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402 醫學 3 文 / 月之輪迴

    醫學交融折疊

    不管是中醫學還是西醫學,從二者現有的思維方式的發展趨勢來看,均是走向現代系統論思維,中醫藥學理論與現代科學體系之間具有系統同型性,屬於本質相同而描述表達方式不同的兩種科學形式。可望在現代系統論思維上實現交融或統一,成為中西醫在新的發展水平上實現交融或統一的支撐點,希冀籍此能給中醫學以至生命科學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進而對醫學理論帶來新的革命。

    現代中醫折疊

    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1996年,清華學界對中醫氣本質,經絡實質,陰陽,五行,藏象,中醫哲學觀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體創造性的認識和解說。如,鄧宇等發現的: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的混合統一體;分形分維的經絡解剖結構;數理陰陽;中醫分形集:分形陰陽集-陰陽集的分形分維數,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維數;分形藏象五系統-暨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中醫三個哲學觀-新提出的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等。

    還包括近代針灸經絡的發展史,近代中醫氣的進展簡史,中西醫結合史,中醫中藥史等。

    中醫史折疊

    現代中醫

    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1996年,清華學界對中醫氣本質,經絡實質,陰陽,五行,藏象,中醫哲學觀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體創造性的認識和解說。如,鄧宇等發現的: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的混合統一體;分形分維的經絡解剖結構;數理陰陽;中醫分形集:分形陰陽集-陰陽集的分形分維數。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維數;分形藏象五系統-暨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中醫三個哲學觀-新提出的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等。

    還包括近代針灸經絡的發展史,近代中醫氣的進展簡史,中西醫結合史,中醫中藥史等。

    古代中醫

    中國的中醫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並嘗試草藥。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國的軒轅黃帝寫下了人類第一部醫學著作——《祝由科》。後世人在這部醫藥著作的基礎上不斷增補刪改,逐漸形成了後來的《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並由祝由科裡將純粹的醫藥分離了出來,形成了後來的中醫學。而其中的《黃帝內經》則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這一防病養生保健康的預防醫學觀點。

    早在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醫院和醫療制度,周代的醫療機構設有醫師、上士、下士、府(管藥庫)、史(管記錄)、徒若干人。下面又分食醫(管飲食衛庫)、疾醫(內科)、瘍醫(外科)、獸醫四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醫學分科。醫師總管醫藥行政,並在年終對醫生進行考核;《周禮》記載「歲冬則稽其事,以制其食」,就是說。醫生每年都要通過年終考核增減俸祿。當時的患者已經分科治療,而且建立病歷。「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入於醫師」,規定在死者病歷上要寫明死因,然後送交醫師存檔,以便總結醫療經驗,提高醫療技術。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病歷制度。

    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時期名醫輩出,秦國有名醫醫緩。齊國有長桑和他的徒弟扁鵲。扁鵲發明了中醫獨特的辨證論治,並總結為「四診」方法。即「望、聞、問、切」。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後世則尊稱他為神醫扁鵲。春秋戰國時流行的主要醫學著作有《黃帝內經》、《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和《旁篇》這七本,合成「七經」。

    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專門法醫——『令史『。秦律規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則上都要進行屍體檢驗。司法官如果違法不進行檢驗,將受到處罰。秦代的《封診式》對法醫鑒定的方法、程序等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在人命案件中,鑒定檢驗的主要內容有屍體的位置、創傷的部位、數量、方向以及大小等。令史檢驗完成之後,必須提交書面報告,稱為「爰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鑒定和現場勘察報告。秦代還在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傳染病醫院——「癘遷所」,並制定了最早的治療傳染病的隔離制度。據1975年湖北省雲夢睡虎地出土秦簡中記載:當時規定,凡經醫生在給病人檢查後發現有鼻樑塌陷、手上無汗毛、聲音沙啞、刺激鼻腔不打噴嚏等症狀者,一律送至癘遷所隔離治療。這說明中國古代對傳染性疾病的治療措施,很早就已經是得力有效的。

    到了西漢時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已經非常完備,名醫則有太倉公淳於意和公乘陽慶。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完善了中醫的辨證理論,他還是世界上第一個臨床醫學大師,被尊稱為醫聖。他著有《傷寒論》《療婦人方》、《黃素方》、《口齒論》、《平病方》等等醫書,最終流傳下來的醫書被並被後人編纂為《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張仲景採用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在《傷寒論》中歸結為「八綱辨證」和「六經論治」,經由這兩種方法辨證論治後,再採用「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治療疾病。「八綱辨證」是書中貫徹辨證論治的具體原則,所謂「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是運用「四診」(望、聞、問、切)分析和檢查疾病的部位、性質而歸納出來,「六經論治」是整個臟腑經絡學說在臨床醫學上的具體運用。東漢末年,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術進行手術的人,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藥物,還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健身體操之一「五禽戲」。可惜華佗所著醫書的《青囊書》最後被付之一炬。在漢代,大量的醫藥和歷算

    算等書籍傳入**(《**王統記》記載)。在漢代還出現了專門性的婦科醫院,西漢時的「乳捨」,是世界上最早的婦產醫院。(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