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第六十四章 涇陽郡之戰(中) 文 / 小黑可可

    書接上回話說龐統和張飛率軍十五萬此日天明便已經出發,果然不出龐統和大元帥李宇之所料!此時的李典真的也看出來了劉備軍大元帥李宇的浪子用心,但此時的李典已經自身難保,根本無暇多顧!此時的李典只能祈禱鍾繇要守住長安城!不然小小的涇陽君可就真的變成了一座孤城了!這樣李典自己也就真的沒有希望了!所以李典並沒有出軍攔截張飛和龐統兩人的十五萬大軍!這樣張飛和龐統二人率軍走的就更加平坦了!

    但是好景不長沒有幾天劉備軍的大元帥李宇便傳下命令讓李典城樓之上見面!李典見李宇親自呼喊自己答話也不敢怠慢,急忙登城與李宇相見!此時兩軍各自的主帥在城上和城下在此見面!雖然兩人各為其主,但卻不能擋住李宇和李典惺惺相惜,英雄重英雄之心!

    李典爬到城樓之上,但見李宇一身金盔金甲腰中懸掛著大漢先帝漢靈帝御賜的尚方寶劍在城下!此時的李宇也已經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雖然不比年輕之時英俊瀟灑,但仍然還是貌比潘安!並且李宇此時更顯得英武不凡,一股冷冽的殺氣散發而出!直擊人的心魂!此時的李宇真可謂是大將軍百步的威風千步的殺氣!

    而李宇抬頭往涇陽君的城樓之上觀看,但見李典一身白盔白甲也是那麼的威武不凡,大將軍的氣魄陡然散發而出!並且李典這個職業軍人的每一個細胞都已經散發在了李典的血液之中和身體之內!李典不愧為三國名將,曹*依仗之人!李典確實是一個難得對手!比於禁要厲害,手段也要高明!並且李典少了於禁的優柔寡斷,少了樂進的勇而無謀!李典可以說是一代儒將,武雙全之人!

    卻說李典和李宇兩人足足對視了好久好久!沒有人敢打斷兩軍主帥的對峙!李典率先打破了寂寞開口說道:「不知護國公大將軍找本帥何事,請大元帥賜教,我李典洗耳恭聽就是!」

    李宇見此哈哈大笑說道:「本帥深知你李典將軍乃是一個深明大義之人,當知道曹*乃是如今天下第一奸臣!曹*雖然名為漢相實乃漢賊也!今日誌天下曹*不死社稷不安,天下不寧也!如今我軍數十萬大軍枕戈待旦,為何隱忍不發,乃是本帥念你李典將軍乃是我大漢朝的忠臣!所以才遲遲沒有開展,讓李典將軍和其手中之大軍,有了喘息之機!如今本帥念你李典將軍一身武藝更是有勇有謀之人,念上蒼有好生之德!所以有幾句良言相勸!我大哥漢興王劉皇叔,乃是當今大漢皇室後裔,一心匡扶大漢天下!解救天下黎民百姓於倒懸之危!如今的天下大勢,正所謂名至實歸!我大哥漢興王劉皇叔再興大漢,曹*的末日已經不遠也!今李典將軍何不棄暗投明,我李宇向你李典將軍保證,我大哥漢興王劉皇叔必然會摒棄前嫌!委以李典將軍於重任!到時候李典將軍必然可青史流芳,標房千秋!正所謂良臣擇木而息,賢臣擇主而事!我大哥漢興王劉皇叔乃是不世出之盛名之主也!到時候李典將軍在我軍中必然高官得坐,駿馬得起!雖然我這些話李典將軍可能聽不進去,但也請李典將軍三思而後決斷!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李宇之言乃是肺腑之言也!請李典將軍三思!」

