清難堪的提案。

    伊籐博明知清朝以朝鮮宗主國自任,決不會放棄,也決不能允許別人插手朝鮮內政,偏偏針鋒相對地戳大清這個痛點。

    只要大清不答應,就可以繼續糾纏下去。

    大清不答應,除非

    非動武,那就正好開戰,把清軍趕走。

    所以,日本提出的提案,其中20%是刁難,80%是製造借口。加在一起,是100%的落實獨霸朝鮮的戰略意圖。

    這才是日本設下的連環套的第二環。

    陸奧宗光自己承認:「余自始對朝鮮內政之改革,並不特別注意」,後來才發覺提出改革這個主意的妙處,「莫如以此促成破裂之機,欲作一變陰天,使降暴雨,或得快晴的風雨計而利用之。」

    「欲作陰天,使降暴雨,或得快晴」,真是非常形象的比喻。挑起事端,然後以雷霆手段速戰速決,解決問題,這就是日本人的如意算盤!

    日本已經下決心要發動對大靖的戰爭,用武力手段解決問題了。

    這個「連環套」還有第三環呢,留著給大清,也是給列強的。

    對這個提案的妙用,陸奧宗光後來也吐露實情:「當時日本尚不具備與清國全面戰爭的信心,必須製造合理借口博得國際社會的認同,減少各列強國的譴責。所謂朝鮮內政改革的提案只是空有虛名而已,清國政府一定會拒絕日本的提案。如此一來,阻礙朝鮮國家進步的責任在清國,日本和清國決裂一戰就會名正言順。」

    就是說,還要繼續擺出一副幫助朝鮮的臉孔,打出道義的大旗,將戰爭的責任推給大清,堵住列強的嘴!

    *——*——*——*——*——

    這一手,將清軍徹底拴在了朝鮮。

    有人認為:如果中國在雙方撤軍談判失敗的情況下,宣佈根據朝鮮政府的要求而單方面撤軍,未始不是切實可行的措施。因為中**隊一旦撤離朝境,那末,日本不僅在外交上更加孤立,而且想把清軍拖住的陰謀必然破產。以後,那個精心策劃的「共同改革朝鮮內政」方案就想提也提不出來了。

    這樣說,是非常有道理的。

    就是說,接下來,看日本人敢不敢提「單獨改革朝鮮內政」。是嗎?

    日本有啥不敢的?

    伊籐和陸奧兩個可是日本有名的聰明人,腦袋瓜子好使,非常善於「纏鬥」。既然提出來這個方案,就是有把握,大清政府一定無法接受日本的提案。

    問題還是回到原點:清軍撤離,那就是放棄朝鮮。而清朝上下都知道,朝鮮是放棄不得的。

    所以,事情誠不得已!

    果然,大清沒有答應這一條件。

    結果,大清就被吸引在朝鮮,被吸引在朝鮮內政改革問題上。

    大清只知道,對日本的這個圖謀,必須阻止。

    要阻止這個圖謀,必須繼續交涉施壓。

    而要保證交涉效果,或做最後打算,作為武力工具的清軍就不能撤離。

    *——*——*——*——*——

    無論怎樣歎息,事情都在我們的假設之外,真實地發展下去。

    日本早就對清政府的反應有準確預測了,在《針對朝鮮國變亂的內閣決定》中,已經明確:「在與清國政府開始商議後,不見結局,不撤回目前在韓派遣之士兵」;「若是清政府不贊成我國意見,帝國政府要以獨力使朝鮮政府從事前述之政治改革。」

    歷史記載:「總署電令汪鳳藻答覆,略謂朝鮮內政,應由朝鮮自由改革,不應干預。日本政府覆鳳藻,謂朝鮮缺**資格,日本為鄰邦交誼,不能不代謀救濟。既又提出二條件,謂無論中國政府贊成提案與否,日本軍隊決不撤回。中國主撤兵再議,日本則要求議定再撤兵,持久不下。」

