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旗飄落

正文 小結語 文 / 雪天雪晴 非包月作品

    以上擇要所述,就是日本引以自豪的明治維新之路——

    以自強面目始,以妖魔本相終。

    *******

    很多人討論清日戰爭失敗原因的時候,也基本從兩國的發展階段來對比,關注「日本已經進入資本主義時代」這個特點。但不得不說,這只是諸多因素之一,它反映的僅僅是力量對比。

    造成日本發起戰爭的最終因素,卻不是力量。

    更深一層看,日本對鄰國、對世界的態度和秉承的法則,反映了當時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邁進的基本政治生態,和基本格局形態。日本跨過一步,趕上了這班車,但也許是「化基因」裡天生的缺陷,日本人沒有認清並接受世界發展的經驗,而是汲取了其中野蠻血腥的成分。

    所以,日本發起戰爭的最終因素,是使用這種力量的本能「衝動」。

    這注定了日本和鄰國,以後日本與世界會有悲劇發生。

    不幸的是,日本人的維新,絕沒有能力徹底完成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的轉變,而是鼓搗出了一個皇權、內閣的政體加上部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玩意,且將武士道「陰魂」植入裡邊,培養出了近代軍國主義的怪胎。

    我不說,這一切是日本後來成為「挨**第一民族」的原始起因,那是日本人的不幸。這個很多人說過很多了,但就是到目前日本人的表現來看,我們再說,日本人也不相信。

    站在我們的角度,我只說:

    令亞洲不幸的是,日本走上「脫亞入歐」這條道路,並走火入魔地堅持至今,還自認為自己「進化」到了第一等強權國家行列。

    更令亞洲不幸的是,日本在沒有能力挑戰西洋列強之前,首先將魔爪伸向了鄰國。

    被強人欺負,就找一個比自己軟的來欺負,借此向西洋列強表明,自己已經有資格進入強國的第一梯隊。

    ********

    對照日本,反觀大清的「洋務運動」,有些地方十分相似,在洋務運動主營的發展經濟、興辦工業等方面,甚至如出一轍,但效果迥異。到底是什麼原因?

    多少年來,日本學者也好,國內的一些書中也好,多從政治體制和化改革角度論述。誠然,大清追求的是「師夷長技」,不可能觸及落後但仍十分頑固的封建社會生產關係,而是硬在上面另起爐灶,建設廠。

    日本學者洋洋自得的「脫亞入歐」,拋棄漢化、學習西方化,被認為是高明之處。但那是經驗,也是禍根,不提了。

    很少有人注意,日本後於中國被迫「開國」,目睹中國的慘狀,為日本提供了前車之鑒,日本人很容易就醒悟過來,看到出路。觀察中國,也能夠從先期發動的大清洋務運動上吸取經驗、避免教訓。

    中國已不足為師,那就直接向中國的老師學習,回頭還要和大清競爭。

    還有極其重要的一點,中國相比日本,不管是面積還是資源上,無疑都具有無法比擬的強大吸引力,不僅吸引當時的列強的注意力,還扛住了列強的擴張侵略,為日本抵擋了風雨、減輕了壓力、贏得了時間。

    否則,列強是不會給它時間和機會的。

    而我們中國,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近代化的道路上不斷被列強打斷,幾盡毀於一旦,不得不從零開始。

    其中關鍵的兩步,就是被日本破壞殆盡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