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皇帝,哥罩你

《》第一卷 :江南好 第86章 :做有意義的事 文 / 基本是骨頭

    哲宗的話讓徐誠忻大感欣慰,看來宋代的皇帝也並不是個個都懦弱怕事的。一個國家強不強硬關鍵還是要看他的領袖,既然哲宗有這樣的雄心,再輔以合理的治國方略,國家總會逐漸強大起來的。

    高太后非常迷戀權力,到死也不肯放手,重文輕武的朝臣們也與她志趣相投,甚至給她取了個「女堯舜」的雅號。徐誠忻卻是大大地看不起她,你要不懂治理、阻止改革,再清廉、再公正又有個屁用。最讓人氣憤的還是對外的軟弱政策,整天以聖人前賢為借口,前怕狼後怕虎,還「女堯舜」呢,你妹啊!

    「陛下,打仗最耗的是錢糧,我朝雖然富庶,但消耗極大。不像遼人平時放牧、戰時為兵,向來是以戰養戰、輕裝上陣。若陛下真想與遼人一戰,須早做打算努力發展經濟、充實國庫,鼓勵挖掘能工巧匠、提高效率,最後才能建設整治軍隊……」

    徐誠忻對宋代的幾個大毛病瞭如指掌,苦於沒辦法去改變。在杭州時他就應杜子騫的要求寫過「萬言書」,這些文章當然早已被哲宗看過了。哲宗主要也是看了這些文章才會這麼看重他,因為徐誠忻的觀點與他的父皇宋神宗變法有許多相似之處。

    此時聽徐誠忻將這些觀點娓娓道來,更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歎道:「朝中似你這樣看法的人實是不多啊,早年章惇、范純仁之流倒是挺維護變法的。可自太皇太后聽政以來卻越來越沉默隱忍,眼下秋試在即,朕也想乘此機會遴選一些忠勇進取的有識之士聽用。」

    「變法之途艱辛曲折,陛下既然下定決心要做個改革之君,的確應該多多收用一些志同道合的能臣。章、范二位大人都是注重經濟的能人,陛下有機會可多多請教他們。他們現在隱忍不發,多半也是因為在朝中勢單力薄,難有做為。」章惇與范純仁都是歷史名臣,徐誠忻大體還是瞭解一點的,所以敢向哲宗推薦。

    「愛卿言之有理,可能是我太急了。」哲宗揚了揚頭又說:「待朕親政之時,便要將那些阻礙變法的頑固派一一清除,讓我大宋真正成為傲視天下的中央之國。」哲宗早慧,雖然只有十七歲,但心智早已成熟,對那些蔑視自己的朝臣痛恨不已。

    「陛下聖明,」徐誠忻趁熱打鐵,道:「自古以前想要改革都是千難萬阻,陛下只要有這有股狠勁,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哲宗面泛紅光,握了握拳頭,心中對自己設定的方向也是充滿了希望,恨不能馬上就去實施。最後目光掃到桌子上剛才看的那份地圖上,才想起今天找徐誠忻來的目的,忙把他叫過來。

    「剛剛我看了,易州一帶深入遼國腹地,我軍駐防官兵也較多。廣信、安信、永寧三軍共十萬有餘,此處退可守,進可攻。我們鐵衛營就去易州應該不會有大礙,徐愛卿到那以後可伺機剿殺遼軍,打幾個勝仗。」

    徐誠忻聽出來了,哲宗的意思是鐵衛營此去做秀大於實戰,關鍵要打幾個勝仗。一來可以鼓舞全軍的士氣,二來也好堵了那些持反對意見者的嘴。這樣一來,徐誠忻心裡的壓力大減,這差事明顯是去撈功勞的。身後有八萬守軍幫著掩護,自己只需找準機會打幾個突襲或者伏擊戰,殺他幾百上千的,再讓哪個文人鼓吹一下,一件大功唾手可得。

    當然這種功勞水份很足,哲宗皇帝心裡有數,徐誠忻也不想當真。不過,這樣也好,鐵衛營正缺少實戰經驗,就當是給他們練練膽,檢驗一下這幾個月來的訓練效果。

    但是據易州送來的消息稱,那邊的遼軍並不多,到時會不會找不到人打仗。想到這,徐誠忻建議道:「陛下,易州僧多粥少,我怕去了那裡沒我們什麼事。不如讓我們去代州吧,反正那裡也缺人,我們正好可以幫幫他們。」

    「不可。」哲宗一口否定,說:「代州雖然緊急些,但鐵衛營才五千人馬,去了作用也不大。而且遼軍太多,鐵衛營的機會就不容易找到,還是去易州更穩妥一些。」他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鐵衛營對哲宗來說意義很大。這是第一支完全安他的要求建立的新軍,就算打不了勝仗也決不能讓別人當笑話。

