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日本人所幹的一件事——造船,造船 文 / 雪天雪晴 非包月作品
日本政府不僅把船當成事業,當成強國的法寶,甚至當成國家的「生命線」,已經到了癡狂的地步。從1884年至1894年,這10年之間,日本人一直在造船,造船,拚命地造船。
日本上次調兵侵台,還要租用美國客輪。此後便一波三折,先是引起大清總理衙門與美國交涉,差點沒租成。再後來,如果海軍聽從政府「暫緩行動」的指示,這趟行程十有**會取消。不按合同辦事,白白賠上船票錢,而且還不一定賠得起。一句話,大日本真丟不起這個臉。
按常理,遇上事的在那鼓動唇舌、浪費唾沫,一般是因為牙齒和爪子還不夠鋒利。對台試探和幾次在朝鮮挑事,都沒有搞起來,半途而廢,還是由於實力不濟。
50萬兩、50萬兩的,每次弄這點小錢,基本是賠本買賣,太不夠滿足日本人的胃口了。
很受刺激的日本人很清楚:必須加緊強化軍備,才能有與野心相匹配的實力。
——*——*——*——*——*——
《日本近代史》講:由壬午事變而引出的擴張軍備案,為準備對外作戰,從明治十六年(1883年)開始8年中,軍費計劃總額達6740萬元,增加的軍費加上警察費,占年支出的30%(嫌多?這還是起步價,以後逐年上揚)。並且,軍費還在逐漸向海軍偏移。1890年時,海軍經費占國家支出的10%,1892年,這個數字猛增到了40%以上。
就算軍費占年度支出30%的比例,這也是相當驚人的。一個國家事情那麼多,教育呢,醫療呢,基礎設施建設呢?還有多少?
如果對這個比例還沒有清晰的認識,請查一下近年和當前世界各國的軍費支出情況,除了兩伊戰爭時的伊拉克,恐怕只有非洲那些每天的工作除了打仗還是打仗的窮國,才會把國家收入那麼大比例地投向軍事當中。
我只能說,存在這種情況的國家非常少。
這個比例被當成重要指標,各個國家之間相互都盯著。現在,一個國家,特別是經濟強大的大國,即使提高那麼零點一個百分點,說不定也會引起軒然大波。這是因為有這麼一個常識:除了被外敵打進門來,為抵抗外侮,不得不轉入戰時經濟體制,還可以理解,沒事的時候主動這麼幹的,就疑似一個目的,而且只有一個目的——出門去打別人。
現在進行時,或未來時。
面對槍彈刺刀,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沒辦法,只要能吃飽,如果還有一塊錢,我就拿來打鬼子。但為了未來時的敵人,能做到有一塊錢就換一粒子彈,真需要一點意志。
日本的擴軍備戰也是在咬牙堅持中進行。在建立並召開議會之後,議會開始和政府不斷爭吵、鬥爭。
別看政府雖然平時和皇軍之間也有鬥爭,但在這個問題上,政府是絕對與陸海軍站在一起的。
對面議會的議員們也不是多麼愛好和平,這麼做只是因為——負擔太重!
長期保持這樣一個軍費支出水平,不是鬧著玩的。連年的擴軍備戰,軍隊的胃口還像一個無底洞,給本不富裕的日本國內造成沉重負擔,連造酒稅和煙草稅都一再增加,人民苦不堪言。
據最新的資料,有人估算,當時日本人的平均稅負比例,是大清國人民的2倍。
我們不必可憐日本人,日本人有時也會想起可憐自己。有了代表民眾的議會了,下層人民也指望通過議會,做一點削減軍費的努力。
但有了議會,不等於就可以掌握國政、決定一切,更不等於日本人民就當家做主了。別忘了日本天皇最大,沒有什麼能高過天的。在獨具「日本特色」的議會體制中,議會之上還弄出了一個貴族院。這是個由皇族、華族和敕任議員(還是天皇欽點的紅人)組成的特權階級機構,具有「預算先議權」,並且它做出的決定,還與「眾議令」有同等的權限。
不管議會怎麼努力,只要有這些當權者的抵制,軍費支出照樣能在高水平上維持。
軍費是無底洞,海軍就恨不得把它變成宇宙「黑洞」。
對海軍來講,他們的假想敵,就是中國。
海軍有一萬個理由,認為與中國相比,日本海軍力量仍處於劣勢。在海軍看來,為了盡快扭轉這個劣勢,自己已經作出預算的軍備費用是不能改變的!
