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第六十三章 用計 文 / 小黑可可

    書接上回,卻說李宇傳令休整三軍!此時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雖然川蜀成都漢興王劉備並沒有下旨意催促身為劉備軍三軍統帥的李宇速戰速決!但這場戰鬥拖得越久對劉備軍越不利反之拖得越久曹*就可以騰出時間和手腳和劉備軍決一死戰!所以李宇根本不想把時間拖得過久!此時李宇心中前思後想有了一個計劃!

    李宇連夜找來總軍師龐統前來商議,李宇對龐統說道:「軍師,如今我軍雖然連戰連捷,但數月大戰下來,無論是戰鬥減員,還是戰士們的士氣都已經有所滑落!已經變成了強弩之末!所以此戰萬萬拖不得啊!越是拖得久,對曹*老賊就越是有利,對我軍反之就越來越被動!今請軍師來此,請問軍師有何妙策教我破敵!」

    龐統聽完李宇之言,手縷鬍鬚沉思半響說道:「大元帥之言,甚為有利。士元也是與大元帥有統一的想法!但李典此人知兵善用不可小覷,如今國淵此人名不虛傳,也使得我軍連番失利!所以當務之急是要想出個辦法,混進城去!可是如今涇陽君如同銅牆鐵壁一般,我軍根本就進不去!所以今我龐統有上中下三冊,不知大元帥可願聽否!」

    李宇聽了龐統之言大喜,點了點頭說道:「漢興洗耳恭聽軍師之妙計!」

    龐統見此說道:「上策乃是分兵如今小將軍張苞率軍五萬攻打長安,長安城城牆堅固有是我大漢古都之所在更加是易守難攻,在言鍾繇此人也並非浪得虛名之輩!此時鐘繇守衛長安城,我若所料不錯,張苞小將軍此時應該是徒勞無功!但長安城的兵力必然不足,只有區區五萬餘人,如今曹軍的主力部隊都在我軍的正面——涇陽君,並且有李典親自統領,再說此時長安城的精兵勇將都在涇陽君跟隨李典與我軍交戰!所以此時長安城內的雖然不是老弱病殘之軍,但基本上也多數以上是李典剛剛招募的新軍部隊!所以戰鬥力並不是十分頑強!所以今我想我親自與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率軍十萬趕到長安!這樣長安城下的兵力加上張苞小將軍的五萬大軍,總兵力就可以達到十五萬,三倍於鍾繇!今大元帥你我兵分兩路,奪取了長安!李典的涇陽君則就變成了孤城,這樣對我軍整體戰局十分有理!這是我的上策!中策就是依然按照大元帥事先所部屬猛攻涇陽君等打下涇陽君之後,我軍在一鼓作氣奪取長安!此乃中策!下冊乃是如今我軍已經奪取了整個涼州和宛城等地,我軍可以順勢班師回京,這樣可以減少很多傷亡!可是若如此,大元帥出征之前的總目的就沒有辦法達到,不僅如此!就是連什麼時候還有如此機會攻打直隸都已經很難說了!這就是我龐統的上中下三冊,不知大元帥意下如何!任憑大元帥採用!」

    李宇聽此點了點頭說道:「軍師的下冊我李宇萬不能接受,中策此時收效甚微!說實話本帥真是小瞧了這個李典,不過如今悔之晚矣!今本帥決定採用龐統軍師的上策,如今我軍連番大戰下來,總兵力還有三十萬左右,不過本帥想他李典也不好受!我軍連番攻城!數次與李典展開城牆之上的肉搏戰!估計李典軍中剩下的兵力也就是十四萬左右!今我給你軍師和三哥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十萬大軍不走小路,大搖大擺直奔長安城下!同時和小將軍張苞的兵力,合兵一處將達一家!務必要一舉攻破長安城!若的長安城,李典在此涇陽君也不能久留!」

    龐統聞聽李宇之言哈哈大笑,用手指著李宇說道:「你這個大元帥啊,如今明明早已經有了計劃在心,何必在此惺惺作態,請教於我呢?呵呵,我看大元帥之計可行!我龐統定然配合大元帥用計!」

