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403 醫學 4 文 / 月之輪迴

    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問世了世界上最早的兩本兒科專著,即王末鈔的《小兒用藥本草》和徐叔響的《療少小百病雜方》。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醫令秦承祖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醫學院。到了公元6世紀,隋朝完善了這一醫學教育機構,並命名為「太醫署」,署內分醫、藥兩部,太醫令是最高官職,丞為之助理,下有主藥、醫師、藥園師、醫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師生最多時達580人之多。

    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藥方多達5000多個,出版了《大醫精誠》、《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三本醫學著作,後世尊稱他為藥王。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突厥、高句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

    到了在唐末宋初,兒科專著《顱囟經》問世流行,而世界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錢乙(公元1032-1113年)則受此書啟發,撰寫了著名的兒科巨著《小兒藥證直訣》,後人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北宋時期(960年-1127年),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即太醫局,醫學分科已經非常完備,並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穴位,出版《圖經》。北宋的宋慈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

    在明朝(1368年-1644),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成書,這本書不僅是藥物學專著,還包括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等方面的知識。《本草綱目》刊行後很快傳入日本、朝鮮及越南等亞洲地區,在公元17、18世紀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歐洲語言。另一方面,李時珍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大腦負責精神感覺、又發現膽結石病、利用冰敷替高熱病人降溫以及發明消毒技術的醫學家。此外還有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蘇敬的《新修本草》、王燾的《外台秘要》、元丹貢布的《四部醫典》、《太平聖惠方》、王惟一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等大量醫學典籍問世。自明朝中醫發展已經達到了頂峰。出現了諸多的醫學流派。同時在朝鮮研究中醫的所謂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鑒》。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衝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2003年「**」以來,經方中醫開始有復甦跡象。

    在化大革命期間,中醫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中國**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近現代發展史:折疊

    近代的醫學

    西方近代醫學是指藝復興以後逐漸興起的醫學,一般包括16世紀、17世紀、18世紀和19世紀的歐洲醫學。

    16世紀

    封建社會後期,手工業和商業發展,手工工廠出現,生產力的增長也促進對新市場的尋找。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7年達.伽馬發現好望角,1519∼1522年麥哲倫環繞世界一周。許多藥物(如鴉片、樟腦、松香),由東方傳入歐洲。美洲發現後,歐洲也有了金雞納、愈創木、可可果。

    由於資本主義的興起,首先在意大利形成了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特點是敢於向教會思想挑戰,反對宗教迷信的束縛。他們的口號是:「我是人,人的一切我應該瞭解」,以此來反對神學的統治。他們一方面傳播新化,一方面竭力鑽研和模仿古代希臘的化,因此此時期稱為「藝復興」。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體運行論》。是科學史上藝復興的開始。

    1醫學革命。藝復興運動中,懷疑教條、反對權威之風興起。於是。醫界也產生了一場以帕拉切爾蘇斯(1493∼1541)為代表的醫學革命。

    中世紀的醫學校中,主要講阿維森納的《醫典》,以及加倫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教師照本宣科,一切墨守成規,毫無生氣。藝復興的狂潮,很快就波及醫學領域。帕拉切爾蘇斯指出人體的生命過程是化學過程。他在巴塞爾大學任教時主張用流行的德語寫書和講演。使醫學易為大眾所接受,這是一件偉大的改革。他重視實踐,反對煩瑣的經院哲學,反對中世紀頑固的傳統和權威觀念,他說:「沒有科學和經驗。誰也不能成為醫生。我的著作不是引證古代權威的著作,而是靠最大的教師──經驗寫成的」。他勇敢地向墨守成規和盲目崇拜進行鬥爭,公開焚燬了加倫和阿維森納的著作。

    2人體解剖學的建立。古代的人認為身體是靈魂寄居之處,在封建社會,各民族無例外地禁止解剖屍體。因此,人體解剖學得不到發展,這個時代的醫書如加倫所著的解剖學中,解剖圖幾乎全是根據動物內臟繪成的。反之,藝復興時代的化,把人作為注意的中心,在醫學領域內人們首先重視的就是研究人體的構造。

    首先革新解剖學的是意大利的達.芬奇,他認為作為現實主義的畫家,有明瞭解剖的必要,尤其需要瞭解骨骼與肌肉,於是從事人體解剖。不過,他所繪製的700多幅解剖圖,傳至今日還有150餘幅。畫得大都準確、優美。他首先對加倫的解剖學發生疑問。他曾往氣管吹入空氣,但無論如何用力,也不見心臟膨脹起來,於是得出結論:加倫所謂肺與心相通的學說是錯誤的。他還檢查過心臟的構造與形態,他所畫的心臟圖較以往有關圖畫正確得多。此外,他還發現了主動脈根部瓣膜的活動及其性質,證明瓣膜的作用在於阻止血液回流。他所提到的心血管方面的問題,不久就引起了醫學家們的注意。(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