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迷夢

正文 第九十二章 戰禍 文 / 沐桐

    我勉強的從嘴角擠出一絲笑來,說道:「娘娘不必如此,我不會怨皇上,也不會怨殿下。只望娘娘和皇上不要因我為難。」楊妃今日能和我說這一番話,我不是不感動的。其實她大可以順水推舟讓李恪娶了楊小姐,不但於社稷有益,李恪也多了一份倚仗。

    楊妃悠悠的說道:「本宮何只是為了你?心疼女兒的不是只有她吐谷渾的依蘭公主,本宮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娶一個心愛的人,和和美美的過一生。」她眸光一黯,口中的歎息極輕,卻又極悠長,「恪兒這孩子從小就心事就重,又好強,少有真正的快樂,唯有你能讓他開心一些,本宮實在不願看他連這僅有的快樂也失去了。」

    楊妃說著,抬起手中的絲帕擦了擦眼睛。我心中也是一陣酸楚,忍不住流下淚來,口中嚅囁著,「殿下從小就這樣不苟言笑嗎?」

    楊妃輕輕的點點頭,說道:「恪兒從小就比尋常的孩子聰慧,心氣又高。可是礙於本宮這樣尷尬的身份,他只能克制。大唐皇子,兩朝血脈,世人只知道恪兒的身份尊貴不比,卻不知這樣的身世對他實是有害無益。他若只是個平庸的皇子也就罷了,可他偏偏不是。說來,都是本宮這個做母親的不好。」

    我安慰道:「娘娘這說的是哪裡的話?殿下有娘娘這樣的母親,是殿下之福。」

    楊妃笑笑,歎聲道:「人這一生的命運,大多都是不能自主的,福禍也不能預料。本宮能做的,也只是每日在佛前祈禱而已。」

    在楊妃宮裡說了好一會子話才起身告辭。剛才聽了楊妃那一番話,我的心不由又往下沉了一截。

    這日,聽聞吐谷渾已攻入個甘州,一陣燒殺掠搶。適時高陽正與我一起研究一曲失傳已久的琴曲,聽到這個消息,她猛地一拍琴弦,發出「嗡」地一聲驟響,怒聲道:「吐谷渾這是想幹什麼?逼婚嗎?他們吐谷渾的男人是都死光了是嗎?偏偏要嫁我大唐皇子!」

    高陽身上不知從何時開始,已經漸漸有了公主的威儀和氣勢。我淡淡一笑,說道:「依蘭公主還真是心疼這個女兒。」高陽不能理解的看著我,「慕雪你這個時候還笑得出來?有人要搶你的丈夫!」

    我站起身,看著高陽,頗為無奈的說道:「我不笑又能如何呢?」這不是我能改變的事情。

    高陽眸光一閃,忿忿的說道:「我讓父皇去把楊家人都抓起來,看那個依蘭公主還敢不敢這麼猖狂。」說著就要往外走,我忙攔住她,說道:「公主不可。」

    她忿忿不平的問:「為什麼?」

    我說道:「大旱期間楊家是出了很多力的,現在災民剛安置妥當,就把有功之人抓起來,世人會怎麼看皇上?」

    高陽頹然坐到椅榻上,擰著秀眉說道:「那要怎麼辦?」

    怎麼辦?我若知道怎麼辦,就不會這麼痛苦了。在心裡重重的歎了一口氣,說道:「這幾日在宮裡都悶壞了,現在天色已晚,公主明日陪我走走吧。」

    高陽訝異的看著我,「這個時候了,你還有心思出宮?」我淒然一笑,「那我又能做什麼呢?」

    高陽想了想,說道:「好吧。」

    第二日一早,我就和高陽出了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吐谷渾的侵擾,長安城也不似往日那般繁華熱鬧,百姓之間都在議論著吐谷渾是不是會打到長安,以大唐的國力能否與吐谷渾抗衡。