    李宇見龐統如此說,假意說道:「若是李典揮涇陽君之軍追擊與你軍師,不知該當如何自處啊!」

    龐統聽此呵呵一笑說道:「大元帥不是求之不得讓李典追擊我軍嗎?何必有此一問!若是他李典敢出了涇陽郡城!那我軍的鐵蹄不就能給曹軍殺個粉碎,給曹軍一個雷霆一擊嗎!這樣涇陽君轉手可得!」

    李宇聽此呵呵一笑說道:「只是不知道十萬漢中大軍戰鬥力如何?能否擋得住曹軍的廝殺!若是能夠擋住,只要李典中計,便可把長安之戰畢其功於一役!然後揮軍直奔國都洛陽,形成逐鹿中原之勢!到那個時候,我軍才真正擁有了玉曹*叫板和爭奪天下的實力!」

    龐統聽此哈哈大笑說道:「你這個大元帥啊,用人就用人,何必在此用激將法呢?你李漢興又不是不知道你三哥張飛是一個什麼性格?就他那火爆的性格,怎麼能練不出精兵猛將呢?我告訴你把,漢中軍將士但論戰鬥力來說絲毫不迅速於川蜀鐵騎和荊州大軍!只是我擔心,大元帥你只留下十五萬大軍在手,此時李典再不濟也有十四萬左右的曹軍在手,兵力對比,大元帥並不是佔據優勢了!我擔心大元帥這一方有變,則會傷了我軍根基的!我龐統只需要十萬大軍便可奪取長安!還是多留下五萬大軍給大元帥這裡攻取涇陽君城吧!」

    李宇聽此哈哈大笑說道:「軍師,如今之計。也是萬不得已!我李宇倒有一計,可比的上數十萬大軍~!只可惜此計若用,則涇陽君城中生民塗炭,恐怕傷及無辜平民百姓,這樣跟我軍這麼多年的行軍宗旨有違,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之時我李宇不敢用之!」

    龐統聽此大驚說道:「莫非大元帥要決黃河之堤,用水淹之計。一舉水淹涇陽君?」

    李宇聞聽龐統之言沉默半響說道:「如今涇陽君外圍之地,盡皆都在我軍掌握之中!本帥若是決堤李典躲無可躲避無可避,就是想要用計都不成!但此計確實有傷天和!我李宇實在不想用之!」

    龐統聞聽此言沉默半響說道:「大元帥乃是久經沙場之人,更是百戰百勝,更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當代公認第一戰神!我龐統本不應多言,但兩軍對戰,各為其主!本就是你死我活之事!龐士元也知道大元帥是信佛修身養心之人,但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若是我軍奪取天下,再興大漢王朝,則是全天下的黎民百姓幸甚之大事,到時候天下人只會記得大元帥有功之一面誰會記得大元帥,今日水淹涇陽君傷

    及無辜呢?再者說自古成者王侯敗者寇!青史典籍都是為成功者修撰的,後世哪裡會有人會知道大元帥今日之事!再者言要是城內的非是李典乃是你大元帥李宇,城外的若是曹*!如此小事,曹*必然早已用計!大元帥不見曹*水淹下邳之事乎!請大元帥勿要做婦人之仁,要以天下蒼生為念!」