    如此,徐誠忻也就不堅持了,不過讓他白白地撈一份功勞也是有些不太情願的,總感覺心裡怪怪的,像是偷了東西一樣。

    商定完畢,哲宗又問道:「依你看,這次遼人來襲會不會有大的企圖?」

    「應該不會吧,」徐誠忻不記得高太后期間與遼人有大的衝突,說道:「早就聽杜子騫說遼軍兵馬調動較多,他們要是想打進來早就動手了,豈會鬧得天下皆知還不出兵攻城的。當然,為保險起見,還是要做好二手準備,陛下最好能提前準備好軍隊糧秣。萬一前方烽火燃起,能馬上發兵北上,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有理,朕也只能盡力而為了。」哲宗想起高太后不由皺了皺眉頭。又道:「我之所以讓你去易州,還有一個原因是杜子騫曾在那邊經營過一段時間。李江北與袁汶二人雖難堪大用,但易州把總曹方甚是忠勇,也許是個可用之材。」

    說起杜子騫,徐誠忻多少有些遺憾,本來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可以二人一起去前方殺敵,偏偏他在這個時候受了傷。而哲宗也是很看重他的,杜子騫年幼時曾是哲宗的侍讀,關係自然非同一般。現在事情也商議得差不多了,便讓徐誠忻順道去看望一下杜子騫。

    「愛卿即刻回去準備準備,三日後開拔北上,待你得勝歸來,朕親自設宴為鐵衛營慶功!」

    「謝主隆恩!」

    拜別了哲宗,已經過了戌時五刻,大約現在的晚上八點多。想想今天的事有點多,乾脆讓兩名親兵先回營地,告知劉武自己明日再回。

    徐誠忻離開皇宮直奔杜府而去,一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正是晚上最熱鬧的時候。徐誠忻一路看著滿街的行人,忽然有些迷惑起來:自己一個現代人,陰差陽錯地跑到古代。現在又要為了這些古代人上戰場,與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打仗,我這樣做到底有沒有意義呢?我一個局外人參合進來有必要嗎?歷史會因為我的這些行為而發生改變嗎,又能有多少改變呢?

    算算自己來宋朝也已經差不多一年了,對後世的各種記憶越來越淡,各種語言、行為習慣也越來越符合一個宋朝人的習俗。只是他的骨子裡還是將自己與這個時代劃分開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都是漢人、都是炎黃子孫。一開始只是努力想讓自己活下來,過得好一點,隨後又一步一步被逼著往前跑,他甚至沒有仔細想一想最終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最後他又想起了自己在這個時代交的朋友,還有最親密的家人沈晚晴、紫瑤、月兒等,瞬間為自己找到了前進的動力。他覺得自己已經屬於這個時代了,因為這裡有許多關心他、在乎他的人,就算為了他們也要保護這片土地、保衛這個國家。

    「這當然是有意義的,」徐誠忻自言自語地說:「不管我能改變多少,至少要保護好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說罷,他抖擻精神,揮起馬鞭直奔杜府。

    杜子騫的杜府位天瓦林巷北段,與徐誠忻的新家相比顯得冷清了許多。按現在的房產標準徐誠忻那兒是市中心,杜府只能算三環的樣子,但這裡更適合居住。

    杜子騫的老爸杜中師現為正三品開國伯諸正大將軍,聽著威風,其實也是個閒職。因為自澶淵之盟後少有戰事,偶爾有些邊境衝突朝廷也不放在心上,根本用不著將軍出馬。也就是仗著年輕時立下的一些功勳,他才不致於被朝廷遺棄。

    杜中師也是個聰明人,如今的世道沒有他的用武之地,只能夾著尾巴做人。朝廷之中從上到下都是重文輕武,同品秩的文武官員在大街上相遇,向來都是武官讓道,讓文官先行。這已經是朝廷的一種制度,所以當年范仲淹受命北上抗遼時,硬要以文官的身份去指揮戰鬥。

    這已經不是誰重誰輕的問題了,簡直就是在歧視軍人,在這種制度下怎麼可能有強大的軍隊,怎麼能不被人家欺侮。徐誠忻也是因為長期呆在鐵衛營,又不用跟各處官員打交道,所以體會不深,否則以他的脾氣早就跟人家幹起來了。

    杜府的下人一見徐誠忻也沒通報,直接將他帶進正廳,不一會兒杜中師便面帶微笑的迎了出來。徐誠忻對這樣的老將軍還是很尊敬的,規規矩矩地行了禮。二人先後落座,丫環上茶,寒暄幾句便進入正題。

    「賢侄今天可是來辭行的?」老杜竟然一語道破他的來意,讓徐誠忻大感意外。

    「咦,老將軍神機妙算,莫非你還學過算命?」

    「哈……」老杜笑道:「老夫還能猜到你是剛剛見過了陛下,然後才來的。」

    「暈,」徐誠忻歎道:「老將軍,我拜你為師吧,這招教我得了。」

    老杜搖搖頭也歎道:「老夫在家中枯坐十餘載,每日冷眼旁觀這京城的大小之事,若連這點玄機都看不透豈能領兵打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