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旗飄落

正文 第二節太后生日將近 文 / 雪天雪晴 非包月作品

    有件事情,有所關聯,性質類似,提前在這裡討論一下。

    除了修園子,不久之後,大清上下還會有更大的喜事——太后快要過生日了!

    慈禧老佛爺要過六十大壽,要大大地慶祝一番。太后太需要擺這麼個排場,要個面子了。國人太需要振作士氣了,要讓百官百姓們都實實在在地看到、摸到大清朝的強盛與興旺。海上的洋人有幾年沒來了,形勢一片大好,君臣民都普天同喜同樂,沾一沾太后的福。

    太后從選秀入宮不久,便隨著皇上,被趕出了京城,跑到了避暑山莊;男人走得早,孤兒寡母的,擔起這麼大個國家的重任,卻總是被洋人驚嚇,沒個安穩日子。

    太后的一生,簡直就是榮耀的一生,倒霉的一生。

    弄個節日,討個吉利吧,國人也當就是給大清朝「沖沖喜」好了。

    綜上歷史、現實必要性,其它的事先擱一擱吧。當下太后的生日才是頭等大事,是大清國第一位的政治大事。

    但是,還是,錢呢?

    ——*——*——*——*——*——

    光緒帝估計除了心疼銀子,也頭疼銀子。

    光緒十分明白:大清還是當家的慈禧說了算,自己將來能不能真正當上這個家,還得看園子修得好不好,修好了,沒準還有希望。於是早早就拿出孝心,率領朝臣大張旗鼓地為慈禧六旬壽誕做著精心的準備。

    龐大的工程不斷地吞噬著王朝的財政收入,而軍隊的編練、沿海的防衛也無一日不亟需款項,可慈禧的壽誕慶典又接踵而至。在王朝庫帑空虛,戰爭將至的危殆時刻,慶典的費用又將如何籌措?

    毫無疑問,從已經寅吃卯糧的清政府的財政狀況來看,用於慈禧慶典的費用,只能是挪用、拼湊與搜刮,此外絕無他途。

    據《皇太后六旬慶典》檔案資料記載,費用主要來自二個方面:

    (1)「部庫提撥」:從「籌備餉需、邊防經費兩款」中提用一百萬兩,從鐵路經費中挪用二百萬兩;

    (2)「京外統籌」:即向臣工攤派的銀兩。說是京外,實際京內外統吃。據檔案記載,宗室王公、京內各衙門、各省督撫將軍等武官員共計報效銀兩二百九十八萬餘兩。

    這是《皇太后六旬慶典》檔案中有據可查的銀兩(共598萬兩,不多,感覺還不到600萬兩呢),至於不見於賬面的隱性費用還不知有多少。

    而《藏園群書題記》記載:「用銀至700萬兩,其中戶部庫銀400萬兩,京官報效銀121萬兩,外官報效銀167萬兩,兩淮鹽商捐40萬兩。」

    僅計庫銀400萬兩,按當時大清朝的正常歲入8000萬兩來算,用國家收入的1/20來搞一場生日,不算很過分。

    是吧?現在有的人每月兩三千塊的工資,還每年拿出一萬來開個小轎車上下班呢。

    且不說還留下了一個頤和園,供後人賣票、遊覽呢。

    *——*——*——*——*——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極盡鋪陳,極度**,增加的只是百姓負擔,削弱的只是自己的國力。

    再華美的園子,一旦戰火再起,付之一炬,可憐焦土。

    「秦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國力衰弱、內憂外患,仍要滿足一個老太婆的驕奢淫逸,大清朝真是沒落透頂,救無可救。慈禧可謂中華大地空前絕後的敗家娘們,活該青史留罵名。估計連她自己也想不到,因為死後也要極盡奢華,不久便墳墓被掘,拋屍棺外。

    *——*——*——*——*——

    我從來不信什麼「明亡清興xx年」這樣的鬼話。

    那是一個夾雜著落後的遊牧和奴隸制,強行嫁接到封建統治政權之根,並通過殘酷壓制、扼殺新生思想,使封建制度之樹得以延長的朝代。

    有清一代,再也沒有什麼創新性增長。《1750-1950的中國》中提到過:出版於1776年的《國富論》中,亞當·斯密在論及中國時說,中國長久以來便是世界是最富有的國家,但「中國財富已經臻其法律與制度性質所能容許的限度」。

    用句簡單的話說:封建社會走到這,已經到達頂峰了,沒有潛力可挖了。

    正處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之時,中國不進則退,終於沒落。

    曾出使中國的馬戛爾尼的日記則形象而一針見血指出:「清帝國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支撐。而它能勝過其鄰船的地方,只有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有紀律和安全了。」

    他的話,打破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來,西歐對中國的美好想像和無限敬意。

    在我看來,所謂大清盛世,不過是朝廷貪得無厭、巧取豪奪,使財富向上層集中的盛典而已。

    換句話說,一種落後的制度,真的無法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了,導致一個徘徊不前的結局,遑論「同光中興」、再創輝煌。

    帝國榮光不再,獨有滿清朝廷和王族的「一家天下」,還在兩千年封建帝制的殘陽夕照中,享受著權力的福利。

    回望晚清那時候,看著那一張張陳舊的照片,只感到一股陳朽、**之氣,

    ,透過歷史厚厚的書頁,陰森森地傳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