    「若是在往常,我們倒是不用怕吐谷渾,可是今年一入夏,這又是旱災,又是地震的,國庫怕是早就被掏空了,這仗難打呀。」

    「不是說吐谷渾前不久還派了使者來求親嗎?怎麼現在又動起武來了?」

    邊境不安,則人心惶惶。大唐的百姓,真的是打仗打怕了。

    我和高陽進了以往和李恪出來常來的餛飩店裡,隨意的點了些吃的。我見街上多了許多衣衫襤褸的外地人,隨口問道:「奇怪,那些人都是從哪兒來的?」

    恰巧川子端上來兩碗餛飩,聽我發問,說道:「那些都是甘州來的難民,一路逃難過來的。」

    我驚詫道:「吐谷渾就算要對大唐動武,也犯不著對百姓趕盡殺絕啊。」

    川子哼了一聲,說道:「那些人可不管這個,我小時候和爺爺在甘州,親眼見過吐谷渾人燒殺掠奪。那些人,簡直是一點兒人性也沒有。」他邊說著邊搖搖頭。

    我心下愴然,面前的餛飩冒著熱氣,我卻一口也吃不下。高陽本已夾起了一個餛飩,聽了川子的話,把筷子「啪」地往桌子上一擱,說道:「吐谷渾欺人太甚!」

    我見門外有一對母子在向裡面張望,那男孩兒不過七八歲的樣子,看著裡面埋頭吃飯的客人,不住的嚥著口水。我看在眼裡,心中不忍,抬手把他們招呼進來,拉了椅子讓他們母子倆坐下,對那個母親說道:「這碗餛飩我還沒有吃,我看孩子好像餓了,若不嫌棄,你們就吃了吧。」高陽把自己面前的餛飩也推了過來,說道:「我的也沒吃呢。」

    那個母親自然是千恩萬謝,看著孩子狼吞虎嚥的把餛飩吃了,自己卻是一口也不捨得吃。我又要了兩籠包子,對那個母親說道:「你也吃一些吧,不夠再要。」

    她這才抓起一個包子吃了,邊吃邊謝道:「多謝你們了,你們真是好人。」

    我問道:「你們也是從甘州來的嗎?」她邊吃著邊點了點頭,我幫她倒了一杯水,問:「怎麼只有你們母子兩個?孩子的父親呢?」

    她聽我問起孩子的父親,眼中不由蓄滿了淚水,哽咽道:「孩子她爹已經,已經被吐谷渾的人殺了。」

    &n

    bsp;我心中泛起徹骨的冷意,唯有將拳頭緊緊的嵌進手心,才能控制住自己的顫慄。我雖一早就在史書上看到過戰亂中百姓的慘況,可是看著冰冷的字是一回事,看著活生生的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兩國交戰,為利益衝突也好,為爭奪地盤也好,百姓何辜?

    我給他們留下了一錠銀子,又取下頭上的一支金簪,交到川子手裡,說道:「以後遇到食不果腹的甘州難民,就賞他們一碗餛飩,幾個包子吧。親人離散,背井離鄉,實在可憐。」

    川子推辭道:「就算姑娘不說,我和爺爺也會這麼做的。怎麼敢要姑娘的東西呢?」

    我把金簪硬塞到他的手裡,說道:「你和你爺爺也是小本生意,維持自己的生計都是困難,哪裡顧得了這許多?收著吧。」高陽取下頭上的一直步搖,說道:「我這兒也有,若是不夠,就去吳王府或魏王府要銀子。」

    川子接了,說道:「聽聞吳王和魏王已經把城外的莊子騰出來安置難民了,今天一早,太子妃還親自施粥。」

    高陽道:「我們竟不知道,怎麼嫂子施粥也不叫上我呢?」我對高陽說道:「我們回去吧。」

    出了門,走了幾步,碰上了打馬而過的李佑。見了禮,高陽問道:「五哥要回宮嗎?」李佑坐在馬上,說道:「是啊,你們怎麼出來了?」高陽道:「就許五哥整日在外面,我們出宮就不行嗎?」我上前一步,對李佑說道:「既然齊王殿下也要回宮,就麻煩殿下把公主帶回去吧。」

    高陽看著我問道:「那慕雪你呢?」我說道:「我還有事情,公主先回去好不好?」

    高陽有些不情願,想了一會兒,還是點了點頭,說道:「那好吧。」

    李佑伸手一撈,將高陽抱上了馬背,打馬而去。我見他們不見了蹤影,才舉步向吳王府的方向走過去。

    王福推開門見了我,說道:「姑娘你來了?殿下在書房呢。蜀王殿下也在」

    我點點頭,進了門,對王福說道:「你去忙吧,我自己去就行了。」

    王福許是早就把我當成了吳王府的半個主人,聽我這樣說,逕自退下去忙別的了。

    李恪書房的門緊掩著,我走到門口,剛要伸手去推門,只聽裡面傳來李愔的聲音,「湧入長安城的難民越來越多了。」我聽他們在談難民的事情,手上動作一頓。

    李恪的聲音帶著種種的歎息,「湧入長安的就這麼多,那沒來長安的呢?恐怕更是無法計數了。」李愔道:「父皇已經派兵前往保境安民了,只是不知這仗要是真的打起來,又要有多少百姓遭殃。」

    許久聽不到李恪言語,只能聽到幾縷歎息。我抬手推開門。他們兩個見了我,皆是一怔。

    李恪斂去臉上的憂慮之色,問道:「你怎麼來了?」我走上前幾步,說道:「和公主出宮,順路過來看看。」李愔向我身後看了看,問道:「怎麼不見高陽?」我說道:「已經和齊王殿下回宮了。」

    李愔站起身,說道:「你來的正好,好好陪陪三哥吧,我也要回去了。」說著,逕自走了出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