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424 中醫藥 1 文 / 月之輪迴

    1997年,以國家科技部牽頭,由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參加,成立了國家新藥領導小組,組織全國百餘名專家提出了中藥現代化發展的規劃,啟動實施了中藥現代化工作。近年來,全國的中醫藥現代化工作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發體系不斷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成功地開發出一批中藥新品種,中藥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得以進一步發揮;制定了一批重要的中藥基礎標準和符合中藥特點的科學規範,中藥產業標準規範建設初見成效。同時,中藥現代化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也發揮了顯著作用。2005年4月前,內地已建立了448個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18個省份規範化種植面積達92萬公頃。同時,隨著超臨界萃取、膜分離、沸騰造粒等生產技術和工藝的突破,中藥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高,中藥企業規模、效益也不斷提升。涵蓋中藥農業、中藥工業、中藥商業的現代中藥產業鏈不斷完善和發展。

    2005年初,中國醫藥網與上海市中醫獻館聯合推出中醫藥欄目,旨在收載和發佈中醫藥基礎知識、中醫藥資訊、中藥材行情以及中醫養生和藥膳食療等方面的信息,同時介紹當代名中醫並收載難病診治與針灸推拿等方面的資料以及相關中醫獻。

    基礎理論折疊

    中醫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髒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陰陽折疊

    是中國古代哲學範疇。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做「生化不息」。《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對立統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則),萬物之綱紀(一切事物都不能違背這個法則而存在),在變化之父母(事物的變化是由事物本身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殺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毀滅都是來自於這個根本法則)。神明之府也(這就是自然一切奧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於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須從這個根本問題-陰陽上求得解決)」。闡明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生長、發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醫學屬於自然科學範圍,認為人體生理活動,疾病的發生發展,也超越不出陰陽這個道理。因此,我們想要掌握疾病的發展過程。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獲得滿意療效,就必須探求人體的陰陽變化情況。

    五行學說折疊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範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繫和轉化規律。「五行學說」是指這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相生、相剋作為解釋事物之間相互關聯及運動變化規律的說理工具。中醫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繫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折疊

    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曆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

    臟腑學說折疊

    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經絡學說折疊

    與臟腑學說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絡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可以診斷體內臟腑疾病。

    藥材認識折疊

    中藥化折疊

    底蘊豐富——說到中國的藥化,由於它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所以其底蘊十分豐富。然而,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對其豐富的化內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導致某些誤識。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長期以來。我們對藥化的研究與宣傳,力度很不夠,長此以往,無疑對中藥事業的繼承、發展與推廣是十分不利的。中藥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我國最早的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唐代由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唐代孫思邈編著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藥物經驗,對後世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藥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藥、中藥材。

    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折疊

    中藥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

    目前,隨著對中藥資源的開發和研究,許多民間藥物也歸入中藥的範疇。所以,中藥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用於防治疾病的植物,動物礦物及其加工品,不論產於中國,外國均稱中藥。中藥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化等方面的特點。

    中藥圖譜(庫旨在建立強大的中藥圖片數據庫,包括各種藥材的來源及飲片圖片,並詳細介紹了各種中藥材的基本信息及炮製方法!現收錄常用中藥材600多味,配有清晰圖片、來源、飲片及價格信息。(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