    李宇聽此沉默再三揚天長歎說道:「也罷!自古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昔有豪男兒,義氣重然諾。睚眥即殺人,身比鴻毛輕。又有雄與霸,殺人亂如麻,馳騁走天下,只將刀槍誇。今欲覓此類,徒然撈月影。君不見,豎儒蜂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我欲學古風,重振雄豪氣。名聲同糞土,不屑仁者譏。身佩削鐵劍,一怒即殺人。割股相下酒,談笑鬼神驚。千里殺仇人,願費十周星。專諸田光儔,與結冥冥情。朝出西門去,暮提人頭回。神倦唯思睡,戰號驀然吹。西門別母去,母悲兒不悲。身許汗青事,男兒長不歸。殺斗天地間,慘烈驚陰庭。三步殺一人,心停手不停。血流萬里浪,屍枕千尋山。壯士征戰罷,倦枕敵屍眠。夢中猶殺人,笑靨映素輝。女兒莫相問,男兒凶何甚?古來仁德專害人,道義從來無一真。君不見,獅虎獵物獲威名,可憐麋鹿有誰憐?世間從來強食弱,縱使有理也枉然。君休問,男兒自有男兒行。男兒行,當暴戾。事與仁,兩不立。男兒事在殺鬥場,膽似熊羆目如狼。生若為男即殺人,不教男軀裹女心。男兒從來不恤身,縱死敵手笑相承。仇場戰場一百處,處處願與野草青。男兒莫戰慄,有歌與君聽: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義名,但使今生逞雄風。美名不愛愛惡名,殺人百萬心不懲。寧教萬人切齒恨,不教無有罵我人。放眼世界五千年,何處英雄不殺人?」

    龐統在後聽完李宇所做之詩不由得有心稱讚道:「我龐統自視為當今才子,後來在隆中之時遇到丞相諸葛亮那個臭小子。不得不與他起名臥龍鳳雛!再然後來到軍中,歸降漢興王劉皇叔,但見川蜀之地人才俊傑比比皆是!荊州才子更是望風而來,左丞相郭嘉郭奉孝雖每每與我龐統吵架拌嘴,但郭嘉此人乃是當世之大才之人,用兵變化莫測,詭計層出不窮,更難說的是他郭嘉用計總是出人意料之外!我龐統若是用軍遇到郭嘉此人都必要頭疼啊!而丞相諸葛亮一生用兵為有謹慎!若是遇到他郭嘉還真是難說啊!再說右丞相陳宮此人沉穩老練處理政務,事無鉅細從無差錯!有右丞相陳宮在國處置政務,可斷我軍之後顧之憂!吏部尚書田豐更是堪稱國器之人,用兵用計治國處政都是難能可貴之人,可為全才也!兵部尚書由徐庶雖然過於沉穩和循規蹈矩,但有徐庶此人用兵走的是光明正大之路,行的是光明磊落之計此人必是我軍之中流砥柱!刑部尚書由法正更是鐵面無私之人,掌管全國之刑法直到如今從未出過一宗冤假錯案!無論是川蜀還是荊州何人不知道他法晴天!就連曹*老賊也不得不稱讚法正此人說道:「此人必可流芳百世而不朽也!」工部尚書劉華雖未用兵,但我軍任何重要行動,皆有建言,並且劉華此人把我軍的弩炮和投石器等等進行數次改造,使得我軍有了天下第一利劍之稱!戶部尚書又糜竺使得我國庫充足,百姓富足!放眼看如今整個天下有哪裡能比得上我軍川蜀和荊州之地,那般富庶!如今真可以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之盛事!禮部尚書簡雍更是敢言直諫,連漢興王劉皇叔都要退避三舍之人!家有孝子不亡其家,國有忠臣不亡其國!如今我國中君臣相處的上下一體,何人不知!敢問歷朝歷代焉有如今之盛事否!料想景之治也不能出其左也!而這一切雖說是我國中君明臣忠,但最大的攻城就是你護國公大將軍全國兵馬大元帥李宇啊!你李漢興,可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人也?說實話剛剛聽說你大元帥李宇之名時,我龐統還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什麼戰神之名真可謂是如雷貫頂家喻戶曉!後來漢興王劉皇叔更是稱你李宇為大漢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我就更是不服氣了,後來與你李宇接觸!但見你李宇能能武,川蜀之中能臣勇將多數是出自你李宇之推薦,你李宇真可謂是天下第一伯樂!並且數次著手進行軍政改革,使得國庫富足,百姓富饒!忠臣武將望風而來,賢臣謀士歸之如雨!今我龐統對李宇大元帥,真是佩服之至!郭嘉總說對李宇大元帥的佩服是如同滔滔江水綿綿不絕!我今看著如同黃河氾濫一發而不可收拾也!正所謂風從龍雲從虎,我龐統相信我大漢王朝之復興已經在不遠之處了!我彷彿已經看到了那一絲絲的曙光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