獲得了天皇和當權派支持之後,政府和海軍方面一致行動,想方設法排除議會製造的麻煩,甚至繞開議會,硬性推動。
1891年(明治24年),日本第一期的8年擴軍計劃完成,正趕上有議會了。但是,事情一點也沒耽誤。
海軍大臣又雄心勃勃地向內閣會議提出了9年海軍擴充計劃(鐵甲戰艦4只、巡洋艦6只、通訊艦1只),連同爭取年內建造其中的巡洋艦和通訊艦各1只的預算。
預算案交到眾議院,「卡殼」了。
這一年,日本第二屆議會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將政府提出的預算案削減了近1/10,約794萬元,其中便包含海軍夢寐以求的定制與「定遠」、「鎮遠」相抗衡的鐵甲艦經費。
12月22,議會全體會議對軍艦建造費、制鐵所建設費(這個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制鐵工業,哪有造船的鋼板)等議題進行了認真熱烈的討論。樺山資紀,當時的海相對削減海軍預算的事本來已經相當不滿,正生著氣呢,聽到議員們提出的削減海軍軍費的理由,竟是「薩長藩勢力把持海軍」,還有「海軍經費不透明,有**問題」,這下可把出身薩長藩的樺山惹毛了。於是他怒不可遏地在議員的吵吵聲中突然跳上台去,發表了被指為公然違反議會法規、冒犯眾議院權威的「蠻勇演說」,質
問:
「無論薩長政府,還是什麼別的政府,保護今日國之安寧,既與4000萬生靈無關係,那麼,保護了安全又該是誰的功勞?」
完了。這段激憤的演說,根本沒起到好作用,反而如火上澆油。民黨群情激昂,接連否決了政府的方案,並通過了削減造艦、制鋼所費892萬的削減預算案。
事情的結果是,海軍贏——當夜,政府第一次解散了議會。
1892年(明治25年)第三屆議會召開,造艦費再次被全面削減。但是——
結果仍然是海軍贏——貴族院又重新進行了討論,這項眼瞅著就被「拍死」的預算又活過來了。
1892年(明治25年)11月29日第四屆議會開會,以自由、改進兩黨為中心的民黨方面又削除了全部造艦費用。事情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眼看著,海軍提出的鐵甲艦兩艘、巡洋艦和輕型巡洋艦各一艘的希望將成泡影。
結果……
結果是海軍又贏了——就在政府和議會陷入對立,矛盾似乎無法調和之際,1893年(明治26年)2月11日,天皇下達詔敕,命令:今後6年中,每年由內廷費中支出30萬元,並要求武官員同心協力,獻出俸給1/10,來充當部分造艦費用。
太后別在意我的冒犯,我想說:看人家日本皇家,跟你家所作所為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呀。
誰也未料到,天皇斜刺裡捅出這麼一「刀」。不干涉議會,沒批評議會,但比打一耳刮子還損他們的臉面。
開始肯定是有意的,這個消息被傳出來,又被日本人傳來傳去,都成了天皇每天少吃一兩頓飯,飄過海洋傳到大清,成了天皇吃不起吃肉了。
當時,30萬日元是多少?等於20萬兩白銀,數目真不小啊。但別忘了,這只佔皇家的10%用度。前邊我還說過,為防止議會制約政府行動,天皇被有意打造成了最大的地主和資本家,這不用上了嗎?
所以,天皇節約一點,養活自己的一個老婆(皇后一條美子,正妻)5個小老婆(典侍、權典侍,相當於嬪妃吧)和十幾個孩子,還是不成問題,還不至於少吃一碗大米飯。呵,現在還有人說明治天皇睦仁一夫一妻呢,也有人信。
我看真正餓肚子的,是不明真相、白白感動一場的貧苦人民吧。
不管怎麼說,你看天皇都準備餓肚子了,議會還能怎樣?政治休戰,造艦預算在議會中通過,人民該繳的稅一分不能少。
這就是某些日本史書不無讚許地記載的「在第四屆議會中,出現了政黨轉變方向的徵兆,在國是問題上政黨將採取『積極的手段』的方針,這意味著議會承認擴軍」,背後的真實原因。
——*——*——*——*——*——
一切都說明,在這關鍵的十年內,日本在時刻準備著。
以趕超中國為奮鬥目標,準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