    李典聞聽李宇之言哈哈大笑說道:「李宇大元帥,今日怎做官之事,逞口舌之利!我李典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李漢興自古忠臣不事二主,我李典誓死不降!願意一死報效諸主公曹丞相之知遇之恩也!再有剛才護國公之言,過譽我主曹丞相甚矣。念我主曹丞相,始舉孝廉。後值天下大亂,築精舍於譙東五十里,欲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不意朝廷徵孤為典軍校尉,遂更其意,專欲為國家討賊立功,但圖死後得題墓道曰:『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其平生願足矣。念自討董卓,剿黃巾以來,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遂平天下。哪一件不是我主曹丞相之功!我主曹丞相身為宰相,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以說是人臣之貴已極,又復何望哉?如國家無我主曹丞相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見我主曹丞相權重,妄相忖度,疑曹丞相有異心,此大謬也。曹丞相常念孔子稱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但欲孤委捐兵眾,歸就所封武平侯之國,實不可耳:誠恐一解兵柄,為人所害;我李典深知曹丞相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也。請李宇大將軍勿要在惡言傷害我主曹丞相。在我李典眼中看來雖伊尹、周公,不及丞相矣。再說你主漢興王劉皇叔本是無機可查之人,還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皇親貴胄!大漢皇室後裔,當真是可笑之極!想當初你主漢興王劉皇叔本是織席販履之小人也!今日有你李宇相助才有,剿滅黃巾之功,封王拜爵但卻不思上報皇恩反倒是興兵作亂,亂國害民!真乃天下第一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也!在言如今你李宇以卵擊石,雖然暫時獲勝,但我曹丞相大軍已到,天威之下寸草不存!如今我李典好言相勸,請你李宇大將軍率軍歸國,你我二人各守邊境!若不依我李典之言,悔之晚矣也!」

    李宇聽此哈哈大笑說道:「李典將軍不愧為一代儒將,真有把黑的說成白,把白的說成黑的本是!你我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我李宇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李典將軍,如今的潼關已經被我子李傲天所奪!你所想的援軍萬難來也!本帥還有一言,十日之內奪下你的涇陽君!只是本帥念上蒼有好生之德,我李宇乃是信佛修身之人,不想生靈塗炭,用的也是光明正大之計!我告訴你李典,立刻放出城中百姓!不然我李宇決黃河之堤,水淹涇陽君之時,你李典就是最大的罪魁禍首!到時候休怪我李宇沒有好言相勸,還有一言,如今你李典將軍放出涇陽君城中之平民百姓,我李宇必然不會趁勢奪城!李宇對天盟誓!但若你李典不依我之言,則是取禍於天也!」

    李典聞聽李宇之言,心中大驚!但李典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之人!心知李宇所說是真!但是若放出百姓,李宇揮軍趁勢奪城,則李典危險也!李典不敢冒這個險!但見李典哈哈大笑說道:「李漢興休要嚇人!我李典征戰沙場多年,豈能怕你!若你要決黃河之堤,但可決來,就怕你不敢!哈哈哈哈哈哈!」

    李宇聽此哈哈大笑而歸,率軍回營駐守!卻說李宇回了大帳之後,便命令全

    全軍轉意到高地之上,以防誤傷!自古水火無情,人力可是不能抵擋的!而李宇命令龐德率領三萬大軍去決黃河之堤,水淹涇陽君!

    卻說,一臉四五天的路程過去了!龐德一行人剛到黃河大壩之處,便見夜空中一道閃電從天際直接劈下,那道閃電長如盤龍,直垂地面,緊接著便是一聲「轟隆」,聲音巨大無比,彷彿是天帝發怒的吼聲,震耳欲聾。此時李宇坐在大帳之中,見天色變化,大雨傾盆而下!李宇知道,這也是天助李宇要一舉奪城了!

    但見此時夜空中的雨水,就好像彷彿是天上的天河突然之間開了一個豁口一樣,如瀑布一般的的暴雨一直在不停的下著,地面上的積水越來越多,不到一刻鐘的時間,積水便已經快要漫過膝蓋了。可見大雨之威!而此時城上的曹軍將士都在四處避雨!