    總理衙門的電令中,據理力理爭不干涉朝鮮內政。看似後退一步,不提宗主藩屬地位權力之事,以迴避了朝鮮仍然是大清屬國的既有事實。

    日本人豈是那麼好糊弄的,偏偏抱定朝鮮主權問題,順桿子往上爬,就要幫朝鮮**,代替朝鮮搞改革。

    而且等大清再把話題拉回到撤軍問題上時,日本撕掉偽裝,去掉斯,明白講:日本決不撤兵。

    6月22日,日本政府發出與大清的「第一次絕交書」,強硬地表示:「設與貴政府所見相違,我斷不能撤現駐朝鮮之兵。」

    退兵談判破裂了。

    *——*——*——*——*——

    小日本不光把改革朝鮮內政,作為賴在朝鮮不走、還要擠走清軍的借口,而且還乘勢而上,說幹就幹,壓著朝鮮採取行動。

    所謂的「改革」,本來也是加緊控制朝鮮的一條有效手段。

    所以我說,那些認為大清一撤,「日本『共同改革朝鮮內政方案』就想提也提不出來」的假設,根本就不成立。

    一國幫助另一國改革,此事聞所未聞,前所未有,只有列強的學生、帝國主義「後起之秀」小日本能想得出。

    這一招兒等於動手抄大清「後路」。退兵問題上,大清與朝鮮的「雙簧」也演不下去了。

    日本在與大清交涉同時,對朝鮮加以威逼,施加壓力,以實行「帝國政府要以獨力使朝鮮政府從事政治改革」的決定。

    朝鮮王朝接連受到日本的步步緊逼,在屈辱中抗爭。

    6月26日,大鳥公使拜見朝鮮國王,據日史稱是「勸朝鮮國王實施改革」,好吧,我們

    且當是「勸」。

    6月27日,混成旅團先遣部隊完成對京城各要地的控制,日本人再來「勸」的時候,說話就不那麼和顏悅色了。

    6月28日,時隔一日,大鳥公使直接向朝鮮外務督弁趙秉稷發出照會,質問朝鮮政府是否仍然承認朝鮮是清國的屬國,要求在翌日立即答覆。

    6月30日,朝鮮國王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動作,卻發佈了個《罪己詔》:「當前朝鮮國內混亂的原因,完全是由於自身的不德和官吏瀆職所造成的……」一個國家的國王被逼成這樣,真是情何以堪,但在日本人看來,實屬避實就虛、支支吾吾、閃爍其詞,當然不會滿意。

    既然朝鮮方面沒進展,大鳥公使決定,自己代替朝鮮,提出一個行政、司法、財政、兵制、教育改革綱領,幫助他們設計設計,由他們拿出改革具體意見。說動手就動手,決不拖拉。

    7月3日,大鳥公使按照陸奧外相的訓令,強硬「邀請」朝鮮政府參與內政改革,答覆時間限定在8日中午。

    這次,朝鮮政府有所行動,任命內相申正熙、內務次官金嘉鎮、曹寅承三位重臣加入改革委員會,準備與日本共同商談改革事宜。

    7月10日,在漢城南山老人亭,大鳥公使會見朝鮮內政改革委員會委員。各位委員看來準備要跟大鳥好好探討探討。

    會議的內容,是不用開會了。

    大鳥「啪」地甩出一個件——五條、二十七項內政改革案綱目。要求:三日內決議、十日內實施。

    改革案要旨:第一,恢復議政制,確立六曹判書的權限。第二,嚴格宮中、府中的行為,宮廷不得干涉政務。第三,明確外交責任制,由專任大臣負責。第四,清除派閥、起用新人。第五,嚴禁買官賣官。第六,嚴禁官吏收受賄賂。第七,漢城及重要港灣間修建鐵道,全國主要都市間架設電信線路。……

    還別說,這個「破玩意」還真有點意思。

    大鳥確實是個人才!閉門造車,整出來的提案,就好似經過了細緻調研的,而且怎麼看也像是在為朝鮮政府著急、著想,有的地方,恐怕比日本國內的所謂神聖的明治維新改革還徹底、還激進、還完善。

    比如,宮廷不得干涉政務,那睦仁……?

    然後,到四五六條,日本還管著朝鮮的組織和紀檢工作了。

    要照這麼弄,只能是把朝鮮「改革派」之「親日派」人才全弄進政府當官,才符合日本人的標準。

    裝不下去了。實在裝不下去了。不搭理也不行。

    7月15日,朝鮮政府終於通告日本——請你撤兵。

    朝鮮宣稱:如果日本方面不撤兵,不撤銷改革案實施期限,朝鮮的內政改革則無法如期實施。

    *——*——*——*——*——

    話題又回到退兵談判上來了。

    其實改革與否,本來不是個事。

    事情需要回到退兵談判上來。

    而且退兵談判需要的結果是破裂。

    日本人要的,可能就是這個答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