    「轟隆!」

    又是一聲巨雷的響聲,天地間一片黑暗,伸手不見五指,而雨幕又如瀑布般的落在人的身上,此時的李典和國淵兩人早已經全身濕漉漉的,雖然看不清前面的道路,卻是深一腳、淺一腳的在淌著將要漫過膝蓋的積水。

    此時此刻,守在涇陽君城城門上的將士們忽然聽到了滔滔的激流聲,眾人根本看不見外面是什麼樣的情況,雨水澆滅了城中所有的點燃著的火把,使得整個城池都是一片黑暗。將士們睜大眼睛向外面去看,可是等到他們看到的時候,卻都大吃一驚,他們看到的是滔滔不絕的浪頭,那浪頭一個高過一個,正兇猛般的朝著他們就這裡衝了過來。自古水火無情,這個場面無比之壯觀!曹軍很多將士都愣在了當場!而很多守城的將士們還沒有來得及叫喊,那高出城牆約有三尺的浪頭便直接將城牆上的守軍給拍了下去,有的直接墜落城牆下摔得粉身碎骨,有的被浪頭拍進了鐘鼓樓裡,情急之中緊緊地抱著鐘鼓樓的柱子,但是面對那麼大水流的衝擊,最終還是被捲下了城牆。但見此時的大水如同一條游龍一般,蠶食著曹軍士卒的性命!

    但見此時洪流一漫過城牆,那滔滔不絕的水流便急急的灌入了涇陽君城中,一些緊挨著城牆邊上的城中百姓的房屋抵擋不住那麼高的大浪,被一個浪頭拍了過來,整個房子便被拍毀了。很多百姓都死於此難!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宇要讓李典放出百姓的原因!但因為李典用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害的涇陽君中很多無辜的平民百姓慘死與此難之中!並且除此之外,洪水從四周灌入了涇陽君城裡,涇陽郡裡的積水本來就流不出去,現在又有洪水湧進來,積水的水位就迅速升高了,而那些洪流的大浪則沿著街巷向前急速的席捲。此時大水相接,威力更加是無可抵擋!

    而此時守衛涇陽郡的曹*軍中的士卒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北方的漢子,會水者很少很少,能在這麼大的洪水中僥倖生存下來的就更少了。城中的居民雖然也大多數都是北方人,非常大的一部分人都不會游水,就是會游泳也不行啊,在這樣的洪流當中,人的力量是相當薄弱的。根本抵擋不住洪水的天威!

    此時的洪水從四面八方席捲了涇陽君城中的整座城池之內,從各個街巷朝著涇陽郡城最中間地帶的太守府而去。而這個位置也就是李典所在之地!此時的李典正在和國淵等人商議與劉備軍對戰之事!根本也沒有防備此時會有如此變故!正可真是措手不及啊!

    但李典畢竟是一員武將但見李典一把拉起軍司馬國淵就開始嚮往外跑,耳邊忽然響起了滔滔的激流聲,國淵此時心中暗叫不好,急忙又拉著李樂開始往太守府裡的最高處去躲避洪水。但是腳步還是略微慢了一步,四面八方的激流全部衝了過來,在太守府門口撞擊在了一起,掀起了一個巨大的水浪,將李典和國淵等人全部席捲進了水裡。

    此時的李典和國淵還有李樂三人受到四方水流的衝擊,四方不同的力量相撞在一起,讓李典和國淵還有李樂三個人彷彿在海水中不斷的翻滾著,人隨著水流而動,根本分不清東西南北,而腳下更是深不見底。都在慌忙的逃跑著!

    而此時整座涇陽君城裡的人都亂作了一團,一個都沒有跑掉洪水之難,儼然被這股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洪水給淹沒了,但是暴雨還在不停的下著,城中連同夏侯尚和李典還有國淵、李樂四人也在內的曹軍十幾萬大軍都在四處奔跑,還有涇陽郡城中原有的四萬戶百姓,總共十幾萬人全部被洪水吞沒。足可見此時洪水之天威,威不可擋!自古水火無情,當真不假!如此天威,十幾萬曹軍將士如同稻草一般,脆弱不堪!而到底李典等人還十幾萬曹軍將士還能剩下幾人,李典的性命又如何呢?請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